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资料】中美科学家在内蒙古发现新哺乳动物化石

浏览0 回复5 电梯直达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科学家在我国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发现了一对保存完好的蜀兽科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发现以确凿的证据证明该地区产有蝾螈、真叶肢介、翼龙等化石的地层时代为中侏罗世。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季强博士和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罗哲西博士领导的中美科研小组今天宣布,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11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产自宁城道虎沟地区髫髻山组中部的凝灰质粉砂岩中,化石从头到尾长约11厘米,保存了头颅和头后骨骼,分为正模和副模。根据其形态特征,该研究小组将其归入蜀兽科,并命名为“粗壮假碾磨齿兽(新属、新种)”(Pseudotribosrobustus)。化石有上颌门齿2颗以上,犬齿1颗、前臼齿5颗、臼齿3颗;下颌门齿4颗、犬齿1颗、前臼齿5颗、臼齿3颗。其上臼齿的三个齿尖呈三角形模式。下臼齿以三角座的三角形齿尖模式为特征。研究小组根据对假碾磨齿兽的研究,认为蜀兽类与澳洲楔齿形哺乳动物的关系要比其他任何中生代哺乳动物类群更亲近。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是我国研究燕辽生物群的经典地区之一,产有丰富的晚中生代化石,常见者有蝾螈、翼龙、兽脚类恐龙、哺乳动物、昆虫、叶肢介植物等。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对道虎沟地区产出的这些化石地层的时代归属意见分歧很大。少数学者认为该地层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义县阶),所产的化石归于热河生物群。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该地层的时代为中侏罗世,所产的化石应归于燕辽生物群。众所周知,蜀兽科哺乳动物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在欧洲主要分布于中侏罗世地层中,我国四川发现的董氏蜀兽产于中侏罗世上沙溪庙组。季强博士说,宁城道虎沟地区新发现的蜀兽科哺乳动物以直接的古生物证据再次证明,该地层的时代为中侏罗世,所产的化石无疑应当归于燕辽生物群,这对我国北方东部地区晚中生代陆相地层的精确划分和对比将具有重要意义。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国发现世界最早游泳哺乳动物化石

研究表明,原始柱齿兽类哺乳形动物比新生代有胎盘类哺乳动物至少提早一亿年“下水”

一种与恐龙同时代的会游泳的哺乳动物的化石,最近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侏罗世地层中出土。2月24日,美国Science杂志以封面文章报道了这件生存于1.65亿年前的哺乳动物的化石。它的名字叫獭形狸尾兽(新属、新种)。它有着与河狸相似的尾巴,像水獭那样的食鱼生活习性。该研究成果由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共同研究取得,项目由中国地科院季强博士和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罗哲西博士共同领导。

季强博士介绍,中国内蒙古地区中侏罗世狸尾兽化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科学发现,它为一些中生代哺乳动物具有游泳和食鱼的生活习性,并占领半水生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最早的化石证据。这表明,中生代哺乳动物的总体生态多样性远比人们以往认为的要多。

大多数中生代哺乳动物体型较小,不超过50克,且一般都为陆生。然而,新发现的狸尾兽是个重要的例外,完全不同于典型的小型陆地生活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獭形狸尾兽体长至少42.5厘米,头骨长度超过6厘米,估计体重在500~800克之间。迄今为止,它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的半水生中生代哺乳动物,也是已知体型最大的侏罗纪哺乳动物。

或许部分因为其躯体较大,新发现的狸尾兽可能才具有了食鱼和游泳的生活习性。狸尾兽的尾巴扁而宽,并覆盖有一些鳞片,适于游泳,与现生河狸的尾巴非常相似。狸尾兽尾椎的骨骼特征也与河狸和水獭相似,它还有粗壮的肱骨。因此,狸尾兽具有游泳和挖掘能力,这与现生河狸和水獭类似。

人们一般认为,现生半水生的游泳哺乳动物,如河狸类和水獭类,以及现生全水生的游泳哺乳动物,如鲸类、海牛类,最早出现于始新世和渐新世(5500万~2500万年前),然而新发现的狸尾兽却生活于中侏罗世。这表明,像狸尾兽这样的原始柱齿兽类哺乳形动物,在中生代就已经单独具有了半水生的游泳能力,比新生代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如河狸、水獭、鲸、海牛等,至少提早了一亿年“下水”。这是一个趋同演化的重要范例。

新发现的狸尾兽是一种哺乳形动物,即现生哺乳动物的近亲,其保存有毛皮的印痕,为炭化的体毛和绒毛。该动物保存的毛皮为哺乳动物皮肤结构的系统演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季强告诉记者,哺乳动物毛皮的毛发、汗腺和乳腺是所有哺乳动物最重要的鉴定特征,而且与哺乳动物恒温的生物适应性密切相关。以前发现的所有保存有毛皮的化石都属于哺乳动物或哺乳动物冠群中较为进步的分子。狸尾兽代表了已知最原始的保存毛皮的哺乳形动物,是已知最早的石化毛皮的化石证据。这表明,哺乳动物皮肤衍生物结构的发育出现在现生哺乳动物的起源之前。现生哺乳动物的皮肤结构是由其哺乳形动物祖先遗传而来的。

