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绿色环绕欧洲----瑞士

浏览0 回复12 电梯直达
AK-47(冲)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瑞士美丽的自然风光世界闻名,被称为“欧洲的公园”。每年,前来这个素有“花园之国”美誉的国家旅游观光的游客多达上千万。然而,瑞士的自然环境始终保护得非常完好,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做到这一点不仅靠“天生丽质”,更为重要的是瑞士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创造、保护自己的天然家园的重要性,采取相关措施,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在赞叹瑞士自然风光旖旎和环保措施得力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中国能从瑞士的环保实践中学到什么?

1、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环保教育力度大。

瑞士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这与瑞士百余年来的环保努力密不可分。瑞士各级政府制定了全面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工商企业和民众投身并获利于环保,从而成为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者和宣传者,其中不乏有益的启示。

  瑞士长期以来以高山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达30%。19世纪末,随着瑞士旅游业的兴起和工业化发展,大量森林遭砍伐。这引起联邦和各州政府的忧虑,瑞士1876年颁布了第一部保护森林资源的《森林法》,把森林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二战后,瑞士化学工业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大量涌现,工厂排污对河流、湖泊和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上世纪80年代,巴塞尔一家大化工企业曾严重污染莱茵河。1991年1月,瑞士颁布了《联邦水保护法》,“禁止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入或渗入任何可能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对可能的污染物的储存和运输,法律有相应规定,对水使用量、水资源分配和浪费水资源也有明确规定。瑞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等排放量均低于欧洲标准,瑞士还是欧洲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要求最严的国家,也是欧洲最早使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国家。

  瑞士联邦《环保法》以预防、污染者承担责任、国际合作及全面治理为宗旨。各州参照联邦法,制定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征地、建筑、交通、卫生等法规。瑞士是法律、法规众多的国家,瑞士从现代化进程之初就对环境进行规范,避免因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不必要的损失。对自然景观、历史风貌、文化遗迹的有效保护,是今天瑞士赢得世界花园美誉的根本原因。

  瑞士强调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记者曾采访瑞士诺华集团,该企业提出了“健康、安全和环保”的发展理念,并将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去年诺华的环保资金高达1.96亿美元。近年来,诺华环保的主要工作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合理有效使用能源,减少水资源消耗,减少工业事故。2001年,诺华制定计划提出在2003年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在实现环保目标的同时,生产增长了4%。诺华的经验说明,严格的环保措施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成本负担,反而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短期看成本有所增加,但从中长期看,则有利于提高企业未来的竞争力。

  环保需要公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瑞士是世界上垃圾处理最有效、最彻底的国家之一。瑞士对家庭垃圾进行分类和回收,生产循环再生品。各家各户在家里就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把玻璃、纸、铁、铝、油、电池、轮胎、家具、砖瓦、化学药品等垃圾送到不同的回收点,庭院树叶、杂草在院子里做堆肥。瑞士各级政府和环保组织通过网络经常公布各类环保法。环保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多数中小学都开设了“人与环境”课程。严格的环保措施催生了瑞士的环保产业。1998年瑞士环境产业从业人员达5万人,占劳动人口的1.3%,年产值95亿瑞郎。由于政府的重视和企业与民众的支持,瑞士在垃圾回收利用、废水处理、环保仪器和控制系统、垃圾燃烧发电、节能及低污染发电等领域,已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AK-47(冲)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立法严格
瑞士对环境保护有着严格的立法,例如明文规定谁伐一棵树就得种一棵树,乱砍伐者要受到法律制裁。政府的环保措施既严格又具体,要求全国除了大山、湖泊、农田以及建筑物外,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要有绿地植被覆盖,不允许有一块裸露的土地。即便是施工工地,也要临时用帆布围起来,不让尘土飞扬。

提倡低碳生活
为减少污染,瑞士5300公里的铁路线全部采用电气化,城市大力发展有轨和无轨电车,近年来还开发了电瓶车等环保项目。宾馆饭店、办公楼直至私家住宅,没有特别许可不得安装空调,提倡自然通风或使用电风扇。今夏,瑞士出现150多年来罕见的持续高温与干旱,但在这方面也没有破例。

