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线上讲座20期】新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本期活动已经结束,敬请关注下期)

浏览0 回复193 电梯直达
冷冷的冰雨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 在申报复方中药时,在方法验证过程中,对药材是不是也要进行验证?药材的检测方法都是按照药典要求的。如果要验证,都要做哪些?药材都有按照法定标准进行检验,只有符合标准后才可以使用。
在方法学研究中没有对药材有验证的要求,要是有含量指标的药材,需要至少使用三批以上的药材进行质量标准的含量的限度的制定


2.在耐用性检查时,流动相比例变化、检测波长、色谱柱厂家等,有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变,最少变动几个因素就可以了?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柱温变化±5℃、检测波长变化±5nm、采用三根以上不同厂家的色谱柱进行测定
  如果波动,流动相变动和检测波长变动的比例在多大的范围能说明问题;色谱柱最少要换几个?
3.我用ELSD检测,像蒸发温度、气体流速是不是也要变动?范围是多少?
关于ELSD检测,漂移管温度、气体流速对色谱的基线及含量的影响比较大,一般我们是条件考察好后,就固定不变。
你也可以考察一下,至于变化范围,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说你的温度变化+,-10度,结果含量影响较大,可以考虑温度幅度降低至+,-5度,再进行比较,要是含量仍有显著性差异;再降低温度的变化幅度,进行比较,如果还有差异,那最好是固定这方面的参数!其他因素的考察和温度考察相似
4.在变动每个因素之后,是不是都要进行重复性验证?
如果是耐用性考察,变动因素后,色谱行为还在标准的要求之中,是不用在做重复性验证;如果不标准范围之内,可以降低因素变化的幅度,要是还不可以最好是固定该因素,进行其他因素的考察试验
耐用性系指测定条件发生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耐用性主要考察方法本身对于可变试验因素的抗干扰能力。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如果测试条件要求苛刻,则建议在方法中予以写明。
冷冷的冰雨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baishizhiqiu(baishizhiqiu) 发表:
xy4585618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
请问:我们已经通过GMP验收了,明年想加一个新药进行投产,临床试验也通过了。正好明年又要进行GMP的一次验收,请问我们对新药的验收要做哪些具体的工作呢?稳定试验等都需要有申报材料吗?具体希望给我们一个思路来。谢谢!


临床试验通过,还不能进行投产!
还需要做报生产工作,具体如下: 
申请人完成药物临床试验后,应当填写《药品注册申请表》,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申请生产的申报资料。主要资料有:1、药材的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2、药品长期稳定性试验资料、结论3、按确定的工艺生产有中试样品至少3批及其检验报告书4、包装材料的性能、规格的设计样稿和说明等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还要组织对临床试验情况及有关原始资料进行现场核查,对申报资料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并抽取3批样品,向药品检验所发出标准复核的通知进行标准检验。
完成上述工作后,资料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对申报资料进行审评,如果资料不完整或有缺陷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资料,并说明理由。经审评符合规定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通知申请人申请生产现场检查,并告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生产现场检查通知之日起6个月内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提出现场检查的申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在收到生产现场检查的申请后,组织对样品批量生产过程(三批大生产验证试验,样品应当在取得《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车间生产)等进行现场检查,确认核定的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同时抽取1批样品(生物制品抽取3批样品),送药品检验所检验进行该药品标准复核,并在完成现场检查后10日内将生产现场检查报告送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药品检验所依据核定的药品标准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并将药品注册检验报告送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同时抄送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申请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依据技术审评意见、样品生产现场检查报告和样品检验结果,形成综合意见,连同有关资料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综合意见,作出审批决定。符合规定的,发给新药证书,申请人已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具备生产条件的,同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有了药品批准文号,就可以生产了

