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吹扫捕集进样时,如何设置吹扫时间?

浏览0 回复1 电梯直达
tit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吹扫捕集法是将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用惰性气体连续吹脱出来,通过气流带入并吸附于捕集管中,将捕集管中的有机物气体加热脱附出来,再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吹扫时间对目标峰面积的影响,先增加后减少,但吹扫体积过大,会使捕集阱中捕集的目标化合物在未加热脱附前就发生有少部分解吸,被氦气带出,导致峰面积下降。故吹扫时间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各化合物的回收率随吹扫时间的增加先增大继而减小。

因此,吹扫时间对提高检测样品的回收率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确定吹扫时间?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tit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因
    溶剂吹扫时间(也叫瞬间不分流时间和分流延迟时间)的确定依赖于样品和溶剂的性质,衬管的容积、进样量,进样速度以及载气流速等等因素的来确定。所以这一时间的确定应在以上所有条件都确定之后进行。
通常来说,溶剂吹扫时间增加的同时,其目标样品的峰面积会逐渐增加,但吹扫时间到达一定时,气相-液相平衡,增加吹扫时间将不增加峰面积的量,此时的吹扫时间即最佳的吹扫时间设置值。
解决方案
首先将这一时间设置长一些(90s~120s),以保证全部样品组分进入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析之后,选择一个待测组分的峰面积(该峰的k值应大于5)作为测定参考指标,该峰面积值就代表100%的样品进入了色谱柱。
  然后逐步缩短不分流时间(如70s, 50s, 30s)分别进样分析,计算同一组分在不同吹扫时间条件下的峰面积,并与第一次分析的峰面积之比,直到此比值小于0.95,此时的不分流时间为最短时间。
  最后,再进一步微调不分流时,使同一组分的峰面积达到第一次分析时峰面积的95%-99%,此时的吹扫时间即为最佳条件。
  对于高沸点样品,不分流时间长一些有利于提高分析灵敏度,而不影响测定准确度。对于低沸点样品,则要尽可能使不分流时间短一些,最大限度地消除溶剂拖尾,以保证分析准确度。对于热不稳定的化合物,最好用下节将要介绍的冷柱上进样技术。
案例分析
吹扫捕集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和地表水中的氯代苯[8]。色谱条件:HP-1大孔径厚液膜通用型熔融石英毛细管柱(30m×0.53mm×2.65μm);载气(N2)流量为3mL/min,尾吹气流量(N2)为30 m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50℃;ECD检测器,温度250℃。
在解吸温度恒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解吸时间越长,解吸越完全,并逐步稳定;再增加解析时间对响应值影响不大,选择解吸时间以4min为宜。吹扫时间对响应值的影响见下图1、图2,由图可见:1,2,4-三氯苯要15min可达到最大的回收率,而氯苯要20min,因此选择吹扫时间为20min。最终实验结果图谱见图3。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