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新闻】汶川5.12地震专题滚动新闻!(震前汶川照片215楼,再现美丽羌村)

浏览0 回复346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记者亲历:车辆载满尸体驶出汉旺 随处可见泪人

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 绵竹救灾最着急的地方是汉旺镇,40多年从未亏损过的大型企业东风汽轮机厂坐落在这里,但是,地震将它彻底抹去。

  进入汉旺镇后,记者的心感到分外难受。这里的楼房倒塌非常厉害,几乎是废墟连着废墟。汉旺镇从前应该是个繁华的镇子,这里的路看上去很宽,有很多店铺。

  东风汽轮机厂的叶片车间整个坍塌,工厂的技校和中学倒塌也很惨。食堂、医院全部倒塌。现在大量的人力和车辆、武警、解放军都汇聚到了汉旺。救援人员有来自北京的、陕西的、四川各地的,石油系统、煤矿系统各个系统的救援队伍也都来了。当地腐臭气味已经出来。人们在紧急地进行消毒清理。

  汉旺镇随处可见哭泣的人,太多人在灾难中失去了亲人,他们的故事令人残不忍闻。

  面对到处倒塌的混凝土结构,没有大型机械是很难救人的。进出汉旺的车统统超载,进来的车拉着物资,出去的车拉着尸体和伤员。这两天,四川很多地方都不管超载,这是一个非常的时刻。

  东风厂的移动通信和小灵通通信信号昨天已经恢复。绵竹的水电、路灯已经恢复,但有的居民家中还没有电。在绵竹和成都,瓶装水都成了紧俏货。

  14日晚上,记者走在成都街头,餐馆和商店基本都开了。这里的人们谈起灾难的神情忧伤而淡定……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150多名官兵连续战斗10余小时后仍然精神抖擞

13日上午8时,从距蓥华中学抢救现场20多公里外的抢救队伍传来好消息,在什邡湔氐中学成功营救出两名生还学生。记者随后跟程跃进政委迅速赶往那里了解情况。沿途多处道路已被震裂,路面崎岖难行,我们只能边走边处理路边的障碍物,沿着泥泞的田间小路艰难行进,半个多小时后终于赶到救援现场。

  现场150多名官兵已连续战斗了10多个小时,但官兵们仍然精神抖擞。现场指挥员、驻成都市区武警水电三总队副总队长王殿林对记者说:“抢险任务非常艰难,劳动强度很大,许多新战士都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对生理和心理都是一种挑战,但我们有信心坚决完成任务。”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高炮团长愿当开路尖兵 退伍老兵自愿赴灾区参战

爱的奉献

  从晨曦微露到暮色渐浓,新华社记者跟随参加抢险的济南军区铁军800名官兵,14日经过12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从都江堰沿213国道向汶川地震中心区域映秀镇挺进,途中见证了一个个灾区军民团结、抗灾自救的感人瞬间。

  人人都是救灾向导

  地震灾害使213国道严重受损,很多地方道路改变,进出的人们不得不在乱石堆中寻找道路。因此,“到得了不”成了人们见面招呼的问候语。不管认识与否,大家都会不厌其烦地热情为别人指路。而当有人不小心走错路时,立即就会有一群人主动给他纠正。

  父子并肩抢险战斗

  来自重庆万州的周先生正赶往映秀看望儿子,他的儿子周赛华是驻守在映秀附近水电站的一名武警官兵。周先生告诉记者,他在途中已从映秀出来的熟人中,得知儿子安然无恙,正在和战友们投入救援工作,“尽管如此,我仍然要去找到儿子,和他一起参加救灾。”

  高炮团长愿当尖兵

  从都江堰到映秀的路上,到处是山体滑坡滚落下来的巨石。济南军区首批徒步进入映秀的800名官兵中,走在最前面的是某高炮团团长杨恩红。杨团长说,“保证开进道路的安全,是我这个带兵人的责任。”

  摩托车队义务输送

  部队开到漩口时,一辆摩托车停在记者面前,车主张民强邀请记者乘车。他说,当地10来位群众自发组织了摩托车队,专门义务为来往的军民提供服务。仅14日1天,他就接送了100多位过往群众,“只要我的车里还有油,我就会一直坚持这样做。”

