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也谈】从疯狂的下载到聪明的充电::Not only download everything, but master what you were interested to download!

浏览0 回复9 电梯直达
大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cwg000062君在本版发表一篇"【倡议】把自己从一个疯狂下载者变成一个学习者"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70610/871238/,非常有启迪性!可能很多网友大凡都这样的经历:下载-再下载或转载-永无止境的下载或转载,下载-学习-忘记-重复学习-再下载-再学习,或者下载-消化-运用-总结-上载-再下载-更新再上载……
    很简单,不同的下载行为体现出人在其中的作用:是从电脑到电脑简单搬运信息的奴隶,还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操纵者。这里的区别在于硬盘和人脑是否有交互作用,什么样的交互作用?cwg000062君倡议大家从下载走向学习者,可能是他没说清楚,或者我没太理解他的含义,我觉得仅仅做一个学习者并不够,因为学习有点意味着从硬盘到人脑的copy,人脑依然是被动的信息载体,是信息的工具,而且我很沮丧的告诉大家,人脑的存储功能远比不上硬盘,磁盘中无机物的自旋状态比人脑中的蛋白质状态要稳定地多,千百万次的实验证明常态下磁盘中一次写入的自旋态的维持寿命至少10年,而人脑呢,对一次写入的信息记忆的准确性半衰期多也不过数天:(.存储并非人脑的优势所在,人脑的优势在于主动创造信息之间、人脑和信息、人脑和人脑之间的联系。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装进脑子里了,尽管很多人梦想这样,但即使真的将自己的大脑变成百科全书又能怎样呢?世界上的百科全书多的去了,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在信息的处理上,我们对脑子的使用不能愚蠢的杨短避长,应该学会聪明的杨长避短!一个人脑要变得独特,除非其能高效的进行信息的创造、更新和传播。怎样对自己的脑子杨长避短呢?个人的体会是:
1、用有限的人脑存储量去构建人脑到硬盘的链接(或快捷方式,anyway, 只要能快速重新调用即可),硬盘是本地存有下载的信息或远程通过网络访问的存有海量信息的海量硬盘;
2、用有限的人脑存储量存放自己的信息库的框架、主线、正确的直觉,存放火花一般的创新idea及对创新idea验证的结论;
3、带着人脑和硬盘结合的信息,去实践!目的是创新信息并不断修正自己对新idea的直觉。
4、不要轻信人脑的缓存,一有更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尽快倒入硬盘。
5、带着自己新创造的硬盘信息,去和其他人脑交流,再一次更新自己的直觉,如果可能下载新的信息到硬盘并在大脑中建立到该信息的快捷方式。
6、用有限的人脑存储量记忆你的价值、责任和友情、爱情、亲情的回忆。

    总之,单纯的学习没有用,尽可能的利用人脑的直觉和主动性,尽可能建立人脑和硬盘以及人脑和人脑之间的关联,尽快地利用人脑转化/更新知识才是主宰信息的核心之处!知识只有在不断流动和更新中才会不断升值!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夜市3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深度思考,鼓励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大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两个星期没人反应,奇怪,难道我说错什么了吗?
虽然发帖并非为了有人跟,我也不至于小气的去计较这些,只是认为本人粗糙的想法需要通过沟通质量才会提升。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handsomeland
石龙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愿意做一个转载者,希望能给需要的人提供帮助。知识的海洋太深太广,我不属那个遨游者。
无名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其实类似的角色自己也是一直担当中,比如对标准的分享;只是渐渐觉得如此,似乎出现一些不该,于是开始将下载的信息逐渐加载到脑海,试图变成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虽然有些累,只是觉着另外一种收获了!
何当奇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其实您的帖子挺好的,但是您的英文让对英文不感兴趣的人望而却步,但纯中文的帖子却又让想看到英文的人稍感失望........
happyjy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一直觉得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方法。至于具体的知识,知道怎么去查找就行了。当你查找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所以我闭卷考试分数都不高,开卷考试都能得很高的分数。
happyjy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在公司的电脑里建立了一个“背景知识”文件夹,把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相关知识都放在这个文件夹里,需要用的时候就调出来看看。还建立了一个excel表格,每次遇到新的专业英语词汇都分类存在这个表格里,没事时就看看,分析分析词汇构成和句型。现在我的英语在公司里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了。
大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redanqi 发表:
其实您的帖子挺好的,但是您的英文让对英文不感兴趣的人望而却步,但纯中文的帖子却又让想看到英文的人稍感失望........


帖子要是纯英文的的话,恐怕更少有版友关注了,毕竟仪器网是中国人的仪器网。这是我爱仪器网的原因之一:有这么多趣味相投的同胞集中在一起有共同的语言可以交流,专业这点上比msn或校友录强多了。

我爱仪器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仪器网ilog和主贴之间的关联,仪器网上的专业比较接近的同胞、朋友固然可贵,可我同时也有专业相差很远的朋友,有的专业接近但是不懂中文,为了创造他们了解我的idea的可能性,我发表的所有的主贴标题都对应有英文,而且大多附有图片,我想,英文标题+直观的图片足以让他们高效的理解我的idea,这,就是沟通。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handsomeland
茅茅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happyjyl 发表:
我在公司的电脑里建立了一个“背景知识”文件夹,把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相关知识都放在这个文件夹里,需要用的时候就调出来看看。还建立了一个excel表格,每次遇到新的专业英语词汇都分类存在这个表格里,没事时就看看,分析分析词汇构成和句型。现在我的英语在公司里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了。

向你学习!
茅茅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handsomeland 发表:
原文由 redanqi 发表:
其实您的帖子挺好的,但是您的英文让对英文不感兴趣的人望而却步,但纯中文的帖子却又让想看到英文的人稍感失望........


帖子要是纯英文的的话,恐怕更少有版友关注了,毕竟仪器网是中国人的仪器网。这是我爱仪器网的原因之一:有这么多趣味相投的同胞集中在一起有共同的语言可以交流,专业这点上比msn或校友录强多了。

我爱仪器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仪器网ilog和主贴之间的关联,仪器网上的专业比较接近的同胞、朋友固然可贵,可我同时也有专业相差很远的朋友,有的专业接近但是不懂中文,为了创造他们了解我的idea的可能性,我发表的所有的主贴标题都对应有英文,而且大多附有图片,我想,英文标题+直观的图片足以让他们高效的理解我的idea,这,就是沟通。


恭喜楼主新任斑竹!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