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喜讯】☆有7名中国科学家当选2007年度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浏览0 回复18 电梯直达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1月13至14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原称第三世界科学院)第十八届院士大会在意大利里雅斯特市举行。大会宣布,此次新当选的院士来自20个国家,共45人,其中有中国大陆和香港的7名科学家当选。他们分别是:

方荣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亚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

陈赛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

支志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香港大学化学系Dr.Hui Wai Haan讲座教授。

黄伯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南大学校长。

朱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许志琴: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教授。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是在已故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布杜斯·萨拉姆教授倡议下,于1983年11月10日创建的,总部(秘书处)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是一个非政府、非政治、非营利的国际科学组织,旨在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科学研究,推动南南和南北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对第三世界面临的问题开展科研。萨拉姆为首任院长。院士会议每年轮流在院士所在国举行。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发达国家的科学组织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的,分布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医学、社会和经济学等十大领域,他们均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对发展中国家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每年增选新院士40名左右,目前共有院士880人,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科学网 郭晓珺/编译)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网站对7名科学家的简介


FANG, Rongxiang (China). b.19-1-1946. Director,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Genomics/Senior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Fang has elucidate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ntigenic drift of influenza strains by the sequencing and comparison of the viral hemagglutinin genes; analyzed the cis-elements of the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35S promoter and augmented the promoter activity by multiplication of the enhancer sequence; and developed virus-resistant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which were planted over 60,000 ha in the early 1990s. He is an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winner of the Second Class (thrice) and First Class I (twice) Award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HLHL Foundation Prize.
Elected as Fellow.

ZHANG, Ya-Ping (China). b.1-5-1965. Ph.D., Professor and Vice-Director,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Yunnan, China. A highly cited (>1000) author, Zhang has been working on the phylogenetic and biogeographical patterns of fauna biodiversity and has the biggest animal DNA bank in Asia. He has established the population history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giant panda, Sichuan langur, slow loris and argali. He is an elected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winner of the Bay and Paul Foundation's Biodiversity Leadership Award for 2002.
Elected as Fellow.

CHEN, Sai-Juan (China). b.21-5-1951., Ph. D., Professor, Shanghai Institute of Hematology,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China. Chen has made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leukemogenesis. Her studies not only provided biomakers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but also led to a concept of molecular targeting therapy, making APL the first curable AML by combination treatment with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nd arsenic trioxide. She has won the HLHL Found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ward, the Qiu Shi Scholar Award, and the 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st Award of China, among others.
Elected as Fellow.

CHE, Chi-Ming (China). b.7-9-1957. Ph.D., Hui-Wai Haan Chair of Chemistr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 Che has conducted pioneering research in virtually every area of inorganic chemistry. His most notable contributions have been: (1) phosphorescent metal-organic complexes; (2) reactive metal-ligand multiple bonded complexes; and (3) inorganic medicines. He i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has won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Prize of China, the Federation of Asian Chemical Societies Foundation Lectureship Award, and the National Outstanding Young Scholar Award.
Elected as Fellow.

HUANG, Baiyun (China). b.24-11-1945. Ph.D., Vice Chairman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ident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China. Huang has done pioneering work in powder metallur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friction materials including carbon-carbon and metal-matrix composites, and advanced materials based on Ti-Al intermetallics. He i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has won the National Technology Invention Award of China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Advancement Award of China.
Elected as Fellow.

ZHU, Jing (China). b.10-10-1938. Dean,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Zhu is a material scientist and a pioneer in analytical electron microscopy in China.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in solids. She has developed steels with ultrahigh strength/toughness. She i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winner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Prizes, the Academy'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Prize, the HLHL Prize, and China's Metallurgical Industry Ministry's Prize 5 times.
Elected as Fellow.

