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检测实验室可以对设备进行内部校准吗?能代替送校吗?

浏览0 回复58 电梯直达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骂人流氓问:被核查对象的“初始状态值”,不是用国家基准或计量标准执行校准得到的值吗?那是怎么得到的?你是不是吃多了朱砂呀,如此简单的道理都拎不清。
  答:骂人的流氓的确是“吃多了朱砂”,“如此简单的道理都拎不清”。此人一贯概念混淆,在期间核查与检定/校准的知识点上概念混淆的水平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用国家基准或计量标准执行校准得到的值”是计量标准或测量设备的校准值。被核查对象的“初始状态值”,是用被核查对象“测量”核查标准得到的值。这个“初始状态值”是被核查对象的“状态值”,不是给核查标准赋的值。被核查对象的“状态值”不是“用国家基准或计量标准执行校准得到的值”,不是被核查对象的校准值,更不是核查标准的值,更谈不上核查标准的“参考量值”。
  时间不同,被核查对象会出现不同的状态,因此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状态值”。仪器刚刚校准后的状态称为“初始状态”,刚刚校准后,用该仪器测量一个稳定性优良的任何东西(人们称这个东西为核查标准),得到的值就称为该仪器的初始状态值(再强调一下,这不是核查标准的值)。由于核查标准稳定不变,以后再用该仪器测量核查标准得到的值,就称为后续核查时该仪器的当前状态值。被核查仪器不同时间状态下的两个“状态值”之差,就是对其当前核查的结果,同时也是该仪器在此时间间隔中的稳定性。核查标准只需持续保持不变,其量值大点小点,准不准,都没关系,“参考量值”可以是名义值,或者“用国家基准或计量标准执行校准得到”,请不要把被核查仪器的初始状态值与核查标准的参考量值相混淆,画等号。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3/6/23 2:56:59 Last edit by en_liujingyu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用国家基准或计量标准执行校准得到的值”是计量标准或测量设备的校准值。被核查对象的“初始状态值”,是用被核查对象“测量”核查标准得到的值。这个“初始状态值”是被核查对象的“状态值”,不是给核查标准赋的值。被核查对象的“状态值”不是“用国家基准或计量标准执行校准得到的值”,不是被核查对象的校准值,更不是核查标准的值,更谈不上核查标准的“参考量值”。
      51楼的学术流氓都已经蠢到这种地步了,“校准值”是怎么获得的?怎么计算的?刚校准完的被核查对象的“校准值”,是不是就是它的“实际值”?是不是它的“初始状态值”?是不是用被核查对象的“示值 加上修正值”得到的呀,蠢得死?用被核查对象“测量”核查标准得到的值,这个“值”是不是为没有“参考量值”的核查标准所赋的“值”呀?对未知量的测量过程,实际上就是“赋值”的过程,你这个学术流氓连这么简单的常识都不懂,也好意思骗一顶“专家”的头衔在这里行骗?
      仪器刚刚校准后的状态称为“初始状态”,刚刚校准后,用该仪器测量一个稳定性优良的任何东西(人们称这个东西为核查标准),得到的值就称为该仪器的初始状态值(再强调一下,这不是核查标准的值)。
      这个“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不是核查标准当时的“实际值”是什么,蠢得死?跟你那个“标称值”或“名义值”有什么狗屁关系?
      严格地说,如果仅仅用于对测量精密度实施监控,不对测量正确度实施监控,那就不能称其为“核查标准”,而应该叫“质量控制样品”。
      核查标准只需持续保持不变,其量值大点小点,准不准,都没关系,“参考量值”可以是名义值,或者“用国家基准或计量标准执行校准得到”,请不要把被核查仪器的初始状态值与核查标准的参考量值相混淆,画等号。
      准不准都没关系,那为什么要用刚校准完的被核查对象进行首次测量啊?你不之前在家里随便用任何一台仪器测一个值不就行了吗?假如我用经校准合格的,校准值为100.023g的标准砝码作为“核查标准”,用一台刚校准完的电子天平对其进行首次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是95.02g(初始状态值),是不是也没有关系?只要后续核查每次对该“核查标准”的称量结果都是在95.00g±0.03g范围内,就证明该电子天平通过了期间核查,满足预期使用要求了吗,蠢货?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骂人流氓问:刚校准完的被核查对象的“校准值”,是不是就是它的“实际值”?是不是它的“初始状态值”?是不是用被核查对象的“示值” 加上“修正值”得到的呀,蠢得死?
