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本好书之__教你找到求职的捷径:求职赢家的秘诀

浏览0 回复57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1节:大学时期多参加求职实战(3)


  安忠文是来自四川攀枝花的彝族战士,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勇立大功。在一次重要的战斗中,为给部队前进铺平道路,他第一个用血肉身躯滚向雷区……战斗胜利了,安忠文为此失去了双眼和一条腿。他的英勇行为受到了党和国家、人民的高度评价。中央军委特别授予他"全国特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安忠文成了我军有史以来为数不多的特级英雄,同时他也成为当时亿万青年心目中的时代楷模。就是这样一个万人景仰、功成名就的名人在1987年竟然提出希望到大学学习,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他的好学精神再一次打动了社会,后来西南民族学院破格录取了他,于是,他就成了我的同班同学。

  成了同学,交往自然就多了。我常去看他,与他聊天,听他讲故事。安忠文是一个意志顽强的人,在身残的情况下,除了上课,课余还坚持创作,写诗、写散文。此外还练习唱歌,自学弹吉他。每当学校举办文艺晚会时,他的诗朗诵和自弹自唱都会赢得最热烈的掌声。而这背后,安忠文下了多少苦功,吃了多少苦头,大家都无法想象。

  安忠文自强不息、乐观上进、顽强刻苦的精神的确感染了很多人,也感染和打动了我。安忠文让我记忆深刻的一点是他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当人们都把他的英勇行为看作是一种奉献精神时,安忠文却说:"奉献并不是一种自我牺牲,它更多的是每个人的本职和本分。仔细想一想,当时要是换了别的战士,他也会毅然决然地扑向雷区。因为这是每一个军人的天职,而不是我安忠文才有的奉献。"的确,选择了做军人,就选择了可能流血牺牲,这就是一种军人的职业化。

  除了安忠文,让我感动的还有他身边的勤务兵,这名勤务兵当初到部队时一心想做一名威武雄壮的战士,后来却被分来照顾安忠文,每天干着"侍候"人的工作。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非常大,但他仍然认真地做着每件事,因为作为军人,这也是他的天职。当人们把关注的目光、鲜花、掌声和聚光灯纷纷投向安忠文时,这位小战士默默地、静静地站在一边。作为一名战士,他很平凡,常被人忽视,但他却恪尽职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2节:大学时期多参加求职实战(4)


  小提示

  对于初进职场的大学生来说,一些人常被用人单位指责缺乏职业化精神。什么是职业化?其实,职业化就是指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要遵循尽责敬业的职业宗旨。职业需要你付出什么,你就应该付出什么,把自己的本职和本分做好。这就是职业化的要求。人在职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并把它做得更好,这是最基本的职业态度,也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牢记:人才的价值只能在市场上体现

  1988年10月,我采写的一篇新闻稿被《成都晚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全文如下:

  (粗黑体主标题)兽医博士终于上班了!

  (副标题)但现行人才使用、管理制度中的问题令人深思

  本报讯,我国第一个兽医外科学博士王思明终于结束了他的"烟贩子"生活,于本月中旬到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任职。

  毕业于东北农学院的王思明在今年分配时,主动联系到西南民院工作,但因其母校与民院双方就5000元"有偿培养费"未达成协议,王思明求职无门,只得含泪摆了一个烟摊。"博士生找不到工作"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议论。这期间,王思明一直跟西南民院联系、协商。后答应付给东北农学院5000元"培养费",其中3000元为王思明私人借款支付。这样,震动社会的"兽医博士失业"事件总算有了终局。

  王思明终于上班了,但他的就业暴露了我国现行人才使用、人才管理制度中的一些问题,将继续引起人们对人才成长环境的深思。(卢文辉)

  文章发表后,先后被不少媒体转载。王博士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虽然他已加入西南民院,但他仍收到大量的来信,其中不少来自沿海科研机构以及当时风头正劲的正大集团等大企业、大公司的邀请函。在当时最火热的深圳特区,相关的科技公司也出高薪请他担任要职。一时间王博士又成了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

  从求职受挫到被人"争抢",一前一后一冷一热的反差实在是太强烈了!这实在不能不让人感慨和反思!同样一个人,为什么媒体报道后命运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3节:机会只青睐有心人(1)


