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五届原创】微波消解-ICP-MS测定膨化食品及面制品中的铝

浏览0 回复4 电梯直达
xyz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Insp_4f92451f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微波消解-ICP-MS测定膨化食品及面制品中的铝



引言  铝并非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铝对人体潜在的危害逐渐被认识到,人体摄入过量的铝后,蓄积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1-2]。铝可干扰人脑的意识与记忆功能,出现视觉—运动协调失灵,长期记忆减退,严重者造成痴呆过量的铝可引起胆汁郁积性肝病导致骨生成受到抑制,发生骨软化症等[3];特别是儿童摄入过量的铝,将会影响其智力的正常发育[4]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铝列为有毒污染物,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认为食品中使用含铝的添加剂是人类膳食中铝暴露的最主要来源[5]。铝作为食品污染物,成年人每天允许摄量为60 mg[6]。人体过量的铝主要来源于含铝食品添加剂,因为在一些面制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含铝的发酵粉或者铵明矾、钾明矾等膨松剂,所以我国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食品中铝的限量值为100 mg/kg[7]。通过近几年进行的污染物调查结果显示,膨化食品、馒头、油条等面制食品中铝含量超标的情况一直存在,因此了解铝的污染状况,评估居民膳食中铝暴露的危险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测定食品中铝的方法主要有铬天青S比色法[8]、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9]等。本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对膨化食品及面制品样品进行前处理,ICP-MS检测铝含量,有效克服基体干扰的影响,采用内标校正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操作快捷等特点,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日常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ICP-MS(Thermo iCAPQ,美国);微波消解仪 MARS X(美国CEM公司);YOUR BRDG EHD-24型智能控温电热板(北京东方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电子天平(感量0.001g赛多利斯BT-223S)Arium611超纯水机(德国 赛多利斯)

硝酸(分析级,Merck,德国);铝元素标准储备液(1000 μg/mL,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铝元素标准使用液(10 μg/mL,5 %硝酸逐级稀释);内标元素钪Sc(1000 mg/L,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使用前用5 %硝酸逐级稀释成 1 μg/mL);混合调谐液(批号:7743,1.0 μg/L,Thermo 公司)

1.2方法

1.2.1样品的预处理


膨化食品、油炸食品、饼干等粉碎后称样;馒头、面包在105 ℃干燥2 h后粉碎称样;海蜇样品应先将其表面的盐分洗净再用纯水浸泡,且每12 h换1次水,浸泡48 h后吸干水分,经粉碎后称样。

1.2.2微波消解 

准确称取0.3~0.5 g(精确到0.001g)样品于消解罐中,加入6 mL硝酸,加盖放置1 h,旋紧罐盖,按照微波消解程序消解(消解程序见表1)。消解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缓慢打开消解罐盖排气,将消解罐放到控温电热板上,于100 ℃加热赶酸20 min后,将消解液转移至50 mL聚乙烯样品管中,用少量水洗涤内罐,合并洗涤液定容至30 mL,混匀备用。同时做试剂空白。

1 微波消解程序

步骤

控制温度(℃)

升温时间(min)

恒温时间(min)

1

120

5

5

2

150

5

10

3

190

5

20



1.2.3标准系列的制备

5 %的硝酸将铝元素标准使用液(10 μg/mL)稀释为0.2 μg/mL、0.5 μg/mL、1.0 μg/mL、1.5 μg/mL、2.0 μg/mL的标准系列溶液。

1.2.5仪器条件

ICP-MS仪器条件设置:射频功率为1500 W,萃取电压-148 V,离子透镜电压为2.0 V、-31.0 V、-197.8 V,冷却气流量为15.00L/min,辅助气流量为0.40  L/min,载气流量为0.8 L/min,采样深度为88 mm,雾化器为高盐雾化器,同心雾化室,采样锥为镍锥,采集模式为跳峰(Spectrum),重复3次。

1.2.5样品测定

选择铝元素的质量数为27,内标元素钪的质量数为45。在优化的仪器工作条件下,分别将试剂空白、标准系列及样品溶液,注入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中,同时加入在线内标溶液,测定元素的信号响应值,以元素浓度为横坐标,以元素与所选内标元素信号响应值的比值——离子每秒计数值比(CPS ratio)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液中铝元素的浓度。

1.2.6结果计算



式中:X:试样中铝元素含量,mg/kg;C:试样溶液中被测元素质量浓度,μg/mL;C0:试样空白液中被测元素质量浓度,μg/mL;V:试样消化液定容体积,mL;f:试样稀释倍数;m——试样质量,g。

2.结果

2.1方法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在选定仪器的工作条件下,铝浓度在0~2000 μg/L时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f(x)=44375.0382*x+511913.5149,相关系数r:0.9995。对试样空白溶液进行11次测定,以3倍标准偏差计算检出限,方法的检出限为3.93 μg/L。

