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国际农药巨头形成 国际农药现状

浏览0 回复10 电梯直达
realtiger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市场:农药需求趋于饱和,有效成分用量逐年降低

    由于世界耕地面积减少和高效、超高效品种的开发,农药产量、销售额增长趋缓,部分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进入1990年代,全球农药销售额基本稳定在$270~300亿左右,其中除草剂占47%,杀虫剂占29%,杀菌剂占19%,其它占5%。
    按地区划分,北美和东南亚销售额增长,欧洲市场萎缩。北美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占30%;东南亚居第2位,占26%。

    按作物划分,用药最多的当数果蔬,占26%,其他依次为水稻、麦类、棉花、玉米等。 发达国家中以玉米用药量最高,主要是除草剂,大豆用药量也相当可观。

    工业:农药工业走向联合之路,托拉斯现象世人瞩目

    近年来, 农药工业利润连年下降,已由1980年代的11%多下降至1990年代的8%左右。随着竞争加剧,新品种开发风险剧烈攀升,公司别无选择,兼并、合并、重组、分化成了1990 年代农药行业的显著特点,超级农药公司应运而生,雄踞世界农药市场:

    1995年,瑞士的两大农药巨头——当时位居世界第1和第9的汽巴;嘉基和山道士合并成立了诺华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农药公司、第二大种子公司,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英国帝国化学公司是英国第二大化学公司,1992年公司开始酝酿重大改组,原因之一是公司的股票形势很不乐观,传统的产品如炸药、肥料、油漆、染料等市场疲软,但医药、农药盈利可观。公司为了从股票市场筹集更多资金,毅然将其与生命有关的部分分出,建立了新公司捷利康,1992年7月1日捷利康正式运营;1994年,德国赫司特公司的农药部分、先灵公司的农药部分和罗素;尤克福公司合并成立了艾格福公司, 合并后上升为第四大农药公司,1998年12月1日该公司又有新举措,宣布与位居第七的罗纳;普朗克公司合并成立Avotis,合并成功后产销额将超过诺华,上升为第一位;道化学公司的研究部分与伊兰科公司合并成立了道;伊兰科公司,(又译作 陶氏;益农公司),1998年更名为道农化科学(Dow Agro Sciences);孟山都公司近来加快了企业购并步伐,并关注亚洲和南美市场。目前,公司已收购了澳大利亚 Weedbug除草剂公司51%的股份,同时也在努力扩大种子方面的业务,已收购了嘉吉公司的国际种子业务和联合利华公司的国际剑桥育种公司。

杜邦公司最近取得了国际先峰种子公司(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 na l)80%的股份, 先峰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公司,1998年的销售额达$18.35亿, 控制着美国40%的种子市场、42%的玉米种子市场;1993年经营有方的美国氰胺公司完成了对英国壳牌公司农药部的兼并,协议规定兼并所有原壳牌公司农药部的产品、知识 产权、市场,包括在玻利维亚、巴西的制造厂,在德国的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在法国以及其 它各地的农药加工厂,此次兼并使氰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效益。 1998年,居世界前10位的农药公司为诺华($41.52亿) 、孟山都($40.32亿)、杜邦($ 31.56亿)、捷利康($28.97亿)、艾格福($24.10亿)、拜耳($22.73亿)、罗纳·普朗克($22.66亿) 、氰胺(21.94亿)、道农化科学($21.32亿)、巴斯夫($19.45亿)。它们的销售额 占了世界总额的85%,而1972年这个数字是57%,1988年是65%,1992年是70%,呈逐年上升之 势。 众多公司的合并、重组创建了一些有战略意义的联盟,增强了竞争实力。但业内人士指 出,日益风行的大集团合并,尤其是强强合并会削弱市场的竞争能力。

    因此,反托拉斯(垄断)呼声日益高涨。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realtiger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开发:农药开发难度加大,天然源农药备受关注