  答:蠢得要死的骂人流氓陆云,的确把概念混淆到无以复加了。刚校准完的被核查对象的“校准值”,当然就是它的“实际值”,但绝对不是它的“初始状态值”。被核查对象刚校准完的“校准值”,是计量技术机构用计量标准对被核查对象实施测量得到的量值,是校准证书给定的量值。而被核查对象的“初始状态值”,是使用单位使用刚校准完的被核查对象对核查标准实施测量得到的量值,是使用者测得的值,完全不是校准证书给定的值。
  校准机构给定的校准值具有准确性和溯源性,使用者测得被核查对象的“初始状态值”是保持不变的值即可。初始状态值“保持不变”由核查标准的稳定性优良所决定,与其是否具有准确性和溯源性无关。所谓“校准值为100.023g的标准砝码作为核查标准”,100.023g必须是将该核查标准送校,由校准机构给出。校准值100.023g具有准确性和溯源性,但不见得一定具有稳定性,不见得就一定可以充当核查标准。而被核查对象的“初始状态值”是使用单位自己用被核查对象测量核查标准得到,不必送校,也不必“自校”,因为充当核查标准只需要具有稳定性优良即可,是不是100.023g勿需计较,100.536g或99.123g又何妨?52楼的帖子是只会骂人的社会流氓陆云一贯混淆概念的又一铁证,此人完完全全混淆了“校准值”与“初始状态值”两个概念。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3/6/25 2:45:22 Last edit by en_liujingyu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刚校准完的被核查对象的“校准值”,当然就是它的“实际值”,但绝对不是它的“初始状态值”。被核查对象刚校准完的“校准值”,是计量技术机构用计量标准对被核查对象实施测量得到的量值,是校准证书给定的量值。而被核查对象的“初始状态值”,是使用单位使用刚校准完的被核查对象对核查标准实施测量得到的量值,是使用者测得的值,完全不是校准证书给定的值。
      这就是这位蠢得死的学术流氓的回答。认为“校准值”就只有测量仪器量程范围内的,有限的几个“校准点的校准值”才是“校准值”。世上再也找不到比53楼的学术流氓更蠢的人了。不是“校准值”那还要加“修正值”干什么?检测实验室日常的检测结果,都不是《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值”,也不是你所谓的“核查标准”的“初始参考值”,那这个日常的检测结果到底是准确的还是不准确的呀?
      初始状态值“保持不变”由核查标准的稳定性优良所决定,与其是否具有准确性和溯源性无关。
      教你拿出核查标准的“初始状态值”不准确的证据、依据与案例,你听不懂人话吗?
      校准值100.023g具有准确性和溯源性,但不见得一定具有稳定性,不见得就一定可以充当核查标准。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那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废品”的稳定性优于被核查对象啊?叫你晒出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废品”作为核查标准的实际案例,你装什么死呀?
      而被核查对象的“初始状态值”是使用单位自己用被核查对象测量核查标准得到,不必送校,也不必“自校”,因为充当核查标准只需要具有稳定性优良即可,是不是100.023g勿需计较,100.536g或99.123g又何妨?
      你100.536g或99.123g是怎么测得的?是修正前的测量结果,还是修正后的测量结果?既然准不准都没有关系,为什么要进行修正?怎么修正?修正值是多少?53楼的学术流氓就是一头教不会的猪!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只会骂人的社会流氓问:认为“校准值”就只有测量仪器量程范围内的,有限的几个“校准点的校准值”才是“校准值”。世上再也找不到比53楼的学术流氓更蠢的人了。不是“校准值”那还要加“修正值”干什么?检测实验室日常的检测结果,都不是《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值”,也不是你所谓的“核查标准”的“初始参考值”,那这个日常的检测结果到底是准确的还是不准确的呀?
  答:“校准值”一定是校准人员使用计量标准对被校对象实施校准得到的值,校准值一定是有限的几个“校准点的校准值”。“修正值”也一定是这有限的几个“校准点的”修正值,一定是计量标准的输出值与有限的这几个“校准点的校准值”的差。日常的检测结果,都不是《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值”,但仪器使用前调整零位时,“零位”一定是所有“校准值”中的一个,此时为了准确性更好,需要使用该校准点的“修正值”。我再次提醒只会骂人的社会流氓陆云,没有“核查标准”的“初始参考值”,只有被核查对象的“初始状态值”。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只会骂人的社会流氓问:叫你晒出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废品”作为核查标准的实际案例,你装什么死呀?100.536g或99.123g是怎么测得的?是修正前的测量结果,还是修正后的测量结果?
