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现在质谱有什么新的发展? 单独的质谱(非色质联用)还有多少?

浏览0 回复26 电梯直达
zhl009zhl009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该帖子已被dickwang2008设置为精华;
如题: 最近单位的老式磁质谱老出问题,自己修来修去都烦了. 打听了一下,好象EI的质谱买的单位是越来越少了.  不知道这个东西现在怎么样了.好像色质联用到成了质谱的主要用途了.但估计没有人再用磁质谱做色谱检测器了. 哪位消息广点的同志能介绍一下目前仪器特别是硬件的发展情况啊?  都不知道世界潮流了. 谢谢!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xixi611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离子阱质谱可以单独使用,还有DESI、EESI等。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zongguitang
lisq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直接进样,不就单独使用了,我们的傅立叶变换高分辨质谱FTMS目前还没和色谱连用,光一个大质谱。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zongguitang
littlq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speleer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qishuli 发表:
直接进样,不就单独使用了,我们的傅立叶变换高分辨质谱FTMS目前还没和色谱连用,光一个大质谱

商品化的的确是没有,但是R.D.Smith在1987年的时候就尝试使用CE-FTMS分析蛋白质
ytyjoh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CE的热度已经过气了感觉现在,尤其是和质谱联用的。

单独使用质谱的现在可能还真不多,感觉多是和化工有关系的单位还在单独使用质谱。石化、合成、催化剂什么的还在用。
因为单独用质谱要求进的样品是纯品,至少纯度要比较高,才会解的比较清楚。

而联用技术很大的程度上就是提高了样品的分离和纯化,同时也使质谱可以胜任定量的工作,单独的质谱是没有办法定量的。

但是对于科研的人,尤其是不关心定量的,还是可以使用直接进样技术单独使用质谱的。EI源如果单独用质谱,主要是接直接进样杆,可以进固体样和液体样,包括粘稠的液体,比如重油或者沥青的分析,当然你也可以使用液相分离后的收集液直接进EI源,也可以得到碎片信息。CI同EI。

对于ESI,APCI,APPI源是液质联用最主要的几种离子源,不想做定量的可以用质谱本身带的蠕动泵进样。Waters,Finnigan的质谱都带直接进样。

还有MALDI源,主要用于生化研究,借助激光辅助基质解析离子化,比如可以做小鼠的切片,来看药物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分布;也可以用来做细菌病毒的鉴定工作。

至于老的FAB源什么的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几乎,如果有用的估计至少是二十年前的古董了,当时或者更早的时候,质谱还真是单独使用的多,因为接口技术不很成熟。而且大家都认为质谱是定性的,用不到联用来定量。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speleers2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有价值的回帖
speleer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CE-MS的确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喷雾稳定性和灵敏度,但是并没有过气呀
ytyjoh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speleers 发表:
CE-MS的确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喷雾稳定性和灵敏度,但是并没有过气呀


嘿嘿 ,在我熟悉的领域里吧,不过现在做CE的厂家都不多了,CE-MS似乎只有安捷伦了吧,贝克曼已经不做了,所以菲尼根也没有CE-MS了。

CE的联用技术以前东北大学化学院那边做的比较多,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speleer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ytyjohn 发表:
原文由 speleers 发表:
CE-MS的确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喷雾稳定性和灵敏度,但是并没有过气呀


嘿嘿 ,在我熟悉的领域里吧,不过现在做CE的厂家都不多了,CE-MS似乎只有安捷伦了吧,贝克曼已经不做了,所以菲尼根也没有CE-MS了。

CE的联用技术以前东北大学化学院那边做的比较多,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现在的CE-MS商品化是不多,但是学院和研究所一直都在做,尤其是国外的,商品化的接口目前还是只有共轴鞘流,但是由于灵敏度的缺陷,所以目前对于CE-MS接口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对于无鞘设计的改变,尤其是nano喷雾和未喷雾,以及芯片CE-MS
rento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kitty200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首先声明,我不是搞质谱的,但是很希望和各位专家交流。我的专业是搞合成的,我们用质谱做结构表征。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记得10年前,我们有机分析主要是磁质谱,上课的时候,老师还讲,因为接口技术不成熟,LC/MS应用还不多,现在,倒是独立使用的质谱很少见了。以前常用的FAB也很少见了。动辄就是ESI和MALDI,而且一谈就是蛋白组学。倒是为有机小分子服务的见不到了。其实,我觉得EI还是有它的优势的,不该淘汰掉。真不知道,还要不要向学生讲授EI的碎裂规律?以前,我们从来不操心具体的质谱技术,只要送样去做。现在,我们有一个装备很好的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很多色质连用的专家,反倒连一个纯化后的有机物小分子也做不清楚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做食品生物样品的仪器,不适合做有机小分子?

另外,想问问刚才大家讨论的FTMS是不是就是FT-ICR MS?说道高分辨质谱,教科书里说,只有磁质谱和FI-ICR MS可以做高分辨。ThermoFisher关于LTQ-Orbitrap的宣传册中说,TOF的分辨率在高分辨的质谱中是最差的,只有3万。而他们力推的LTQ-Orbitrap也只有10万。因为我们表征新的化合物,做高分辨质谱,通常要求分辨率在5ppm之内,估计除了具有高分辨性能的磁质谱,只有FT-ICR MS可以选择了。不知道各位专家的看法?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