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本好书之——房价是一个金融问题:房价与物业税

浏览0 回复43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11节:房价与货币紧缩政策房价与物业税房价与货币紧缩政策(1)


  7房价与货币紧缩政策房价与物业税房价与货币紧缩政策

  2008年初,房价是否出现了拐点?争论非常热烈。一方说,房价已经下降,降幅高达20%,甚至34%。另一方说,压根没有这回事情,"即便有些城市房价出现了绝对下降,那也是高位调整,相对于2007年初的价格,仍属高企。"??参见"房价还在试探均衡点",《中国证券报》,2008年2月28日。面对截然相反的房价信息,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

  国家统计局和其他官方统计机构一如既往地公布统计数据,没有给"拐点论"留任何面子:2007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5%,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上涨0?2%。??参见"拐点论不攻自破",《市场报》,2008年1月21日。

  喊拐点最凶的是广州。可是据《楼市》杂志调查发现,广州一些楼盘的价格"明降暗升"。2007年国庆节才1?7万元/平方米,随后猛涨到2?2万元/平方米,最近开发商扬言大幅度降价,九五折、送管理费等等,仔细算算,房价比2007年国庆节时还高了2000多元。??同上。

  即使能找出几个降价的楼盘,又能说明什么呢?讨论房价走势,绝对不能拿房地产商的喊价作为标准。漫天喊价,就地还钱,历来如此。讨论房价变化趋势只能拿成交价作为基础。部分新开楼盘售价打折,属于开发商的营销策略。开发商标出了一个高价,年终了,他们或者是为了有较好的业绩,或者为了回笼资金,账面均衡,便主动打折。这并不真正说明房价下降。观察一个地区房价变化趋势不光要看该地区某些楼盘的要价,更要看该地区房价的时间序列数据。

  在市场经济中,房价涨跌原本寻常,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由某些房地产商带头来吆喝"拐点论"。

  房价和所有价格一样,说到底是个货币问题。如果社会上的货币流动性过剩,就一定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东西就是那么多,如果钱发多了,票子就毛,价格一定上升。

  当前,通货膨胀率正在节节上升。2007年1月的通货膨胀率仅为2?2%,而在2008年2月,通货膨胀率已经高达8?7%。上升速度之快,几乎可以和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二次通货膨胀的初期相比。如果我们掉以轻心,让通货膨胀率冲上两位数,一旦形成民众价格上升的预期,再要治理就非常困难。高通货膨胀不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伤害低收入家庭,扩大贫富差距,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中央将执行了7年的稳健货币政策改为紧缩货币政策。

  尽管新政策已经出台,由于巨大的惯性,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矛盾并没有立即得到缓解。截至2008年1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8?67万亿元,同比增幅17?53%。2008年1月份贷款增加8036亿元,同比增加2373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居民贷款增加1355亿元。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为18?94%,比2007年12月份高2?2个百分点。?? 参见"减速2008",《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月25日。也就是说,社会上的钱不仅没有明显减少,反而还在继续增加。

  2008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增加616亿美元,其中外贸顺差195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量中不能被解释的部分为309亿美元,这说明海外资金继续流入中国。??参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3月11日。

  反映到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感觉到无论是吃的、用的,价格还在上涨。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执行紧缩货币政策,坚决把通货膨胀的势头压下来。严峻的形势正在考验着金融当局,是真紧缩还是假紧缩?如果是真紧缩,有可能将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6?5%左右;如果是假紧缩,通货膨胀率有可能突破两位数。

  按照一般规律,当物价全线上升的时候,除非遭遇金融危机,房价必然跟着上升。按照"拐点论"的说法,似乎房价逆势而动,不升反降,这就怪了。就像下了一场大雨,无论大河还是小河,水位必然上涨。如果你家门口的小河的水位反而落了,岂非咄咄怪事?倘若如此,也许更糟,莫非出现了地震的征兆?

  主张"拐点论"的人有没有理论根据呢?

