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峰分叉了怎么办

浏览0 回复14 电梯直达
火龙果果果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有时候它不会分叉,有时候会分叉,不知道是不是柱子的原因,方法没有变过,它应该是一个峰才对的
推荐答案:dahua1981回复于2021/07/29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导致峰分叉的原因

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判断

这到底是一个峰,还是两个峰?




A图主峰前面有一个肩峰

这到底是峰形不好

还是另外一个化合物没分开呢?

判断方法

降低该成分在样品中的浓度


B图是降低该成分浓度后

进样后得到的色谱图



如果这是一个峰

那肩峰也应该响应变小

但是这个例子里

肩峰没有变小

这应该是另外一个化合物

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改变方法

将这两个东西分开

如果所有峰的峰形都不好

一般来说

一个样品都会出多个峰

峰形不好,绝大多数时候

在每个峰上面都会出现

比如像下面这样:



A图是所有峰都拖尾.

B图是所有峰都有肩峰,

也可以说峰分叉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色谱柱头塌陷

或者柱头的筛板被堵导致的

为什么会导致峰形问题呢?

请看下面的图



A图是正常的柱头

B图是筛板被堵的柱头

正常情况下

所有样品分子都是均匀通过色谱柱

形成一个对称的峰形

堵塞的情况下

有一部分样品分子进入色谱柱就会受到阻扰

导致时间拖后,形成拖尾

对于色谱柱塌陷的情况

用同样的方法大家也不难理解

只不过这时候

是一些样品分子可能跑的比正常的快了一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01

反冲

柱出口放空,

冲20-30ml流动相。

虽然柱子上都有表明使用方向,

但是对于硅胶基质的色谱柱

基本都可以反冲。

将柱头污染物

如泵密封圈的碎屑,

样品中的污染等冲走,

就能解决问题。

当然,还是要提倡大家注意

样品上机之前的前处理

和及时更换磨损的泵密封圈。

有条件的还是用保护柱,

大不了就换保护柱,

也比换色谱柱强。

02

更换或清洗筛板

现在估计做这个事情的人不多,

但是谁有废柱子,

想练练也未尝不可。

我们一起看看一个实际的例子:



根据之前说的,

可能是柱头堵了,

或者塌陷了。

但是进一步检查,

发现另有原因。

方法用的150 mm 4.6 mm, 5 um C18 柱子,

78% 乙腈,1.5ml/min,等度方法,

进样10ul,100%乙腈溶解的样品。

一般来说,

虽然10ul的纯乙腈不会引起峰形不好,

但是有时候样品溶剂的极性跟流动相差异较大时,

的确会引起峰形的问题。

我们怎么办呢?

01

从最容易的办法做起,

降低溶剂乙腈的比例,

降到50%看看。

从下图B,4min的峰可以看出,

没啥改观。



02

接下来反冲柱子,

结果如图C,

基本没变化。

算了,明天再说吧。



03

第二天来到实验室,

还能干嘛呢?

更换筛板?

算了,直接换柱子吧!

结果如D,



噢,好很多噢。

之前柱子肯定有问题,扔了。

但是峰还是有点宽,

估计还是哪儿有问题。

手上忙,没时间管这个。

04

几天过后,

重新配了流动相,

一跑,好了,如图E。



虽然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之前峰形的问题,

已经无从查找

(柱子扔了,旧流动相也没了),

但是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步骤:

1

确定峰形问题


是所有峰都有问题,

还是就是某一个峰有问题。

如果所有峰都有问题,

基本都是色谱柱,

或者仪器管路连接的问题。

如果是某一个峰有问题,

那就要从方法上来考虑,

是否需要改变流动相比例,

pH值,色谱柱温度等等。

2

从最简单的做起


从不需要换什么东西的方法做起。

比如改变样品溶剂,

反冲色谱柱等等。

3

换东西


换保护柱,换色谱柱,

换流动相(新配),

一步一步的换,

有助于找到问题的根本。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液相色谱(L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dahua198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导致峰分叉的原因

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判断

这到底是一个峰,还是两个峰?




A图主峰前面有一个肩峰

这到底是峰形不好

还是另外一个化合物没分开呢?

判断方法

降低该成分在样品中的浓度


B图是降低该成分浓度后

进样后得到的色谱图



如果这是一个峰

那肩峰也应该响应变小

但是这个例子里

肩峰没有变小

这应该是另外一个化合物

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改变方法

将这两个东西分开

如果所有峰的峰形都不好

一般来说

一个样品都会出多个峰

峰形不好,绝大多数时候

在每个峰上面都会出现

比如像下面这样:



A图是所有峰都拖尾.

B图是所有峰都有肩峰,

也可以说峰分叉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色谱柱头塌陷

或者柱头的筛板被堵导致的

为什么会导致峰形问题呢?