  退伍老兵自愿参战

  行进途中,记者多次见到一位身穿老式武警军装的战士在帮助过往军民搬运物资。他告诉记者,他叫余致凯,1998年从武警河北消防总队退伍,现在重庆市工作。汶川地震发生时,他在德阳的老家房屋倒塌,但没有亲人伤亡。听说映秀受灾严重,自发从重庆赶来救灾。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记者亲历:老师尸体被挖出时 手臂还不紧抱学生

环球时报记者亲历震后都江堰 环球时报记者亲历:车辆载满尸体驶出汉旺 环球时报记者亲历:专业救援立下大功 从绵竹新城出来后,环球时报·环球网赴四川特派记者程刚前往绵竹受灾极其严重的汉旺镇。汉旺镇距离绵竹新城约14公里,沿途经过武都。武都以前是一个独立的镇,现在合并到汉旺。

  武都新街:盼来了工程车

  记者在武都新街上停了下来。这里有一些坍塌的民宅。一些来自四川资中的消防队员正在一堆废墟上救人,旁边站着两名女子。其中一个名叫牟燕的女子说,废墟里埋了两个人,其中一人50多岁,是她的婆婆。牟燕和丈夫都不住在武都新街,他们是昨天刚赶来的。

  另一名女子哭得很厉害。她的儿子是附近武都小学的四年级学生。武都小学受灾严重,儿子被抢救出来后送到县里的临时医疗点,但是由于伤员太多,医疗点供血不足而未能保住性命。

  现在武都新街上有不少工程车。几天前,工程车都只是急速途经这里,因为还有更严重的灾区急需救援。今天,救援队伍增加了,工程车出现在武都新街上。

  一名瘦高的荷兰记者从上海赶到武都新街。他对救援工作非常关心,由于语言不太通,他通过环球时报记者的翻译问当地居民,身体情况怎么样、车什么时候来的等问题,一边认真地记录。

  武都小学:老师讲述悲惨一刻

  当记者赶到伤亡惨重的武都小学时,迎面而来的是一股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政教主任陈老师告诉记者,救人的工作已经在今天凌晨两点结束了。

  面对着一片瓦砾,政教主任陈老师介绍说,武都小学有两幢教学楼,一幢供一、二、三、四、六年级学生上课,这幢楼全部坍塌,已成一片瓦砾。另外一幢楼包括幼儿园和五年级,损毁严重但没有坍塌,因此所以5年级学生死得较少。

  救援人员对废墟进行了清理,外面洒上了消毒液。整个学校里有小学生480多人、幼儿园的孩子50多人、老师30多人。救援人员挖出了80多具学生尸体和11名老师的尸体。

  陈老师说,地震时刚刚是第一遍上课预备铃打完。学生们赶紧往出来跑,跑到教学楼当中的楼梯时楼就坍塌了,很多人是死在楼梯上的。当时有两个班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他们逃过了劫难。在一楼上课的孩子跑出来了一些。有很多大孩子从楼上跳楼摔死了。

  陈老师当时在一楼,她光着脚跑出去。这时候通讯全部断了,她和其他老师在街上呼救,但没有人来。他们只能回去用手扒。老师们挖出一些学生,有的头烂了,有的腿断了,他们把孩子一个个抱着送了出去。但是有的孩子还是没有活下来。

  一些老师的尸体被挖出来时,手臂还紧紧地抱着学生。

  陈老师说,他们的学校是当地建设比较好的学校,电脑等设备很齐全,但是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她和几个老师仍然在学校里等着,因为可能还有赶回家乡的在外打工的家长来询问孩子的情况。

  记者在武都还看见一个带领其他孩子玩耍的章姓男孩,他似乎已经从灾难里缓过神,又恢复了孩子爱玩的天性。这名男生是武都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他说,他们班有61个同学,他知道还有17个活着。男孩把衣服撩起来给记者看他身上的划伤。他说,地震时他在二楼,楼垮了,他人被抛了出来,才活了下来。有的学生是被老师推出去的,自己却死了。