  当时我国的人才制度尚未形成合理高效的市场化调节机制,人才的开发、使用、评估和保护、管辖还面临许多未解的课题。地方主义、小团体利益、领导意志与人才的市场化流动还矛盾重重。一个博士生尚且如此,研究生、大学生就更不用说了。

  小提示

   王博士的经历对我后来的职场之路影响巨大而深刻。我从中明白了人才的价值要在市场中体现,因此我渴望走一条市场化的道路。在我大学毕业时,虽然社会上已经提出了"双向选择"的口号,实际上我们还是国家计划分配。但我很不愿意被他人"计划",于是我独自摸索着走向市场。

   当今的大学生们都要自谋职业,看上去都好像已经"市场化"了,但事实上,不少人的思维和理念还停留在"计划时代",他们不愿参与竞争,害怕市场的变化,在大学四年得过且过,把希望全放在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上。这种心态也许可以理解,但它不可能帮大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另外,靠关系而不是靠个人奋斗,二者的竞争力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一旦失掉了关系,前者在竞争中就会备感艰难,非常被动。所以打铁还靠自身硬啊!

  机会只青睐有心人

  1990年12月,我通过《羊城晚报》得到一条招聘信息:员工有数千人的大型合资企业--广州广达鞋业有限公司面向全国招聘储备管理干部。我对比自己的条件大都相符,于是便积极应聘。我寄去了精心准备的厚厚的一堆资料。因为当时我还有半年多才毕业,我担心人家要即招即用,所以这次应聘我主要是想先建立一下联系,同时表达我想加盟广达公司的诚意,信中我提出如获聘要毕业后才能去报到的申请。

  一个月之后,我突然接到广达公司的面试通知。这时恰逢寒假到了,我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前往广州。广达公司对储备人才没有经验上的要求,他们只想招聘一些有文化、综合素质高、年轻、有干劲的青年人加盟,然后用他们已成熟、成型且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略来培训具有"广达特色"的员工队伍。对待新人,广达有自己的一套。我最后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如愿以偿。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4节:机会只青睐有心人(2)


  小提示

   机会要靠自己去寻找和争取。当时我人在成都的学校,但我心在广东,在外企。我是一个有心人,不断地联系,最终有所收成。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一个重要的"难点"在于许多企业的"经验关"使众多大学毕业生被拒之门外。但也有不少企业并非只看经验定人选。事实上,在今天我也发现仍有一些企业在招聘"储备人才"。他们没有把经验当作唯一的指标。有的甚至不强调经验,反而对应届毕业生优先。所以大学生们要积极去寻找这样的单位,靠自己的素质和特长去争取。现在许多学生埋怨一些用人单位重经验,这是市场的客观存在,你不能改变,只能调整自己。但对于不强调经验的求职竞争,你输了,又有什么可责怪的呢?所以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对只重经验的企业,其实可以学学广达这种大企业的经验,重视培训和试用期的综合考察,不要在招聘面试时提太高的入门条件,这其实是自我设限。

  灵活规划好"正宗"的求职

  所谓"正宗"求职,是我区别学生时代的求职来说的,它是指自己走入社会后,能找到真正谋生的单位的求职。事实上,当时我毕业时国家是包分配的。也就是说我对今后的工作根本不用担心,我们没有任何压力,一毕业就有一个"铁饭碗"。在学校也根本听不到"求职"这两个字,大家谈论的只是"分配"。

  就在大家轻轻松松坐等分配日到来之时,我却在暗中辛辛苦苦地进行着招聘信息收集、职位分析、应聘时机判断、求职信写作、寻找最佳联系方法等一系列的求职策划。

  好在当时我能在学校图书馆看到广州的《羊城晚报》,正是通过它我了解了广东的各种信息。许多招聘启事就是从该报得来的。那时资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也没有互联网。《羊城晚报》成了我探知沿海和珠三角形势的唯一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南方的用人环境、人才政策和有关南下人才的故事。后来结合自己的情况,在大四时,我开始有选择地出手了。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5节:机会只青睐有心人(3)


  记得这段时间我曾向广州的广达鞋业、深圳的迅达自行车、顺德的康宝电器和鹰牌电器等单位求过职。有的不了了之,有一些单位给了我热情的回复,比如"康宝"和"鹰牌"等。最终我面谈了两家,成功了一家。