  有人说:"房价涨得这么高,老百姓已经买不起了,自然房价要下降。"说这些话的人显然没有注意居民收入结构。目前贫富差距比较严重,低收入家庭很难买得起商品房,而高收入家庭的购买力在最近几年内仍足以支撑商品房市场。房地产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扭转。

  还有人说:"房价哪有只涨不跌的道理?房价连涨了好几年,该跌了。美国房价跌了,中国的房价也该跌了。"这种说法反映了许多人的情绪,但是判断房价走势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像算命先生一样瞎猜。房地产市场有其特定的规律,不能和其他市场(例如证券市场)做简单类比,也不能和其他国家简单比较。房价和其他物价一样,必定有升有降,但是目前全面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有人呼吁,不能听任房价暴涨,政府该出来管一管了。显然,在许多人头脑中还保留着某些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思路,一遇到问题就往政府身上推。让政府来干预价格,实际上是在开历史倒车,短期内也许有一些效果,其结果必然破坏市场竞争机制,否定改革开放。治理房价暴涨应当从市场上找原因,找对策,特别是要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化,而不能简单地要求行政干预。

  有人质疑,从2007年11月以来,商品房交易量剧烈下降,房价难道不会下降吗?在2007年年底,商品房交易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银行按揭贷款额度控制。由于2007年房价暴涨,各家银行的按揭贷款额度到10月份就基本用完了。只要一卡贷款的资金来源,商品房交易量自然下降。元旦之后,仅仅两个星期,各家银行就将第1季度的投资贷款全放了出去。通货膨胀的压力非常严重。2008年第2季度的贷款形势依然非常紧张。只要信贷没有紧缩,对房价的压力就必然有增无减。

  目前,不仅社会上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存在银行里面的钱还有外流的趋势。由于2008年2月的通货膨胀率(8?7%)高于银行基准利率(4?14%),老百姓在银行中的存款出现了超过4个百分点的负利率。在过去,银行城乡居民存款余额每个月都要上升1500亿元左右,可是在2007年4月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1674亿元,5月又下降2784亿元。以后虽有恢复,但未能制止下降势头。2007年10月份的下降幅度达到5062亿元。??参见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8年第2期。中国的金融结构很不稳定,在银行中的居民存款比例太高,其中还有40%左右的存款是短期或活期存款。一旦出现负利率,存款必然要流动,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太强。民众的钱没进银行,究竟去了哪里?冲到消费领域,导致物价上涨;冲到证券市场,导致证券市场大起大落;冲到房地产市场,房价焉能不涨?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12节:房价与货币紧缩政策房价与物业税房价与货币紧缩政策(2)


  迄今为止,还没有见到有哪位学者给"拐点论"提供理论基础,除了个别地方之外,也没有听说哪家统计机构给"拐点论"提供数据支持。铺天盖地而来的"拐点论"其实只是某些房地产商的独角戏。不能不佩服他们兴风作浪的能量。

  我从来就不愿意拿阴谋论来讨论经济问题。某些房地产商鼓吹"拐点论"必然有其理由。明明尚未出现房价的转折点,却拼命鼓吹房价已经下跌,用心何在?

  主张"拐点论"的人当中,是否有一些人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试图拖延货币紧缩?在迅速扩张之后,他们的资金链非常紧张,如果拿不到银行贷款,很可能要遭遇危机。国务院和银监会曾经三令五申,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本不得低于项目投资35%,否则银行一律不准贷款。??参见《国六条》和银监会相关通知。可是,至今全国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比例平均数还停留在25%上下。有些房地产商空手套白狼,自有资金比例还不到20%。为了谋求暴利,他们大量占用银行贷款,把金融风险转嫁给银行和全体民众。有些房地产企业过度扩张,囤积大量土地。2008年1月7日,国务院发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明确规定:如果土地闲置1年,征收20%的土地闲置费,闲置满2年,依法无偿收回。这就像催命符一样,逼着那些囤地的房地产企业非大量筹款不可。如果银行贯彻落实紧缩货币政策,许多房地产商将拿不到预期中的银行贷款,有些房地产企业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货币紧缩政策对于那些违规的房地产企业威胁极大。

  众所周知,宏观政策效应有一个滞后期。紧缩货币政策的目标是调整金融结构,任务相当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货币紧缩政策刚刚出台,某些房地产商立刻高喊拐点到了。倘若真的由于紧缩政策的出台,房价应声而落,政策的威力实在匪夷所思。从理论和多年实践经验来判断,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些房地产商就像个调皮的顽童,还没挨打,就先喊痛。他们之所以迫不及待地高喊"拐点论",无非想表明自己是个乖孩子,房价已经降了,就别紧缩了。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眼睛盯住的是银行贷款。别听他们忽悠,等把贷款拿到手之后,他们出售商品房时能卖多高价就卖多高价,在房价上绝对不会温良恭俭让。

