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总结】-关于农残残留检测中回收率的问题讨论的总结

浏览0 回复2 电梯直达
我在故我思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关于农残残留检测中回收率的问题讨论”的总结
原帖链接:  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80703/1338981/
此帖子已经结贴了,下面是摘录的一些版友的精彩回复:

mcds:
个人认为回收率作为质控很重要很经常的手段之一,主要是可以反映出本次处理过程各步骤做的总体好坏程度。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设备,同一个人做的结果都不可能完全相同,结果相近就说明做的平行性不错,比较稳定。在多批次回收率稳定的基础上,才能从回收率大致判断出方法的可行与否。为了进行添加回收外加进去的标准物质与基底的结合程度不可能很紧密,提取会相对容易,所以用回收率的数值反推实际样品测定值,只能作为一个理论值来参考,在有些考核中要求提供所做的回收率数据,并明确要求不能用回收率数据来回校。

realtiger:
在进行样品测定中不能用回收率数据校准。回收率的结果只能作为方法可靠性的一个指标。为什么不能校准,回收率试验和样品测定不是一个过程,不能用另一个过程的结果去回校,只能做参考。不校准的数据是科学的,校正了就变成不科学的结果了。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回收率的结果呢?
比如在一次考核中,盲样考核,里面有一种 问题农药,回收率合格但较低,我们可以在样品两侧做多了回收试验,根据平均回收率来调整最后上报的测定结果。这种做法最后合格的几率会远远大于不去参考的做法,当然这不要体现在原始记录中。

我觉得对一些屡次考核不合格质检中心有较大的参考作用,当然主要针对的是“问题农药”。

loacao:
回收率的确是农药残留方法评价中的最重要指标,有些人甚至仅仅衡量这一个参数来决定一个方法的可行性。关于回收率有几点需要注意:

1. 回收率评价的是除了提取步骤以外的方法的准确性。至于提取效率需要另行评价,原因大家应该都知道;

2. 基质效应问题,可以参照欧盟QC的做法,不能获得空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添加一系列不同浓度标样的做法,当然有空白是最好的 (标样也要用基质匹配)。另外,可以选用典型基质来进行添加。具体,建议大家看看欧盟质量控制程序。

3. 最后是能否用校准回收率的做法。当你参加一些国外的能力测试时,有时会提醒你不能用校准回收率计算。原因,楼上的已经说的明白了。当然,言外之意就是有时也可能用校准的结果来上报数据。

yangqiong-gz:
一般来说使用空白基质、溶剂空白等方法,只要进行了进行了添加回收率实验,那么在整个的前处理流程中就不包括提取效率;之所以要进行添加回收率实验,主要是对检测方法可靠性能的评定;即使在回收率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在样品的测定过程中最好使用指示内包物质进行整个流程的监控。

个人认为回收率作为质控很重要很经常的手段之一,主要是可以反映出本次处理过程各步骤做的总体好坏程度。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设备,同一个人做的结果都不可能完全相同,结果相近就说明做的平行性不错,比较稳定。在多批次回收率稳定的基础上,才能从回收率大致判断出方法的可行与否。为了进行添加回收外加进去的标准物质与基底的结合程度不可能很紧密,提取会相对容易,所以用回收率的数值反推实际样品测定值,只能作为一个理论值来参考,在有些考核中要求提供所做的回收率数据,并明确要求不能用回收率数据来回校。

