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资料】蛋白层析纯化方法的选择:从凝胶色谱到电泳的精细化策略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Ins_bf0c01c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层析法无疑是下游处理中主要和常用的操作,因为层析法相比其他单元操作具有某些优势。例如层析法支持高分辨率的效率,可以分离分子性质非常相似的复杂粗制混合物。此外,层析法是生物工艺中遇到的稀释溶液中捕获分子的理想选择。



柱色谱法(层析法)的原理是将一个大的蛋白池分离成许多小的蛋白池,其中一些富集了目标蛋白。虽然柱色谱法有昂贵的专业设备,但只需要基本的设备就可以了。





在所有色谱技术中,亲和层析法占主要地位。事实上,亲和层析是最特异、最有效的蛋白纯化技术,为靶蛋白纯化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它利用了生物分子识别的原理,即生物活性大分子与亲和配体形成特定的可逆复合物的能力。随着高价值蛋白的传统纯化方案被基于亲和色谱等先进的方法所取代,人们的关注重点转向了设计和选择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配体。



从用于生化表征的浓缩蛋白提取物的制备到治疗性重组蛋白的大规模生产,任何纯化过程都需要经济且足量地获得纯化蛋白。因此,下游处理面临的挑战是高产能、高分辨率和高成本效率。



亲和层析法适用于基于高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生化混合物的分离。在纯化过程中可以利用具有明确特性的靶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法是一种常见的蛋白纯化方法,该方法基于与离子交换器的亲和力分离离子和极性分子。可溶性分子在通过色谱柱时与带相反电荷的不溶性固定相结合。



尺寸排阻色谱法,根据分子的大小和分子量分离分子。



疏水作用层析分离表面有疏水氨基酸侧链的靶蛋白,与疏水基团相互作用并结合在一起。



蛋白纯化的原理为: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其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性质上存在差异,利用待分离蛋白质与其它蛋白质性质上的差异,即可以设计出一套合理的蛋白纯化方案。



蛋白的纯化大致分为粗分离阶段和精细纯化阶段两个阶段。粗分离阶段主要将目的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如RNADNA等分开,常用的方法为硫酸铵沉淀法。精细纯化阶段的目的是把目的蛋白与其他大小及理化性质接近的蛋白区分开来,常用的方法有: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亲和层析等。



凝胶过滤层析

凝胶过滤(也叫排阻层析或分子筛)是一种根据分子大小从混合物中分离蛋白质的方法。不同蛋白的形状及分子大小存在差异,在混合物通过含有填充颗粒的凝胶过滤层析柱时,由于各种蛋白的分子大小不同,扩散进入特定大小孔径颗粒内的能力也各异,大的蛋白分子会被先洗脱出来,分子越小,越晚洗脱,从而达到分离蛋白的目的。一般来说,凝胶过滤层析柱越细、越长纯化的效果越好。凝胶过滤层析详细介绍



凝胶过滤层析所能纯化的蛋白分子量范围很宽,纯化过程中也不需要能引起蛋白变性的有机溶剂。缺点是所用树脂有轻度的亲水性,电荷密度较高的蛋白容易吸附在上面,不适宜纯化电荷密度较高的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依据蛋白表面所带电荷量不同进行蛋白分离纯化的技术。蛋白表面通常会带有一定的电荷,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均匀地分布在蛋白质的表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阳离子交换柱或阴离子交换柱结合。这种带电分子与固定相之间的结合作用是可逆的,在改变pH或者用逐渐增加离子强度的缓冲液洗脱时,离子交换剂上结合的物质可与洗脱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而被洗脱到溶液中。由于不同物质的电荷不同,其与离子交换剂的结合能力也不同,所以被洗脱到溶液中的顺序也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



亲和层析

亲和层析纯化是利用生物大分子物质具有与某些相应的分子专一性可逆结合的特性进行蛋白纯化的技术。该方法适用于从成分复杂且杂质含量远大于目标物的混合中提纯目标物,具有分离效果好、分离条件温和、结合效率高、分离速度快的优点。亲和层析技术可以利用配基与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吸附来分离蛋白,也可以在蛋白上加入标签,利用标签与配基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纯化蛋白。



疏水作用层析

疏水作用层析是利用盐-水体系中样品分子的疏水基团和层析介质的疏水配基之间疏水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该法利用了蛋白的疏水性,蛋白经变性处理或处于高盐环境下疏水残基会暴露于蛋白表面,不同蛋白疏水残基与固定相的疏水性配体之间的作用强弱不同,依次用从高至低离子强度洗脱液可将疏水用作由弱至强的组分分离。


更多详情可以关注: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protein-review/chromatography-purification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凝胶渗透色谱(GPC)/凝胶色谱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