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原子吸收采用峰高还是峰面积计算的问题

浏览0 回复41 电梯直达
713401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该帖子已被西北狼设置为精华; 奖励积分记录: 西北狼(5分)
各位,近些天,我在做国家标准土壤样品(石墨炉)时,发现一个现象:吸收值用峰高来计算时,吸收值与背景值之比大约为6,但结果却不符合实际的结果,大约相差了10%多。使用峰面积计算样品的吸收值时,吸收值与背景值之比只有1.7—1.8,但结果却与国家标物中心提供的值相符。同时,用峰面积计算标准曲线的吸收值时,溶液浓度可以达到100PPB(吸收值大约是0.4000左右);而用峰高计算吸收值时,标准溶液浓度在100PPB的吸收值已经高达1.2左右了(不知道这样的吸收值有无意义)。我百思不得其解,故此请大家帮助!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tzl7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看到资料一般都用峰面积来计算的,好象氢化物的用峰高的计算比较合适,
713401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zl75 发表:
看到资料一般都用峰面积来计算的,好象氢化物的用峰高的计算比较合适

但是用峰面积计算吸收值,如何解决背景过高的问题(岛津公司的工程师说,如果背景值超过吸收的10%,那么该吸收值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rhizobiu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zl75 发表:
看到资料一般都用峰面积来计算的,好象氢化物的用峰高的计算比较合适

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说法,相反,热电的工程师倒是推荐使用峰高。顺便 说一下,我以前测定镉、铅都是用的峰面积,现在用了集体改进剂后倒是发现用峰高通常要好一些。
tzl7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rhizobiu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觉得倒是有必要做一下此时这种方法和条件的检测线(需要你的式样空白和标准直线的斜率),若样品的浓度已经小于检测限,还有必要做吗?
rhizobiu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说实话,这个问题也是捆我许久的问题。是采用峰高还是峰面积的却难以选择,好象并没有一定的规定。我是这样选择的,说出来算是抛砖引玉吧:
1)看信号的稳定性和信号的峰型,若尖且不太规则,倾向于峰高;
2)看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以及几次重复的稳定性,选择依据自然不需多说;
3)看样品液的信号的稳定性和信号的峰型。
最后,再看二者的吸光度,哪个大用哪个。
tzl75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也想了解这个问题,有空我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这个讨论题目不错,楼上和我一起当个专题做吧
rhizobiu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zl75 发表:
我也想了解这个问题,有空我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这个讨论题目不错,楼上和我一起当个专题做吧

你多操劳吧!我凑个热闹就行了。
insnfe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ranxiaojun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个人在使用中总结:火焰法一定要用峰高法,石墨炉低温元素用峰高法,中温元素用峰高法或峰面积法看Abs值的重现性而选择,高温元素采用峰面积法,并且这一规律在几次考核要中都获得了合格的值。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