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世界环境日】土壤三普如火如荼,那么前两次普查都有哪些收获?

浏览0 回复2 电梯直达
通标小菜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自1949年以来,我国进行了两次全国范围的土壤普查和两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第一次土壤普查在1959年到1961年间开展,主要了解中国的耕地资源到底有多少、在哪儿,初步建立了一个土壤分类系统,摸清了耕地资源分布与土壤基本性状。

对比第一次土壤普查,第二次土壤普查范围更大、更精细。巨大的工作量加上交通、工作条件的限制,让调查过程从1975年持续到1994年,历时整整20年。其中,1975至1978年形成了“二普”的技术规程,完成了3个县的试点;1979到1984年基本完成了“二普”;1985到1994年进行成果汇总。

“二普”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从乡镇级开展调查采样,最终汇总全国。通过这次调查,中国第一次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壤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基本性状等,建立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并编制了《中国土壤》、《中国土种志》等资料和图件,摸清了中低产田的比例、分布,以及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障碍类型,为改革开放后40多年农业综合开发、耕地开垦、中低产田改造、科学施肥、农业区划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除了以上两次土壤普查之外,中国还分别在2005年和2015年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前者从2005年4月持续至2013年12月,历经9年,实际调查面积达630万平方公里左右,并于2014年公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采样点位污染超标率为16.1%。污染类型无机污染物(镉、汞、砷、铜、铅、铬、锌、镍)为主,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次之。对照“二普”的结果,这些数据表明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给中国的土壤带来较为快速的污染。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其它环境监测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Willd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土壤普查工作量巨大,希望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更快捷的普查方式,减轻普查人员的工作量。
通标小菜鸟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illdo(chun29) 发表:
土壤普查工作量巨大,希望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更快捷的普查方式,减轻普查人员的工作量。
这是肯定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新技术被引入,比如前期勘探工作,可以使用无人机,遥感等设备,替代原先的人工勘察,省时省力。包括现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样品通量也越来越大,能节约不少人力成本。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