垃圾分类到位
在瑞士,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备有各类垃圾箱,不容许将垃圾零散倒入,必须分门别类装入统一规格的黑色塑料袋,扎紧后对号入座放入垃圾箱。瑞士的垃圾分类很细,彩色玻璃瓶与白色玻璃瓶也要分箱投入。虽然瑞士水源充足,但废水都要集中起来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以防止对湖、河水源的污染。
重点保护旅游景点
瑞士旅游景点的环保尤其受重视,早在20多年前,瑞士就有8个旅游景点不允许汽车驶入。游客上雪山或其它林区旅游,都得自带背包或手袋,将喝完的矿泉水瓶或野餐后的垃圾背下山投入垃圾箱里。因此,在瑞士的旅游景点,即使游客十分拥挤,人们离去后也看不到杂乱无章的景象,湖里几乎看不到杂物漂浮,湖水总是那样清澈如镜。

鼓励种植花草
种植花草是瑞士人的爱好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每个城镇的路旁街面都是花的海洋,每座住宅的房前屋后,甚至窗台上,都缀满五彩缤纷的鲜花。鲜花、绿草、树木构成了整个瑞士的主色,装点着这个美丽的国家。

推行环保教育
瑞士公民从小就受到环保的良好教育与熏陶,少年人在成人礼上,从父母手中接过的最好礼物是一本环保手册。不在公共场所乱扔废弃物,不随便践踏草地,不往湖泊或河流中投扔杂物,已成了瑞士人人遵守的公德。瑞士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每个瑞士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AK-47(冲)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2.水利开发与环境保护同行

水资源被人们誉为“白色煤炭”。而瑞士因为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被誉为“水电王国”。瑞士的河流和小溪从阿尔卑斯各个方向流向邻国。在过去的200年中,为解决居住问题和大量用水发电,瑞士为许多河流开凿了运河、人工改直、修建水库或者做了其他形式的改造。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利用天然水资源的同时往往会产生环境问题,那么瑞士又是如何在大规模开发利用这种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又避免了类似的环境问题呢?
瑞士资讯swissinfo记者围绕上述问题于日前采访了瑞士联邦能源局官员皮埃尔·布兰热(Pierre M Bringer)、水利与地质局官员埃德温·亨格比勒(Edwin Hungerbuehler)。

  融冰雪积水、筑坝修水库发电

  布兰热告诉记者,瑞士是内陆国,境内高山林立,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地处欧洲屋脊阿尔卑斯山区的面积就占国土的60%以上,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

  西北部汝拉山区平均海拔也有1000多米,中央地区是谷地和丘陵组成的高原,全境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的山峰就有20余座;因此,阿尔卑斯山孕育了欧洲大陆著名的莱茵河(Rhine)、阿尔河(Aare)、罗纳河(Rhone River)。

  在这些河系的下游则形成大小不等的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加上全国各地年均降水量几乎都在1000毫米以上,所以瑞士的水力资源可谓得天独厚,十分丰富。而且四季水量供给丰沛且均衡,很少出现大面积枯水期。俗称“欧洲水塔”的阿尔卑斯山像座压力均衡的大水箱使瑞士的水力有了更重要的价值。

  布兰热自豪地说,瑞士人从19世纪中叶起就开始在阿尔卑斯山区雪线以下有利地形处筑坝拦击水流兴建水库和蓄水池,然后通过地下隧道把其他山谷的高山冰雪融水一并引入后发电。上世纪中叶,限于技术条件电力还不可能象今天那样被远距离输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瑞士水力资源利用的范畴也在不断拓展。

  布兰热说,迫使中立国瑞士大规模开发利用水资源是由于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欧地区能源十分紧缺,加上战争条件下运输煤炭和原油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当战后大部分欧洲国家的能源开发计划仍然陷于战争废墟的时候,瑞士的水力发电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这种开发趋势一直延继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中期。

  利用“白色煤炭”短期近利工程

  亨格比勒说,水力发电是利用水体不同部位的势能之差,其所产生的能量跟水的落差与流量的乘积成正比。根据瑞士山脉走势与地貌分布状况,这里的水资源具有地势落差高、河水径流量大、湖泊蓄水量丰富等特点,因此在利用水力资源发电时与瑞士境内其他常规能源相比较还具有以下优点:

  1.丰富的水资源在瑞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当地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可以反复循环使用的特点;

  2.水力发电不用花钱买燃料,依靠蓄水和径流落差发电成本相对低廉,而且投资收效快、积累多,因此水资源在瑞士被誉为“白色煤炭”;