  凌晨两点,没有发现还有人被埋着了。家长也都走了。陈老师和其他几个老师还留守在学校,万一还有外面打工的家长回来问情况。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国在地震救援中应用高科技搜救装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消防救援理念的革新,国内消防救援与国际接轨,逐步缩小了在消防救援领域上的差距。地震救援也成了消防救援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2年4月,我国正式成立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组建工作。国家地震救援队在国际上虽然参加了多次夸领域救援(包括土耳其、泰国、印尼的地震救援),但是它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在很多救援领域上都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各省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的时间也很短,任务繁重。就现阶段来说,虽然全国相继成立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13个(国家队2个、有3个救援队分别成立在武警和省地震局,其余8个救援队成立在各省[市]消防总队特勤大队)。但不论是在训练上,还是在实际救援、管理、出动原则上都还是一个盲区。特别是在一些夸省联合救援演练上更是一片空白。

  在地震发生后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我们救援人员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幸存者,把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那么我们必须借助一些先进的仪器进行帮助。就目前来讲,在救援方法上与国际相比,也是几种单一的模式,现在国家地震救援队引进了“蛇眼”探测仪,“蛇眼”就是一种搜索仪器,它的学名叫“光学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的。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砾堆中自由扭动。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常用的搜索仪器还有另外两种: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和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具有夜视功能,它的原理是通过感知温度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可照常工作。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靠的是识别被困者发出的声音。人类有两个耳朵,这种仪器却有3-6个耳朵,它的耳朵叫做"拾振器",也叫振动传感器,它能根据各个耳朵听到声音先后的微小差异来判断幸存者的具体位置。说话的声音对它来说最容易识别,因为设计者充分研究了人的发声频率。如果幸存者已经不能说话,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微小的声响,也能够被它听到。关键是噪声的影响不能太大。

  以上3种搜索仪器都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可它们还不是最"聪明"的搜索能手,在此基础上国家救援队和部分省(市)救援队还引进了一批特殊的“队员”——搜索犬。经过专业培训后,它们成了百发百中的搜索行家。犬对气味的辨别能力比人高出百万倍,听力是人的18倍,视野广阔,有在光线微弱条件下视物的能力,是国际上普遍认为搜救效果最好的“设备”。用犬搜索是现场搜索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经验表明:如果用人工搜索需要30-60分钟才能完成一个地方的搜索,而用犬则只需5-10分钟。在某一地点,如果连续用两条搜索犬都未发现幸存者,则100%可以认为该地区不会有幸存者。当然,犬搜索也不是“万能”的,在使用犬搜索时,应当注意风向。有时搜索犬只能告诉你有幸存者,而无法告诉你准确位置,此时应结合电子设备进行准确定位。另外,搜索犬对气味的要求较高,现场化学物质、尸体腐烂、夏天的消毒杀虫剂等都会对搜索犬的工作有干扰。

  我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其明确的任务性,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但由于地震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自然现象,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局限性。因此,减轻地震灾害必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其中搞好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地震科学和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有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而形成的建筑物破坏、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因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及分布广等特点。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此,社会公众普遍怀有恐震心理,甚至谈震色变。

  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地震发生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第一”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震后救人,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在救援队伍未到现场之前进行的互救工作一定要对伤员轻抬轻放,采取最有效的方法,防止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55岁被救者坚称解放军“叔叔”战士救百人仍有憾

昨日北川营救进入艰难的第二天;抢救者幸存者用行动传达一个钢铁般的信念———

  不抛弃不放弃!

  黄丽娜 黄宙辉

  昨天,北川灾区的救援工作进入最为艰难的第二日。

  通往北川的道路只限于救援人员徒步进入,大型的吊机、起重机没有任何可能开进北川县城,即使一台小型发电机,也需七八个人肩扛手抬,才能艰难进去。



仅有的救援工具便是铁锹、撬棍、木棒。

  前天,前来救援的部队官兵已为被困的幸存者打通一条出路,并转移出近万人;而昨天,困在废墟中的生者,被救出的难度更大,获救希望极小。

  无疑,昨天的北川,救援人员都在打一场“攻坚战”。面对种种不利情况,他们用行动坚定回答:只要生者还有一线获救希望,我们不抛弃、不放弃!

