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XRD测量晶格常数的精度高于TEM衍射 的原因

浏览0 回复12 电梯直达
wclly26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为什么XRD测量晶格常数的精度高于TEM衍射。如何能提高透射电镜测量晶格常数的精度呢?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X射线衍射仪(XRD)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圆圆蛋圆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认为X-ray之所以高是因为其与样品的作用相比于电子束要小得多,因而发生的非弹性散射比较小,衍射峰很尖锐。而电子束与样品作用很强烈,发散较大,因此精度较差
洪星二锅头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XRD和TEM-SAED在解析晶体结构是各有特长

XRD能给出非常精准的晶胞参数,而TEM-SAED由于角度探测只有0.1-1deg,且是转换到相机长度来计算的,精度不够,再加上用肉眼去分辨和标尺的误差等等,很难精确的表达,虽然通过CBED可以获得更好精度的晶胞参数,但是针对的是微区,样品经常存在一定程度的应变,有点甚至来源于样品的制备,且其影响是非常明显的,XRD得到的是宏观的平均值。另外还存在一个本质的区别,XRD的源是光子,一种电磁波,没有静止的质量,TEM用的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具有质量,在介质中运动速度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
leiw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进动衍射应该会好点吧,在很大程度会消除这个不太准确的因素
wclly26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圆圆蛋圆圆(v2722583)发表:我认为X-ray之所以高是因为其与样品的作用相比于电子束要小得多,因而发生的非弹性散射比较小,衍射峰很尖锐。而电子束与样品作用很强烈,发散较大,因此精度较差
原子对电子的散射系数大于对x-ray的散射系数
wclly26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洪星二锅头(coime)发表:XRD和TEM-SAED在解析晶体结构是各有特长

XRD能给出非常精准的晶胞参数,而TEM-SAED由于角度探测只有0.1-1deg,且是转换到相机长度来计算的,精度不够,再加上用肉眼去分辨和标尺的误差等等,很难精确的表达,虽然通过CBED可以获得更好精度的晶胞参数,但是针对的是微区,样品经常存在一定程度的应变,有点甚至来源于样品的制备,且其影响是非常明显的,XRD得到的是宏观的平均值。另外还存在一个本质的区别,XRD的源是光子,一种电磁波,没有静止的质量,TEM用的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具有质量,在介质中运动速度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
电子的波长短爱德瓦尔数半径大,所以衍射角小,降低了精度?
lirongzh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XRD和电子衍射相比,分析的晶体大小是不一样的。电子穿透力小,适合薄晶体,这个时候,晶体的倒易点会被拉得很长(相比XRD),就算偏离量很大也能出现衍射效应,这意味着精度就相对低了。XRD就不同了,它是个大样本统计的,粉末晶体的倒易空间中对应的倒易点(由于大量晶体取向随机,倒易空间上其实是点组成了球面)很小(比电子衍射时对应晶体的倒易点小得多)。两者在分析晶体结构的精度上的差异,主要是这个原因。
wjianna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觉得换个方式讨论这个问题更有意义,即:影响因素有哪些,精确到哪一位是电子衍射一般状态,以及如何能提高透射电镜测量晶格常数的精度?

因为我也很想知道电子衍射如何控制精度。
从实践经验来看误差太大,尤其是相机常数没有精确标定时候,以及FFT变换的衍射谱
lirongzh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jianna(wjianna) 发表:
我觉得换个方式讨论这个问题更有意义,即:影响因素有哪些,精确到哪一位是电子衍射一般状态,以及如何能提高透射电镜测量晶格常数的精度?