  3.瑞士的水电站建成后一般都具有综合经济效益,发电的同时通过水库养殖水产、丰水期灌溉山区农田和牧场。电管部门往往以水库为中心同时开发高山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等,所以在瑞士利用“白色煤炭”是个具有综合经济效益的短期近利工程;

  4.瑞士绝大多数建成的水电站常年护养人员比较少、运行成本相对于核电站、火力发电站低廉得多,且对气候和人体健康几乎没有任何污染;

  5.利用就地水力资源与使用传统能源相比较,地处中欧腹地的内陆国瑞士为此节省了巨额的远距离运输费用。此外,加强对再生能源的使用还非常有利于瑞士国家安全与政策稳定,因为它不需要参与同其他许多国家一道对世界上有限的石油和煤炭资源进行争夺,不仅从整体上减少热排放,而且还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与别国发生政治冲突的隐患。

AK-47(冲)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由于水能资源是瑞士唯一具有竞争力的自然资源,因此瑞士人早在19世纪初就已经成为世界水力发电行业的先锋。瑞士以80多项水利电力方面发明与技术的长足发展为上个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随着瑞士对水利电力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力度的加大和技术进步的加快,瑞士对世界电力工业的历史性贡献还在继续,因为目前在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水电站工地,诸如美国的爱迪生电力工程、土耳其的底格里河大坝水电站、中国的长江三峡大坝水电站等都有瑞士著名跨国公司或2500多个中小企业派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在那里协助工作。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并重

  布兰热说,瑞士对环境保护和国土治理都有严格的立法。除了已成文的法律条款外,联邦政府还根据特定工程或建设项目可能作出一些与之配套的临时环保措施,即使是临时的但也是既严格又具体。

  为了保护河流与湖泊水系的水质,瑞士法律明文规定,不能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用水直接排入附近任何水体,就连濒湖建筑物上的雨水也必须经屋檐排水槽引入地下,经过处理后才可排入水体。

  由于实施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所以瑞士全国几十条河流,上千个湖泊常年清澈透明,而且水质全部符合饮用水标准。

  亨格比勒说,虽然水力的利用价值与其他常规能源相比较不仅具有更好的持久性,而且能源效率非常高,但是水电工程往往占地表面积大,水体需要淹没大片陆地,容易损坏周边自然环境原貌。

  经过对水利资源上百年的开发利用后,瑞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同样的环境问题。亨格比勒说,由于瑞士早年的水利工程人为地改变了原有高山河流自然流淌系统,截流筑坝蓄水建设水库使得许多水系的生态完整性难以继续保留,特别是许多水电站因为最小流量和水电调峰模式等因素对当地水生动植物、生态和景观系统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升温。

  如何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瑞士联邦政府当时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亨格比勒说,根据越来越多的瑞士消费者愿意为绿色电力支付额外电价的民意趋势,联邦政府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对此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

  经过专业人员对河流生态系统、水力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二十几个跨学科项目的参数进行比较研究:从市场分析到鱼类和水底生物生态学研究;从化学和形态学调查到排放量与栖息地适应性仿真等的模拟后,设计出一套按生态协调模式进行水力发电的指导原则,并把消费者为环境和谐所支付的额外电费用来改善和提高已经退化的河流生态系统。

  由于瑞士从联邦政府到普通国民都将利用“白色煤炭”视为基本国策之一,并将此持之以恒地加以贯彻实施,所以瑞士返璞归真,全国依然碧水蓝天。

  中国利用水资源仍有巨大空间

  亨格比勒、布兰热都表示,根据中国电力行业最新年度报告预测,2008年中国总体电力供需形势将比上年更为严峻,持续拉闸限电的地区将会有所增加。尽管中国已跃居为全球第二能耗大国,但从其能源消耗比例结构看,煤炭占了67%,而世界各国这个指标的平均值是25%。

  中国国民经济约占世界总量的4%,但是煤炭的年耗量已经达到大约176万吨,几乎占到了全球煤耗总量的31%,能源消耗与经济能力的比例高出世界标准两倍多。

  据最近一期《世界观察》调查显示,2000年世界能源生产总量中以水电为主体的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只有6.25%,而今年已经攀升到17.4%,预测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会上升到50%,100年后将急剧上升到85%。可见在预期的将来以水能为主体,适当开发风能、生物能、太阳能和地热将是世界新型能源的合理组成。