  六人三小时智救

  悬空受困者

  北川县林业局里,有4栋8层高的民宅。昨天上午9时半,黄卫兵连长和他的5名战士,发现4幢5楼一个单元房内,有一名50多岁的女子被困。

  这栋民宅已整体向下塌陷,原先的二楼成为露出地面的一楼,而一楼则完全被埋。楼体严重倾斜,所有的楼梯都塌完了,人完全不可能从楼内进出。楼是孤楼,与前面一幢三层小楼之间有2米多宽的距离,这是唯一可能进出楼的通道。

  怎么救?

  小战士张强,第一个爬进楼内。他从紧挨着三层小楼的另一幢水泥楼上翻上三层小楼的楼顶,再从楼顶连攀带爬,翻进4幢5楼的阳台。进入楼内后,他向被困者喊话,得知她被困在隔壁套房的厨房,除非破墙,否则她无法进入张强所在之处。

  现场余震不断,加上楼体损毁严重,黄卫兵不能下达破墙的命令。

  她唯一可能获救的出路只有厨房窗口。孙波、李定平、陈冬武、李鹏上上下下攀爬三层小楼十几次,不断建立又推翻着营救计划。人人一脸焦虑、一头汗水。

  “从楼内救。我想办法进入厨房隔壁的卧室,卧室窗口和厨房窗口在同一面墙上,用绳子把老乡吊过卧室。”一个多小时后,张强提出了一个危险性很高,但唯一可行的方案。但他必须克服两扇窗之间2米多的距离。

  5名战士进入卧室,教老乡打碎厨房玻璃。他们用一根木棍把绳子一头递过去。张强从卧室找了2条床单,一条绑在自己身上,一条传递给老乡让她绑在自己腰上;他再把绳子的一头绑在腰间的床单上,另一头让老乡也绑在了腰间的床单上。

  张强拉紧了绳子,身后的战士拉紧了张强。“老乡,跳吧。”

  5分钟后,战士的手抓住了老乡的手;在被困47个小时后,老乡终于看到了生的希望。

  等老乡平安着地时,时间已过了3个多小时。

  救出百人仍有愧

  遗憾太多了

  被救老乡叫孙政芬,今年55岁。但对着这一帮只有20出头的救命恩人,她却坚持称呼他们:解放军叔叔。

  “没有水、没有吃的,我哭喊了三天两夜,以为肯定是没得活了……”

  这些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人,笑着说:“我们来,就是为了让你们活着出去。”

  从5月12日晚6时到达北川,2天多的时间里,黄卫兵的连队已从废墟中救出了100多人。

  战士们已经不记得那些经他们的手获救的人,却牢牢记住了那些没能救出的面孔:“遗憾太多了。”前一天,他们为了救出一个埋在废墟中的人,整整挖了十多个小时,但最终无果。

  身经百战老兵的

  救人方法论

  黄卫兵的榴炮三连,隶属于成都军区驻渝红军师装甲团。而这个团正是北川受灾后,第一支到达这里展开营救的部队。三天两夜,战士们始终没有离开,24小时轮流营救。

  在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官兵们冒着余震和山体继续滑坡的危险,靠人探出一条徒步进入灾区的道路。

  “我永远无法忘记第一眼看到北川县城的景象。”黄卫兵说。废墟上到处是哭喊声、受伤的、断了手脚的、死亡的、奄奄一息的……

  如何救援?从没执行过类似任务的老兵黄卫兵也懵了。经过一天的摸索,连长黄卫兵向士兵传达了一套自己总结出的“救人方法论”:一看。找出居民楼、学校这些生还者比较多的建筑,观察建筑周围的地形、危险程度;二喊。通过呼喊和回应,判断被压埋人员的位置,寻找获救希望最大的生还者;三做。能救的先救,超出能力的,记下情况上报,提供饮水、食物,维持住生命迹象再设法营救。优先营救老人、儿童。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记者亲历:专业救援立功 探测仪搜救被深埋灾民

环球时报·环球网赴四川特派记者5月15日来到此次地震另一个重灾区绵竹。专业救援队已抵达这里,为救援工作出了大力。

  在剑南春镇所在的绵竹新城,建筑大多完好。但是,离城市广场较近的中国银行所在的大楼发生了坍塌。



当地人说,这座大楼一楼的一面承重墙曾因商业原因被打倒。

  现在是震后的第三天,已到了抢救的关键时刻。很多人在这座坍塌的大楼前焦急地等候着亲人。一个30多岁的吉姓男子说,他已经在这里站了3天了,他的妻子在银行里工作,现在埋在废墟里。

