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实验室不符合项原因分析加整改

浏览0 回复31 电梯直达
abzh9931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三、不符合项:
文件编号为ZY01-07的《输入扭矩和齿条移动力试验检测细则》中,对齿条移动力检测结果的处理规定为“将位移与力关
系曲线两端去除约8mm的数据”,与试验标准QC/T 29096-2014“将试验得到的位移与力关系曲线两端去除3mm的数据”的要求不一致,实验室未提供技术判断的证据
原因分析:实验室从设备量程保护将对齿条移动力检测结果的处理规定为“位移与力关系曲线两端去除了8mm数据,对CNAS CL01:2018/7.2.1.7偏离不熟悉导致未进行技术验证。
纠正措施:
1、对测试组进行CNAS CL01:2018/7.2培训;
2、对程序文件QP16《偏离控制程序》;
3、对检测标准QC/T29096-2014要求的检测结果处理规定为“将位移与力关系曲线两端去除约3mm的数据”与作业指导书处理规定为“将位移与力关系曲线两端去除约8mm的数据”2种数据处理方式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追回检测报告;
4、修订ZY01-07的《输入扭矩和齿条移动力试验检测细则》作业指导书;
5、对修订后的ZY01-07的《输入扭矩和齿条移动力试验检测细则》作业指导书重新进行培训宣贯;
6、举一反三,查看其它作业指导书是否有类似的情况,如有,进行相应的技术验证与修订。


原因分析建议调整一下:实验室依据经验对齿条移动力检测结果的处理规定为“位移与力关系曲线两端去除了8mm数据”,未收集相关验证资料,对此偏离做系统性判定
纠正措施:
1.全员培训程序文件QP16《偏离控制程序》及CNAS CL01:2018/7.2  (这绝对不是测试组的锅,故全员培训)
2.重新组织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追回检测报告    (验证结果大概率是去除更多,数据稳定性更好)
3.修订ZY01-07的《输入扭矩和齿条移动力试验检测细则》作业指导书,并培训  (真要修订回3mm吗,入果要修订回去,那么应该更多是基于闲走偏离麻烦,还是建议在文件行文做调整去规避偏离的问题吧)
Ins_03f0cf6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人员监督和人员能力监控,我现在用《质量监督表》通吃,岗前岗后都用质量监督表,人员监督和人员能力监控内容一样,表名字叫《质量监督表》,cnas评审会提出来吗,如果分两个表,内容一样吗,分别是哪些;有内外部质量控制在《质量控制表》
检测大大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abzh99312(abzh99312) 发表:
这哪个大咖开的不符合,敢这么开,你们还认?
未有证据表明已对人员能力进行了监控
==>最基础的,你们没有做能力验证吗,这不是对人员能力做监控吗,你们没做过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吗,做过人员比对,重复的培训考核这些都没做过吗?这些但凡做过一项也推翻了他的不符合啊,顶多开人员能力监控不足吧。
另,你纠正措施行文需要规范,1里面是”人员监督和人员监控“,2里面文件名是”人员监督和能力监控“,陈述用语变成”人员监督和人员监控“,到3里面的表单名称也就成了”人员监督和能力监控“,在一张表上表述都能前后不一致。
措施6没看懂,是多字了吗?
老师的意思应该是人员监督和能力监控不是一个概念,不能在同一张表上。
检测大大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abzh99312(abzh99312) 发表:
二、不符合项:提供的年度《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表》中缺少具体的“测量精准度或测量不确定”要求
不符合条款:CNAS CL01:2018/6.4.7
原因分析:QP 11《计量溯源控制程序》对校准计划有测量精准度或测量不确定相应要求,设备管理员对QP 11《计量溯源控制程序》以及CNAS CL01:2018/6.4.7不熟悉,将测量精准度或测量不确定遗漏,也未将校准计划表进行公示;
纠正措施:

1、对设备管理员进行QP 11《计量溯源控制程序》以及CNAS CL01:2018/6.4.培训宣贯;
2、修改2024年《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表》将“测量精准度或测量不确定”要求加入
3、对2024年《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表》进行相应的审核、批准以及公示
4、举一反三,查看其它年度计划中是否存在此现象。