  目前在欧美工业化国家中分别有53%和46%技术可行的陆地表面水能资源都已经被开发利用。中国虽然国土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然而距离欧美、特别是距离瑞士利用水资源的比例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利用。

  尽管瑞士在开发利用水力资源方面的上述经验都是在特定地理、政治、和法律框架下实施的,但是有许多方面的具体做法不需经过太多的调整也能适应中国在不同地质、地貌条件下开发利用水资源。

AK-47(冲)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经过对水利资源上百年的开发利用后,瑞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同样的环境问题。亨格比勒说,由于瑞士早年的水利工程人为地改变了原有高山河流自然流淌系统,截流筑坝蓄水建设水库使得许多水系的生态完整性难以继续保留,特别是许多水电站因为最小流量和水电调峰模式等因素对当地水生动植物、生态和景观系统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升温。面对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严峻现实,越来越多的瑞士消费者愿意为绿色电力支付额外电价。专业人员设计出一套按生态协调模式进行水力发电的指导原则,并把消费者为环境和谐所支付的额外电费用来改善和提高已经退化的河流生态系统。

如何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瑞士联邦政府当时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根据越来越多的瑞士消费者愿意为绿色电力支付额外电价的民意趋势,联邦政府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对此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经过专业人员对河流生态系统、水力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二十几个跨学科项目的参数进行比较研究:从市场分析到鱼类和水底生物生态学研究;从化学和形态学调查到排放量与栖息地适应性仿真等的模拟后,设计出一套按生态协调模式进行水力发电的指导原则,并把消费者为环境和谐所支付的额外电费用来改善和提高已经退化的河流生态系统。

为伯尔尼、苏黎士、巴塞尔三座大城市供电的Grimse电站建于1950年,建成于是1953年,至今已经使用了57年。这座建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大坝,对生态有什么影响?修了大坝后,会不会影响到水里的水生生物?回答:这里不是河流生态系统,所以至今还没有看到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水温的变化,对这里的鱼没有影响吗?回答:这里没有鱼。旁边的湖里有,但大坝并没有影响到旁边的湖水。

AK-47(冲)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3.环保融于生活细节

什么是生态住宅?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住宅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四点,即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瑞士普通人家是如何建造自己的生态住宅的?




  秋天在瑞士,真是一种享受。在号称世界上最美的首都,在阿尔卑斯山最美的一段,全赶在了秋天,我在那儿的一个星期,真可以说是大饱眼福。

  然而,这一个星期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那里的风景,而是那里的人及人的生活、人的情感。那里的生态住宅、那里特殊的培训中心,那里的艺术博物馆、那里的阿尔卑斯山博物馆、那里的污水处理厂和那里朋友家的生日晚餐。

  在那里,我还第一次知道了,马是可以用来抚慰人的心灵,治疗人的不安与焦虑的。

  很多年前我认识的人大社会学教授周孝正就提出几个朋友一起搞一个住宅合作社。他的想法是这样一是可以少让开发商把钱赚走了。二是,一亩地,半亩园,好朋友们住在一起,能聊,也还能有个照应。可是,说了快十年了,也没能实现。而这次我在瑞士住的马恩家,就是一个三个朋友合伙盖的生态住宅。

  我开玩笑地和马恩说,你真厉害,马克思、恩格斯让你一人全占了,她说我的这种解释她第一次听说。并说:看来中国人比我们对这两个伟人更敏感。

  马恩他们三家人的认识是他们各自的孩子在一个幼儿园。接送孩子,孩子们在一起玩时,大人们找到了共同之处。彼得是生态建筑师,这些年建了不少生态住宅,可自己还没有住在生态建筑中;马恩是环保主义者,我在她家住的时候,晚上电脑在充电没有关,她非常认真地和我说,电源的插销板不关上,也是很费电的。她早就希望住在一个能节约能源的房子里。他们的另一位朋友则是很希望好朋友住在一起,谁家有个事,孩子呀,狗呀都能有个照应。就这样一撮合,彼得用他的专业盯着施工队把这个生态住宅建了起来。我们来的第一天就知道,这个三层楼,一家一层,比通常的住房节约75%的能源。楼下的洗衣房也是三家共用的。共用的还有大冰箱和车库。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与能源。一家一个洗衣机和三家合用一台,光买的钱也省了些呀。更何况大冰箱三个与一个在用电上的节约更是显而易见。

