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本好书之__教你找到求职的捷径:求职赢家的秘诀

浏览0 回复57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41节:面试经验与技能(11)


  从内容上看,简历主要包括个人自然状况、教育背景、工作经历、联系方式等几个固定部分。许多人把精力放在简历的设计制作上,我认为这是不贴近市场的。人家并不在乎外观,你却拼命在外观上下功夫,有什么用?简历的重点在于内容,只有内容不同才能区分出不同的个性特色。但在内容的写作上,许多人为了吸引眼球,不惜"编撰"、"注水"、"粉饰"甚至造假,这是最不可取的。不顾事实地一味美化,可能会得到见面机会,可一旦人家发现"货不对版"或言过其实,反而会导致直接被开出局。

  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是:写简历要有侧重,紧紧围绕应聘职位的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列出自己的条件。有实力突出实力,有经验突出经验,有素质讲素质,有潜力展示潜力。总之,只要说明自己是符合招聘条件的合适人选即可。简历只要有一点能打动招聘方就行了,不必面面俱到。简历是一个人的说明书,只要把你自己介绍清楚了,把自己的最主要特点和优势勾勒出来了,简历的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其他的信息要靠求职信等资料说明。

  我认为简历该"简"则"简",该"不简"就"不简"。什么时候该简?在求职旺季时,在人山人海中,简历要简。而在求职淡季时,在招聘方有大把时间的时候,简历不要从简。这需要求职者在时机上有所把握。

  有的人常觉得自己有实力、有特长,但发出精心制作的简历后却没有得到回音,这其实可能不是你的简历写不好,也不是别人的简历比你写得好,而是别人比你更有实力和特长。这在应聘名企和"好单位"时是常常出现的情况。很不错的一份简历在"众星闪烁"之下失去了光彩。在这种情况下,胜败的关键不在于简历写得有多好、多有个性,而在于避实就虚,不要与人硬碰硬。

  此时如果运用反季节求职法和乘虚而入求职法等方法,转换思路,调整求职对象、方向和时机,同样一份简历也可能会重新让你赢得机会。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物以稀为贵。百花齐放,不知道哪一朵最美最香;而一花独放,就算是一支狗尾巴花,也让人刮目相看,视为奇葩。这就是求职的差异化效应。思路和策略是求职成功的一个关键,这一点对于实力和经历都平平的新人来说尤为重要。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42节:面试经验与技能(12)


  在求职过程中,把宝单一押在简历上是不行的。简历还要与求职信、求职思路、时机等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在日本、韩国的一些企业已开始兴起"无履历招聘"活动,目的在于打破和避免因招聘人员的门户之见、重学历等固有观念而错失真正有本事的人才。英雄不问出处,不用了解你的过去,只凭你现场的表现和水平就决定是否聘用。反正有几个月的试用期,一段时间下来,是龙是虫自然分得清。所以简历的作用在这时等于零。

  在我的职业经历中,我也有过仅凭一张汇票的复印件就获得面试机会的案例。这也是我不用简历,只用"特别求职信"进行创新求职的尝试,结果成功了。这张汇票是我在市场最不好的时候拿到的一个大订单的回款。在汇票的复印件上我进行了说明。招聘方通过这张汇票就可以判断出我经营的品牌在区域市场最艰难的时候,我能拿到这笔订单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自然很关心和好奇我是怎样做到的,于是他们就会急着请我去面谈了。其实,招聘方并不关心简历本身,而是关心简历背后的人和事。

  小提示

   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常常过分看重简历的作用,以为会写简历、会递简历就等于自己会求职了。其实这离会求职还差很远。

   许多人只把精力放在简历的包装上,这其实是舍本求末的。因为在更多的情况下可能不是你的简历不好,而是你的其他策略不对。比如现在的许多招聘会上,常常有大量精美的简历被丢到地上,堆积成山。这些简历写得再好、再有特点,又有什么用呢?你是不是该反思目前的求职方法、渠道、思路以及在应聘单位的选择上有一些不妥呢?

