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讲座】迪马科技技术讲座——梯度洗脱

浏览0 回复72 电梯直达
微雨燕双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问无止境!(lovehonghong) 发表:
问一下梯度2和3的区别?分别有何优势?

梯度2和梯度3?讲座的哪个位置?
我好想没提到这两个词语。
微雨燕双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angmeibao(wangmeibao) 发表:
原文由 微雨燕双飞(godblesschina) 发表:
原文由 wangmeibao(wangmeibao) 发表:
液相做邻苯的标准能否提供一下

目前分析PAEs的标准使用的是GC-MS。

我有个朋友在油漆厂,他那准备刚买台液相,说是做邻苯,我问他用什么标准,他说领导被卖仪器的人忽悠了,是什么韩国的仪器,还不知道什么标准。现在用GCMS3个月就换一根DB5的柱子,要降低测邻苯的成本,但是如果用液相柱子应该换的更快吧。还有像DIDP,DINP这种分子量更大的,保留是不是更强,纯乙腈都难洗脱吧。

3个月换一根气相柱有点儿太费了。通常情况下,液相主的寿命不会比气相柱长。
DIDP、DINP在液相柱上保留强,是因为其碳链长,极性弱。如果组分中含有这些化合物,可以在有机相里面加入适量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或异丙醇。
微雨燕双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消咳喘(rogersw) 发表:
原文由 wangmeibao(wangmeibao) 发表:
原文由 微雨燕双飞(godblesschina) 发表:
原文由 wangmeibao(wangmeibao) 发表:
液相做邻苯的标准能否提供一下

目前分析PAEs的标准使用的是GC-MS。

我有个朋友在油漆厂,他那准备刚买台液相,说是做邻苯,我问他用什么标准,他说领导被卖仪器的人忽悠了,是什么韩国的仪器,还不知道什么标准。现在用GCMS3个月就换一根DB5的柱子,要降低测邻苯的成本,但是如果用液相柱子应该换的更快吧。还有像DIDP,DINP这种分子量更大的,保留是不是更强,纯乙腈都难洗脱吧。


液相做PAEs应该是不行,我还第一次听说有人用液相来做。


讲座中的一个事例就是用HPLC分析的PAEs。气相分析PAEs也许更简便,但气相/气质的进样垫里经常能检出PAEs,存在交叉污染。
微雨燕双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oyeshi(woyeshi) 发表:
的确高,楼主讲的非常透彻
请教:1、“并确定这5 min的等度为影响分离”是不是“并确定这5 min的等度不影响分离”
      2、tD=tx-10,VD=TD*F 没有看明白,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呢

1 应为“并确定这5 min的等度不影响分离”,原来的 “为”敲错字了,您看得很仔细。
2 tx是从谱图上找出来的,有机相B升高了一半[(100%-5%)/2]时的保留时间,梯度变化时间为20 min,所以tx-10应为tD,知道了tD,用tD乘以流速即可知滞后体积。
微雨燕双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风肃(zhufengdr) 发表:
有两个问题请教下:
一,“选择梯度条件”中“梯度范围”描述的强洗脱溶剂B范围是“5%-100%”,而例子中强洗脱溶剂B的浓度都很高,如何确定更为实用的强洗脱溶剂B起始浓度?
二,采用分段梯度时,改变某一段梯度变化速率时,其后面的梯度变化速率不变,而且时间长度也不变,是吗?如果这样的话,会不会影响后面组分间的分离度呀?


