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一届原创】聊聊我在美国的工作经历

浏览0 回复17 电梯直达
Alle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该帖子已被Kevin设置为精华; 奖励积分记录: Kevin(20分)
维权声明:本文为lwbcpu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7月三等奖
前言
这是一篇逻辑可能不严谨、部分语句不通顺同时会存在错别字的文章,作者作为一个钢铁直男系理科生,意在用自己仅有的一点文字基础和大家聊聊在美国医院里工作的经历。由于这不是一篇技术文,比如一次XXX的维修经历或者XXX物质的检测,因此很难说有一个连贯的叙述,作者本人也是想到哪就写到哪,多数的文字来源于手机码字,工作时闲了写点儿,躺床上睡觉前写点儿,打球被虐了在等待上场的间歇中写点儿...对于文中的内容,各位老师有感兴趣的或者有疑问的可以在帖子里留言或者私信我,我有时间一定会尽量及时回复。文中穿插的一些图,有的是我自己拍的,有的是在网上找的,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背景介绍

药学类高校本硕连读,硕士期间在知名药企做了两年研发,由于一直对仪器感兴趣再加上单位的仪器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在做毕业课题的同时又额外自学了很多仪器的知识,那时刚开始接触仪器信息网,仿佛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尤其是对不尽其数的仪器资料更是视若珍宝。期间有幸担任了一段时间版主,虽是小版,但仍尽自己所能做好版务工作,也从其他版主和版友那里学习到了不少东西,所以对这个平台一直心存赞赏和感谢。
毕业后在业内一线外企仪器公司做工程师,技术上更进了一步,但更多的是与人沟通能力的提升。大千世界,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客户,有的温暖有的严厉,有的坦荡有的算计,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庆幸背后总是有着一个给力的团队。领导的扶持,工程师兄弟们的支持,产品设计团队对不断创新的坚持,与客户良好关系的维持。虽然已经由于个人原因离开了,但对以前的单位心里只有爱和感激。
目前作者在美国的一家医院里从事临床方面工作,医院的综合排名在全美前十,所属的大学在全美公立排前三。平时的工作基本是实验和文职各一半,额,除了用文职,我也不知道该用啥词形容,后面会有相关的介绍。
开始我的流水账...
医院的俯视图

