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如何区分非共格孪晶界的9R结构和重叠

浏览0 回复11 电梯直达
imrszl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Σ3非共格孪晶界(iTB)可以认为是由b1/b2/b3或者b1/-2b1/b1的Shockley不全位错堆垛形成的。通常认为这种结构是在剪切力下形成的,形成机制是iTB上每三层就有一个Shockley不全位错往前走,而另外两个Shockley不全位错的加和是和往前走的Shockley反号的,所以会拖住向前走的Shockley不全位错,形成有限宽度的9R结构。形成机制make sense,这种结构应该不是假象,早些年J. P. Hirth(Theory of Dislocation的作者)和C. B. Carter(TEM的作者)也都对9R堆垛有过研究。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蓝莓口香糖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不太熟悉这类材料。分析条纹方向和基体相的关系应该能有帮助吧。位错造成的长周期一定发生在特定晶面上,条纹方向很有特点。如果是孪晶重叠造成的摩尔纹,晶面间距变化造成的平行条纹恐怕在孪晶界上不容易出现,旋转摩尔纹能否出现要看相对角度。大旋转角出摩尔纹,条纹方向能估算出来。这样的话,用模型做些排除法大概能确定卫星斑点的起因。
对于暗场像,可以试试用高阶斑点做暗场,衬度会更好。而且如果卫星斑点总是出现在晶界处,是不是就能排除本征长周期的可能性了?事情往往是这样的,证伪比较容易,找到一个反例就行;证真比较难,需要排除其它已知的可能情况,还不知道是不是有未知的可能情况。我们需要提供的是一个在目前认知水平上看似合理的解释,这就行了。
蓝莓口香糖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高阶斑点暗场像就是避开了低角度非弹性散射的影响,衬度更好。但是信号比较弱,需要增加曝光时间。

倾斜的孪晶面在合适的厚度下应该能出现平行于晶界的等厚条纹。绕平行于晶界的轴倾转,条纹周期应该变化。如果是本征的大周期结构,应该没有这个现象。
赞贴
1
收藏
0
拍砖
0
2021/12/15 10:31:25 Last edit by drizzlemiao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