  救援人员每从废墟中抬出一个人,围观的人都会焦急地想知道是谁。据介绍,救援人员三天来从废墟中救出七八个还有生命的人。

  一名手缠绷带的付姓男子在现场给救援人员提供信息。付先生是银行的主任,是第一个被救出来的。他介绍说,12日地震一共震了两次,中间只间隔了几秒钟,第一次震得很厉害,他很快冲到楼梯口,这时第二次更剧烈的震动开始了。他被巨大的力量甩在靠近门口的地方。因此,付先生是最先被救出来的。

  记者了解到,能徒手救援出来的都是像付先生这样埋得较浅的伤员。那些埋在深处的人,必须由配备专业设施的救援队来救,有时还需要吊车。现在奋战在这堆废墟前的是来自杭州的消防队专业救援人员,他们有两只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早上他们就用探测仪探测到废墟中的一个人,并把他救了出来。

  在记者再三要求下,救援队允许记者走上废墟。一名女子躺在废墟下,被压得很惨,脸色非常苍白。救援人员说,她的旁边还平躺着另一人。

  由于曾经的银行也在这堆废墟中,几个钱箱也被拖了出来。

  来自杭州的消防救援人员显得有些疲惫,他们已经坚持快3天。他们向记者介绍了两条搜救犬,一只叫阿弟,一只叫麦兜。队员们说,它们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图文:陕、甘、川交界处地震灾区见闻
















青川(四川),2008年5月15日 陕、甘、川交界处地震灾区见闻 5月14日,在四川省青川县沙洲镇灾区,一位妇女站在房屋废墟前。 位于陕、甘、川交界处的青川县、文县在汶川地震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民政部门和部队为灾区紧急送来药品和生活急需品,当地群众也积极参与自救。

老鱼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北川灾民生活速写:灾后泣相逢 劫后露笑容(图)



5月15日上午,北川地震受灾群众生活稳定,一四岁小男孩和姐姐正在吃志愿者送来的方便面。 中新社发 霍潺 摄

  中新社绵阳五月十五日电 题:灾后泣相逢

  ——北川灾民生活速写

  中新社记者 肖青

  窗户突然摇动起来,正在上班的李秀金感觉不妙,拔腿就往外跑,可只来得及跑几步,地面就像筛子一样摇晃,他眼前一黑,就啥也不知道了……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李秀金清醒过来,发现他周围都是瓦砾。等了好一会,他才看到旁边还有一位女同事,就赶紧唤醒她。他们明白,是一场大地震导致了眼前的一切。

  过了十几分钟,他们听到了外面街道上有人跑动、说话的声音,他们赶紧求救,同时慢慢往外爬,这时有人也从外面开始挖开地面,一个小时后,他们获救了。

  发生在五月十二日的汶川特大地震,导致百余公里外的绵阳市北川县损失惨重。震后的整个县城已是一片废墟。

  北川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总人口十六万,县城人口近两万。地震当天,仅有不足四千人逃出来,上万人被埋。但是,经过两天的抢险救援,越来越多的生还者出现在统计名单中。

  死里逃生的李秀金被救援队送到了绵阳市中心医院。很快,他的妻子唐侍秀找到了他,也带来了儿女平安脱险的消息。熬过最初的惊恐,两人的心安定下来。

  今日上午,夫妇俩正在医院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休息,突然,一个面容憔悴的妇女走了进来,抱着唐侍秀大哭起来。原来,这是他们二十多年的老邻居陈绍秀,地震之后,两家人再没见过面,今日劫后相逢,哭得泪眼婆挲。

  两人互诉被救的经历,都是一样被救援队从废墟里扒出来的。陈绍秀说,她什么都没有带出来,以后咋办?唐侍秀干脆地说,有国家,有政府,就有了我们获救的生命。以后,啥都还会有的。

  虽然脸上还挂着泪水,但两人的嘴角却露出劫后的首次笑容。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