  在这所生态住宅中,洗澡自然是用太阳能。除了一个星期以上没有阳光的时候要补充用些电热以外,太阳就是长年洗澡的能源。

  墙壁比一般的厚一点,接受阳光多一点,伯尔尼一般的住宅每年要有6个月的取暖期。而这栋三家住了11个人的小楼,只是在最冷的三个月里,烧相当于两棵小树的木头就能度过瑞士寒冷的冬季了。瑞士现在很多取暖是烧森林里间伐的灌木和老树。

  让我更喜欢的是这三家朋友住在一起分工合作。冬天烧火每家出一个人负责劈木头,一年四季院外的草坪谁有时间,谁就专管剪修。而每月一次的周末早餐,三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着各自的拿手好菜也讨论着当前的社会问题。

  马恩告诉我,瑞士的民主程度很高,所有决策都是要经过全民讨论通过才能制定和颁布的。所以,无论是交通还是税收,大家自己制定的,自己当然要遵守。马恩说,如果政策只让一些人受益,又要让大家遵守,这就是不合理。

  讨论政治,聊家常理短,每月一次,关心的不仅是国家大事,也沟通着住在一起的亲情。马恩先生的工作常常是在各国间奔波,今年她的女儿又有好几个月在澳大利亚学习。但在这栋楼里,她一点也没觉得孤独与不便。因为这三家11口人住的像是一个大家庭。

  马恩家后面有一个特殊的培训中心。朋友是什么,就是很多事你不用说,相互就能知道对方想什么,喜欢什么。10月20号,马恩带我去了那里。我一下子就感了兴趣。

  马恩告诉我,那里除了培训一些失业的人以外,也给一些有心理疾患的人,智障的以特殊的治疗。这种治疗有的是干活儿,比如做一些手工艺品。照片上的这些手工艺品就是在专业人员的手把手地教着做出来的。

  那里不让拍这些人的工作状态,应该是一种保护吧,不过,我看到一些像是精神有些问题的人做的这些手工活还是很不错的。想买一样,算是我对那里的一点小小的道义上的支持。看了看价钱,一块彩色毛巾都要二十瑞士法郎,差不多相当二百人民币。

  就在我还在选择便宜的,好看的手工艺品时,马恩已经买了一个毛线做的钥匙链送给我。她和我的想法一样,为那里做些贡献。看我觉得贵,她就买了送我。

  我很喜欢自己的职业,可以接触很多人,去很多地方。也有人说我是拿环保为借口到处玩。我是这样想的,就算是我在到处玩,在玩的同时又把我看到这些人间的温暖和不同的生存方式记录下来,传播出去,不重要吗,不是一个记者应该做的事吗?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这些年我干的心安理得。也奇了怪了,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玩,写,一天只睡两个小时的时候也不困,我说,这是老天爷给我的特异功能呢。所以我更不能浪费了。

  在这个特殊教育中心,马是用来治疗与陪伴人的。马恩告诉我,马很懂人意。你和它说话时,它会把耳朵伸过来,我们试了一下,真是这样,马的耳朵真的就转过来了。

  马恩告诉我,马在走时的动作,会让人觉得踏实和与之交流。这样有一些心理疾病的人,就可以从马的身上找到依靠。我们正说着,就有一匹马上坐着一位女士走了过来,为了尊重这里的习惯,我是在马带着这位女士已经走的只能看到背影了才拍下来。



AK-47(冲)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马恩家从她小时就开始养马,现在她虽然住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但仍请农民帮她养着两匹马。她认为马和人交流起来更亲近。因为她家也有一只狗,她有比较。明天我们将一起去农村,看马恩的马。我问马恩,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和马说说吗?她马上说,那怎么可以,你会把你的不快也传染给马。我的快乐是一定要和我的马分享的。不知这样的境界靠什么得来,靠什么修炼。

  瑞士首都伯尔尼艺术博物馆建在了高速路旁。建筑师说:这就是生活。只看到美丽的一面,生活是单调的。看到丑,也看到美的人,生活不仅丰富而且有意义。艺术家的这段话,我真的很希望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因为时间的问题我没有进到这个艺术博物馆里,但在外面的大厅里却看到了一间房间里的这样一幕。

  孩子们在艺术博物馆里学画画。带上小围裙,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他们的艺术创作。从小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成长,这对孩子们来说是玩,也是学习,更是修养。今天瑞士的教育体系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学历在他们那不重要!而专业化却是十分重要的。即使你是农民的子弟,你还选择养牛为生,你也要学习三年专业的养殖技术。