    由于环境及登记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寻找药效更好、使用更安全的新结构化合物。 这加剧了新农药的开发难度, 成功率急剧下降,1950年代为1/1800,1960年代为1/13000, 1970年代为1/12000,1980年代为1/20000,进入1990年代为1/30000,而到了1996年下降至1 /800 00,仅为1950年代的1/40。目前开发一个新农药化合物需历时7~10年,耗资上亿甚至 几亿美元。虽然如此,每年农药公司仍投入$30亿的资金从事新农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随 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辅助农药分子设计技术的应用,农药的开发速度加快,每年投放市场的 新结构农药由1970年代的9个上升至目前的13个。 目前,新农药的开发仍以化学农药为主,同时天然源(动物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 的开发也极受关注。新近开发的化学农药以杂环类化合物居多,杂环的引入提高了生物活性 和选择性。具有含氟取代物的化合物药效突出,因此向各类农药中引入氟原子已成研究热点。 此外,采用立体有择合成、拆分和差向异构等新技术、新工艺生产的高效异构体已成为高效 农药中的新贵;含杂原子的稠环、螺环化合物作用机理独特,不易产生抗性,同样引人注目。 可以确信,具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成为植保用品主流的日子可能会到来,因为对环境不 利的化学农药使用范围正在缩小,害物对现有农药的抗性在增强,从天然源特别是从众多的 植物源中寻找新一代农药的研究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同时对这类天然源产物的研究也可以 启迪化学农药开发的思路或寻找出化学农药的前体化合物。综观农药开发史,许多类农药如 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沙蚕毒类和新烟碱类农药的开发均得益于天然产物 (毒扁豆 碱、除虫菊花、异足索蚕和烟碱)。

    热点:生物农药迅速崛起,基因工程锦上添花

    通常所说的生物农药是指以细菌、真菌、病毒、线虫以及由它们产生的代谢物 (农用抗 生素) 为有效成分的农药,起源于1960年代,其开发在1970年代曾掀起过高潮,但由于当时 生物技术、手段、水平相对较低,生物农药本身对工艺、贮藏、运输要求又高,及随后拟除 虫菊酯的崛起造成生物农药的开发步入低潮。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成本低、 且不易产生抗性的生物农药又重新受到关注。生物技术尤其是微生物技术的进步更为这类农 药的开发提供了便利。生物农药重获青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费用低廉,开发费用仅为化 学农药的1/40,登记费用也仅为化学农药的1/100。 目前生物农药销售额达$3亿, 约占整个农药市场的1%,且年产值每年上升10%~20%。 开发最为成功的生物农药当属苏云金杆菌(Bt) ,占整个生物农药的70%以上,最常用的真菌 杀虫剂是白僵菌和绿僵菌,其它有阿维菌素、核多角体病毒、双毒杆菌、工程棒状病毒、线 虫等。 基因工程将生物农药的应用引入了高科技的殿堂,为农药的发展掀开了辉煌的一页。将 杀虫、抗菌的生物农药基因嵌入作物种子中可培育出具农药作用的转基因作物,目前这类作 物以Bt为主,包括Bt棉、Bt马铃薯、Bt玉米等,其它还有细菌、病毒和线虫的转基因作物,包括抗虫、抗病毒蕃茄、草莓、南瓜等。将抗农药(主要是除草剂)的基因嵌入作物种子中培 育出的转基因作物即耐除草剂。这类转基因作物的开发极为盛行,世界各大农药公司根据各 自的除草剂开发了系列耐除草剂作物:孟山都公司的耐草甘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甜 菜;艾格福公司的耐草铵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甜菜、水稻;氰胺公司的耐咪唑啉酮 类玉米;罗纳·普朗克公司的耐溴苯腈棉花、烟草;杜邦公司的耐磺酰脲类大豆、棉花;以 及巴斯夫公司的耐稀禾定玉米等。这些蕴含了高科技的转基因作物节约了大量农药,减少了 作物损失,减轻了环境污染,同时也为各公司带来了极为丰厚的利润。 目前, 转基因作物发展神速,至1994年世界上已有385种转基因作物进行了田间试验, 种植面积在1996年仅有2.8×108m2,1997年已迅速上升至1.27×1011m2,销售额1996年为$ 2.35亿, 1998年美国种植面积就已达2.5×1011m2。预计2010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将 达6.0×1011m2。
我在故我思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戈壁明珠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对中国的影响和触动很大的,国内的厂家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竞争力?
生物农药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穿越时空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快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山区,我们还能看到禁止生产的甲胺磷等农药,我们怀疑是黑工厂生产的,国内还是需要很多龙头企业来带动整个产业
我在故我思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国内的农药企业规模小,大多数农药企业都没有研发的能力;再者国家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也不够。
YIQIFENX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国内所有农药厂的效应总和都比不过一个国外公司;自己没有研发、国家没有投入;想要发展是不可能的。
水番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最可怕的是什么也没有的黑药啊,效果非常好,价格还不贵!不熟的人还买不到!
sharkwei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时空,国内也有很多巨头啊,不过不是农药而已,国内的反垄断恐怕难一些哦,自己都没有好,如果跟外国叫板啊……
realtiger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hotdoglet 发表:
国内的农药企业规模小,大多数农药企业都没有研发的能力;再者国家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也不够。

做农药利益巨大,老总都不愿合并。所以还是需要国家来引导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