   虽然我不认为简历最重要,但我在招聘员工时,却发现一些大学生连简历和求职信都不会写或写不好。最基础的求职工作都做不好,还怎么竞争呢?所以话说回来,写好简历也不简单,要好好策划、构思和提炼。

  求职的"杀手锏":求职信大有文章可做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43节:面试经验与技能(13)


  写求职信是求职的必备工作,写简历很难有花样和创新,但写求职信则不同,每一封信都可以有不同的主题、角度和特点。写求职信是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和优势的最好机会。我认为写简历的作用在于吸引对方,而求职信的作用在于打动对方。

  如何打动对方呢?你可以以实力服人,也可以以理劝人,还可以以情动人或以利诱人。具体用哪种方式,要因人而异。如果你能为对方带来具体、实在的利益,就以利动人;如果你自认为优势不明显,不妨尝试打"感情牌"。至于以理劝人,每个人都可以采用这一方式。具体说出对方要聘用自己的理由和你适合应聘职位的条件。对于上述这些模式,你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情况组合使用。

  不管用什么方式写求职信,都要真诚。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诚最容易打动人了。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诚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打算,让招聘方理解你。

  求职信是对简历的展开、说明和强调,它通常与简历并用并策应简历。简历常有雷同、相似之处,比如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的毕业生其背景相差无几,求职信从不同的角度和主题着手,才会表现出不同的内容。

  求职信本身是展示求职者水平的"作品"。如果读了四年大学,连一封求职信都写不清楚,就很难获得机会。

  小提示

   大学生在求职之初,经常分不清简历和求职信的特点和差异,因此在写作时往往抓不住要害。我认为简历是求职者的"说明书"--把自己介绍清楚就行了;求职信是求职者的"说服书"--要想办法说服对方关注你,给你面试机会。

   简历相当于电视广告,要简洁且有爆炸力;求职信相当于平面报纸广告,详细、耐看、有卖点。

  附 我最"牛"的一封求职信!--看它有什么特点和可借鉴之处?

  请让我做你的求职顾问! --中国"反差"求职第一高手给大学生的申请

  各位大学生朋友:

  你们好!

  由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已越来越激烈!残酷的市场让无数学子面临着空前的压力。重压之下怎么办?一个解决之道在于:寻求成功者、过来人的指导!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44节:面试经验与技能(14)


  "求职需要咨询,就业需要指导"正成为众多大学生的共识。的确,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是走出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不少人的成功已证明了这一点。但向谁咨询?找谁来指导?大家就一定要多比较、精选择。在此,我要郑重地向大家推荐我自己--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实践专家来为您服务。我的宣传口号是:人人像我一样,个个都能成为求职赢家。

  你可能会问:你凭什么来做我的求职顾问呢?说到这,我要先把我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我有超群出众,首屈一指的求职资历和实力

  (1) 16岁--我人生第一次求职就获得成功。

  (2) 18岁--我大二时面向社会求职又获成功。

  (3) 19岁--我大三时面向社会求职再获成功。

  (4) 21岁--我大四时,被广州一家大型外企录用。

  (5) 24岁时,我已成为一家外企的行政机构总监。

  (6) 1988年读大二时,我采访报道了"中国第一个兽医博士求职无门摆烟摊"一事,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轰动和关注。那时我已成为职场的观察者和调研者……

  (7) 大学毕业至今,我先后被TCL、美的、奥柏、万家乐、联帮、雅倩、红桃K、科龙、康宝、松下、美日洁宝等数十家中外知名大企业争相聘用。

  (8) 我曾担任高级人事助理、行政部门总监、分公司老总、营销总监、总经理、董事长特别助理等重要职务。

  (9) 我常被数家单位同时相中,曾创下同时被六家公司录用的最高纪录。

  (10)我创下了没有"名校"文凭却多次被"名企"争抢的奇迹。

  (11)我创造了职场上著名的"卢文辉求职现象":没有"名牌"文凭、没有"热门"专业、没有职称、外语不行、普通话也不流利、在职场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但我从常人眼中的"求职困难户"最终变成了"求职大赢家"。

  (12)我很有胆识:我勇敢地放弃公务员职务,主动走向市场,顽强拼搏,终获成功。

  (13)从1986年至今,我已有20多年的职场实战经历,堪称经验丰富。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45节:面试经验与技能(15)