此外,狸尾兽化石的牙齿和下颌特征表明,它代表了柱齿兽目的一个新哺乳动物属种,可与发现于欧洲中侏罗世的几种柱齿兽类哺乳动物相比较。柱齿兽类是生存于中侏罗世到晚白垩世的一个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类群,但该类群没有现生的后裔,而且与现生的有胎盘哺乳动物没有直接亲缘关系。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罗马尼亚发现1.5亿年前螃蟹化石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称,他们最近在罗马尼亚东部地区发现了新的原始螃蟹化石,这些化石距今已经有1.5亿年的历史。

这些来自Prosopidae家族的古代螃蟹早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就已生存在地球上了。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地质学副教授卡丽·施韦策博士说:“对现存的这种远古螃蟹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家们了解确定进化中生物多样性和演变模式的方方面面,如节肢动物的多样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诸如螃蟹、昆虫、龙虾、蜘蛛、千足虫和扁虱等的节肢动物不但是地球生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饮食中的一种主要的食物来源。

卡丽·施韦策称:“事实上,螃蟹是很难消亡的。我们计划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了解是什么原因使螃蟹如此坚韧,能顽强抵抗环境变化,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现代生物的灭绝和消亡。”

螃蟹是甲壳类动物,它们的身体被硬壳保护着。在生物分类学上,螃蟹与虾、龙虾以及寄居蟹等被归为是同类的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靠近海洋,当然也有一些螃蟹栖于淡水或住在陆地。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新疆奇台恐龙沟再现巨型化石 极可能是恐龙化石


“十一”长假期间,一具被不法者偷盗未遂的巨型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戈壁荒漠之中的新疆奇台恐龙沟与游人见面。它让人惊喜的同时,也让人担忧不已。因为它不是来自专家的考古发掘,而是恐龙沟看护者循着不法盗挖者遗留的车辙发现的。

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新疆奇台恐龙沟一带能否幸免于难,留给人们的始终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极有可能是恐龙化石

10月1日,笔者来到新疆奇台恐龙沟,只见在200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挖掘恐龙化石的二号坑内,一个遮阳篷下摆放着一具刚刚出土的巨型古脊椎动物化石。

巨型古脊椎动物化石被牢牢地嵌于一块巨大的赭红色岩石之中,其颜色与整个恐龙沟的颜色极为近似。这具化石长约4米,宽2米多,重约2.5吨。除了颈椎骨、头骨和三条腿骨之外,其他主要化石骨骼基本保存完整,尤其是脊椎骨、尾椎骨和肋骨显得十分粗壮,一条后腿骨也保存完好。

从化石的保存情况看,它在生前应是一个庞然大物。

因为这具化石还没有经专家最后鉴定,所以它到底是什么动物的遗骸目前尚无结论,但从以前的考古发掘和化石的外形看,它极有可能就是恐龙化石。

化石险落盗挖者黑手

硅化木园和恐龙沟相距仅5公里,而距离奇台县城却有150多公里。这里荒无人烟,环境极为恶劣。

贺琦是看护奇台恐龙沟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奇台硅化木园的园长。今年6月27日,贺琦在距离硅化木园正西方向20公里处巡逻时,发现了一异常车辙,便一路寻去。

结果在一丘陵的岩壁上发现了这具巨型化石,化石已被人挖了一半,周围有盗挖者留下的工具,化石上留有被撬坏的痕迹。

为了不使这一罕见瑰宝落入偷盗者的手中,贺琦和硅化木园的另外两名工作人员开始挖掘这具化石,3人断断续续用了两个月时间才将化石挖掘出来。因为缺少挖掘经验和专业工具,为了不再损坏化石,他们只好挖出整块岩石。8月23日,他们用“吊葫芦”才将化石吊到车上,运到了恐龙沟的二号坑。

2006年,中科院的专家们在这个坑里挖掘出了一百多块属于不同恐龙的化石,挖掘出的化石数量之多、所涉及到的恐龙种类之多,让全世界为之瞩目和震惊。后来,在这个坑里发掘出的大部分化石被运走,只留下少部分化石。不料,今年5月8日凌晨,这里的3块恐龙化石被不法分子在看护人员的眼皮底下盗走,警方虽竭尽全力破案,但至今没有结果。

现在,贺琦运到恐龙沟二号坑的化石比专家们2006年在这个坑里所发掘的化石,显然要完整得多,也大得多。

为了保护好这一难得的巨型化石,贺琦加强了看护。除了用钢管铁网将其紧紧围住外,还专门在距离化石不足50米远的地方修建了一间小屋,两位看护人员昼夜坚守。这具化石才有幸在“十一 ”长假期间与人们见面。