ghpang:
我首先推荐2个人的书吧,如果各位真的是做这个行业,那么这些书应该是必备的。
首先是浙江大学已经过世的范德方教授。另外一个是安徽农大 副校长 岳永德
《农药残留分析》。浙江大学在80年就已经做这块而且那时范老先生已经拿到100万课题,足以证明实力。
回收率的重要性不用多言。它可以见证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为以后的实验做的数据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国内要求单残最好90%-110%,多残80--120%,其实在国外只要方法稳定50%都做。
基质问题的确让人烦,如果是干净的水相,直接反相c18-spe,然后淋洗就OK,但我们做食品,做农作物却困难的多。以前接个茶叶的项目,郁闷之极,色素无法根除,我用了一切可能的方法,包括frorizil,活性碳,氧化铝的SPE。后来自己填层析柱,填料越多色素去除越干净,不过那就影响到农药的吸附和淋洗。基质太乱很可能影响到所测农药峰,特别是多残,所以在做回收时如果能把这些杂质峰去掉是最好的,一个好的谱图会让自己很有成就感,你发表文章和做论文时也好看,对吧?
我自己认为:做回收的步骤如下1标样仪器调试2空白实验3添加实验。这里实际有个小问题在第3部,如果直接进标样的峰值和加基质很明显是有区别的。比如:你做0.1Ppm的回收,直接进0.1标样的峰面积和你把0.1标样加到空白基质(处理过的)中的面积会有区别。因为基质到衬管后可能有相互吸附,影响到农药。我个人认为最正确的方法是把标样加到空白(处理过)里后的峰值做标准,和添加的三个重复对比。表达有点模糊,请原谅。
我个人觉得这个回收的问题还是主要出在前处理上。找出个好的前处理方法,你的基质就少,可能出现的麻烦就少。更多方法还得自己去看那几本书,当然也可以参考日本、美国AOAC.EPA的方法。那看你往哪出口。

icetrob:
这次我参加盲样考核的经历:
考核的参数是:氯霉素
方法:气相色谱
样品:南美白对虾

那到考核样后,一看,6个平行,没有空白,于是我用我们自己的留样(因为没有南美白对虾,就选用了鲫鱼)做了添加,因为气相法做氯霉素前处理步骤多,还要衍生化,对环境要求也高,连标曲都要衍生化,于是除了做了GC法之外,我还额外尝试了酶联免疫法。

结果如下:
酶联免疫法结果:2个6ng/ml,1个8ng/ml 回收50%
GC法:3个6ng/ml 回收60%

如果按回收反推的话:盲样的值应该在:10-15ng/ml

后来还是按实际结果报上去了,结果添加值是7.5ng/ml

这个回收啊,差点坏了事。

calfstone:
方法的准确度一般有三种方法加以评价:加标回收;不同方法比较;标准参考物质。如果不对三种方法的严谨操作加以描述的话,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论或推论。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前两种方法都是准确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应用三种方法必须有个重要的前提,分述如下。
1、加标回收。加什么样的标准是重要的问题,但核心问题是你加的标准必须跟待分析物的形态要一致,在理化性质和仪器响应上要一致。在加标的选择上,我们经常用的是:分析物纯品,内标,同位素标准。任何加进去的物质都可以计算回收率,对于复杂物质(前处理复杂且痕量)的分析回收率通常不会限制在100%左右,这是客观而现实的。把回收率必须限定在什么范围的规定,伴随我们分析物质的范围不断扩大将面临很大的问题。关于能否用回收率校正结果的问题,其实看现有的很多新的方法就有答案了。比如基于同位素替代物的分析方法就是用跟待分析物的理化性质最接近的氘代物质的回收率来校正分析结果。内标也是常用的,我们用待测物和内标的相对响应来作为分析信号,实际也体现了回收率校正结果的目的。应该看到的是:内标太难选择了。如果你就用简单的分析物纯品来做加标的话,最大的问题是你加的标准跟样品中的存在形态是一致的吗?这个问题以目前的分析化学的水平可能很难回答。因此,用它的回收率来校正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争议造成现在不同的处理。其实方法不怕有系统误差,怕的是分析结果的不一致。所以现在要讲就量值的溯源性和方法的统一,用同样的标准物质(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NISI,EPA),用同样的分析方法,要用回收率校正大家都一起校正,要错大家一起错。
2、不同方法比较。应用的前提是与之相比较的方法准确度要更高。现有的分析方法分为:绝对方法和相对方法。1995年国际物质量咨询委员会(CCQM)将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精密库仑、电位滴定、凝固点下降和重量法定位于具有绝对测量性质的方法。而现有的分析方法基本是相对方法。对于方法的比较,最好的选择是与绝对方法比较。但如果你设计了新的测量方法,与现有国际或国家的标准方法比较也是可以的,因为它的准确度是目前可操作下最高的。换句话说,你的分析方法最好也就取代它。
3、标准参考物质。它的定值是一个很费力的过程,考虑到标准参考物质的可得到性差,大力发展不同基体的标准参考物质是分析化学领域重要的课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haiyuzp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icetrob:
这次我参加盲样考核的经历:
考核的参数是:氯霉素
方法:气相色谱
样品:南美白对虾

