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电致化学发光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zj7610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escence, or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 scence, 缩写为ECL)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手段产生的化学发光。通常在电极表面由电解生成阴阳自由基离子,这两种离子迅速发生湮灭反应生成激发态而发光, 这种体系结合了电化学和光化学分析的特点,作为一种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方法得到人们广泛关注。近年来,已有大量的相关综述文献出现 [79-85]。ECL分析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研究有很多报道。1990年Uchikura等利用联吡啶钌与草酸的ECL反应,使用Sep-Pak C18分离柱测定了人尿中草酸的含量,方法的检测限为0.3 pmol。同年Danielson等 报道了Ru(bpy) 32+与21种氨基酸的ECL, 检测限从脯氨酸的20 pmol到天冬胺酰的50 nmol,并利用C18分离柱测定了合成骨胶原中的脯氨酸和羟基脯氨酸。1992年Brune等人利用预电解方法将Ru(bpy) 32+氧化为Ru(bpy) 33+, 成功地测定了脯氨酸等15种常见氨基酸, 并用Whatman Particil10 SCX分离柱分离测定了短杆菌肽D水解产物中的甘氨酸、丙氨酸、白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Sato等人利用二丁烯砜与一级氨基酸的衍生反应,将一级氨基酸转变为三级,从而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 并利用C18分离柱分离9种衍生后的产物。Nieman等利用丹磺酰氯的衍生反应使一级氨基酸的测定灵敏度提高了10倍,二级氨基酸的灵敏度提高了20倍。随着电位控制技术和薄层电解池的开发和完善,ECL的应用研究将会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初学者&九点虎10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分享资料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