XU, Zhiqin (China). b.14-8-1941. Ph.D., Professor, Key Laboratory for Continental Dynamics of MLR,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Xu has made excellent contributions to understanding the tectonics of China,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for rocks of various levels, and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s/plateaux such as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Qilian-Altun-Kunlun orogenic belts and the Sulu- Dabie ultra-high 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belt.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 has won China's Distinguished Young Scientist Prize, the Li Siguang Earth Science Medal, and also the HLHL Prize of Hong Kong.
Elected as Fellow.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madprodigy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简介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h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 以下简称“TWAS”)成立于1983年11月10日,总部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是一个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现任TWAS院长是印度总理办公室高级科技顾问拉奥教授(C.N.R Rao)。
    自创建以来,TWAS一直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研活动,为发展中国家的优秀科技人员提供促进他们科研工作的必要条件,鼓励对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和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科研水平,培养未来一代有前途的科学家,进而推动发展中国家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蓬勃发展。
    TWAS的经费主要来自意大利政府、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的捐款。从1983年至今,TWAS一共获得捐款1000多万美元。我国先后于1994年、1996年和2002年由科技部代表中国政府向TWAS捐款10万美元、50万美元和50万美元。
    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TWAS设立专项基金以资助科研能力强的优秀学者和年轻科技人员开展合作研究。截止2004年,TWAS一共为10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提供了2000多万美元的资助,中国累计获得资助150多万美元,是获资助最多的国家。TWAS还在发展中国家评选出80多个研究单位作为“优秀科学中心”和10个研究单位作为“高级研究中心”,为发展中国家的年轻科技人员提供科技合作、交流和培训的机会。我国有十四个科研单位被选为“TWAS优秀科学中心”和“TWAS高级研究中心”。
    TWAS现有院士(从第三世界国家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771名,来自全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现有院士105名。
    TWAS设立的奖项主要有: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农业、地学、工程科学、医学; TWAS讲演奖和阿布杜斯·萨拉姆Abdus Salam科学技术奖于1995年增设,以奖励发展中国家学者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以上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可得一枚奖章(铸有获奖者的主要贡献)和一万美元奖金(讲演奖除外)。截止2004年,我国有22名学者和2个科研单位获得TWAS/TWNSO奖。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每年召开一次院士大会,每2至3年召开一次学术大会,邀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技部长、各国科学院院长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以探讨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科学技术问题。在意大利TWAS总部以外的国家召开的TWAS学术大会包括:1987年第二届TWAS大会(中国)、1990年第三届TWAS大会(委内瑞拉)、1992年第四届TWAS大会(科威特)、1995年第五届TWAS大会(尼日利亚)、1997年第六届TWAS大会(巴西)、1999年第七届TWAS大会(塞内加尔)、2002年第八届TWAS大会(印度)及2003年第八届TWAS大会(北京)。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中国TWAS院士名单


1984年当选者:华罗庚 夏鼐

1985年当选者:卢嘉锡 周光召 丁国瑜 朱震达 陈中伟 姜伯驹 梁栋才 谈家桢 黄昆 曾呈奎

1986年当选者:冯德培 廖山涛

1987年当选者:孙鸿烈 赵忠贤

1988年当选者:茅以升 谢希德

1989年当选者:孙枢 白志东

1990年当选者:路甬祥 于渌 曲钦岳 李振声 陈创天

1991年当选者:刘东生 吴文俊 杨福家 顾方舟

1992年当选者:吴阶平 张存浩 陈述彭 邹承鲁 李家明

1993年当选者:严东生 洪国藩 闵恩泽 汪尔康 母国光 王 选 刘光鼎 涂光炽 冯端 干福熹

1994年当选者:张恭庆 石元春 苏纪兰 惠永正

1995年当选者:许智宏 郝柏林 贾兰坡 荆其诚 师昌绪 曾庆存

1996年当选者:田昭武 陈学俊

1997年当选者:白春礼 李大潜

1998年当选者:马志明 朱作言 李方华 唐晋发

1999年当选者:李依依 王志新 郭景坤 陈竺 陈运泰 董绍俊 林群

2000年当选者:王佛松 严陆光 苏肇冰 范海福 安芷生 陈顒 张启发 周巢尘 刘新垣

2001年当选者:徐冠华 陈佳洱 程津培 戚正武 洪德元 李德生 李国杰 闵乃本 裴钢 汪品先 张春霆 周炳琨 朱清时 洪涛 牛文元 张伟平

2002年当选者:冼鼎昌 艾国祥 郭雷 许绍燮

2003年当选者:李静海 吴建屏 欧阳自远 胡和生 徐如仁 欧阳钟灿

2004年当选者:李家洋 饶子和 卢柯 解思深 徐至展 韩启德 杨卫 侯建国 傅廷栋 秦大河

2005年当选者:文兰、林毅夫、石耀霖、顾秉林、陈翰馥、贺福初、方成、李灿、王志珍、朱日祥、洪茂椿

2006年当选者:邓子新、张侃、涂传诒、杨雄里、王恩多、丁仲礼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TWAS院士


    TWAS院士从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发达国家的科学组织等著名的科学家中选举产生。根据TWAS章程,TWAS每年要进行院士增选工作。

TWAS院士的选举:

1.由一名院士或一名外藉院士书面提名;
2.由TWAS理事会任命院士咨询委员会,请咨询委员会提供有据可信的意见;
3.理事会在审查咨询委员会意见后,推荐出最后一轮侯选人名单,再分送到每个院士和外藉院士手中;
4.由TWAS院士进行每年一次的通信选举。