  二、我有独到的求职智慧、经验和技巧

  (1) 我独创了实用高效的"卢文辉求职法"。

  (2) 我的求职理念让人耳目一新。

  (3) 我的求职经历和业绩让人叹服。

  (4) 我的求职面试技巧值得学习和借鉴。

  (5) 我的咨询指导已让许多人受益匪浅。

  三、我有公信力和权威性

  (1) 我被权威媒体《人民日报人才周刊》誉为"求职英雄"。

  (2) 我被《21世纪人才报》等媒体誉为"求职大赢家"和"求职高手"。

  (3) 我是有影响力的求职人:我是被众多权威媒体报道过的求职人物。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21世纪人才报》、《北京人才市场报》、新浪网、搜狐网等数十家媒体先后报道和介绍过我的相关事迹。

  (4) 我曾与微软副总裁李开复等人一起被评为中国职场"十大酷人物"。

  (5) 我还与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长虹前总裁倪润蜂、TCL总裁李东生等人一起入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家电业"名人目录"。

  (6) 我被《深圳青年》杂志誉为"职场奇人"等。

  四、聘请我做顾问的好处和收益

  (1) 让你的求职能力快速提升。

  (2) 让你了解"求职大赢家"赢在职场的秘诀。

  (3) 让你掌握更多实用、具体、高效的求职应聘经验、策略、方法和技巧,借此确保你求职更加成功和顺利。

  (4) 让你了解更多的职场真相和内幕。

  (5) 通过互动沟通,为你释疑解惑,帮你绕开误区。

  五、我的服务特色

  (1) 我用亲身案例现身说法,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实用性和可借鉴性。与其他理论说教、纸上谈兵的"研究者"形成鲜明反差。

  (2) 我从大学生个体、从求职者的角度去破题,这与企业老总、人事经理一味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谈求职截然不同,所以独树一帜。

  六、结论

  综上所述,我是大家的最佳求职顾问人选。如果你还有顾虑,欢迎你多去打听和比较,还有就是请对我进行考察和"面试"。方式有:①先看我写的书,看是不是与众不同,物超所值;②听我的讲座和演讲,当面感受和验证!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46节:面试经验与技能(16)


  七、特别提示

  (1) 我的事迹和讲座已影响了成千上万人,你的竞争对手也许已接受了我的培训和服务,他的求职能力也许已超过了你,你还不为所动吗?

  (2) 聘请"私人就业顾问"--为自己的成长、成功出谋划策并及时提供指导,这是一种最新的时尚选择,它将让你得到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就业服务,谁先行一步,谁就会赢得先机。

  八、最后的话

  在所有的求职者中,我自信我是最独特而又最有实力的人之一,我不怕竞争和比较,同时也请你们反复权衡和"货比三家"。最终决定让谁做你的顾问!如果你因为应聘者各有千秋而为难和矛盾,那你不妨在选择我之后,再多选择其他一两个人,这样就能更加完善和丰富你的智囊结构。不管你最终是否决定聘请我,我都会向您表示谢意!并衷心祝愿你事业有成、前程似锦。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们已成为朋友,如这次暂无机会而以后需要我时,请随时与我联络。最后,请你记住我--中国反差求职第一高手卢文辉。

  祝进步、如意、顺利!

  卢文辉

  ×年×月×日

  小提示

  请大家反复多读几遍这篇求职信,看它到底有什么特点。总之,这封求职信和许多光表决心、放空炮、抒情怀、发感慨、无的放矢的求职信相比大不相同,大家今后可以以此为范例,举一反三地应用。

  诚信决定成败

  1993年底,我正在广州月亮贺卡公司工作。一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招聘启事:广州番禺糖果有限公司诚招营销人才。细看内文我得知这是一家中国和西班牙合资成立的食品公司,所生产的主打产品是"大大"泡泡糖。当时它正成为国内青少年最喜爱的时髦食品之一。出于对名牌企业的向往,加之自持条件符合应征要求,我不失时机地投出了应聘信。

  大约10天过后,我接到"大大"公司的面试通知,接下来我开始做一系列面试前的准备工作。收拾学历证书原件、原所在单位工作证、业绩证明等文件。同时还在不断地猜想会遇到的考题及如何作答等。三天后,自以为准备妥当的我如约来到"大大"公司。这次面试共安排两天,第一天先经历三关。其中第三关是公司总经理陈德胜先生一对一进行面试,陈总是一位美籍华人,据人事部的人介绍,他来自美国通用食品公司高层。他50多岁,看上去是一个历尽沧桑的人。他很随和,面谈中除了有关专业问题外,还仔细问到许多有关学习、生活习惯、家庭、家乡、性格等似乎与工作无关的题外话,当时我就觉得与陈总的面谈有些与众不同。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47节:面试经验与技能(17)


