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关于GB/T 18883-2002的结果修约问题

浏览0 回复27 电梯直达
Ins_34df1cc4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做室内空气检测时用50325标准,其中有规定使用全数值修约法,因此在遇到检测结果为临界值,如甲醛为0.071修约为0.07时可用0.07+表示结果为修约后得来的,实际比0.07大。

请教下如果使用18883的标准应该怎么修约,标准中未明确提出修约方法,如果在检测结果为0.101时(临界值)应该修约为0.10还是0.10+?在只出具检测结果不判定的情况下写0.10+算错吗?
推荐答案:轶辰回复于2021/06/21
按照GB/T8170修约没有问题,但是这中临界值出的时候一定要确认且谨慎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dahua198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没有特殊说明就按《数值修约规则与判定》GB/T8170来执行
轶辰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按照GB/T8170修约没有问题,但是这中临界值出的时候一定要确认且谨慎
未来工程师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出现临界值写完整吧,不要修约了,反正是实测数据,位数多更真实
oscar_200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直接依据《GB-T 8170-2016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来进行数值修约。
歌名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按8170修约就可以,但是你这个临界值,,,出报告盖章吗?盖章就像楼上说的“”慎之“”,至少也要搞一个这个值附近的不确定度
ztyzb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应该按照分析方法检出限的位数保留,不建议修约到和临界值位数相同,然后和临界值比较,还应该给出不确定度,修约的话执行GB /T8170-2008。
en_liujing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认为应该是原则上按GB /T8170。因为是对“临界值”进行修约,而临界值涉及到安全问题,修约时的确需要慎之又慎。对于风险小的被测对象,完全可以按GB /T8170规定修约;对于风险较大而不十分大时,考虑到经济成本,也可以采取默认尾数小于等于3时舍弃,大于3时进位的修约原则;对于风险很大的,可一律进位不舍弃修约。
  临界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得大于”某值,实际值越小越好,大于这个值时发生事故的几率不可容忍,例如接地电阻。另一种是“不得小于”某值,实际值越大越好,小于这个“临界值”时发生事故的几率不可容忍,例如绝缘电阻。修约时应综合考虑临界值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例如0.071修约,如果临界值0.071是“不得大于”的值,建议比规定的修约位数多保留一位(即修约后的末位数是1或2时多保留一位),或必要时舍弃末位数,修约为0.07。如果临界值0.071是“不得小于”的值,建议比规定的修约位数多保留一位,或必要时进位,修约为0.08。我认为,修约为0.07+给予使用者安全提示,也是一个办法,这样就把临界值的提供者承担的修约风险转嫁给临界值的使用者了。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21/6/21 18:40:26 Last edit by en_liujingyu
lijing32032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小维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gongdw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en_liujingyu(en_liujingyu) 发表:  我认为应该是原则上按GB /T8170。因为是对“临界值”进行修约,而临界值涉及到安全问题,修约时的确需要慎之又慎。对于风险小的被测对象,完全可以按GB /T8170规定修约;对于风险较大而不十分大时,考虑到经济成本,也可以采取默认尾数小于等于3时舍弃,大于3时进位的修约原则;对于风险很大的,可一律进位不舍弃修约。  临界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得大于”某值,实际值越小越好,大于这个值时发生事故的几率不可容忍,例如接地电阻。另一种是“不得小于”某值,实际值越大越好,小于这个“临界值”时发生事故的几率不可容忍,例如绝缘电阻。修约时应综合考虑临界值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例如0.071修约,如果临界值0.071是“不得大于”的值,建议比规定的修约位数多保留一位(即修约后的末位数是1或2时多保留一位),或必要时舍弃末位数,修约为0.07。如果临界值0.071是“不得小于”的值,建议比规定的修约位数多保留一位,或必要时进位,修约为0.08。我认为,修约为0.07+给予使用者安全提示,也是一个办法,这样就把临界值的提供者承担的修约风险转嫁给临界值的使用者了。
有道理。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