  除了广东方面,我从"两手准备"的角度也把目光投向贵州家乡。在广东我联系的都是企业,因为到外企做白领当时是最令人羡慕的,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而在贵州,我主要向媒体申请工作,毕竟我一心想当记者。我向贵州省委宣传部和《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省电台等多个媒体几乎都寄了求职信,但全都石沉大海。

  因为单位与人才不能直接面议和双向选择,而是由政府来调动。对于单位,分来什么人就接收什么人;对于毕业生,分你到哪里就到哪里,没有试用期,没有合适不合适,一次"计划"定终身。事前我也知道这些,我只不过是希望奇迹出现,才去多多尝试罢了。

  说来也奇怪,曾一心想当记者的我自从向《深圳特区报》寄过求职信下落不明之后,我的兴趣突然转向了企业。后来的经历也证明了企业才是我的职业归宿。

  小提示

   大学生求职要主动积极,在毕业前就要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要善于"找市场",市场是职场生存的最终渠道。另外,在职业定位上可"两条腿"走路。比如,我当时一方面定位沿海广东,另一方面定位家乡贵州;广东方面定位于企业,贵州方面定位于媒体。这都是我当时有能力从事的职业目标。大学生的求职观念要超前,要尽量与众不同。对于大学生而言,哪里有你的市场,你就往哪里去,这里市场规则。

   在求职不畅之后,我迅速"转向",开始调整求职规划,把重心转向了企业。虽然我为做记者准备了许多年,已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之前的职业规划定位上也没错。但是,通过对市场的实际感受,我发现了"去企业"远比"去媒体"有更广阔的空间和前景,于是我顺应市场,弃"窄"投"宽",表现出了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6节:在实战中积累经验(1)


  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1991年7月,我大学毕业。本来在这之前,我已被广州一家大型外企录用。但事到临头,由于家庭的特殊缘故(我多病的母亲被火烧伤),我只好暂时放弃了南下的计划。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我被分配到家乡,成了县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公务员。

  因为我的专业是中文,原以为让我做"笔杆子"的工作。可我最终被分到反贪科,后改为反贪局,要参与办案。由于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办案对我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好在院领导鼓励我边学边干,在实践中不断熟悉和进步。科领导对我也很关心,作为新人,他办案时常常带上我,手把手地给予指导,我第一次审犯人就是跟他一起去的。办案对于我是从未有过的新体验,在我的职业生涯之初,我有了向同事学习并参与跟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经历,至今想起来仍记忆深刻。

  有一次深夜两点钟,反贪科与县公安局、烟草专卖局等单位采取联合行动,共同打击制造倒卖假烟的犯罪活动,我被安排成为这次行动的一员。按事先掌握的线报,我们在深夜突然来到涉案地点。

  面对犯罪嫌疑人存放赃物的仓库大门,我们正准备强行进入,突然旁边蹿出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手执拐杖,歪歪倒倒一屁股坐在大门前,存心阻碍干警的工作。我们叫她走开,她一言不发。说不动她,我们就想拉开她,可刚一碰到她,她就大声喊叫并往地下躺,还假装想用头撞墙。这是一个新情况!很意外。我当时真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

  还是科长老道,在局面僵持了几分钟后,他假装劝老太太回去休息,并对我们说:"可能我们搞错了!这里就一个老太太,会有什么事嘛……太晚了,明天还要上班,走,回去!"

  之后,我们两部警车真的沿着县城方向驶回,大约在远离目标10公里处,我们停了下来,原来这是科长的欲擒故纵之计。作为这次行动的指挥,他分析道:"赃物肯定就在那个房间,老太太挡门已不打自招,涉案分子也一定就躲在现场,他们够狡猾,竟然想出叫老太太来做掩护的诡计,我们一走,他们肯定会连夜转移赃物。我们掌握好时机,杀他一个回马枪。"他还吩咐,将车顶的警灯取下来,两部车分隔一定的距离,快到目标时不要开车灯,借助月光探路而行等。经过一番新的部署,半个小时后,我们从天而降再袭窝点,果然不出所料,涉案分子正在搬运转移赃物,全被我们抓了个正着。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7节:在实战中积累经验(2)


