环境监管难题如何破解?――自行研发的智能监控系统大显身手
在日常的环境监管中,如何巩固和扩大企业达标排放成果,有效破解“计量难准、总量难控、征费难收、监督难管”的难题?我市积极把“电子警察”引入环保执法监管之中,自行研发并成功运用了IC智能卡和远程自动监控手段,实现了排污企业排污要事先“充值”、排污状况自动“打卡”、“先买票后上车”和超标排污自动关闭排污阀门。从而,有效“管住”了全市68家主要工业污染源的排污行为。
为全面提高环保监管实力,我市开展的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验收。但是,由于执法手段单一和落后,仍然解决不了环保监管的“四难”问题。尤其是对重点排污企业的实际排污量更是“说不清”和“管不住”。针对这种状况,我市确立了将“电子警察”引入环保监管之中的思路。由市环保局和本市一家环保公司合作,共同研制开发出智能型排污自动监控系统,并陆续在占全市水污染负荷80%以上的68家主要排污企业安装投入运行。这一智能型排污自动监控系统,已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和考核验收,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我市研发的这种智能型排污自动监控系统,功能强大性能可靠。在现场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中,配置了流量计、控制阀、COD在线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PH值测定仪和治理设施运行监控装置。实现了对排污企业外排废水的瞬时流量、时段流量、累计流量进行测量记录,对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测定与记录,还可以对企业治污设施的运行状况实时监控。在数据信息处理与实时传输系统中,配置了数据采集仪并与企业治污设施现场上各种仪器装备连接,实现了对企业的排污流量、浓度、设施运行等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处理。并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定时向环保局监控中心传输企业治污设施运行与排污数据。经监控中心数据自理系统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二次处理后,进入污染源动态数据库,随时可供查询和利用。这种智能型排污自动监控系统,还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实现了对排污企业排污总量实行刚性控制。该系统在排污企业的排污口上配置了不锈钢电动控制球门阀,企业要排污必须先到环保部门按总量控制目标和审核的排污量,用“IC卡”来充值,才能打开排污管道的球阀。排污企业按照事先“充值”的排污量,进行正常排污。当“充值”的排污量即将用完,自控装置会自动报警。如不及时再去“充值”,排污管道的球阀会自动关闭。
自从我市实行“排污要充值”以来,不仅有效控制了重点排污大户的排污总量,而且也确保了排污费的足额征收。据统计,4年来,如皋市已连续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排污总量控制计划。使用“IC卡”来为排污“充值”,也普遍增强了排污企业自控能力。
智能型排污自动监控系统成功应用,已成为环境监察现场执法的得力助手,改变过去“瞎子摸象”式的做法。由于自动监控系统现场数据信息采集与市环保局监控中心和监察人员手机模块联通,排污企业治污设施运行与排污行为都能够定时发出相关信息,监察人员可以随时掌控各个重点排污企业的排污行为。如果排污企业出现了治污设施停运、外排废水浓度超标等异常情况,智能型排污自动监控系统首先关闭排污管道阀门,并及时发出报警。监察人员听到警报之后,就会立即赶到现场去查处。仅2007年,环境监察人员就先后接到20多次“指令”,及时对排污企业异常行为进行了处理。运用自动监控手段,实现对排污企业排污情况的严密监控,使擅自停运治污设施和废水直排、偷排、瞒报谎报等违法行为,基本得到遏制,取得了执法成本下降和监管效能增强的“双重效益”。
在自动监控系统的日常维修管理方面,如皋市更是独树一帜。应该说,目前废水自动监控系统和COD在线监测系统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技术上都是比较成熟的。但据了解,真正能在环境管理中长期发挥作用的并不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是对自动监控系统的有效管理和维护。这也是目前困扰很多地方环保部门的一大难题。我市充分利用自行研发自行应用的优势,聘请直接参与系统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对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维护经费由环保部门以合同包干的形式支付,合同规定:维护人员必须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率98%以上(86台设备中不能同时有2台以上出现故障而停运);一旦出现因故障停运,维护人员必须立即向环保局报告,并在2日内恢复正常运行;接到检修报告,维护人员全面负责如皋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的运行、维护、运行和保养,保证各种数据及时、准确的传输、上报、汇总和打印等;负责COD/TOC分析试剂的配置及定期补充和更换;负责现场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仪器故障的处理。正常情况下每月例行维护一次;对企业突发性故障的处理,用户发出维修通知后,维护人员在4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维护,一般问题在半个工作日内当场解决,特殊问题在一个工作日内处理到位。
实践证明,这一管理维护模式不适为当前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中的一种有效形式,对确保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真正发挥其在环境监管中的技术优势具有现实有效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