TWAS院士候选人提名

  TWAS院士候选人的提名需用TWAS专门的表格。在提名表格上要清楚地陈述候选人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还要附上1-2页候选人的简历,包括其主要的学科成就,已发表的最重要的12篇学术论文的题目以及其所有出版物的目录。

TWAS院士提名有效期为三年。
提名表应于4月30日之前寄送TWAS总部:

Ms. Sandra Ravalico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TWAS)
c/o ICTP-P.O.Box 586-via Beirut 6
34100 Trieste, Italy

Fax: +39 040 224559
Email: twas@ictp.trieste.it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TWAS奖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TWAS)设有八项奖,即物理奖、化学奖、数学奖、生物奖、地学奖、医学奖,农业奖和工程科学奖。1995年TWAS又增设了讲演奖章和Abdus Salam科技奖。
    以上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可获得一枚奖章(上面铸有获奖者的主要贡献)和一万美元奖金。
    TWAS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发展中国家科学家所作出的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给予广泛的承认和赞助,并且将之用于人类的福利事业和第三世界的发展。

TWAS奖提名办法

    TWAS/TWNSO奖的提名需用TWAS专门的表格。在提名表格上要清楚地陈述候选人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研究作出的贡献。还要附上1-2页候选人的简历,包括其主要的学科成就,已发表的最重要的12篇学术论文的题目以及其所有出版物的目录。

•  TWAS/TWNSO奖提名有效期为三年。

•  提名表应于每年 3月1日寄送TWAS总部:

Office of the Executive Secretary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TWAS)
c/o ICTP
P.O.Box 586-Miaramare
Strada Costiera 11
34100 Trieste, Italy
Fax: +39 040 224559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历届中国TWAS奖获奖人

序号
获奖人员/单位
获奖领域
获奖年份

1
廖山涛
TWAS数学奖
1985

2
赵忠贤
TWAS物理奖
1986

3
陈创天
TWAS化学奖
1987

4
吴文俊
TWAS数学奖
1990

5
邹承鲁
TWAS生物奖
1992

6
郭可信
TWAS物理奖
1993

7
张恭庆
TWAS数学奖
1993

8
地理所
TWNSO农业奖
1993

9
黄耀曾
TWAS化学奖
1994

10
范海福
TWAS物理奖
1996

11
硅酸盐所
TWNSO技术奖
1996

12
洪国藩
讲演奖
1997

13
生态所
TWNSO农业奖
1998

14
闵乃本
TWAS物理奖
1999

15
路甬祥
讲演奖
2000

16
卢 柯
TWNSO技术奖
2000

17
张伟平
TWAS数学奖
2000

18
张福绥
TWNSO农业奖
2000

19
白春礼
讲演奖
2002

20
王志珍
生物奖
2002

21
傅廷栋
农业奖
2003

22
李爱珍
工程科学奖
2004

23
龙以明
数学奖
2004

24
朱日祥
地学奖
2005

25
杨焕明
生物奖
2005

26
王恩哥
物理奖
2005

27
路甬祥
萨拉姆科技奖
2006

28
李家洋
讲演奖
2006

29
支志明
化学奖
2006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国与第三世界科学院合作概况


    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是在已故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布杜斯·萨拉姆教授(Abdus Salam)倡议下于1983年11月10日创建的,总部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第三世界科学院旨在推动南南和南北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对第三世界国家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的国际科学组织,萨拉姆教授曾任第一任院长,现任院长由印度总理办公室高级顾问拉奥教授(C.N.R. Rao)担任。

    第三世界科学院自创建以来,在推动南南和南北科技合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赢得了很高的赞誉。第三世界科学院现有院士(从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 771名,来自全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7名。

    第三世界科学院的经费,主要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意大利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政府或非政府的实体部门提供的捐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政府一贯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2001年3月2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应第三世界科学院的请求,欣然命笔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题写赞词,再次表明了中国政府对第三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科技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和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国与第三世界科学院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我国有 22名科学家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基础科学奖,有2个研究所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应用技术奖。我国接受600多位第三世界国家科学家来华从事合作研究,资助5000多名第三世界科学家来华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和培训班等活动。1987年,在我院协助下,第三世界科学院第二届院士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和李先念同志等分别会见了第三世界科学院第一任院长萨拉姆教授。我国有卢嘉锡、吴阶平、周光召等86位科学家被选为该院院士,卢嘉锡、周光召和路甬祥曾先后被选为该院副院长。

    第三世界科学院第十四届院士大会、第九届学术大会暨建院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于 2003年10月16-19日在北京成功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我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发展,增进我国与第三世界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也有利于全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稳定。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TWAS章程


一、定义
1.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以下简称“科学院”)是一个自治的科学组织,由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科学家(以下称“创始院士”和“外籍创始院士”)倡导成立,旨在实现本章程第二节所确定的目标。
2.科学院在意大利注册,总部设在的里雅斯特。
3.科学院是一个非政治、非政府和非营利性的科学组织。
4.科学院具有签订契约的法律地位,具有成为国家和国际机构成员的法律资格。