面试
当初来到美国以后在网上闲逛,搜索本市工作招聘的时候发现了这个职位,其实只是投着试试看并没抱太大的希望,但出乎意料的在一周后收到了面试通知,部门经理打来了一个电话,说是简历看起来还不错,而且我人也在本市,所以干脆不需要在电话里说太多,就约了两周后的现场面试(结果由于一个面试官那天有事,后面又重新安排了一个时间...后来才知道美国这边面试是有规定,必须要有哪几个级别的面试官在场,而且面试官不能少于几个人之类的)。
面试安排在下午一点半,由于离得不太远,我就把面试的着装放进背包里,一身运动服走路出发了...根据之前邮件里给的地址,找到房间的所在楼层,然后去旁边的洗手间换衣服,完毕之后提前五分钟去房间。走到房间门口发现里面已经坐了一个人,看到我以后直接问我是不是Allen,然后走出来自我介绍并握手(后来知道这位是我们的department director),进去后简单和我聊了几句,比如开车来的还是咋来的?中午吃的啥啊?离这不远的地方新开了一个中餐馆你试过没有...到了面试时间,另外两个人走进来,一个是manager,另一个是department下面的division director。恩,我当时对于单位的组织结构是一窍不通的,不知道谁的title到底是什么级别,反正就是记住每个人叫啥就行了。
整个面试还是挺快的,半个多小时吧,先是一个自我介绍,说一说自己的经历,擅长什么东西,为什么适合这份工作。其实他们手里都已经有我的简历了,而且据说都提前看过,所以我当时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但回头一想,也可能是他们想看看我的英语表达和口语怎么样。然后开始问问题,感觉比较奇怪,因为与其形容成问问题,不如形容成讨论。往往他们问一个问题,我回答了一点,接着就变成他们自己在讨论了...比如,请问如果你在工作的过程中犯了错误,你希望你的领导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和你沟通?我当时听到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满头问号的,因为从没被问过这样的问题,更是get不到他们提问的目的。所以一脸迷茫的我弱弱的回答:Just...just tell me?然后他们就笑了,说这是最好的答案,看我一脸蒙圈他们就在那说因为每个人喜欢沟通的方式不同,有的可能喜欢含蓄一些,有的不希望领导过多干涉自己的工作(听到这句我更是问号脸了...),也有的希望领导先找senior同事沟通再由同事来转述,而直接沟通无疑是最有效率的方式。我听了以后说以前在中国我们都会选择最有效率的方式直接沟通,所以我自己完全ok,然后他们就开始聊了起来,说中国发展的特别快,因为大家都特别努力工作很有效率,上次去了趟中国在北京坐高铁好方便好快速...问了几个这种behavioral questions之后,开始聊到工作本身,说是大致有一半的工作内容是lab work,问我是否觉得能胜任。我给他们看了一下我曾经发过的文章和专利,说明了一下曾经在药厂实验室里做过,所以做实验方面应该没有问题,其次我来面试之前在网站上搜索了一下你们的仪器介绍,基本上我都可以操作并维护,即便是之前没使用过的,有仪器工程师背景学起来应该也很快...没什么问题,pass。下一个话题是,这个职位的另一半工作内容大致会涉及法规相关的东西,因为他们是受CAP(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监管,所以部门运营的各个方面都要受到CAP法规的约束,我当即表示了我不知道CAP是啥...但是听他们的描述心里有个大致的概念,因为我之前在外企工作,每年也都有相关的compliance培训,所以学习起来应该问题不大。问了几个这种和工作相关的问题,他们就说你想不想去我们的lab和办公室啥的看看?我就赶紧附和好啊好啊,然后他们就领着我走了一圈,介绍了一下小部门的地点和布局,遇到几个人还大致介绍了一下,都很nice,然后逛了一圈回到面试房间,问我有没有啥问题要问的,象征性的问了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得到了回答,然后面试结束,department director把我送出门,双方礼貌告别。
面试完感觉还行,但是接下来几周都没消息,感觉可能凉了,由于本来也没抱着太大的希望所以也还好。一个多月后manager发邮件,询问什么时候方便打电话,我在心里说你想打就直接打呗为啥还发邮件问...然后回邮件约了个时间,电话里表示几个领导对面试印象深刻,下一步需要联系三个推荐人。美国这边比较奇怪,面试基本上都会涉及到推荐人,推荐人可以涉及你的现任领导,高级别的同事,前任领导等等,由于经理要求要和推荐人进行电话沟通,所以以前在国内的network基本就行不通了,好在我刚到美国的时候认识了一些朋友,有的是我帮助修理过仪器帮助培训过仪器的,有的是曾经做实验帮着搭把儿手的,还有一个教授很帮忙的做了推荐人。就这样,经理分别和推荐人约定好时间并且进行了电话沟通过,确认了面试者品德和工作态度以及能力没问题后,过了几个礼拜,正式给了offer。
在接受了offer之后,经理会联系并确定入职时间,由于下下个月有亲戚来这边要一块出去旅游,所以和经理事先说明了下情况,问到时候可不可以请一两个礼拜假...得到的答复是新人入职三个月内最好不要轻易请假,除非是那种必须请的假,心里一沉,票都买好了...然后和我商量说,其实你可以等下下个月出去旅游回来以后再入职。这也可以?...立马答应说好,所以在接受 offer 之后悠哉的耍了两三个月才入职...
旅游时路过的一个沙丘,其实坡度有60度左右

入职
先是为期两天的orientation,主要是HR那边介绍单位文化、各种policy和员工的收入以及福利之类的,两天过后正式开始上班。先来大致介绍一下我们这的结构,department director是J,然后整个department分成两部分,我们是其中一个division,有两个director,一个叫A,另一个是co-director叫S,说来比较搞笑,另一个division差不多有十来人,而我们只有两个人,对的,没听错,算上我一共两个...然后还有一个department manager,就是面试给我打电话的人,平时主管行政以及法规等等。我刚来的时候,另一个同事是一个白人大姐,人非常好,工作认真待人诚恳,但缺点是有点话痨,说话容易跑偏。大姐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来帮助我熟悉工作里的各项事宜,基本上从第二个月起,我就可以独立工作了。干了两个月,大姐和我说她要离职了...和她好好聊了聊,她说自己刚满五十岁,未婚,身体一直不太好,父母年纪也大了需要人照顾,所以她打算找一个时间更灵活的工作同时希望能离她父母家近一些,最后是去一个中学当老师了...大姐走后,又招了一个白人小伙,所以现在还是一共两个人...