  答: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废品”的稳定性优于被核查对象比比皆是,我已经举过准确性极差的报废量块和报废砝码,它们的长度和质量与其标称值的误差大到连最低准确度等级的要求都不如,但它们的稳定性比新购的高等级量块和砝码都“优良”,因此它们是绝佳的核查标准。
  100.536g或99.123g是我假设的,因为是报废的砝码,你可以想象成名义值100g,误差大到出奇离谱的,极不准确的任何量值。我也告诉你N遍了,这个出奇离谱的,极不准确的值100.536g、99.123g或者是其他任何值,是用被核查对象对此报废的砝码实施测量得到的值,无所谓修正前的测量结果,还是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初始状态值”使用修正前的测量结果,后续核查也必须使用修正前的测量结果,“初始状态值”使用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后续核查也就必须使用修正后的测量结果。54楼的社会流氓如果不“是一头教不会的猪”,牠就一定会明白我教牠的道理。
路云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再次提醒只会骂人的社会流氓陆云,没有“核查标准”的“初始参考值”,只有被核查对象的“初始状态值”。
      我再一次提醒给脸不要脸的学术流氓,CNAS-GL042:2019《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方法指南》第6.3.2条写得清清楚楚是“参考值的确定”,b)款所说的“核查标准的参考值未知时,可用下面赋值的方法获得参考值x?s(见34楼截图)是什么?这位学术流氓在如此铁证事实面前还要咬住屎橛子不松口,硬说不是核查标准的“初始参考值”
      用刚检定/校准合格的电子计价秤称量一块猪肉的称量结果是580g,这580g的“初始参考值”不属于这块猪肉的属于谁的?收银台收钱是收这块猪肉的钱还是收电子计价秤的钱?真是奇蠢无比!
      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废品”的稳定性优于被核查对象比比皆是,我已经举过准确性极差的报废量块和报废砝码,它们的长度和质量与其标称值的误差大到连最低准确度等级的要求都不如,但它们的稳定性比新购的高等级量块和砝码都“优良”,因此它们是绝佳的核查标准。
      我要你拿出垃圾废品的稳定性优于被核查对象的文件证明,你学术流氓在这里自拍脑袋瞎编杜撰耍嘴皮子。是“绝佳的核查标准”,为什么世界上没有一家单位用来做“核查标准”呀?你学术流氓家里用了没有?
      100.536g或99.123g是我假设的,因为是报废的砝码,你可以想象成名义值100g,误差大到出奇离谱的,极不准确的任何量值。
      已经告诉你N遍了核查标准的“参考值”未知,你这头教不会的猪还在这里扯“名义值”、“误差”。路边随便捡一块鹅卵石,质量够稳定了吧。你用你这副猪脑,想象一下这块鹅卵石的“名义值”是多少?“误差”有多大?
      我也告诉你N遍了,这个出奇离谱的,极不准确的值100.536g、99.123g或者是其他任何值,是用被核查对象对此报废的砝码实施测量得到的值,无所谓修正前的测量结果,还是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初始状态值”使用修正前的测量结果,后续核查也必须使用修正前的测量结果,“初始状态值”使用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后续核查也就必须使用修正后的测量结果。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用刚校准完的、合格的被核查对象,对这个报废的砝码实施测量得到的值是不准确的?什么叫“ 无所谓修正前的测量结果,还是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呀,你有没有做过期间核查,懂不懂期间核查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CNAS-GL042:2019《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方法指南》第6.3.2条b)款(见34楼、47楼截图),以及《一级注册计量师基础知识及专业务实》(2022年第五版)第368~369页(见下图)都规定得清清楚楚需要修正。尤其是后者,你“无所谓”的依据源自哪里?哪个标准哪份教材里说了“初始状态值”可以使用修正前的测量结果?你胡说八道也该有点谱吧。
      你这种臭水平也好意思在这里现世?大粪浇(教)屎只会臭上加臭。

      在CNAS-GL042:2019《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方法指南》第7.1.3条,也给出了与《一级注册计量师基础知识及专业务实》(2022年第五版)同样的“核查的符合性判据(最大允许误差MPE)”

      56楼这位躺进棺材都要伸手的学术流氓,到现在为止,既拿不出一份期间核查只需要核查“稳定性”,不需要核查“准确度”的证据,并且在我晒出如此多的铁证事实面前仍然死不认错,将一副学术流氓的嘴脸,演绎得淋漓尽致。
Ins_fd85be0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可以,前提是要通过CNAS的评审和确认,即人员资质,能力都必须满足要求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