二、目标
1.承认、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科学家所作出的优秀科研成果;
2.促进发展中国家科研工作者之间以及他们与世界科学界之间的交往;
3.提供有关发展中国家科学意识和理解方面的信息,并对发展中国家科学意识和理解活动予以支持;
4.鼓励对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5.出版有关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和发展的出版物。

三、科学院院士
1.科学院的院士分为以下几类:
1.1 创始院士
1.2 外籍创始院士
1.3 院士:
选自身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且已达到国际最高水准的科学家;
1.4 外籍院士:
选自身为发达国家公民的科学家,他们要么祖籍在发展中国家,要么在发展中国家科学方面出类拔萃,而且均在各自的科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5 名誉院士:
选自为实现科学院的目标而作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人士。
2.下文中,如果不是另有所指,首字母大写的Fellow(院士)一词泛指本节1.1和1.3条文中所说的创始院士和院士,首字母大写的Associate Fellow(外籍院士)一词泛指本节1.2和1.4条文中所写的外籍创始院士和外籍院士,首字母大写的Member(院士)一词泛指条文1.1到1.5所列举的各类院士。

四、院士的选举
1.院士和外籍院士的选举程序如下:
1.1科学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候选人须由一名院士或外籍院士在推荐表格上以书面形式提名并签字;
1.2理事会任命院士咨询委员会,以获得有关候选人的有据可信的评价意见;
1.3理事会在审查院士咨询委员会对候选人的推荐和评价意见后,推荐出最后一轮参选院士和外籍院士的侯选人名单;
1.4 将选出的候选人名单寄送给各位院士和外籍院士,由他们以通信方式进行投票选举。如能获得多数院士和外籍院士赞成票的候选人即可当选为科学院的院士和外籍院士。
2.名誉院士由理事会选举

五、科学院的资金来源
为促进其目标的实现,科学院有权收受国家或国际的、公共或私人的、政府、非政府机构或个人提供的捐助、礼品、遗产、信托基金、奖金以及任何服务的酬金。这些资金的收受由理事会实施。

六、科学院官员
科学院的官员由院长、五位副院长、秘书长和司库组成。

七、理事会
1.理事会由科学院官员和选自院士的五名一般成员组成。
2.理事会一般成员须在科学院大会上从由理事会任命的提名委员会推荐的院士中选举产生。
3.理事会所有成员的任期均为二年一届,可再连选连任一届。
4.理事会负责填补由于任何理事会成员死亡、辞职或不能履行其职责所造成的临时空缺;由下届科学院大会对此予以确认。填补空缺人员可根据本章程第七节第3条连选连任二届。
5.理事会协调和监督科学院所有事务。
6.理事会可在认为必要的时候任命常务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
7.理事会负责考虑院士选举的所有提案并根据章程第4节行事。理事会负责考虑根据章程第八节第3条和第十一节第3条中规定向科学院大会提交的财务报告和审计帐目。
8.理事会负责决定科学院的出版政策,并任命一名编辑负责出版工作。
9.理事会可根据专家委员会的推荐授予科学家奖章和其他荣誉。
10.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11.理事会会议的法定人数为6人。

八、科学院大会
1.科学院大会每两年至少举行一次,大会的次数、地点和日期由理事会决定。
2.最迟要在院士大会召开前三个月把邀请信和议事日程分发到全体院士手中。
3.大会将选举理事会成员,审议和批准按照章程第七节第7条和第十一节第3条的规定向大会提交的财务报告和审计帐目。
4.大会的各项决定须由多数通过。

九、院长
1.院长系科学院的最高行政长官。
2.院长负责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和科学院大会,会议上他/她应作科学院工作报告。
3.院长缺席时,由一名副院长代理院长。

十、秘书长
1.秘书长对理事会负责除财务以外科学院和理事会的官方通讯联系。
2.在院长和所有副院长都缺席时,由秘书长主持科学院大会和理事会会议,直到由出席会议的多数成员选出主席为止。

十一、司库
1.司库依据理事会的方针负责科学院的财务。
2.司库每年在理事会规定的时间向理事会报告科学院的帐目情况。
3.司库应向理事会和科学院大会准备和提交年度财政报告和审计帐目。

十二、帐目的审计
科学院的帐目应合适地予以审计。

十三、执行主任
1.科学院设一名执行主任。
2.执行主任负责对科学院工作人员的选任和总的指导,并负责办公室的管理。

十四、章程的修改
此章程的修正须经出席科学院大会并参加投票的三分之二的院士投赞成票方可实施。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