这个不符合没必要扩大化,对整体不符合整改来说,每条都说对***条款不熟悉,这样会拉低实验室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估计程序文件应该能找到对应的描述,而且实际工作中也肯定有这些参数,否则都没法校准/检定,如果是的话
建议:
原因分析:实际溯源工作中有给出“测量精准度或测量不确定相应要求”,相关人员制表时对相关要求未严格执行
措施沿用1、2、3就好,1里面加入管理层也参与培训,别对人家一个人培训
校准参数以及校准点都有,没有校准点要求的测量精度或不确定度
检测大大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abzh99312(abzh99312) 发表:
这哪个大咖开的不符合,敢这么开,你们还认?
未有证据表明已对人员能力进行了监控
==>最基础的,你们没有做能力验证吗,这不是对人员能力做监控吗,你们没做过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吗,做过人员比对,重复的培训考核这些都没做过吗?这些但凡做过一项也推翻了他的不符合啊,顶多开人员能力监控不足吧。
另,你纠正措施行文需要规范,1里面是”人员监督和人员监控“,2里面文件名是”人员监督和能力监控“,陈述用语变成”人员监督和人员监控“,到3里面的表单名称也就成了”人员监督和能力监控“,在一张表上表述都能前后不一致。
措施6没看懂,是多字了吗?
整改报告的附件,直接把整改佐证材料付上,实验室不符合记录表也要一起填了付上不?
检测大大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_03f0cf68(Ins_03f0cf68) 发表:
人员监督和人员能力监控,我现在用《质量监督表》通吃,岗前岗后都用质量监督表,人员监督和人员能力监控内容一样,表名字叫《质量监督表》,cnas评审会提出来吗,如果分两个表,内容一样吗,分别是哪些;有内外部质量控制在《质量控制表》
之前我也是一个表,这个主要看不同老师的意思把
琳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5337201jw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ztyz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一、不符合项:未有证据表明已对人员能力进行了监控
不符合条款:CNAS CL01:2018/6.2.5f
原因分析:管理组将人员监督和人员能力监控的概念混为一谈,没有将人员监督和人员能力监控两个概念进行区分。
纠正措施:
1、对管理组进行人员监督和人员监控概念重新培训学习以及CNAS CL01:2018/6.2和CNAS CL01-G001:2018/6.2进行培训;
2、修订程序文件QP04《人员监督和能力监控》将人员监督和人员监控重新定义;
3、将记录表格JL/QP04/02-1A《人员监督和能力监控记录表》修订为2份记录表,分别为人员监督记录表和人员能力监控记录表;
4、对于修订后的程序文件以及记录表格填写进行培训宣贯;
5、制定2024年人员能力监控计划;
6、对计划对人员进行能力监控。
楼主,个人支持这种思路,中心思想就是原来我单位进行了能力监控只不过用的表格不叫这个名字,否则就会出现前几年人员能力未进行监控而一直从事相关工作的情况;建议附上修订前的已经填写的记录作为证据支撑。
二、不符合项:提供的年度《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表》中缺少具体的“测量精准度或测量不确定”要求
不符合条款:CNAS CL01:2018/6.4.7
原因分析:QP 11《计量溯源控制程序》对校准计划有测量精准度或测量不确定相应要求,设备管理员对QP 11《计量溯源控制程序》以及CNAS CL01:2018/6.4.7不熟悉,将测量精准度或测量不确定遗漏,也未将校准计划表进行公示;
纠正措施:

1、对设备管理员进行QP 11《计量溯源控制程序》以及CNAS CL01:2018/6.4.培训宣贯;
2、修改2024年《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表》将“测量精准度或测量不确定”要求加入
3、对2024年《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表》进行相应的审核、批准以及公示
4、举一反三,查看其它年度计划中是否存在此现象。
楼主,个人建议查找是否已经按照年度《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表》进行了设备检定/校准,如果已经检定/校准完毕的设备是否缺少“测量精准度或测量不确定”内容
三、不符合项:
文件编号为ZY01-07的《输入扭矩和齿条移动力试验检测细则》中,对齿条移动力检测结果的处理规定为“将位移与力关
系曲线两端去除约8mm的数据”,与试验标准QC/T 29096-2014“将试验得到的位移与力关系曲线两端去除3mm的数据”的要求不一致,实验室未提供技术判断的证据
原因分析:实验室从设备量程保护将对齿条移动力检测结果的处理规定为“位移与力关系曲线两端去除了8mm数据,对CNAS CL01:2018/7.2.1.7偏离不熟悉导致未进行技术验证。
纠正措施:
1、对测试组进行CNAS CL01:2018/7.2培训;
2、对程序文件QP16《偏离控制程序》;
3、对检测标准QC/T29096-2014要求的检测结果处理规定为“将位移与力关系曲线两端去除约3mm的数据”与作业指导书处理规定为“将位移与力关系曲线两端去除约8mm的数据”2种数据处理方式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追回检测报告;
4、修订ZY01-07的《输入扭矩和齿条移动力试验检测细则》作业指导书;
5、对修订后的ZY01-07的《输入扭矩和齿条移动力试验检测细则》作业指导书重新进行培训宣贯;
6、举一反三,查看其它作业指导书是否有类似的情况,如有,进行相应的技术验证与修订。
楼主,个人觉得原因但是对偏离不熟悉,对试验标准也没有吃透;而且偏离需要四方面条件:1、文件规定;2、技术判断;3、授权;4、客户同意
四、不符合项
建立的QP29《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中未明确如何具体判定“风险影响分值和分析”,也没有对应的三层次指导性文件
原因分析:制定的QP29《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实际可操作不强,风险影响分值全靠人为主观意识。
纠正措施:
1、内部进行CNAS CL01:2018/8.5.1和CNAS-TRL-22-2023 实验室风险管理指南培训;
2、修订QP29《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明确影响风险的因素和具体判定;
3、对于修订后的QP29《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进行培训;
4、举一反三,查看其它程序文件规定是否存在此现象,如有,进行细化修订。
楼主,个人觉得原因没具体到人员上;纠正措施可以考虑进行一次更显评价
Ins_7f79625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