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八届原创】正确分析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不可忽视的溶剂效应

浏览0 回复17 电梯直达
一片枫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v2960432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9月一等奖
      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现象——进样峰前伸。推测原因——进样过载。解决措施——由20ul的定量管改为10ul的定量管。说实在的:这种处理措施像似不太妥当,完全可以通过增加稀释倍数,降低样品浓度或者减小称样量可以解决。不过通过更换定量管,减小进样量,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事过之后,我打电话询问得到的结论却是:更换定量环没有效果,峰前伸的问题没有解决。于是我带着疑惑去了他们的化验室,他们正在分析峰前伸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看到了20ul的定量环已换为10ul的,峰型还是严重前伸。


  根据造成色谱峰前伸的原因我们知道:
1:进样过载会造成峰前伸——根据峰响应值来分析,两组分的响应值并非太大,而且两个组分峰都有前伸现象,因此,峰前伸的原因并非进样过载造成。
2:色谱柱污染塌陷会造成峰前伸——通过交流了解到,色谱柱是刚换的新柱,不应该存在污染和塌陷的情况。
3:性质相似结构相近的组分没有完全分离也会造成峰前肩或峰前伸——图谱组分为标样和内标,纯度是比较高的,所以不可能存在没有完全分离的情况。。
4:溶剂效应,溶解样品的溶剂比流动相的浓度高会造成色谱峰前伸——溶解样品用的纯甲醇,流动相为30%的甲醇。由于纯甲醇的洗脱能力高于30%的甲醇的洗脱能力,当纯甲醇溶解的样品经过色谱柱时,纯甲醇在流动相中来不及稀释,部分纯甲醇溶解的样品先被洗脱流出色谱柱,使组分峰表现出峰前伸,这应该是造成峰前伸的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用流动相溶解样品重新进样,色谱峰型得到明显改善,进样色谱图如下:

      由色谱图可以看出,同样的进样条件,用流动相溶解样品,避免了溶剂效应的产生,得到了理想的峰型,解决了峰前伸的问题。不过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分析时间太长,基线噪音太大,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在现有的条件下,保证分离度,缩短分析时间,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才是最佳的工作需要。
      在反相色谱分析中,在不影响分离度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流动相的浓度,提高流动相的洗脱能力,会使组分的保留时间缩短,从而能缩短分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把流动相由原来的30%的甲醇,改为40%的甲醇,再次进样试看效果。

        两个色谱图做比较,流动相由30%改为40%的甲醇,分析时间明显缩短,峰型更加尖锐对称,再适当降低一下进样浓度,将更加完美。不过有一点必须明确: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是根据仪器器材的不同决定的,避开仪器条件选择分析条件是不可取的,譬如不同的色谱柱选择流动相的种类,浓度的配比是不同的。只能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建立相应的分析条件。还有一点也要明确:甲醇的稀释是放热的,不经过脱气机而采用两个高压泵以流速设定决定流动相的配比,势必会造成甲醇稀释混合时放热有气泡产生,使基线噪音增大,影响正常检测,这是不可忽视的。道理虽然简单,无所不知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还是被忽视。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由上述例子告诉我们:正确分析问题,才能有的放矢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优化分析条件,防止因条件选择不当给分析带来的影响,我们做了如下实验:
一:在同种流动相中,用不同的溶剂溶解样品都会对色谱分析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好的选择就是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1:以10%的乙腈为流动相,A样:10%乙腈溶解样品。B样:30%甲醇溶解样品。C样:40%甲醇溶解样品。D样:100%甲醇溶解样品。
在规定的检测波长下,吸光度高的溶剂(甲醇)在吸光度低的溶剂(乙腈)配制的流动相中,溶剂峰会更明显 。溶解样品的溶剂浓度越高,其峰的对称因子会越大,表现更突出的会出现峰前伸。



2:以40%的甲醇为流动相,A样:10%乙腈溶解样品。B样:30%甲醇溶解样品。C样:40%甲醇溶解样品。D样:100%甲醇溶解样品。吸光度低的溶剂(乙腈)在吸光度高的溶剂(甲醇)中,溶剂峰表现不明显。溶解样品的溶剂浓度越大,对称因子会有所增加,峰高会由于峰宽的增加而降低,表现突出会出现峰前伸。


3:以30%的甲醇为流动相,A样:10%乙腈溶解样品。B样:30%甲醇溶解样品。C样:40%甲醇溶解样品。D样:100%甲醇溶解样品。在反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的浓度的降低,洗脱能力会有所降低,保留时间增加,分离度一般也会增加,但后出的色谱峰会变矮变胖。,


二:同一个样品在不同的流动相中,表现出不同的分离效果
          在反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的浓度不同洗脱能力不同,浓度越大,洗脱能力越高,但分离度会有所减低,保留时间会缩短。10%乙腈洗脱能力比40%甲醇洗脱能力弱,比30%甲醇洗脱能力要高。用乙腈做流动相无法分离的成分可以适当考虑使用甲醇做流动相优化分离。吸光度较高的溶剂在吸光度较低的流动相中,溶剂峰表现突出。一般情况下不要使用与流动相强度或极性差别较大的溶剂稀释样品,更不要使用纯溶剂稀释样品,否则会出现溶剂效应,而出现前伸峰。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又又199030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第八届原创大赛积分奖励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mark062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一片枫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浪淘沙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有三个问题有点异议。一是其实减小进样量可以改善或消除溶剂效应,这点很容明显,有时候我甚至会用减小进样量的方式来看是否出现溶剂效应。二是不要迷信流动相是最好的溶剂,因为有时候流动相对某些组分难溶,这点对于杂质检测来说,尤为重要。三是其实经常会使用纯甲醇或纯乙腈做溶剂,并不会出现溶剂效应;不是所有的物质都会出现溶剂效应,一般15min之前的峰才会出现溶剂效应。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v2960432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感谢老师指教!
浪淘沙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再补充说下,很多时候15min之前的峰,就算溶剂是纯有机溶剂,也不会出现溶剂效应。
vm8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一片枫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浪淘沙隐(zhoujin83) 发表:
有三个问题有点异议。一是其实减小进样量可以改善或消除溶剂效应,这点很容明显,有时候我甚至会用减小进样量的方式来看是否出现溶剂效应。二是不要迷信流动相是最好的溶剂,因为有时候流动相对某些组分难溶,这点对于杂质检测来说,尤为重要。三是其实经常会使用纯甲醇或纯乙腈做溶剂,并不会出现溶剂效应;不是所有的物质都会出现溶剂效应,一般15min之前的峰才会出现溶剂效应。


感谢老师的指教!
      您的阐明很有道理,也就是说对于方法的优化选择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能根据仪器器材的特点和检测物的性质结构不同优化分析方法,脱离实际情况的方法都是不可采取的。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5/9/22 12:24:56 Last edit by v2960432
一片枫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coffee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一片枫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coffee8(coffee8) 发表:
各种情况的对比,非常清晰,很好的文章
感谢老师支持,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液色迷人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