2.2方法的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

2份已知浓度的膨化食品样品中分别添加高、中、低3个浓度的铝标准溶液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显示,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0.1 %~102.3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 %~3.2 %。见表2

方法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n=6)

样品

本底值(g/kg)

加标量(g/kg)

测定值(g/kg)

回收率(%)

RSD(%)

1

0.685

0.02

0.703

90.1

0.9

0.10

0.779

94.0

2.1

0.20

0.886

100.5

3.2

2

0.337

0.02

0.356

95.0

1.2

0.10

0.435

98.0

2.3

0.20

0.541

102.3

1.9



2.3消解方法的选择

金属测定的消解方法有:湿法消解、干法灰化和微波消解。其中湿法消解用酸量大,容易带来污染,空白值高,操作过程繁琐,不易控制;干法灰化的消解时间长,不能一次消解完全,需要反复消解;而微波消解所用试剂少,消解完全,空白值低且操作简单,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硝酸的沸点在常压下为120 ℃,在0.5 KPa时,温度可以达到176 ℃,其氧化电位显著增高,氧化性增强。

2.4实际样品检测

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2005规定了面制食品中铝的限量值为100 mg/kg。通过检测30 份油条样品后发现,测定值范围在0.00421 g/kg~1.27 g/kg之间,铝含量超过100 mg/kg的样品有11份,超标率达36.7 %。结果表明市场上食品中铝超标现象相当严重,食品中较高的铝含量,来源于含铝食品添加剂明矾的滥用,这对消费者的健康存在潜在危害,应当引起卫生监管部门的重视,卫生监督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督力度。

3.讨论

3.1仪器工作条件的选择


采用1.0 μg/L含有Ba、Bi、Ce、Co、In、Li、U混合调谐液调试仪器,使仪器信号稳定,灵敏度最高,氧化物和双电荷产率最低。灵敏度、精密度及分辨率达到测试要求。

3.2 干扰及其消除

食品中铝元素属于微量元素分析,在实验操作中易受到环境、试剂及容器的污染,因此在试验中要用超纯试剂,避免使用玻璃器皿。传统的湿式消解和干法消解为敞开式消解,元素易收到污染或损失,消化空白较高。本报告采用微波消解,它属于密闭高压体系,减少了实验环境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只用硝酸一种试剂,减少了试剂带来的污染。质谱干扰主要来自氧化物、多原子离子和同量异位素。通过优化仪器操作条件和干扰校正方程等方法校正。

4.结论

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方法研究了测定食品中铝的方法,确定了使用硝酸浸泡后微波消解的前处理方法,采用ICP-MS进行检测的方法。该方法优化了食品中铝的前处理方法,较湿式消解和干法消解减少了实验环境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试剂带来的污染。采用ICP-MS测定,较分光光度法简化了操作步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ICP-MS 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线性范围宽等优点[10],通过加标回收和精密度试验,方法回收率在90.1 %~102.3 %之间,精密度在0.9 %~3.2 %之间,完全能够满足分析要求,可以认为该方法适合于食品中铝的分析测定,是评估调查食品中铝含量的理想检测方法。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应该加强对含铝添加剂使用的监管,推广及普及使用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从源头上杜绝食品中铝污染超标的情况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丘汾,李可,刘奋,等.深圳市福田区含铝食物添加剂的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26-30

[2]杨文友,张玉萍,王汝毅,等.铝害与动植物源性食品安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7,30(5):319-327

[3]陈建军,杨庆荣,杨双喜等. 铝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相关食品安全问题研究进展[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7):1326-1329.

[4]刘静,程燕,许慧,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面制食品中的铝[J].化学分析计量,2016,25(4):72-74

[5]蒋玉艳,刘展华,程恒怡,等.广西部分食品中铝含量监测及人群膳食暴露评估[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6,28(3):374-378

[6]沈成钢,张向明,魏巧爱,等.2005年北京市朝阳区早点油条铝含量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1):150-15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 .2014:12

[8]GB/T5009.182-2003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9]刘俩燕,罗展纲,刘丽,等.ICP-AES测定面制品中铝[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8):1407-1408

[10]梁春惠,胡曙光,王晶,等.食品中铝的分析方法改进及在风险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24(2):97-101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Insp_e6156e3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HD80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p_e6156e3e(Insp_e6156e3e) 发表:
写的不错,有参考价值
低情商:有个屁的参考价值,为了水而水而已。
次元之暗面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还真是一贴多发,字都不带换的,膨化食品和面制品和另一帖直接说油条,就差那么几个字。依据的标准现在是2017,2022也快实行了,文里还是2005.什么远古时代的拿来水来水去
zyl33678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