  专门为一座雪山办的博物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就是阿尔卑斯山博物馆。那里就两间不算大的厅,陈列着一些模型和照片。但是电视上放的照片,可以让你一张一张地看从地球五大板块的变化,到阿尔卑斯山从18世纪到今天不断地改变着。有雪山的变化,也有人的生活的变化。让人类看到自然的变化,这是我们学习自己的途径之一。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中南部大山脉,是一条不甚连贯的山系中的一小段,该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过南欧和南亚,直到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从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后再向东-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阿尔卑斯山脉遍及下列6个国家的部分地区∶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仅有瑞士和奥地利可算作是真正的阿尔卑斯型国家。阿尔卑斯山脉长约1,200公里(750哩),最宽处201公里(125哩)以上,是西欧自然地理区域中最显要的景观。

  阿尔卑斯山形成的原因:它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早在1.8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北大西洋扩张,南面的非洲板块向北面推进,古地中海下面的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向上拱起,由此造成的非洲和欧洲间相对运动形成的阿尔卑斯山系,其构造既年轻又复杂。

  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时形成一种褶皱与断层相结合的大型构造推覆体,使一些巨大岩体被掀起移动数十千米,覆盖在其他岩体之上,形成了大型水平状的平卧褶皱。西阿尔卑斯山是这种推覆体构造的典型。

  虽然阿尔卑斯山脉并不像其他第三纪时期隆起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和落矶山脉等,那样高大,然而它对说明重大地理现象却很重要。阿尔卑斯山脊将欧洲隔离成几个区域,是许多欧洲大河(如隆河、莱茵河和波河)和多瑙河许多支流的发源地。从阿尔卑斯山脉流出的水最终注入北海、地中海、亚得里亚海和黑海。由于其弧一般的形状,阿尔卑斯山脉将欧洲西海岸的海洋性气候带与法国、意大利和西巴尔干诸国的地中海地区隔开。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位于欧洲南部。呈一弧形,东西延伸。长约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山势雄伟,风景幽美,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晶莹的雪峰、浓密的树林和清澈的山间流水共同组成了阿尔卑斯山脉迷人的风光。欧洲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阿尔卑斯山脉脆弱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受到如此巨大的人流冲击,已成为世界上受威胁最严重的山脉之一。

  这两年看了太多的中国的河,再看到这样河时,才知道了河的意义。瑞士首都伯尔尼的污水基本上都要进到这个污染处理厂来处理。这里处理出来的水流入河里的照片让我们看到瑞士的水循环系统的运作方式。

  在伯尔尼的污水处理厂,每周有两次厂内的生态游,是免费的。导游带着你了解污水是怎么从进来的黑色,臭气熏天,到清澈地流入厂外美丽的河里。

  我去的那天,是和一群未来的管子工一起游的。这些小伙子上的就是管道方面的专业学校。从他们的外表大概也可以看出他们工人阶级的身份。陪我一起去的瑞士“和平妇女”组织的巴巴拉对我说,为什么每一个人都要上大学,他们选择了一所自己喜欢的专业学校学习,可能更可以发挥他们在那方面的特长。那天我们去的晚了点,一开始介绍污水处理厂的录像没有看到。导游为了让我这个中国人也能全面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说是我们是不是可再看一遍。这些年轻人没有一个人说不的,就又和我一起看了一遍。这不能不说是他们的修养。

  伯尔尼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源,如发电和热水,还可成为城市中33辆公共汽车使用的能源;产生的热水,可为城里250栋房子提供冬天的取暖。

  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国的环境是没有希望了。可我看了这么美的河倒使我认为,有了目标,为什么人家能有我们就不能有。那天,我看着孩子们在河边玩耍。笑声不断地回响在河的两岸。心里充满了对那里的羡慕,也坚定着我要继续关注中国江河的信心。

  我站在廊桥里往外拍的照片。前方就是污水处理厂。河水在下午的阳光下,与秋色一起装点着河边的风景。

  在瑞士首都伯尔尼的一个晚上,和朋友马恩一起到了她的一个好朋友的生日晚餐上。每人带上一个小礼物,可能是一瓶酒,也可能是一道菜。马恩问我,中国的生日也这样过吗?我想了想说:我们中国一般都是给孩子过生日。成年人对自己的生日就不那么在乎了。要过也就是一家人过过而已,很少请朋友到家里来过生日。我问马恩,在伯尔尼,你的生日每年都要请朋友们吃饭吗?马恩说,也不一定都在家里,有时会去农村帮她养马的朋友家,也可能是请朋友一起去山间或湖边。但总是希望在这一天能和人分享。

