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老板叫我给别人测了10个盲样,没有标准品,折腾了几天,终于给弄好了,有些经验我觉得值得和大家分享。
我测得这几个样品都是极性比较大的样品,就是同系物,结构都差不多。一开始我打算用的流动相是乙腈和水,是基于他们的PKa值有差异,
如果用酸调的话就不好根据保留机制来判断是什么物质,而由于样品是弱碱性的,在水中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就可以根据纯粹反相保留机制来定性判断是什么物质。结果进样分析,发现信号响应很差,进样浓度几百个ppm才几十个毫吸光度,这肯定不行,所以不得已往水相里面加了三氯乙酸,信号立马变得比较好了,
我判断是样品阳离子和三氯乙酸阴离子形成了疏水缔合物导致在柱子上能保留,并且导致响应增强。(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合理的解释)
问题来了,我加了0.2%的三氯乙酸,发现在230nm和210nm波长下走的基线根本无法接受,走出的基线根本就是波浪形的,一开始我以为是到了三氯乙酸截止波长的缘故,后来跟别人探讨,交流基本排除了这个可能,并且我老板也说他原来做毛细管电泳的时候在210nm走出的基线很正常,所以我就把三氯乙酸的浓度从0.2%降为了0.02%,这时发现基线有明显的好转,可以勉强进行实验了,
所以给我的经验就是大家以后用这些有机酸时浓度能低就尽量低,这样效果会比较好一点,至于这个三氯乙酸我也不是有很确定的把握,是不是我的三氯乙酸变质了导致仪器噪声响应那么大?有待进一步考察,另外这次实验也证明了一个理论,用磷酸是的确在低波长下背景吸收很小,我波长设置到210nm基线走得相当平稳,假如我要不是需要做
LC-MS我就用磷酸了。
还有一点,我的流动相:水相是90%,有机相(乙腈)是10%,当我的样品用纯甲醇溶解后进样,发现溶剂峰也很高,并且峰型也很难看,所以我换流动相溶解样品,果然得到了好的峰型,并且溶剂峰也大大减小,所以理论对实验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由于是盲样,并且出峰时间很短,在5分钟内可以完全出峰,有一点大家一定要记住,
溶剂峰一定最先出来,这样对我们判断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