实验室工作
平时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在做和实验相关的事情,这部分比较像国内的检验科,常规的生化检验比如体液中氨基酸有机酸检测等等。一般不急的样品会在当天或者第二天set up,然后下一天来了以后做数据分析出报告,在系统里提交结果,等待director来做sign out,一般样品的turn around time是距离样品collection的7天,也就是说,样品收集完的七天之内,应该要出正式官方的报告以及报告解释说明给相关的医生和患者。实验室的规模不大,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台液相气质液质等等,最近新添了仪器,打算开发一些新的检验项目。其实所谓新的,只是以前送到其他医疗机构去做的测试,比如xxx测试,护士或者抽血师会在自己的部门收集好样品,然后通过样品中心统一当天送到Mayo clinic或者其他地方,他们那边在经过分析得出结果后,再将结果发回给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多数是出于成本考虑,比如一些测试不是很常见,那就没必要购买昂贵的仪器,不需要培训专门的技术人员。但有一点不好的就是检验的时效性无法保证,比如一些需要加急的测试,无法及时的得到数据,就有可能导致医生无法对急诊病患进行准确的判断。基本上最近就在搞这些新测试项目,再加上最近在搬家,我们另一个division要搬到其他地方,我们要帮忙而且到处都比较乱,所以除非是紧急的样品,一般的样品我们就暂时先攒起来然后一次性做掉,不会每天都做。
说到搬家,他们是要搬到北面的新建区,我们还要在这里再呆两年,然后搬到医院的另一个地方,所以这俩division其实就分开了,仅仅是存在组织结构上的联系。在搬家前一年左右,我们陆续开了五六次会,有专门的搬家以及实验室规划公司出席,在开会前要做自我介绍,为了让大家能更轻松的认识彼此,缓解开会的枯燥和严肃,每个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顺便说一个当天规定好的主题,比如自己最喜欢的电影美剧或者歌手之类的,这样大家会比较有共鸣,在开玩笑中就轻松的认识彼此了。在会上大家会沟通各种需求,比如想要几个冰箱,每个体积多大;想要几个水槽,各自放在什么位置;仪器和器皿怎么摆放,可以用起来最方便...沟通完毕,实验室设计公司会画好图纸,发给各个部门查看,大家还可以继续修改直到达成共识。等到初步定稿之后,有两个比较神奇的步骤,一个是VR模拟实验室参观,就是带你到一个小房间,带上眼镜,手上拿个遥控器,你就可以参观你未来的实验室了。另外一个是叫mock up,就是按照上述各种需求定下来的方案,做一个模拟的实验室布局。当时大冬天的瑟瑟发抖开了十多分钟车,到了一个大仓库里,一进去会看到各个模拟的试验台以及上面的仪器,当然,全是贴的纸或者画在桌子上的,但是占地尺寸基本上就和以后的实际尺寸一致了。大家再讨论讨论,看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也基本就是搬家前最后一次开会了。
此处上传了一个简短的VR lab视频,不知道能不能显示出来,里面光线不好所以手机录的效果也很烂,最前面带着眼镜脑瓜锃亮的就是我同事,我也去试了下,头晕...
不知道他们咋找到的这么大的仓库用来mock up...



文职?
除了lab work外,另一部分是所谓的文职,其中包括确保我们所做的符合CAP regulation,定期的safety meeting,QA meeting ,实验室各项文件的及时制定和更新,与director们沟通病人临床数据以及信息等。这部分文职性质的工作肯定会比较枯燥,尤其是对我这种以前每天跑客户的人来说,确实不习惯。各种meeting还好,反正就是听着呗,毕竟之前没有相关背景,正好也可以学学,或者走走神,和朋友发微信聊聊天。
万圣节开会,恩,这边开会时是可以吃东西的...