因为我也很想知道电子衍射如何控制精度。
从实践经验来看误差太大,尤其是相机常数没有精确标定时候,以及FFT变换的衍射谱


先说说影响因素,除了我上面讲的样品结构本身之外,还有样品高度、电镜LENS状态、象散、曝光时间、相机常数标定不确定度等等。
如何提高电子衍射测量的精度,关键在于测量条件一定要与标定相机常数时的测量状态一致,比如样品高度、物镜聚焦状态(相对于标准电压时的欠焦或过焦量)、象散等。还有,电子衍射花样采集时的曝光时间也很重要,时间越长斑点会越大,不确定度也就会加大,测量时重现性就会变差。
单纯靠电子衍射来测量晶格常数,再怎么提高精度,也是远逊XRD的。TEM、电子衍射,包括XRD,都不是简单的测量(毕竟测量是需要量值溯源,你得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一种表征手段,一种比对试验,需要标准图谱比如PDF卡片。提高电子衍射精度,意义不大。
至于你FFT测量误差偏大,除了高分辨像的质量和选择变换区域大小之外,就得考虑标尺校正的问题了,当然,校正偏差5%以下,还是可以接受的。
总之,别指望电子衍射提高测量精度,好比,米尺再怎么精确,你用米尺来量毫米级别的尺寸,可能吗?
wjianna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谢谢朱老师的解答。
介于影响因素众多,我能否得到结论:1)电子衍射不能精确测定晶胞参数; 2)只有内标才比较可靠。

其实我也没有打算用电子衍射精确测定晶胞参数,我的问题是如何面对实际中的困难,比如说:
1)在贵金属银铜合金中,研究者总是希望从电子衍射就判断出铜相和银相,我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两个都是面心立方,晶胞参数相差不大。
因此就提出问题:晶胞参数相差多大的时候可以有把握看出差别?
2)现在研究纳米材料或者催化剂的太多!纳米颗粒得到晶格像很容易,做个FFT变换就可以得到晶体学数据也很诱人。可是不少同学总是问为什么量出来的晶面间距和标准值相差太多。那么,和标准值相同到哪一位是合理的?我们能否在拍摄晶格像时控制一些成像参数提高精确度?

lirongzh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jianna(wjianna) 发表:
谢谢朱老师的解答。
介于影响因素众多,我能否得到结论:1)电子衍射不能精确测定晶胞参数; 2)只有内标才比较可靠。

其实我也没有打算用电子衍射精确测定晶胞参数,我的问题是如何面对实际中的困难,比如说:
1)在贵金属银铜合金中,研究者总是希望从电子衍射就判断出铜相和银相,我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两个都是面心立方,晶胞参数相差不大。
因此就提出问题:晶胞参数相差多大的时候可以有把握看出差别?
2)现在研究纳米材料或者催化剂的太多!纳米颗粒得到晶格像很容易,做个FFT变换就可以得到晶体学数据也很诱人。可是不少同学总是问为什么量出来的晶面间距和标准值相差太多。那么,和标准值相同到哪一位是合理的?我们能否在拍摄晶格像时控制一些成像参数提高精确度?



不好意思,我姓李。
你的结论:1),如果你想要达到跟XRD级别的精度,那当然是不行的,能验证结论就行,仅此而已;2)内标靠谱不好说,如果相机常数没有校正的情况,内标肯定是很好的选择啊,不过,目前普遍使用CCD相机拍衍射的情况下,谁还愿意用内标,直接校正标尺就可以了。不管怎么样,使用内标也得跟校正常数一样,尽量在一致的条件下拍摄,这是任何测量都必需遵循的原则;
你的举例:1),你要判断两者的差别,如果衍射不行,为什么不能从其它的手段进行判断,比如EDS。每一种手段都会存在局限性,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具体晶胞参数相差多大,可以有把握看出差别,这个我也不清楚,没有仔细去研究过。一般来说,校正良好的话,标尺的相对误差在2%左右吧。那么,我们在测量的时候晶面间距的偏差应该就是0.02*d左右,测量的可靠精度就应该是这个数值的2倍,但很遗憾,我们经常发现相似相的差距都小于这个值,单纯靠电子衍射难以区分。标尺的校正很重要,虽然改善作用不是太大。2),你应该知道,目前最高级别的电镜,晶格分辨率能达到0.078nm左右,精度是多少呢?肯定不是0.001nm吧,按照我上面的计算公式,能达到2%的相对偏差,或者绝对偏差的两倍即0.003nm的精度就已经很不错了。提高成像质量,虽然也能改善精度,然而改善量可以忽略不计。至于晶体参数测量值与标准值相同到哪一位是合理的,没有定论,通常保留至0.001nm,按照数值修约规则,最后一位是估算值。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