  什么是快乐,前两天我们在意大利开环境记者年会时,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居住地的环境优美而且舒适,我想这应该是快乐的前提之一。还有亲情和友情,如果自己的生活中,亲情和友情都在身边,那是不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呢。

  明天,我要去看看马恩称为自己根的地方,那里有她的马,也有今日瑞士农民的生活。

AK-47(冲)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4.政府对环保的项目补贴多


休耕项目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当时是作为政府控制生产增长的措施。1991年,瑞士实施了旨在扩大农作物生产的项目,休耕措施包括如下方面,从谷物生产向草地转换,进行短期绿色休耕,建设森林、河流和公路旁边的树篱,对有林农田和缓冲地带等高生态价值地区进行保护,以及生产非食用的可更新资源。
    后来,瑞士农业政策采取新的方向,即只要采用了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土地利用方法、进行了向有机或联合农业系统的转换、使用了对环境有利的畜产品生产方式,农民就有资格获得政府补贴。在土地利用方式中符合政府支持条件的有:扩大牧草种植面积、进行低强度放牧、低洼地花草种植等。尽管瑞士属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中价格支持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主要农产品价格的降低,只能通过直接补贴来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基本补贴作为对农民提供生态环境服务的回报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有关瑞士解决农业问题的文章,其中休耕是很重要的一个举措。文章中说这一项目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当时是作为政府控制生产增长的措施。1991年,瑞士实施了旨在扩大农作物生产的项目,其下的休耕措施包括如下方面,从谷物生产向草地转换,进行短期绿色休耕,建设森林、河流和公路旁边的树篱,对有林农田和缓冲地带等高生态价值地区进行保护,以及生产非食用的可更新资源。

  1993年,瑞士农业政策采取新的方向,即只要采用了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土地利用方法、进行了向有机或联合农业系统的转换、使用了对环境有利的畜产品生产方式,农民就有资格获得政府补贴。

  在土地利用方式中符合政府支持条件的有:扩大牧草种植面积、进行低强度放牧、低洼地花草种植等。尽管瑞士属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中价格支持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主要农产品价格的降低,只能通过直接补贴来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基本补贴作为对农民提供生态环境服务的回报。

  农业环境管理方法的特征是将土地休耕和扩大化措施联系在一起。休耕措施包括对绿色休耕地、低洼花草用地、高生态价值休耕区、耕地保护区及工业用原料生产区进行补贴。

  在实践中,由于许多农场同时参加了多个项目,且某项措施的环境效应依赖于并列的其他措施,这就使得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这其中包括1993年的一揽子生态补偿政策(对大规模低密度放牧、低洼花草用地、高生态价值地和大面积牧草种植的耕地保护区给予补贴)、绿色休耕、非食用作物生产。

  在瑞士,生态补偿措施的实施时间至少为6年,在这个期限内禁止在休耕地上使用化学药品。另外,牧草地、高生态价值地严禁使用肥料,并规定在这些土地上实行延期采伐。低强度放牧地上可以施用氮肥,但仅限于动物的粪便。低洼花草地应种上各种野生植物,但不能使用化肥。涉及到高生态价值土地时,农户可以个人为单位签订合同,并获得相应资助。

  绿色休耕项目的要求是对地势较低地区的耕地至少停耕一个生长季度,除非自然植被已经达到要求,不然必须按照推荐的种子进行混合耕种,不能使用化肥和化学药品,且不能将其作为经济用途。

  补贴用于补偿因放弃耕地生产而支付的成本上升或收益减少部分。在实践中,绿色休耕、低洼花草用地、保护型耕地及非食用作物生产用地都只有唯一的补贴率。

  大面积低强度放牧地区的补贴从每公顷300瑞士法郎~1200瑞士法郎,因耕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而不同。对山区耕地采用较低补贴率,而较肥沃的低地则采用高补贴率,补贴率的差异能反映出土地的潜在产出水平。高生态价值耕地可获得额外补贴,根据土地上所保护的动植物的多样性差异而不同,该项资金由瑞士联邦政府和市州财政共同支付。