比较难搞的是CAP,必须各项都得考虑到,因为每两年会有人来检查,理论上来讲,检查结果会关系到实验室是否关闭,然而,CAP的检察官都是来自于其他地方的同行,一般来讲,都是来自同等规模的机构,比如去年是A来查B,今年是Z来查A,明年是A来查X,后年就有可能是B来查A,所以都是一个圈子的,只要被查的单位遵守规定没有太离谱,检察官就基本不会搞的太僵。我只参加过一次被查,检察官都很和善,但和善归和善,该查的时候也不放松,对于查到的缺点,会根据列表来给定级,比如这个缺点是属于phase 2级别的,需要哪些后续的改正步骤,另一个记录只是作为检察官的个人推荐,并不纳入强制执行。基本上来说,CAP的原则就是Say what you do, do what you say,即在CAP的法规框架内,你把自己要做的、怎么去做的都写下来,然后严格的按照这些来执行。前段时间我作为CAP inspector做了一次单位内部的自查,流程上都是参照真正的审查,按照各项规章来审阅,需要看什么文档或者原始数据都可以向被查人来索取,然后做好记录,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会有一次碰头会,就自己的发现和其他检察官以及首席检察官交流一下,大家都会帮助你判断你所不确定的项目。整个过程一般持续两三天,最后一天的时候所有人会在一个大厅里,里面有检察官、被检查单位的领导负责人们和相关的人员,视单位规模而定,但一般都有上百人,检察官依次起立自我介绍、感谢在检察过程中XXX提供和帮助和密切配合,以及在这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然后被检查一方的负责人会做出相应的回应,一般要么是承认并现场整改,要么是承认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整改,当然,也有不认的,会向CAP提出自己的异议。
在家学习CAP的法规...

工作时间
这边是工作时间满八小时就行,我们另一个division的老美同事大多喜欢早上六点多就来,中午吃个饭,下午两三点钟就走了,我因为早上要遛狗晚上要打球,所以时间上只能选择常见的早八晚五,中午去找人吃饭花掉一个小时。在上班时间外,我也会on call,就是给你发一个BB机,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咱们十几年前用的BB机...嗯,不用说,你想问的我也问过了,得到的解释是由于医院里建筑结构很复杂而且有的地方在地下或者一些房间出于防辐射设计做的墙壁很厚,手机是经常会没信号的,而BB机本身的波段会使得其更容易接受到信号,所以,在美国的医院里,BB机依然流行...即使你回到家,或者在周边的城市,依然可以接收得到信号。嗯,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有事直接打我电话或发短信...这种on call,实际上还是你在履行一种随时被传唤的职责,所以也是要额外付给你钱的,每个地方不一样,我们这边差不多是四五刀左右一个小时,我的BB机很少响,多数时候响都是因为电池没电了...但是还是不能忽视,因为一旦响了那肯定是急诊或者病人等了很久之类的事情,不容耽误,所以我即便是打球的时候也会把BB机放在球场边上,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放在床头柜上...如果真的被call了,那么你的加班费是另外算的,一般来讲节假日啥的是1.5倍,貌似要比国内少。如果一个星期你工作了40个小时,那么加班费就是1.5倍,如果你请假了之类的导致这周工作没满40小时,那么你的加班费只是和你平时的每小时工资一致,基本没有什么两倍或者三倍工资,坑爹...虽然不经常加班而且加班费也不多,但是如果真的能帮助到医生或者患者,还是很开心的,同时请求你加班的医生也会表示非常感谢。
咱们国家十几年前被淘汰的BB机...

有一次晚上被叫来,深夜的医院走廊和健身房...




