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能力验证Z值的理解

浏览0 回复5 电梯直达
Insp_79aedfc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请问各位老师,参加上级安排的能力验证活动,公布结果以Z值评价是否合格,请问这个Z值怎么算呢?2.这个Z值受到参加实验室基数和检测结果影响吗?比如某实验室检测结果得0.08,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300家,公布的Z值为0.25,属于满意。如果参加的实验室基数为500,各家的检测结果未知,这家的0.08这结果,最后得到的Z值还是0.25吗?
推荐答案:yiukk回复于2023/04/13
1.z值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GB / T 28043-2019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等效ISO 13528:2015)和《CNAS-GL002:2018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Z=(x-X)/σ,其中x为测定结果,X为指定值,σ为能力评定标准差。下图为最近参加能力验证机构的Z值评定方式。

2.(1)这个Z值会受到参加实验室基数和检测结果的影响,因为指定值和能力评定标准差并不是固定的。
指定值X的确定方式:
a)已知值 —— 根据特定能力验证物品配方(如制造或稀释)确定的结果;
b)有证参考值 —— 根据定义的检测或测量方法确定(针对定量检测);
c)参考值 —— 根据对能力验证物品和可溯源到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参考标准的并行分析、测量或比对来确定;
d)由专家参加者确定的公议值 —— 专家参加者(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参考实验
室)应当具有可证实的测定被测量的能力,并使用已确认的、有较高准确度的方法,且该方法与常用方法有可比性;
e)由参加者确定的公议值 —— 使用 GB/T 28043 和 IUPAC 国际协议等给出的统计方法,并考虑离群值的影响。例如,以参加者结果的稳健平均值、中位值(也称为中位数)等作为指定值。
其中参加者公议值是能力验证中最常用的指定值的确定方法。
(2)为能力评定标准差。 可由以下方法确定:
—— 与能力评价的目标和目的相符,由专家判定或法规规定(规定值);
—— 根据以前轮次的能力验证得到的估计值或由经验得到的预期值(经验值);
—— 由统计模型得到的估计值(一般模型);
—— 由精密度试验得到的结果;
—— 由参加者结果得到的稳健标准差、标准化四分位距、传统标准差等。
具体方法参见CNAS-GL002:2018附录 A 和 GB/T 28043 等。
下面例子提出离群值算能力评定标准差,个人觉得还是很实用的,比较好算。
           
由于能力验证的数据正常来说都是正态分布的,300家已经数量很多了,得出的数据会非常接近真值,300家和500家真值不会相差太大,数据差异也不会太大,所以指定值X和为能力评定标准差 σ变化不大,最后Z值也不会有什么差异。如果把举例的500家,改成50家,那么Z值变动会大些。
楼主问题:会不会有一种可能,一个标液,某实验室测定的准,其他大部分都偏高,最后算 Z 值时,该实验室的 Z 值偏大而不合格,其他大部分的实验室反而合格的情况呢? 
也会有这种可能的,参加实验室比较少是会有可能,参加实验室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也会有这可能,还有就是串通结果会有这种可能。  参加实验室多的话,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可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技术咨询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12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Z值是表示本实验室结果和其他实验室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可以用于评价实验室的质量系统和检测能力。Z值是根据参加同一个能力验证活动的多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计算而来。计算公式为:
Z = (X - Xc) / S,
其中:
X表示该实验室的检测结果;
Xc表示所有实验室的平均值(即目标值);
S表示所有实验室的标准偏差。

Z值的计算不受参加实验室基数和检测结果的影响。即使参加实验室的基数增加或检测结果变化,Z值的计算仍然基于同一个公式和全部实验室的数据,所以这个实验室的结果不会影响最后计算出来的Z值。最后得到的Z值是所有实验室的结果的统计分析值,可以用于比较各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实验室间的差异情况。
Insp_79aedfc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123(m3149125) 发表:
Z值是表示本实验室结果和其他实验室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可以用于评价实验室的质量系统和检测能力。Z值是根据参加同一个能力验证活动的多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计算而来。计算公式为:
Z = (X - Xc) / S,
其中:
X表示该实验室的检测结果;
Xc表示所有实验室的平均值(即目标值);
S表示所有实验室的标准偏差。

Z值的计算不受参加实验室基数和检测结果的影响。即使参加实验室的基数增加或检测结果变化,Z值的计算仍然基于同一个公式和全部实验室的数据,所以这个实验室的结果不会影响最后计算出来的Z值。最后得到的Z值是所有实验室的结果的统计分析值,可以用于比较各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实验室间的差异情况。
  老师,这句“Z值是表示本实验室结果和其他实验室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还有根据给的公式,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该实验室能力验证的结果跟所有实验室均值(目标值)的偏差程度?如果目标值是所有实验室的平均值,那上级给的能力验证标液实际值,没有影响吗?会不会有一种可能,一个标液,某实验室测定的准,其他大部分都偏高,最后算Z值时,该实验室的Z值偏大而不合格,其他大部分的实验室反而合格的情况呢?
yiukk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z值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GB / T 28043-2019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等效ISO 13528:2015)和《CNAS-GL002:2018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Z=(x-X)/σ,其中x为测定结果,X为指定值,σ为能力评定标准差。下图为最近参加能力验证机构的Z值评定方式。