答:
一 初始梯度范围最好设置为强洗脱溶剂变动范围为5%-100%,这里面的“初始梯度范围”是指操作者的第一次分析,此时对化合物的洗脱全然未掌握,所以需要这样设置。等初始梯度的结果出来以后,如果第一个峰的保留时间过长或者最后一个峰的出峰时间远小于梯度结束时间,那么就需要“根据初始梯度的分析结果升高起始流动相中的B%并降低结束流动相中的B%,以去除色谱图中第一个峰出现前的和最后一个峰出现后的无意义时间。”讲座中的很多例子已经是经这种处理后的结果。
二  您的意思是不是这样:平均速率为95%/t,前一段速率调低了,后一段的就变陡了。实际上调整梯度变化速率是单独处理的,比如我把前一段的变化速率调低,后一段速率不变,而且梯度变化范围也不变,这样操作实际上会增大梯度时间,这并不会影响后面的分离。
微雨燕双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ue2009(xue2009) 发表:
为什么梯度相比等度影响灵敏度?在等度出的很低的峰在梯度却可以出的较高。还有一个未知样品你讲的是有机相比例从5%-100%先试着做做。我觉得还是先用纯有机相走比较好,这样大致确定下时间,为调整梯度打基础。

答:
这有针对保留因子相差较大的一组化合物分析时,梯度洗脱才能给出较好的灵敏度,原因如下:如果采用低洗脱强度的流动相,那么强保留组分出峰较晚,峰展宽严重,响应值降低,所以灵敏度不高;如果采用高洗脱强度的流动相,强保留组分也较早出峰,此时虽然峰响应值高,但一般分离度不好;梯度洗脱时,流动相组成是连续变化的,起初洗脱强度低,没有化合物流出,随着流动相洗脱强低逐渐增大,化合物的保留因子也逐渐降低,化合物逐渐被洗出,在这一过程中,化合物的保留因子是变化的,每一组分被洗脱出来时,其平均保留因子很小(一般处于2~5之间),所以峰展宽较小,灵敏度也很高。
对于您第二点说法,也许是见仁见智,各有妙招。
微雨燕双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ue2009(xue2009) 发表:
对于你说的“样品溶液中同时含有目标化合物和强保留化合物”用梯度比较好,呵呵,我们一般都是保证目标样品出峰后就调整为100%有机相把强保留性组分洗脱出来,这样也省时。

答:这也是梯度洗脱,难道不是吗?
微雨燕双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ue2009(xue2009) 发表:
梯度变化速率降低,k*值增加,色谱峰的区域宽度增加,灵敏度下降;k*值增加能理解,后面的没理解。谢谢解答

答:保留因子增大,色谱峰的区域宽度增大,“色谱峰区域宽度”是峰宽的标准说法,这句话简单说就是k*值增,峰宽也增加。根据塔板理论,化合物的保留因子增大,流出色谱柱时其分布的塔板数量就越多,色谱峰峰宽更大。梯度洗脱时与等度洗脱时均如此。
微雨燕双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xue2009(xue2009) 发表:
我还有听说过浓度梯度等一些其它的梯度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望解释,谢谢

答:您这个问题没有语境,很难判断“浓度梯度”的具体含义。在这里我把色谱分析中可能遇到的“浓度梯度”说一下:
浓度梯度是指同一介质的不同位置或当介面两侧溶液间存在浓度差时,高浓度侧与低浓度侧的溶质在空间上的分布是均匀递减的,此种浓度差在空间上的递减称为浓度梯度。色谱分析中,进样以后往往存在浓度梯度,浓度梯度的存在会促使样品分子在三维空间内扩散,进而导致色谱峰展宽,这就是速率理论中的分子扩散项。液相色谱中由于流动相是液体,化合物在其中的扩散比较缓慢,所以分子扩散项影响不显著;气相色谱中流动相是气体,化合物在其中的扩散比较迅速,分子扩散项些影响显著。
微雨燕双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xm-1980(zxm-1980) 发表:
您好请问:
  最后一个标准峰出峰后还需要冲洗多长时间,才能把其他吸附物液冲洗下来不影响下一次进样?

这需要考虑基质情况,当基质中含有强保留化合物时,您可以在目标化合物全部出峰后把有机相设置在较高比例,比如80%以上,这样就可以洗掉强保留杂质;如果没有这种杂质,就不必这样设置。具体判断就是将有机相设置为5%-100%,先分析标品,再分析基质空白,对比两个谱图,当基质空白的谱图上最后一个目标物后面若有较多杂质峰时,就应进行高有机相冲洗,一般高有机相冲洗5-10 min即可。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