Manager是在实验室里面干了很多年后提上来的,而三个director都是MD,就是说都是给人看病的医生,同时也兼任director。一般来讲,director可以是MD也可以是PhD,只要有board就行,但是PhD是不能给患者看病的,因此他们一般称作technical director,而还有一些人,是有MD和PhD双学位的(大学霸...),这种一般是家里条件非常好而且自身非常优秀的了,前段时间来我们这的住院医Elizabeth,带了她两周,她就是MD加bioinformatics的PhD,老公同样是医生,父母也是...话说平时和几个director交流,几乎都是直呼其名,比如赵本山医生,我们都是直接叫本山,而不会叫赵医生,除非当时有外人在。
J是大boss,而且最近又升了,身兼好几职,但是最让我钦佩的一点就是当你和他讨论技术问题的细节时,他依然记得很清楚,这对于一个繁忙的医生和实验室PI以及兼任行政职位的人来说,难能可贵。J差不多比我大三十岁左右,但是感觉他比我还要有精力...就是精神头很好,说话铿锵,走路带风那种,而且特别爱笑也爱开玩笑,人比较随和,比如有一次他来我们这聊天时碰了一下UPS电源,他离开之后电源就奇怪的灭了,我们只能重新插拔重启,然后下一次我们再见到他时,我们就:Hey! You! You never touch our instrument again! J也立马举起双手表示俺再也不敢碰了...
A是移民,她是之前在自己的国家当了医生,然后来美国做住院医等,最后再做的医生和director。这条路线也是很多中国人来美的方式,在国内本科学医,然后拿国内的MD学位来美国做住院医,或者来美国读PhD的期间考board,再做住院医。这是早些年的方式,现在基本行不通了,一方面是美国医学院本身自己的学生多起来了,再一个可能是慢慢感觉到其他国家的MD参差不齐,有一些不太认可。A是特别仔细的一个人,感觉她做事情会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尤其是需要她签字负责的情况下,她会研究很久才签字。人很好,说英语有一点口音但是特别流利,有时是那种为了表达清晰而故意放缓语速同时着重单词的发音,我觉得这样比单纯的去模仿快速的美式口音更利于沟通,她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S是一个很酷的人,比我大几岁,长得帅也很潮,喜欢骑车或者滑板来上班。他应该算是典型的医学世家,总之看他的简历一路走来都很顺风顺水,但是,他自己本身也非常非常努力,经常看到他忙得没时间回办公室,既要给学生们上课,给病人看病,还要兼顾实验室,动不动还要飞到非洲去援助当地医院,即便这样,我还是在健身房里见过他几次,因为他热爱攀岩,所以平时必须撸铁来增加力量。S是那种自由豪放的,十分开朗,有时甚至有些粗心,比如十有八九会忘记带自己办公室的钥匙...我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证件迟迟办不下来,最后办完的时候S很高兴,请我们吃饭,我挑了一家韩餐,发现他筷子用的特别溜,而且左右手都行,后来知道原来他老婆是台湾人,所以他用筷子就像用刀叉一样自在。吃饭的时候会和我讨论日本漫画,他提了一堆名字我都没听过,最后我想了半天告诉他我只知道七龙珠和篮球飞人...
我的同事,也是唯一一个同事,叫JR(不是打NBA的那个...),以前在耶鲁大学做了六年,因为是本地人,所以最后还是回到了这边。为人乐观,用他自己的话说,有房有车,有猫有狗,已然人生赢家...工作中,我不懂的东西基本都要找他,他也很乐于助人,会耐心的给我解释。他本身是ASCP 注册过的,所以他的title是senior。那么问题来了,一旦是高级的话,是按照年薪来发工资的,所以加班也好,on call也罢,都是不再额外拿加班费的,这一点不知道是不是和国内不同?不过无所谓了,反正也基本上不加班,很偶尔的就可以忽略了。
平时呢,除了我们的director,还要和一些其他的大夫打交道,比如他们有紧急地样品或者需要查询病人的临床信息,都会给我们打电话或者发邮件。护士也是经常需要联系的人,尽管她们都经过培训,但是一些新的护士还是不太确定,所以她们在收集样品前会给我们打电话,确认一下她们要做的是否正确,虽然麻烦,但是从患者的角度考虑是值得的,比如一些婴幼儿患者,本身就很小,护士万一记错了抽血体积就...
因为我们部门有实验室,所以很自然的就会有和实验室仪器或者耗材供应商打交道的经历。先说销售,其中一个是新上任的W家的耗材销售,一个小小的女生,特别能侃,工作相关的聊完了还要聊生活。比如她和JR聊彼此在后院种植的蔬菜能兴高采烈的聊半天,我则是一脸不能理解,直接去菜场买不就完了,费那个劲干啥...W家的整机销售和产品支持年纪则稍微大一些,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们貌似并不push,其中区域销售经理和我提过,他有一个单子,从一开始到最后客户买仪器,花了五年的时间,所以你们也不用着急,该走啥程序就走程序,需要我们的地方就联系我们,相当佛系...
再说服务工程师,第一个接触到的是B家的。B家是一个很小众的欧洲公司,做氨基酸液相的,美国有少量员工,他家的服务工程师两三个人要覆盖整个美国,所以平时也是比较忙。第一次见到的是一个黑人老哥,在这行干了十五年左右,来我们这做PM(预防性维护),结果第一次见就把他的L型内六角忘在我们的自动进样器里了...期间我还问了他一个关于他们仪器的问题,他想了想,说抱歉他也不知道,然后就没下文了...我一脸问号,难道还可以这样?正常流程不是应该先说抱歉,然后说我回去查一查,回头给你答案么?无语...
第二个工程师是一个白人老爷子,以前在A家干了二十多年,现在自己出来开公司单干,同样,是来给气质做PM。他在干活的时候我正好过来闲逛,然后给他搭了把手,他说感觉我应该是有经验,问我是不是以前弄过这机器,在得知我曾经也为A工作后,很高兴的和我聊了起来。从他刚入职A那时聊到现在他和他女儿一块开公司,生意很好自己也越来越忙,最后试探性的问我想不想跳槽过来和他一块干...当时我同事也在旁边,我不知道美国是不是也会避讳谈论这些问题,总之我有点尴尬,就表示感谢然后说现在的工作我还挺满意之类的...总体来说,这个大哥还是很靠谱,能感到是受过良好培训的,举止得体手脚麻利,给人的印象很专业也很舒服。
接下来是是W家的安装工程师,一个胖胖的爱开玩笑的小伙,安装加调试一共三天,最后给我们大概说了一下仪器,并没讲软件,硬件方面也只是很简略的说了一说,好吧...过了一段时间,来了另外一个人来给我们培训一下软件,我看他的名片上印的是logistic manager...这title和培训讲师有啥关系...老师讲的还是蛮详细的,但是也能看得出来有些知识已经过时了,或者对一些软件更新之后的新功能不太了解。说实话,这两个工程师干的活儿,换作我国内的单位,一个现场工程师就能搞定,而且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用时更短。有些老美在效率方面,还是不如国内的。
大体上和工作相关的就是这些,另外也可以聊些医院里和工作无关的。比如老美单位比较注重健康管理,会推出一系列的鼓励员工多运动和健康饮食的项目,只要你参加并完成后,会有相应的奖金bonus。比如有一个健康饮食项目,要记录你每天摄入多少能量,只要能保持在一个健康的范围之内,一个半月就给你100刀健康奖励。类似的还有戒烟戒酒,每天走路步数,瑜伽,冥想等等项目,种类特别多。