2.(1)这个Z值会受到参加实验室基数和检测结果的影响,因为指定值和能力评定标准差并不是固定的。
指定值X的确定方式:
a)已知值 —— 根据特定能力验证物品配方(如制造或稀释)确定的结果;
b)有证参考值 —— 根据定义的检测或测量方法确定(针对定量检测);
c)参考值 —— 根据对能力验证物品和可溯源到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参考标准的并行分析、测量或比对来确定;
d)由专家参加者确定的公议值 —— 专家参加者(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参考实验
室)应当具有可证实的测定被测量的能力,并使用已确认的、有较高准确度的方法,且该方法与常用方法有可比性;
e)由参加者确定的公议值 —— 使用 GB/T 28043 和 IUPAC 国际协议等给出的统计方法,并考虑离群值的影响。例如,以参加者结果的稳健平均值、中位值(也称为中位数)等作为指定值。
其中参加者公议值是能力验证中最常用的指定值的确定方法。
(2)为能力评定标准差。 可由以下方法确定:
—— 与能力评价的目标和目的相符,由专家判定或法规规定(规定值);
—— 根据以前轮次的能力验证得到的估计值或由经验得到的预期值(经验值);
—— 由统计模型得到的估计值(一般模型);
—— 由精密度试验得到的结果;
—— 由参加者结果得到的稳健标准差、标准化四分位距、传统标准差等。
具体方法参见CNAS-GL002:2018附录 A 和 GB/T 28043 等。
下面例子提出离群值算能力评定标准差,个人觉得还是很实用的,比较好算。
           
由于能力验证的数据正常来说都是正态分布的,300家已经数量很多了,得出的数据会非常接近真值,300家和500家真值不会相差太大,数据差异也不会太大,所以指定值X和为能力评定标准差 σ变化不大,最后Z值也不会有什么差异。如果把举例的500家,改成50家,那么Z值变动会大些。
楼主问题:会不会有一种可能,一个标液,某实验室测定的准,其他大部分都偏高,最后算 Z 值时,该实验室的 Z 值偏大而不合格,其他大部分的实验室反而合格的情况呢? 
也会有这种可能的,参加实验室比较少是会有可能,参加实验室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也会有这可能,还有就是串通结果会有这种可能。  参加实验室多的话,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可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Insp_79aedfc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yiukk(m3255382) 发表:
1.z值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GB / T 28043-2019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等效ISO 13528:2015)和《CNAS-GL002:2018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Z=(x-X)/σ,其中x为测定结果,X为指定值,σ为能力评定标准差。下图为最近参加能力验证机构的Z值评定方式。

2.(1)这个Z值会受到参加实验室基数和检测结果的影响,因为指定值和能力评定标准差并不是固定的。
指定值X的确定方式:
a)已知值 —— 根据特定能力验证物品配方(如制造或稀释)确定的结果;
b)有证参考值 —— 根据定义的检测或测量方法确定(针对定量检测);
c)参考值 —— 根据对能力验证物品和可溯源到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参考标准的并行分析、测量或比对来确定;
d)由专家参加者确定的公议值 —— 专家参加者(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参考实验
室)应当具有可证实的测定被测量的能力,并使用已确认的、有较高准确度的方法,且该方法与常用方法有可比性;
e)由参加者确定的公议值 —— 使用 GB/T 28043 和 IUPAC 国际协议等给出的统计方法,并考虑离群值的影响。例如,以参加者结果的稳健平均值、中位值(也称为中位数)等作为指定值。
其中参加者公议值是能力验证中最常用的指定值的确定方法。
(2)为能力评定标准差。 可由以下方法确定:
—— 与能力评价的目标和目的相符,由专家判定或法规规定(规定值);
—— 根据以前轮次的能力验证得到的估计值或由经验得到的预期值(经验值);
—— 由统计模型得到的估计值(一般模型);
—— 由精密度试验得到的结果;
—— 由参加者结果得到的稳健标准差、标准化四分位距、传统标准差等。
具体方法参见CNAS-GL002:2018附录 A 和 GB/T 28043 等。
下面例子提出离群值算能力评定标准差,个人觉得还是很实用的,比较好算。
           
由于能力验证的数据正常来说都是正态分布的,300家已经数量很多了,得出的数据会非常接近真值,300家和500家真值不会相差太大,数据差异也不会太大,所以指定值X和为能力评定标准差 σ变化不大,最后Z值也不会有什么差异。如果把举例的500家,改成50家,那么Z值变动会大些。
楼主问题:会不会有一种可能,一个标液,某实验室测定的准,其他大部分都偏高,最后算 Z 值时,该实验室的 Z 值偏大而不合格,其他大部分的实验室反而合格的情况呢? 
也会有这种可能的,参加实验室比较少是会有可能,参加实验室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也会有这可能,还有就是串通结果会有这种可能。  参加实验室多的话,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可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谢谢,说的很详细,指定值X列的很好,参加者公议值是最常用的指定值,当参加实验基数较少时,各实验室能力参差不齐是有一些可能的偏差,估计上级也根据计算的公议值和给的标液真值做比较,再次谢谢,给你点赞
检测老菜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请问各位老师,参加上级安排的能力验证活动,公布结果以Z值评价是否合格,请问这个Z值怎么算呢?2.这个Z值受到参加实验室基数和检测结果影响吗?比如某实验室检测结果得0.08,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300家,公布的Z值为0.25,属于满意。如果参加的实验室基数为500,各家的检测结果未知,这家的0.08这结果,最后得到的Z值还是0.25吗?

一般来说,做能力验证的基本都是按Z值去计算的,上面老师已经给了Z值的计算方式,指定值一般是不会运用到能力验证中的,除非有大多数实验室并未按照该制定方法去做、忽略了基质效应或者其他影响等一系列影响到最后的中位值,这时才会有指定值的产生,运用的公式就不再是Z值的计算,而是参考值及其不确定度与各实验室给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真是出现这种情况,能力验证就不应为能力验证了,应为实验室比对。因为并未根据Z值计算方法进行归纳结果。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