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环境系教授给我们上课:环境影响评价,一个是预防的作用。第二个是引导政府官员作出良心决策。不要再出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妖事。劳民伤财。第三,一定给弱势群体一个参与权和话语权。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作用:“预防”可能由于污染企业在那块区域建立后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环境影响评价是政府官员的决策参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公众参与调查。它的作用,其实是为了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很多环境影响评价案,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扰民,或工程所带来的水、气、噪声、土壤等污染影响工程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
如果缺失环评或消弱环评会发生什么?
铁三院京沈铁路环评案例中,在落实公众意见一节中,报告指出,将设置73处采取隔声屏障,183处采取隔声窗,75处采取隔声屏障及隔声窗。这样,各敏感目标处铁路噪声即可满足相应标准限值或满足房屋使用功能。而由此需支付的噪声污染防治费用是11.5亿元,其中仅隔声屏障投资一项就高达10.3亿元。——《北京市民抗议沈高铁环评造假》
至于公众参与或者报告编制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借用证书、数据造假,在项目上马的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公开的讨论,特别是在存在利益冲突,利益纠葛的情况下,在西方代议制ZZ体系中与中国赵家特色ZZ体系中得到的不同结果,部分是环评制度运行过程中本身出现的问题,部分已经超越了环评本身的范畴。
看看不允许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被大大削弱。这是一种“先上车,后买票”的行为,和结婚前,没有婚检一个性质。
环保部白白编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见下图)。
当各地爆发的环境*裙*体性事件时,人们只会对“有毒”“没毒”非常关心,对村里“生癌”“没生癌”非常关心,但他们不会注意《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这是很坑爹的。
中国的老百姓是否理性,一个巨大的问题?受教育程度不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环评报告(技术性报告)里面含有:
a.是否符合各类规划、产业指导名录。
b.是否有明确的总量指标来源。
c.项目建设内容是否可以达标,达标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是否可以稳定达标排放,排污去向是否合理,项目运行后环境质量是否达标,环境风险是否可控等)
但是,中国的民众,对这些PX项目、垃圾焚烧项目的环评报告几乎从来不看,例如,新闻里报道的昆明大炼油项目,闹得沸沸扬扬,2013年7月4日有自然之友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中国石油云南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国石油云南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中国石油云南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199号》,这在中国环评史上是划时代 的大事——老百姓终于有地方可以和专家一起看到环评报告全文,但是从7月4日发布到9月10日,两个月,只有230人下载。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首府,有多少人口,有几个人真正从技术角度关心这个项目是做什么的,有哪些污染?能否预防污染?能否治理好污染?以至环评报告摆在网上,也没几个人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