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六届原创】记一次盲样检测的常识性错误

浏览0 回复4 电梯直达
Willd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chun29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记一次盲样检测的常识性错误



定期参加室间比对是保证实验室检测能力持续符合要求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对实验室人员整体能力水平的一次大考验。在我们实验室,每年至少经历2次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室间比对,比对项目涵盖常见的、经常开展的项目,比对结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资质有效期内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检查频次、严格程度,能否承接政府特定招标项目,而且在资质延续的评审中也会参考往年的能力验证结果进行评定。因此,每年开展能力验证时公司全体上下都非常重视。3月份,我们收到了报名通知,确定了参加比对的项目。为了迎接“大考”,在等待收样期间,我安排实验室人员对相关检测项目所需试剂、耗材、标物、质控样品等进行了一次盘点,该购买的尽快采购,并进行了一次培训,讲解了操作难点、要点,并对留样进行了复测,结果满意。本以为经过这么严谨的准备工作,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了,但实际检测的时候还是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差点败在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中。



出问题的是一个二氧化硫的比对项目,做这个项目的实验人员做完质控样品后跑过来跟我说,质控样的结果不在范围内,而且相差好远,比对样品暂时不敢开封。我一听,质控样你都做不对,比对样品肯定不能做了。不敢耽误,马上看数据并详细询问了操作过程。检测人员说完全按照标准方法来操作。我仔细比较了这次和之前几次标准曲线的吸光度数据,几乎完全一样,看来问题不在标准曲线和试剂。我又问他质控样品你是怎么处理的,他说按照质控样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稀释20倍以后,当未知样品进行检测了。我看了标准上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对照他的检测结果,再看看质控样的范围,大概心算了一下,发现问题的原因了——这纯粹就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最终结果没有考虑样品处理中的稀释问题。




图1  标准中的样品处理和测定步骤

图2  质控样品使用说明



很明显,在样品处理的过程中,相当于将质控样品又稀释了2.5倍,最终结果是要乘以2.5才对的。


    总结及原因分析:这个标准是完全配套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检测,标准中给出的计算公式直接是计算到空气中浓度,并没有涉及溶液中浓度的计算,而且我们平时做样品时的质量控制,考虑到成本,一般采用加标回收率的方法,这位检测人员平时做样品较多,操作还是熟练的,加标回收率一直很好,也是第一次做有证的质控样,因此没有过多的考虑,以为像平时一样检测结果就是最终结果。通过此次出现的问题,总结两点:1. 做盲样之前一定要先做质控样品,质控样品合格了,才能做盲样;2. 检测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有思考,不能日复一日的像个机器人一样重复操作,而对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思考,否则稍微的一点条件的改变都可能造成整个头脑的“卡壳”。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其它标准物质/标准品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When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检测人员长时间的流水线作业,确实会逐渐失去察觉问题的敏感度。
xiaoheihe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这还是经验和实操的比拼,确实很锻炼实验室人员。
Ins_84f6317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常识问题确实经常容易被人忽略,我们今年的能力验证差点就栽跟头了,结果报告单结果的单位要求和平时我们常用的不同,差了1000倍,我们按平时的结果都已经上报了,技术负责人说最后再核对一下,结果就发现了这个单位的问题,然后再重新上传结果,才得满意结果,这过程中都有好几个人核对过包括技术负责人都没发现,幸亏最后关头发现了,好险啊!
p332961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实际工作中确实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能力验证考验的就是平时的工作能力,就像学生时代的各种考试一样,平时考不好,高考不可能考好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