  小提示

  通过办案,许多类似电影电视上的情节我得以亲身感受,而我也从领导和同事们的身上学到许多经验。这些都是在书本上、课堂上得不到的工作智慧。从中我体会到: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虽然自己拥有一张大学文凭,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东西还得重新学习,大学四年的所学,解决不了工作中的所有问题。有了知识不等于就有了能力。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这就是我的一些同事,虽然文凭不高,但多年的实践和磨练使他们成了工作上的好手的原因。所以,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职业之路刚开始,别自视清高,要虚心、踏实地从基础做起。

  首先做好眼前的事

  在贫困山区的基层办案,我们的条件相当艰苦。记得我刚工作的那一年,院领导在会上多次说,我们全年办案经费不足1万元。而我所在的盘县是贵州一个人口上百万的贫困大县。人多案多但费用不多,我们办案一律靠挤长短途公共汽车或步行,这与电视上动则红灯齐闪、警笛轰鸣、摩托开道、警车疾行的壮观场面简直是两重天。每次行村串寨或从矿区归来,一路风尘,一身疲惫甚至狼狈,根本没有电影电视上那些同行们威风凛凛的高大形象。

  环境和条件虽然苦,但我也乐在其中。刚从学校出来,穿上一身警服时,觉得很有神圣感和使命感,当然更多的是新鲜感。铲除腐败、维护正义的学生气和豪情不时涌现出来。说心里话,做检察官是一个意外,这并不是我当初设计和期待的职业目标。但我被"计划"的结果是,让我在小县城里拥有了一份很好的职业。

  仔细想想,在盘县家乡工作,我可以照料父母、全家团聚。在检察院上班我可以学到许多法律知识,从长远看,是有许多好处和用处的。所以,我决定既来之,则安之,并做好之。抱着这种心态,我认真地钻研业务知识,除了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本职最常用的法律外,我还学习《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工矿产品购销条例》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不曾想到,这些知识对我后来南下珠三角从事的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这可以说是我最初职业生涯的额外收获。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8节:与时俱进 见机行事(1)


  小提示

  大学生最初的职业理想往往与现实脱节,当心中的目标尚未达成时,一些人开始怨天尤人,不懂得随着环境和情况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计划。我的这段经历说明我没有采取"混"的态度来对待变化,而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来塑造和强化自己的相关素质和能力。认真对待每一次职业经历,这是我在职场生存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

  与时俱进,见机行事

  在检察院工作不久,我就遇到一个难题:职称问题。当时我的职称是书记员。按照相关的规定,要评助检以上的职称一定要有法律专业大专以上的学历。我学的是中文专业,苦读四年,我的文凭在检察院可以说成了一张废纸。评不了职称,还谈得上什么发展和前途?

  我一时很苦闷,也为这条规定不解。难道有法律专业文凭的人就比其他专业的人办案能力强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可规定就是规定,你可以质疑,但不能不执行。同事劝我,再去读三年书,弄个法律大专文凭不就行了。可他们哪里知道,我当初之所以回家乡,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与家人团聚,能照料父母,否则我毕业时就直接南下了。现在要叫我离开父母再去读三年书,这值得吗?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我的父亲参加了贵州省有关部门组织的"赴珠三角经济考察活动",去深圳、广州等地转了一圈,回来大谈其所见所闻,说得我心里痒痒的。其实,对于我在检察院遇到的职业苦闷,我的父亲很理解。他鼓励我"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要过多地顾虑他们二老,终于我开始不安心了。

  1992年初春,一代伟人邓小平南下视察,发出了"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的伟大号召,我的心彻底沸腾了。我毅然决定辞去公职,南下广东去闯荡一番。

  20世纪90年代初的广东,凭借最早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迅速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区域。珠三角的巨变带给人们巨大的冲击和震撼。"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拨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弦。打工仔、下海人、投资家、创业者纷纷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当时的深圳是重中之重,是南下人最憧憬和向往的热土。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9节:与时俱进 见机行事(2)


  1992年6月12日凌晨5点,天色未明,父母送我到县城的长途汽车站,去赶当天唯一一班开往省城贵阳的汽车。母亲担忧的眼神、紧张不安的表情、不断重复的叮嘱铭刻在我的头脑中。

  父母到车站为我送行不是第一次了。但这次不同以往,我是辞去了公职,失去了国家的各种保障而只身前往数千里之外的广东去自谋生路。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一切从头开始,前途未卜。

