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四届原创】不分流进样条件下的溶剂问题之 - 目标组分色谱峰拖尾

浏览0 回复4 电梯直达
安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维权声明:本文为byron1111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不分流进样条件下的溶剂问题之 - 目标组分色谱峰拖尾

概述



气相色谱仪工作于不分流进样模式时,由于进样至色谱柱内大量溶剂的存在,会对保留时间较短的色谱峰的形状带来一定的干扰。

保留时间较弱的组分容易出现色谱峰拖尾的问题,下文以具体实验予以说明和进行理论探讨。

实验情况说明



某用户使用Shimadzu 的 gc-2010Plus 气相色谱仪,开展蔬菜和水果中的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实验项目,实验分析条件如下所示:

仪器型号:              gc-2010Plus  气相色谱仪

进样口温度:            220℃

色谱柱:                Rtx-5  30m*0.25mm*0.25um

程序升温:              50℃(1min)-40℃/min - 150℃(0min)

-10℃/min -280℃(10min)

进样量:                1uL

进样模式:              不分流方式,不分流时间1min

检测器:                FPD

检测器温度:            280℃

标准品浓度:            0.1 mg/L

进样标品获得如图1所示的谱图,保留时间为6.14min的组分A,出现明显的拖尾现象,保留时间为15.3min的组分B,拖尾先现象相对不太严重,如表1所示。



图1 不分流方式采集谱图



表1  不分流方式下组分A、B拖尾因子

名称

保留时间

拖尾因子

组分A

6.12

1.64

组分 B

15.3

1.26



色谱峰发生拖尾现象,往往与目标物质本身的性质、色谱柱情况或者进样方式不良有关。为确认原因,将进样口的工作方式改为分流,其他条件均不变化,再次进样,采集到的谱图如图2所示,组分A、B的拖尾因子如表2所示。

图1 分流方式采集谱图



表1  分流方式下组分A、B拖尾因子

名称

保留时间

拖尾因子

组分 A

6.16

1.44

组分 B

15.3

1.24



显然分流方式下,组分A的拖尾因子明显改善,那么基本可以排除待测组分化学特性和色谱柱问题,那么拖尾的原因应当在于进样方式。

原理讨论



不分流进样时,实际进入色谱柱内的溶剂量较大,那么在某程序升温的瞬间,待测组分将会在固定相和“含有较多溶剂气体的流动相”之间发生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待测组分会发生非线性的分配,即组分浓度升高后,组分更容易存在于流动相中,从而使色谱峰发生一定程度的拖尾现象。

保留时间较长的组分,在色谱柱内运行较长时间后,会因为色谱柱固定相聚焦的原因,抑制拖尾现象。

小结



对不分流情况下的拖尾问题,予以初步的理论探讨。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zyl336789820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原创有奖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xx_dxd_xx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是什么溶剂?不分流过程中需要借助溶剂冷凝聚焦。如果溶剂沸点太低,不能实现冷凝,弱保留组分就容易拖尾。
初始50度的话,异辛烷、甲苯可以很好的冷凝,苯、乙酸乙酯也勉强可以,如果是正己烷、丙酮、二氯甲烷,就无法实现冷凝聚焦,拖尾会比较严重。
zyl33678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wazcq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安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溶剂聚焦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拖尾程度明显与保留时间有关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