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为什么流速低于0.7ml/min的梯度方法都不行

浏览0 回复5 电梯直达
Ins_10b0ecf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用的3x100mm, 3.5μm的柱子,一旦流速低于0.7,前面几个峰就会一些前沿、一些拖尾,而且还分叉、平头;流速0.3的时候所有目标化合物一团出来,压根分不开;流速1.0的时候峰形和分离度最好。但是文献里都是0.25, 0.3这样子的小流速,到底是仪器设置问题还是流动相和梯度方法什么的不合适?
推荐答案:hujiangtao回复于2023/01/15
通过范德米特曲线可以得到对于给定的一根色谱柱(长度,填料粒径固定)越大的流速能产生越高的分析速度,越小的板高能产生越大的柱效;所以,在这个“对钩”当中,横坐标数值越大,分析速度越快;纵坐标数值越小,柱子的分离效果越好。因此柱效随着流速提升而升高,到达一个最大值以后,又开始随流速增大而降低,这个让色谱柱达到最大柱效的流速值就是最佳流速。由于范式曲线是基于5μm填料绘制的,此时3mm内径对应的最佳流速为0.4 mL/min,但该色谱柱填料内径为3.5um,所以理论最佳流速会有所提升;而0.25, 0.3这样的流速是针对2.1mm内径以下的色谱柱,此时填料需要小于2 um也就是UPLC类色谱柱,这样才能实现在流速较低时实现高分离度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hujiangtao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发帖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hujiangta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通过范德米特曲线可以得到对于给定的一根色谱柱(长度,填料粒径固定)越大的流速能产生越高的分析速度,越小的板高能产生越大的柱效;所以,在这个“对钩”当中,横坐标数值越大,分析速度越快;纵坐标数值越小,柱子的分离效果越好。因此柱效随着流速提升而升高,到达一个最大值以后,又开始随流速增大而降低,这个让色谱柱达到最大柱效的流速值就是最佳流速。由于范式曲线是基于5μm填料绘制的,此时3mm内径对应的最佳流速为0.4 mL/min,但该色谱柱填料内径为3.5um,所以理论最佳流速会有所提升;而0.25, 0.3这样的流速是针对2.1mm内径以下的色谱柱,此时填料需要小于2 um也就是UPLC类色谱柱,这样才能实现在流速较低时实现高分离度
检测老菜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用的3x100mm, 3.5μm的柱子,一旦流速低于0.7,前面几个峰就会一些前沿、一些拖尾,而且还分叉、平头;流速0.3的时候所有目标化合物一团出来,压根分不开;流速1.0的时候峰形和分离度最好。但是文献里都是0.25, 0.3这样子的小流速,到底是仪器设置问题还是流动相和梯度方法什么的不合适?

首先你看一下文献里用的柱子是不是跟你现在使用的柱子是同一型号吗,如果不是,那就不能盲目的使用文献中提到的流速。
另外你是做科研还是做实验,做科研重复性研究的话,使用同型号设备试剂复现是常识。
还有就是我建议你看下文献中的谱图,是不是前面有些小峰,是不是使用了UPLC柱子,如果没有,不建议使用0.3的流速。
ie468018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流速1.0的时候峰形和分离度最好。说明文献里用的柱子跟你现在使用的柱子不是同一型号,实验重现性没问题。流速快,实验也快些,何乐而不为呢。呵呵
Ins_10b0ecf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e4680180(ie4680180) 发表:
流速1.0的时候峰形和分离度最好。说明文献里用的柱子跟你现在使用的柱子不是同一型号,实验重现性没问题。流速快,实验也快些,何乐而不为呢。呵呵
不是柱子最佳流速,不知道会不会有问题?
ie468018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ns_10b0ecfd(Ins_10b0ecfd) 发表:
不是柱子最佳流速,不知道会不会有问题?
只要在范围内就不会有问题的。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