请看下面的图



A图是正常的柱头

B图是筛板被堵的柱头

正常情况下

所有样品分子都是均匀通过色谱柱

形成一个对称的峰形

堵塞的情况下

有一部分样品分子进入色谱柱就会受到阻扰

导致时间拖后,形成拖尾

对于色谱柱塌陷的情况

用同样的方法大家也不难理解

只不过这时候

是一些样品分子可能跑的比正常的快了一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01

反冲

柱出口放空,

冲20-30ml流动相。

虽然柱子上都有表明使用方向,

但是对于硅胶基质的色谱柱

基本都可以反冲。

将柱头污染物

如泵密封圈的碎屑,

样品中的污染等冲走,

就能解决问题。

当然,还是要提倡大家注意

样品上机之前的前处理

和及时更换磨损的泵密封圈。

有条件的还是用保护柱,

大不了就换保护柱,

也比换色谱柱强。

02

更换或清洗筛板

现在估计做这个事情的人不多,

但是谁有废柱子,

想练练也未尝不可。

我们一起看看一个实际的例子:



根据之前说的,

可能是柱头堵了,

或者塌陷了。

但是进一步检查,

发现另有原因。

方法用的150 mm 4.6 mm, 5 um C18 柱子,

78% 乙腈,1.5ml/min,等度方法,

进样10ul,100%乙腈溶解的样品。

一般来说,

虽然10ul的纯乙腈不会引起峰形不好,

但是有时候样品溶剂的极性跟流动相差异较大时,

的确会引起峰形的问题。

我们怎么办呢?

01

从最容易的办法做起,

降低溶剂乙腈的比例,

降到50%看看。

从下图B,4min的峰可以看出,

没啥改观。



02

接下来反冲柱子,

结果如图C,

基本没变化。

算了,明天再说吧。



03

第二天来到实验室,

还能干嘛呢?

更换筛板?

算了,直接换柱子吧!

结果如D,



噢,好很多噢。

之前柱子肯定有问题,扔了。

但是峰还是有点宽,

估计还是哪儿有问题。

手上忙,没时间管这个。

04

几天过后,

重新配了流动相,

一跑,好了,如图E。



虽然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之前峰形的问题,

已经无从查找

(柱子扔了,旧流动相也没了),

但是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步骤:

1

确定峰形问题


是所有峰都有问题,

还是就是某一个峰有问题。

如果所有峰都有问题,

基本都是色谱柱,

或者仪器管路连接的问题。

如果是某一个峰有问题,

那就要从方法上来考虑,

是否需要改变流动相比例,

pH值,色谱柱温度等等。

2

从最简单的做起


从不需要换什么东西的方法做起。

比如改变样品溶剂,

反冲色谱柱等等。

3

换东西


换保护柱,换色谱柱,

换流动相(新配),

一步一步的换,

有助于找到问题的根本。
xiaolanzi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lijing32032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viki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两个原因
1,溶剂效应,这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样品稀释10-20倍看是否还裂峰了,如果不裂峰了就是溶剂效应了。还有就是更换稀释剂,稀释剂尽量使用和流动相一致;
2、色谱柱柱效下降;排除第一个因素后就是第二个了。可以测试下柱效,可以看下说明说的测试结果和出厂报告的结果进行比对看色谱柱是否下降
叮叮当当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流动相是什么,1.加点酸或者酸性盐可改善 ,2.将梯度变得急一点,让目标峰在升梯度那里出
安平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详细描述一下样品的具体情况为好,详细描述一下具体使用的分析条件为好。 目标物质是哪种?样品溶剂是什么?浓度多大?梯度还是等度?流动相的具体组成?进样体积?出现色谱峰分叉的几率有多高?出现分叉的情况是否有规律,是否多次进样之后会出现分叉或者是改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好。

      既然有些分析中,色谱峰并未产生拖尾,如果色谱图中其他组分或者杂质的色谱峰形状尚可,那么色谱柱存在异常的可能性较小。

      建议考虑样品自身特性、流动相以及分析方法的问题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1/7/30 7:51:02 Last edit by byron1111
myoldi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 这现象重现不?如果只出现一次,可能就是上一针没跑完的,后面是一个峰就 不管它了
2. 重现就有多种可能。

a. 溶剂效应,最好是用流动相来稀释样品

b. 进样浓度太高了,柱子饱和。可以稀释后再进样
c. 柱头有污染塌陷,更换柱子
d. 进样器污染,针座污染、进样针有毛刺、转子污染,超声清洗针座,转子密封垫,更换进样针
e. 标品有降解,有污染

f. 进样进错了

其中标注为红色的可能性高一些,也是我遇到过的
叮叮当当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matel_slu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Insm_118f144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