部门也会经常组织聚餐,有时会叫外卖有时会搞potluck,就是每人带一个食物,大家坐到一块吃,因为女生多所以带的都是什么蔬菜沙拉和水果之类的,我表示无力接受...还会一块去打保龄球,以及带着家人去聚会或者参观各种公园博物馆之类的。


对了,大家在看美国电影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救护车在马路上狂飙吧,现实情况是这边的确很多救护车,开车在路上经常需要停下给他们让路,我自己没坐过但是听说价格不菲,所以一般的头疼脑热能不叫就别叫救护车了,否则光是救护车一趟下来基本都是几千刀起步...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有时还会看到几个医护人员推着患者,冲向医院的停机坪,驾着救护直升机呼啸离去,或者直升机空着离开去接紧急的病人,总之每天都会有几架在你头上飞过,这种情况就祈祷患者的医疗保险可以cover吧...




帖子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基本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一下美国的一个普通城市里的一份平凡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说实话还蛮喜欢这个小城,配套设施比较齐全,中餐馆也不少,附近有一个巨大的机场可以直飞国内国外任何地方,回国、外出参加展会和培训都非常方便。但是和以前国内生活的地方相比,的确缺少了热闹和繁华,也会有一些中西方文化理念的不同。总而言之,目前的工作生活和以前一样,都是生命的一段过往,没有好坏之分,等以后回头看看,多经历一些不同的人生可能也有别样的收获。未来的可能性还很多,我自己也在不断地摸索,以前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今后依然希望可以和更多的人沟通,一块探求事业和生活上的进步。

谢谢大家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仪器直聘-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土老冒豆豆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打开了一扇了解如何在国外工作、求职的窗口。很有趣的经历。
WUYUWUQI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wcc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生活杂谈,汉英混血,边走边看,洋人开涮!
赞贴
2
收藏
0
拍砖
0
2018/7/2 14:14:53 Last edit by wccd
明堂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Kevi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给力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jsr131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仪器直聘-老鱼(xiaoyu) 发表:
我认为,人在职场的参赛作品一点不输技术版面!
各位版友的真实工作经历分享,对实验室工作中的我们有另一面的启发
happy美丽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总体的感觉是:楼主在工作生活中很游刃有余,很有条不紊,很安逸~
Allen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happy美丽(dyann) 发表:总体的感觉是:楼主在工作生活中很游刃有余,很有条不紊,很安逸~
的确很安逸,所以最近一直在寻找事情让自己再活络起来,不然感觉脑子都要锈了。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