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审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审核分类

浏览0 回复1 电梯直达
刘彦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审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审核分类


原创 徐老师 聚焦质量管理

      审核是为获得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地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质量体系审核指的是确定质量体系及其各要素的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质量体系标准如ISO9001、IATF16949、ISO22163、AS9100等)或文件;质量体系文件中的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并适合于达到质量目标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一方审核、二方审核、认证审核、监督审核、过程审核......各种有关审核的名词看似纷繁杂乱,其实审核的分类特别简单。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下审核的分类:

一、按照审核委托方划分,审核可以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



      根据ISO19011《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审核定义的注释和ISO/IEC17021,审核可按审核委托方分为内部审核(第一方审核)和外部审核(包括第二方和第三方审核)。

      不同的委托方,审核目的也不一样。如果某次内部审核(第一方审核)的目的是在外部审核(第二方审核或第三方审核)前做好准备,那么审核结论应该清晰地指出组织是否已经做好了迎接外部审核的充分准备。这包括确认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以及是否已经对所有潜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识别和纠正。在得出审核结论时,应该考虑到外部审核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以确保组织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如果某次第二方审核的目的是挑选供应商,那么审核结论应该明确指出这家供应商是否可以被列入下一步的考虑范围。这需要考虑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能力、交货期、价格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在得出审核结论时,应该根据组织的具体需求和标准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选择的供应商能够满足组织的要求。

      如果某次第三方审核(认证机构审核)的目的是评价组织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行了符合ISO9001、IATF16949、ISO22163、AS9100等质量管理体系,那么审核结论应该明确指出组织是否已经建立了符合质量管理标准要求的体系,并且运行结果是否达成其目标。在得出审核结论时,应该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具体要求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并能够有效运行。同时,也应该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其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和目标。

二、按认证审核(第三方审核)的时期序列,审核可分为认证审核(初次审核)、监督审核和再认证审核。

~认证审核:申请认证受理后的首次正式审核,如管理体系审核分为一阶段和二阶段审核。

~监督审核:获准认证后的定期审核。认可规范通常要求至少每个日历年一次监督审核。

~再认证审核:获准认证有效期届满重新申请的认证审核。认可规范要求每一个再认证周期通常为三年。

      审核后要给出审核结论,它是指审核组考虑了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审核结论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例如,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如果审核组认为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对应的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那么审核结论就是肯定的;如果认为存在严重不符合项,那么审核结论就是否定的。

三、在质量管理中,按认证领域划分又可以分为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它们各有侧重,目的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体系审核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目的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及有效性。过程审核的对象是产品开发和实现过程,目的是评价产品的实现过程的质量能力,也就是评价实现过程的风险来确定其过程的有效性。过程审核不是工艺检查,不是去检验产品实现过程的符合性。产品审核是站在顾客的角度,评价产品质量特性的质量水平。产品审核不同于产品检验,在产品审核前,产品是合格的。产品审核是评价产品的质量水平。产品审核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是依据客户的反馈的质量信息及风险,从产品实现的质量状况出发,确定产品审核的项目。我们应将产品审核视为客户满意度评估的重要手段,应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质量要求和风险评估,确定产品审核的项目。

      不论是哪一种审核,我们都不能将审核当做一种符合性检查,不能认为只要检查前将证据补充完整就万事大吉了。我们必须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深入挖掘和解决,以追求持续改善。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刘彦刚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是哦!工作中经常听到各种审核,该作者能这样帮我们梳理一下真好。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