  瑞士自这些项目开始以来,每年都有新的土地加入,1994年大约有5.7万公顷耕地加入休耕项目,其中将近3.3万公顷是大面积低强度放牧用地,但只有4%的农户拿到了草地用途的休耕补贴,2%拿到了绿色休耕补贴。参与率最低的是低洼地花草种植项目和非食用作物生产项目。

  近年实施的休耕项目尚无对生态环境效应的系统化评估。初步研究表明,生态补偿措施增加了农村地区的动植物多样性,提升了人文景观,特别是对诸如沿河、湖、森林、道路等缓冲区的大规模植草,对水质和野生动物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AK-47(冲)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瑞士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使用的这些措施增加了农地。这又让我想起,我们国家这些年来18亿亩农用地的红线时时处在警戒线上的危机。而在我们“江河十年行”中,更是看到西南因开发水电,有那么多富饶的农田被淹在了水库中,这一点连虎跳峡的一位农民大妈,都在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认真学习了国家的土地政策,担忧着红线的被突破。可是我们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开发商却似乎并不在乎土地是种庄稼还是成为GDP发展的法码。

  走在瑞士雪山脚下的农田和森林峡谷里,在感叹着那里美丽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和马恩讨论着,这些美景能继续存在的保证是什么。这是因为,对于我来说,或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喜欢美景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能留住大自然自身美的可能。人的智慧应该是让这些美更美,而不是仅仅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就不管大自然中其他生灵的死活与变化。

  10月23日的傍晚,我们又回到汉斯的家。我们决定明天早上到他家吃早饭去和他们商量一下是不是行。我很想感受一下瑞士的农家饭,我又有了新盼头。作为一名记者,我的这种好奇,常常让我能采访到非常有意思的事,当然读者也可跟着我看到更多的来自各地的自然,文化与传统。

  在汉斯家,我们一边吃着蓓丽娜烤的面包,真的是非常好吃,一边听着她每天早上要四点起床去市场卖牛奶。每天的卖价都要依据当天牛奶的质量而定。而牛奶的质量又和牛每天吃的草,空气,气温的不同有着不同。这对他们是挑战。 

  所以,自己家乡环境的优质,不仅仅是为了美丽的风景,对汉斯家,对瑞士农民来说,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收入。

  汉斯家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每年夏天会带着他们家和邻居家的牛到山上去放牧。一个女孩子做这样的活儿是很辛苦的,但马恩说,这个也是一种享受生活。对我们城里人来说,可能还会觉得浪漫。有代价的浪漫一定是。

  汉斯的二女儿现在在一家老人院工作。儿子已经有了女朋友,他们家这栋已经住了四代的大房子,二楼原来是祖母住的,其他人住在三楼。去年祖母去世了,汉斯和妻子就要搬到二楼住。这户农家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着。这和我们中国农民家的住房习惯还是有所不同的吧。

  我们正聊着,马恩告诉我,快去看,牛回来了。我跑了出去。

  汉斯等牛都进了屋子里,就用一根绳子把小板凳系在了自己的屁股上这样可随处站,随处坐。小小的一个动作,却真的省了不少的事。汉斯就这样一头牛接着一头牛的挤开了牛奶。

  在瑞士的农家,挤奶不像我在我们国家内蒙古大草原上看到的牧民用手挤,这里将一根管子通上电就这样把奶从牛的奶头上挤了出来。

  这时,我又看到一个有趣的动作,就是当汉斯把管子插在牛的奶头上时,他的头要顶着牛的身体。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是叫牛听话,还是表现对牛的感谢?马恩没在,汉斯只讲德语我没有问到。不过有时候去看,去感受,拍下来,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可能也别有一番情趣。

  汉斯看我在身边那么好奇,一个劲地拍。于是拉着我进了另一个屋子,我进去一看。好家伙,是一屋子的老母猪,真肥。

  天黑了,马恩还要带着我去参加他们社区一年一度的聚会。社区的聚会。过去常说,当年北京的四合院处得好的像是一个大家庭。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大院里,现在发小聚会,有时会上百人。可是住进楼房后,每次进电梯,都没有可打招呼的人,常常为此遗憾。资本主义,在我们的一些宣传中,金钱是一切,人情味有吗?那么,瑞士的社区聚会会是什么样的呢?明天吧,明天我会把在那里拍的照片给朋友们看。
去年冬天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gdjllt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