具体内容如下:申请生产主要工作如下:
一、品种概况
  简要介绍申报品种的基本情况,包括:
  药品名称和注册分类。如有附加申请,需进行说明。
  处方(组成、剂量)、剂型、辅料组成、制成总量及规格。明确处方中是否含有十八反、十九畏及毒性药材。毒性药材的主要毒性及日用量是否符合法定用量要求。原药材、辅料的质量标准出处。
  处方来源,功能主治(适应症)。处方中君、臣、佐、使及各自功用(如非按照中医理论组方,可略)。用法用量、用药特点。
  适应病症的病因、病机、治疗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述与国内外已上市同类品种的比较,申请注册药物的特点和临床定位。
  如为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剂型的品种,则需简要说明所改剂型、给药途径的合理性依据,说明原标准出处,比较现标准与原标准的功能主治、日用原料药量是否一致。
  是否有临床应用史,有无不良反应报道。
  临床批件情况(简述临床批件内容,包括:批件号、批准时间、要求完成的内容等。简述针对批件要求所进行的研究结果。)
  临床试验时间、临床试验病症、病例数。
  临床试验负责单位,临床试验参加单位数目。
二、研究结果
1.药学研究方面
(1)生产工艺:明确临床研究前、后制备工艺的一致性。若确需改变,说明改变的时间、内容及合理性,是否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了申报。简述中试样品的批次、规模、质量检查结果等,说明工艺是否稳定、合理、可行。
(2)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
  简述质量标准较临床前是否有完善和/或提高,并说明其内容及依据。
  简述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含量测定的批次、拟定的含量限度及确定依据。说明对照品的来源及纯度等。说明非法定来源的对照品是否提供了法定部门的标定结果。
(3)稳定性研究:简述稳定性研究结果,包括考察样品的批次、时间、方法、考察指标与结果、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等。评价样品的稳定性,拟定有效期及贮藏条件。
(4)说明书、包装、标签:明确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说明是否提供了其注册证和质量标准。简述说明书、包装、标签中【成分】、【性状】、【规格】、【贮藏】、【包装】、【有效期】等内容。
2、药理毒理:简述临床研究期间补充完成的药理毒理研究结果。根据药效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简述其药理毒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过程。简述安全性试验得出的对临床试验安全性观察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3、临床  :简述试验主要目的,随机、对照、盲法的设计与实施,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关键内容,观察指标,疗效标准和评价方法;给药途径、剂量、给药次数、疗程和有关合并用药的规定;质量控制、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评价。影响疗效评价主要因素的组间均衡性分析。简述临床试验有效性结果。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受试人群特征,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疾病分级、其他潜在的重要变异,排除人群,特殊人群,讨论受试人群和上市后可能用药人群的区别;病例入选情况,研究观察周期,研究终点的选择是否合理;研究结果的临床价值/意义。描述临床试验安全性结果。特别注意非预期的不良反应及不能肯定与试验药物无关的不良事件及其程度和转归。简述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若有不同期或阶段的临床试验,需要考虑不同试验的联系和区别,可围绕适应症结合受试药物的特点,分析试验设计的合理性与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分析与评价: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各项研究结果之间的联系。结合临床研究结果等,分析药学研究结果与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工艺可行性、质量可控性和药品稳定性。

冷冷的冰雨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小卢(luxw) 发表:
原文由 xy4585618(xy4585618) 发表:
原文由 titi066(carollee) 发表:
三、方法学考察:

请问提取溶剂考察的时候只用作一份样品就够了吗?就我所知,好像要做2份才对啊,因为你不好排除是不是偶然误差啊!

我们一般情况下样品都是平行作两份,每份进2针,4针分别计算含量,最后求平均值,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xy4585618:
你好!我有两个问题。感谢,期待你回复!
1.看了你的这个回答,我感觉每份进两针的意义不大,
因为色谱仪器的稳定性保证了你一份样品进2针的结果是一样的。
2.我想问一个关于含量测定中有关对照品样品数量的问题:
在进行含量测定时,我们应该选择几份对照品呢?

a.如果1份,应该进几针?结果RSD要求为多少?
b.如果2份,应该怎么进针?结果RSD要求为多少?
c.其它情况的话是怎么样的?