  母亲的担忧是显然的和有道理的。父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他叫母亲不要难过,以免影响我的心情。我很感激父亲,当我有了再次南下的愿望,但又放不下年迈的他和多病的母亲时,是他叫我放心并承担起照顾母亲和操持所有家务的重任之后,才有了我的出行。

  从盘县到贵阳,天黑时出发,天黑时到达。汽车要在蜿蜒曲折、群山连绵的盘山公路上耗费10多个小时,整整一个大白天!盘县位于昆明到贵阳的滇黔线的中间点,从盘县到贵阳,途中要经过二战时期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其中最险要的地段就是"24道拐"。大家也许都看过"24道拐"这张著名的二战时期的照片。这条路我走过许多回,汽车从山脚开始绕来绕去螺旋状慢慢爬升,常常半个小时过去了,还在一座山上转!走出大山的路真的很艰难呀!

  当汽车来到黄果树大瀑布前,照例要停车小憩。望着奔腾而下的瀑布,我知道这些水最终要流入珠江,珠江的源头刚好就在云贵高原。突然间我联想到自己有如这南下的流水一样,要跨越千山,历尽险阻。但这又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水最终要汇入大海,而我也下定决心要汇入市场。此刻的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小提示

   现在的大学生可能不会再向我一样因为传统体制的原因而产生职业困惑了,但他们却面临着各自的职业矛盾。由于就业艰难,有的人竟很向往和怀念过去的分配制度,因为大学生就业就毫不费力。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倒退的观念是不合时宜的。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30节:勇于自我挑战和突破


   大学生在面对市场时,不妨想想伟人邓小平的一席话:"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

   大学生在职场的生存与发展,就如同走出大山一样。在崇山峻岭之中,要到达目的地,必然要经历艰辛曲折。但只要有流水般不屈不挠的精神,只要有家人强大亲情力量的支撑,我们完全可以翻越眼前的各种"大山"。

  勇于自我挑战和突破

  1992年7月,我南下广东后任职的第一家公司是深圳华雅钟表有限公司,当时我在人事部做助理。

  作为人事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招聘员工成了我们最日常的职责。我刚到华雅上班没几天,就随领导重返人才市场。同样的场景,不一样的身份和心情。当初我是一个求职者,如今我是招聘方,角色已发生了巨变。通过经常性地跑人才市场,我逐渐发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许多单位都在招聘销售业务人员,我从周围不断听到双方在大谈市场与销售,而人才市场上的需求排行榜上的第一名一直是营销人员。

  令我震撼的是,我竟然在一家公司的招贤榜上看到"让最能干的人做销售"这样的标语。这跟当时内地,包括我的家乡对销售人员的认识可不一样呀!在内地,人们常把销售人员看成卖狗皮膏药的,没什么地位可言。而在广州、深圳,销售人员炙手可热,需求极为旺盛。很快我就明白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是市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联结着生产和消费,只有通过销售才能实现产品向商品的转换。从市场角度看,说销售是企业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点也不过分。

  看到销售人员受宠,我开始认真关注和分析这个情况。回过头来分析自己:性格外向、沟通能力强、善于交往、曾从事过新闻采访工作、懂经济法律法规、年轻、气盛、有干劲等。我觉得自己的素质很适合做销售工作,很快我就决定换一种"活法",从此就与营销结了缘。

  小提示

   许多大学生在选择从事什么职业时,常常局限于所学专业的所谓对口。其实,专业是死的,市场则是常变常新的。把握市场的走势,寻找市场中的热点,再结合自身的条件,进行综合评估之后再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这才是真正的审时度势。

   在刚入职场时,每个人都可能不清楚自己到底最适合做什么工作,这需要有不同的尝试和自我挑战后才能最终"认清"自己的长处。职业的定位往往是需要进行调整的。

   在职场上要随机应变,我的理解就是随市场之"机"而变。事实证明,营销行业是就业机会最多最广的行当。但不少大学生由于对营销缺乏正确认识,观念上还存在"不够体面"或"怕吃苦"、"怕竞争"等误区,结果面对巨大的需求,很多人有"机"无缘。事实上,很多人正是因为从事了营销工作,才在职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商界有句名言:当老板之前先当推销员!可见营销职业无论对就业还是创业都有很大帮助。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