  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的笔试,陈总只给出一个题目:以"我的酸甜苦辣"为题写一篇文章,我想象中的试题和答案全部落空。为什么是这样一道题?我不解,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大家纷纷交卷出场。我们好几个"考生"聚在一起纷纷感叹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考题,有人当即泄露心机:"这种题怎么答,真真假假瞎编呗"。如今我早已忘记当时自己写的那篇文章的内容,但肯定一点,我的"酸甜苦辣"有许多水分,正因为是应试而编,所以至今已没有印象。

  面试结束后约20天,我曾打电话向当时的人事部经理周先生询问结果,得到的答复是我落选了!我记得非常清楚,我当时曾问起周先生我落选的主要原因,他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说不少人栽在笔试上面。他说一个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能有多少酸甜苦辣呢?不少人为答题而答题,硬是拼凑出不少的"酸甜苦辣"来,说到苦,似乎自己比谁都苦,缺乏真情实感……

  这件事已过去10多年了。而且这是我的一次失败经历,在这以后的职场经历中,我曾多次成功地应聘到一些名牌企业。然而回望过去,令我最难忘的面试经历却是这次。我难以忘记无缘"大大"的遗憾,难忘陈总、周先生与我的谈话以及那次独特的面试,更难忘笔试的教训……

  小提示

   当前,不少大学生在求职时,有个不好的现象就是简历"注水",面试说谎。看到不少大学生在简历中自封学生会主席、团委干部等报道时,我常常想起我的这次应聘经历。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概经历过失败的人体会更深切。这次经历告诉我,诚信不仅是要提供真实的学历证书、工作证件和履历表,诚信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做人的原则。诚信是社会和企业对人才必不可少的要求。人在职场,诚信常常决定成败,只有诚信才能在职场走得更顺、更远。

   本案例还说明,很多面试的内容和形式是事先难以估计到的。既然这样,就不要浪费时间乱猜了。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48节:面试经验与技能(18)


  求职最好本色包装

  在求职旺季,看到不少大学生忙着写求职"万言书"、寄写真照、做VCD、面试穿名牌、甚至去美容整形时,我常想起自己向华宝求职的经历。

  当时我正在广东康宝电器集团工作,但我已有了找一家能回贵州工作的广东公司的打算。一天我到郑州出差,在广州候机的时候,我从报纸上"研究"出广东华宝集团需要营销人才的信息。

  华宝当时在广东甚至全国都很有名,是我早已心仪的一家大企业。为了不错失良机,我到郑州后便赶紧写求职信。可是,学历证书和其他能证明自己才能、资历的资料却没带在身边,我只好就地取材,把随身带的身份证、名片和出差用的介绍信等全部复印,连同两页求职信传真给华宝。说实话,这跟我平常的求职"包装"比,材料"缩水"很多,我自己也不满意但又没办法。

  因为担心证明材料少而影响应聘,同时为加深对方对我的印象,第二天我又给华宝打了个电话。除了尽力说明自己符合条件外,我对他们强调:面试时,我可以提供材料的原件,以证明简历内容的真实。也许是这个电话起了作用,一星期后,华宝通知我面试。

  由于在郑州事情未办完,华宝跟我约定的面试时间实在赶不上,经过电话沟通,他们对此表示理解,并同意延期两天。直到面试那天上午我才急急忙忙乘飞机从郑州出发,到达广州后又马上转乘汽车直奔顺德。当我到达华宝时,头发乱了,新换过的衬衫皱了。本来我想先回在顺德的住处梳洗一下,带上有关证明材料,可由于时间紧,我又不能再误时了,只得带着行李直接去面试。

  当我最后被带去见销售老总时,自感形象不佳,赶忙说"对不起!刚出差回来,为赶时间就直接来了,也没来得及换衣服……"谁知老总说:"跑销售都这样,平时东奔西跑,我也经常一下车就赶去见客户……"老总还热情地给我倒了一杯水,我的担心一扫而光。

  我后来想,也许是我风尘仆仆的样子正符合老总心目中挤火车、挤汽车的营销人的本色形象。也许他觉得营销人员在外面跑业务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事实上,营销人平时送货、促销、收款、跑终端、下县乡市场,不可能经常西装领带、时时光鲜。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49节:面试经验与技能(19)