1:不一定,进两针是为了,尽量减少色谱分析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引起的误差,你不能保证仪器时时刻刻都是正常的!
2:对照品使用1针还是2针是根据 标准曲线是否通过原点来决定,通过原点时,选用一种浓度的标准品称一点法,进行含量测定;不通过原点时,选用两种浓度的标准品(称两点法)进行含量测定。至于进几针?我的回答是都进两针,原因同上!rsd应该符合精密度试验的要求,应该RSD%小于2%
3:其他:?
小卢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首先感谢xy4585618的答复,先还有个问题,
就是在开始含量测定前,需要对仪器校正一下吗?
如进样看看重复性、看看线性等?
青橙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xy4585618版主:
你好!我们正在做一个十几味复方中药的质量标准。
1.日间精密度不需要做吗?
2.现在中药含量限度的制定都要求做十批样品,至少二十个数据来确定。因为中药的批间差异太大了。
3.标准品的纯度必须做吗?我的标准品里有杂质,但是没有做纯度检查,含量就按买来的时候表示的97%的量计算。
4.中药的回收率和化药有什么差别吗?化药做加样回收率时,样品也是减半吗?
辛苦了,谢谢!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Last edit by chengf3526
冷冷的冰雨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小卢(luxw) 发表:
首先感谢xy4585618的答复,先还有个问题,
就是在开始含量测定前,需要对仪器校正一下吗?
如进样看看重复性、看看线性等?
一般是先做线性试验,因为线性系指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检测结果与供试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量)直接呈线性关系的程度,是定量测定的基础。定量是否正确关键是看是否在线性范围内
在方法学研究当中,有一个精密度试验(包括样品和对照品),就考察了不同实验室之间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仪器对结果的影响
冷冷的冰雨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chengf3526(chengf3526) 发表:
xy4585618版主:
你好!我们正在做一个十几味复方中药的质量标准。
1.日间精密度不需要做吗?
这个应该不用做,我觉的这和稳定性试验重复了
2.现在中药含量限度的制定都要求做十批样品,至少二十个数据来确定。因为中药的批间差异太大了。
报生产和报临床要求不一样,申报临床,必须根据原料来源不同的三批以上样品测定结果,确定含量范围;申报生产,必须累积十批以上样品的数据。
3.标准品的纯度必须做吗?我的标准品里有杂质,但是没有做纯度检查,含量就按买来的时候表示的97%的量计算。
这是明文规定要做的,而且要是含量用纯度要到98%以上,鉴别95%以上!对照品如果来自于中检所的,只需要提供批号和用高效液相检测(面积归一化法)的对照品纯度图谱(大于98%)就可以了,含量测定以100%计;如果是来自非法定机构的含量测定用的对照品,要提供四大光谱的图谱(红外、紫外、核磁共振、质谱等光谱)的结构确定及相关的理化性质,还要中检所复合含量98%以上才能用
4.中药的回收率和化药有什么差别吗?化药做加样回收率时,样品也是减半吗?
很抱歉,化药方面的不太清楚,我想应该是一样的!希望其他版友能过解答!
青橙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感谢版主的回答,我看了一下“《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规定含量限度,要求测定十批,并没有临床和生产之分啊。不知道在哪可以查得到,对于报批临床和生产要求不一样吗?我以前倒是没有注意过这一点。
我的标准品是在中检所买的,包装上写着:供含量测定用,以97%计。中检所卖给我们的标准品,本身就达不到98%的纯度。
另外,本想问,不需要做中间精密度吗?即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仪器对结果的影响
flytiger60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gaoxiaoyexia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疑问:“加样回收试验即于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成药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被测成分纯品,依法测定。用实测值与原样品中含测成分之差,除以加入纯品量计算回收率。此法不用制备空白对照,模拟真实性好”
    请问:“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成药”你是如何已知的?你是否先用你所要验证的方法先测样品的含量?若是这样,这中间会不会存在逻辑套用的错误?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