化石完整性十分罕见

贺琦已是第二次从不法分子的疯狂盗挖中,截获并挖回巨型古脊椎动物化石了。

今年2月初,贺琦在距离硅化木园东北方向约6公里处,发现有人在盗挖一具古脊椎动物化石后,用了1个多月时间将该化石挖出,于3月30日运到了奇台县博物馆。

化石长1.64米,宽1.26米,吊车仪表上显示的重量为1.5吨。从这个化石上可以清楚地辨别出髋骨、胸椎骨、肋骨、腿骨、脊椎骨等,一条共6节。总长1.34米的脊椎骨化石位于这些化石的最中间,几乎贯穿了整个化石。脊椎骨由粗到细“一”字排开,最粗的是第一节脊椎骨,它的长度为25厘米,直径为35厘米,第三节脊椎骨最长,为28厘米,最短的第六节脊椎骨也有15厘米,它们全都保存得相当完好。虽然还未经专家鉴定,但因为化石的骨骼非常巨大,可能性最大的应该就是恐龙化石。

而贺琦这次拉到恐龙沟二号坑的化石与已运到奇台县博物馆的化石相比,骨骼的粗壮程度相似,并且同样保存完好。

不同的是运到博物馆的化石已被挤压变形,而运到恐龙沟二号坑的巨型古脊椎动物化石则完全是一具舒展开来的化石整体,脊椎和尾椎相连,贯穿了整个化石,其完整程度十分罕见。从原始形态看,运到恐龙沟二号坑的这具巨型古脊椎动物化石更具观赏价值。

能否刷新记录 有待专家鉴定

新疆奇台县的恐龙沟一带,深处翰海大漠,人迹罕至。在恐龙发掘历史上,这里发现的恐龙化石数量和种类之多,为世界罕见。

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既有硕大无比的食草类恐龙,也有凶猛暴烈的食肉类恐龙,有生活在陆地上的恐龙,也有生活在水里的恐龙,还有水陆两栖恐龙,种类达十余种,人们称这里为“恐龙的故乡”。

1987年中加科考队曾在恐龙沟发掘的一具恐龙化石,最长的一节颈椎化石长达1.6米,颈肋长4米,由此推测这条恐龙在活着的时候身长可达33米,因而成为亚洲第一龙,在世界轰动一时。2006年中央电视台十套节目专门在恐龙沟成功地进行了恐龙挖掘现场直播。由中科院在一号坑挖掘出的一具食草类恐龙化石,从已知的化石骨骼初步推算认定,它的总长度应为35米多,身高达15米多,刷新了1987年发掘的那具恐龙化石创下的亚洲记录。

今年先后挖掘出的两具化石,究竟是什么化石?它们生前到底是什么模样?能否再次刷新某项考古记录?还有待专家的鉴定。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现如此之多、如此之大、保存如此之完整的化石,在恐龙沟一带近百年的考古史上还属首次,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极为罕见。从2006年以来在这一带的诸多发现进一步说明,新疆奇台恐龙沟一带极具考古价值,以恐龙为代表的古脊椎动物亿万年前在这里的生存和消亡秘密,仍然等待着今天的人们不断探寻。

有效保护化石任务仍然艰巨

由于新疆奇台恐龙沟一带特殊的地质结构,典型的海相和陆相地质遗迹,我国于2002年已把这一带命名为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达492平方公里。这也是我国唯一以典型、稀有、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但这沉睡了亿万年的戈壁大漠近十多年来,在不法分子疯狂盗挖之下再也没有平静过,不法分子已把黑手伸向了这里。为获取价值与日俱增的硅化木,这里早已被挖得满目疮痍。

不仅如此,随着恐龙沟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知名度的提高,不少不法分子专门到奇台来打听并购买恐龙化石。据奇台警方透露,今年以来他们已多次从倒卖者的手中扣押过恐龙化石。恐龙化石的先后被盗挖向人们警示,以恐龙化石为代表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已成为不法分子继硅化木之后的又一个攫取目标。

恐龙沟的恐龙化石被盗后,奇台警方已加大了对倒卖古脊椎动物化石的打击力度,不法分子慑于法律的制裁,目前不得不有所收敛,但他们决不会就此罢手。对这荒漠戈壁如何进行有效保护,阻止疯狂的盗挖活动,彻底斩断不法者的黑手,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疯子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英科学家称发现首个霸王龙脚印



霸王龙脚印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菲尔·曼宁博士最近宣称他去年在美国蒙大拿州著名的化石产地海尔克里克地区发现的一个长76厘米的恐龙脚印,很可能属于生活在6700万年前的霸王龙,这极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霸王龙脚印。

霸王龙是恐龙灭绝前最后存活于世界上的恐龙,它是一种食肉动物,高20英尺,长40英尺,重约7吨,从恐龙化石研究人员开始寻找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肉食动物之一起到现在,他们只找到50块恐龙骨骼,而且所有这些遗骸都是在蒙大纳地区的地狱溪发现。去年曼宁博士发现了这个脚印,现在他又回到这里开始详细的研究,他说:“100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着霸王龙的足迹。除非你偶然碰到一只死去的动物和它留下的脚印,否则你不能确定脚印就是它们留下的,但是,从地狱溪地层得到的有关霸王龙的资料来看,这是恐龙留下的脚印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是地狱溪两种恐龙的一种留下的,要么是矮暴龙,要么是体型较大的霸王龙。这个脚印长76厘米,这暗示着它可能是后者留下的。”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