  后来,我被华宝录用了。当然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肯定不是我的"包装",但我自己都不满意的"包装"反而赢得了对方的好感。第一印象好,接下来就有戏了。面试中老总只字未提证明材料的事,我的学历证书也是正式报到时才交人事部门登记审核的。

  小提示

  通过这次求职成功,我觉得大学生在求职应聘时,求职包装不是"浓墨重彩"就好,而是"本色"包装最好。当然,包装包括个人材料的包装和个人外在形象的包装,不管哪一类包装,都要针对所应聘的职位特点和要求进行合适而不是过分的包装。

  牢牢抓住市场的"适应性原理"

  2002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有人把比尔·盖茨和甲骨文公司董事长二人的简历改动名字之后,分别投给几十家公司,结果没有一家回复和理会,聘用就更谈不上了。

  这件事深刻地折射出人才市场的一条原理:招聘方只需要适合本公司的人才,从比尔·盖茨两人的简历来看,他们似乎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无人理会。事实上,就算比尔·盖茨用真实身份去应征,也不一定奏效,因为他匿名时可能因条件不达标而不符合;如果他实名求职,又可能会因才能太高而落榜。所以同一个人,在某地某单位如鱼得水是个人才,换个地方和单位则可能不太适合,这就是市场的适应性原理。

  比尔·盖茨天才的部分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但他既然是人,必然有长有短。就拿我跟他比,我也敢说各有所长。

  比如在求职方面他就不如我,我之所以斗胆夸口这样说,就是利用了职场的"适应性原则"和我的"比较优势"针对他的弱势而言的。比尔·盖茨的弱势有哪些呢?一是他的就业面不广,他可能就只在IT界发展,而我可以在多个行业和领域谋职。二是比尔·盖茨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在演讲时常露出羞涩状。而我性格外向,善于交流,社交能力可能比他强。我也作过演讲和报告,至少我不会羞涩和不善言谈。最重要的是,比尔·盖茨的求职经历太少,他的求职经验和技巧肯定不如我。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50节:面试经验与技能(20)


  以上只是我个人主观上进行的一个没有可比性的比较,我想利用这个例子再次提醒大学生:你们都是有自身优势的,只要将其充分挖掘、强化并发挥出来,就会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对于新入职场的大中专学生和其他正在职场奔波的求职者来说,一定要有自信。当然谁都有不足和缺陷。有不足,怎么办呢?有不足,不要怕!

  小提示

   新入职场的一些大学生因为自身条件可能不太好就很不自信,其实每个人都有长有短,在求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扬长避短。做到这一点就容易获得机会。

   比尔·盖茨"被动"求职的故事还说明一点,简历有时会误杀一个天才。所以大学生可以用这个案例说服招聘方在招人时不要仅凭简历就草率作断,在初选阶段要尽可能多地给求职者见面接触、考察的机会。简历写得一般的人不一定不是个能人。简历写得太好的人不一定就是适合的人。

  有不足,不要怕--关键要做好差异化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感到很自豪的一件事是,我没有名校文凭,却多次被名企录取。

  事实上,我的弱势多年未变:比如只有三流文凭、中文系毕业、万金油、专业不"专"、没有职称、外语不行、普通话也不流利、被众多营销人视作"能力"的烟酒我也几乎不沾……

  我一直很清楚自己的不足和弱点,所以我才想办法避免用自己的弱势去与人竞争。很简单的一点就是,在求职过程中,我专门锁定对文凭、专业、外语等不甚关注,而对工作责任心、诚信、人品、创造力、独立办事能力、社交公关能力、工作经验等比较看重的单位。以己之长去迎合招聘方之需,这样我就并不"弱"。所以一个人的优势和弱势是相对而言的,不习水战,你就想办法将对方引上岸;反之,亦然。所以我认为,人在职场,有不足,不要怕,关键要做到差异化。

  在工作中我发现自己有不足的地方就"缺哪补哪"。这是指我需要的东西缺乏我才补,对于我不需要的东西,不存在缺乏和足够的概念,零和一百对我都没有意义和任何差别。比如说英语,我一句不会跟我说得比老外还流利都无所谓。我不靠英语吃饭,不靠它参与竞争,会说不会说都不影响我的生活。所以,有不足,要补课,但补课充电的方向和内容要有准确定位。不需要钙为何要补钙呢?不要跟风,不要盲从,不要乱补,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