那到考核样后,一看,6个平行,没有空白,于是我用我们自己的留样(因为没有南美白对虾,就选用了鲫鱼)做了添加,因为气相法做氯霉素前处理步骤多,还要衍生化,对环境要求也高,连标曲都要衍生化,于是除了做了GC法之外,我还额外尝试了酶联免疫法。

结果如下:
酶联免疫法结果:2个6ng/ml,1个8ng/ml 回收50%
GC法:3个6ng/ml 回收60%

如果按回收反推的话:盲样的值应该在:10-15ng/ml


后来还是按实际结果报上去了,结果添加值是7.5ng/ml

这个例子还是不明白,如果回收率是这样,还做回收率有什么用呢?为什么现象与事实不符呢?
小马王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今天偶然翻出此帖,又想起前几天看到了的邓勃老师一篇文章分析测试中偏倚检验与准确度评估中关于回收率的论述,贴上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6、用加标回收率评定

这是分析人员如今普遍采用的一种检查系统误差因素产生偏倚的方法。 加标回收不能发现固定系统误差因素产生的固定偏倚,只能发现比例系统误差因素产生的相对偏倚。如果测定误差随被测定物质的量而改变,通过计算加标回收率来评估准确度是可行的。用加标回收率评定准确度的基本条件,要求校正曲线的斜率随标准加入量而改变。原样中测定值为Ax,如果存在的是固定偏倚,就等效于在样品中加入了一个固定量,加标前后都增加了相同的一个量,加标前后两次测定值相减,固定偏倚被低偿,发现不了固定偏倚。因此,从测定值中减去固定偏倚值就是加入的量值,回收率是100%。如果存在相对偏倚,随着加入量斜率发生变化,这时回收率将不是100%。

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玉容霜中的微量砷,测定值为0.65μg/g,加入砷标量4.50μg/g之后,测得值为5.15μg/g,回收率是100%。如果存在的是固定系统误差,样品中铅、硒、钙、镁、铁等产生的干扰效应相当于0.10μg/g(等效砷),它已包含在测定值0.65μg/g中,也就是说原来测定值真值很可能是0.55μg/g,测定的结果偏高0.10μg/g砷。当再加入砷标量4.50μg/g后,铅、硒、钙、镁、铁等干扰元素含量并未变化,不再干扰对加入砷量的测定,回收砷量自然是4.50μg/g,回收率为100%。因此,回收率100%并不一定意味着测定中不存在固定系统误差因素产生的偏倚。由此看见,用加标回收率%来评定测定的准确度,只适用于比例系统误差产生相对偏倚的场合,而不能发现测定中的固定偏倚。加标回收率100%,只能说明所加标的这一量值水平不存在固定偏倚,而不能证明加标前的测定结果不存在系统误差产生的偏倚。测定加标回收率的目的是评定加标前的测定量值的准确度,而不是评定加标后实际测定量值的准确度。 为什么能这样做, 有一个隐含的基本假定条件, 即认为加标前、后量值水平的回收率是一样的,局外因素对测定的影响不随加入量而改变。这一假定条件要求加入量与原含量不能相差很大,必须是很接近的。因为相同的因素对量值相差很大的两个不同水平含量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于然而,标准加入法的情况正好与加标回收法相反,要求校正曲线的斜率不能随加入量而变化。

如果斜率随加入量而改变,对于同一个截距,外延到横(量值)坐标的交点,将随斜率而改变,斜率增大,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缩小,斜率减小,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增大。因此,求得的测定量值将随斜率,也即随加入量而改变。

测定中是否存在固定或对相对偏倚决定了能否使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和加标回收率来评定准确度。标准加入法要求斜率是不随加入量而改变;而加标回收则要求斜率随加入量而改变。即标准加入法适用于存在固定偏倚,加标回收适用于存在相对偏倚的场合。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来分辨固定偏倚或对相对偏倚?用纯溶液和样品溶液同时制作校正曲线, 如果两条线是平行的,只存在固定偏倚,可用标准加入法定量,不能用于加标回收;如果两条线是交叉的可用于加标回收,不能用于标准加入法定量。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hotdoglet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感谢分享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