  尽管鼓吹"拐点论"的人不多,但是影响很大。许多人厌恶房价暴涨,不自觉地听信了"拐点论"。如果听任"拐点论"泛滥,有可能贻误战机,酿成高通货膨胀,破坏当前经济增长的势头。天下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整治通货膨胀事关全局,事关人民的利益。某些房地产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可以理解,但是不应该干扰国家的货币紧缩政策。至于说某些官员跟着起哄,除了掩盖自己的失误之外是否还有别的目的,尚需观察。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拐点论",要认真地讨论分析,揭发"拐点论"背后的利益取向;要提倡严谨的学风,不能容许散布虚假消息,浑水摸鱼。当前,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货币紧缩政策,为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2008年3月3日)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13节:真紧缩还是假紧缩房价与物业税真紧缩还是假紧缩


  8真紧缩还是假紧缩房价与物业税真紧缩还是假紧缩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说:"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他指出,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抑制通货膨胀,必须在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之间找出平衡点。在2007年1月,通货膨胀率(CPI)只有2?2%,到了2008年1月已经高达7?1%,上升了将近5个百分点。最近公布了2008年2月的CPI数据,通货膨胀率再度向上一跳,达到了8?7%。几乎没有人喜欢高通货膨胀,人们纷纷讨论,通货膨胀是否就此止步?2007年和2008年的部分CPI数据如表8?1所示。表8?1通货膨胀率(CPI)数据时间通货膨胀率(%)时间通货膨胀率(%)2007年1月2?22007年8月6?52007年2月2?72007年9月6?22007年3月3?32007年10月6?52007年4月3?02007年11月6?92007年5月3?42007年12月6?52007年6月4?42008年1月7?12007年7月5?62008年2月8?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J].2008(1).比较乐观的人说,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都是猪肉惹的祸。政府已经给农民发了补贴,鼓励农民多养猪,只要猪肉供应上去了,物价自然会降下来。

  这个理由是否充足?有点令人疑惑。前几年曾经爆发过禽流感,口蹄疫,杀了不少鸡和猪,怎么没有看见通货膨胀?再说,目前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农民收入的增加速度远远赶不上城里人,农产品加点价难道不合情合理吗?

  有人说,物价上涨是雪灾引起的,春暖花开就过去了。1998年华东大水,2003年闹非典,那些灾害并不比雪灾轻,怎么通货膨胀率就没起来?

  还有人说,目前的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动型,国际市场上石油涨价,每桶石油价格超过了100美元,几乎翻了一倍,粮食进口价格也涨,铁矿砂也涨,由于我国经济对外联系越来越紧密,海外的涨价自然会传导到国内市场来。这些话有些道理,但是还不能完全解释当前我们所面对的通货膨胀。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通货膨胀是一个货币现象。道理很简单,只要社会上的货币多了,物价一定上涨。我们常说近年来货币流动性过剩,说白了,就是社会上流通的钱太多了,势必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正是由于社会上货币流动性过剩,在2007年下半年,金融当局将执行了7年的稳健货币政策改为紧缩货币政策。

  众所周知,要解决货币流动性过剩绝非易事。在执行紧缩政策之后,无论是贷款余额和货币供给还在继续上升。截至2008年1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8?67万亿元,同比增幅17?53%。2008年1月份贷款增加8036亿元,同比增加2373亿元。贷款余额增速16?74%,货币供给(M2)增速为18?94%,比2007年12月份高2?2个百分点。??参见"货币政策可选择更大强度从紧",《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2月18日。

  与此同时,2008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增加616亿美元,外贸顺差195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量中不能被消化的部分有309亿美元。这说明大量海外资金继续流入中国,增大了流动性过剩。??参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3月11日。

  如同人们预料的那样,整个金融体系的惯性相当大,尽管踩了刹车,可是列车依然在高速前冲。

  毫无疑问,紧缩货币政策事关全局利益,是正确的。由于通货膨胀来势汹汹,公开反对紧缩货币的人不多,可是私下打小算盘,用各种方式来干扰紧缩货币政策的人不少。这就是货币政策面对的考验,是真紧缩还是假紧缩。真紧缩难免要付出一定的代价,GDP增长速度会下降,某些企业贷款会遭遇制约。说千道万,真紧缩就会得罪人。假紧缩就是走个过场,嘴上喊喊,找几个脑袋软的捏捏,对嗓门大的、路子硬的,私下里还是把贷款送出去。货币政策对于通货紧缩的作用不大,但是对于通货膨胀却很有效。怕就怕在利益集团的作用下,紧缩政策走过场,变成了被扭曲的假紧缩。

  紧缩货币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在货币数量上紧缩,提高存款准备金,冻结一部分流动资金;第二,提高贷款成本,也就是提高利率。

  央行在近年来已经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6次上调利率。目前,存款准备金已经高达14?5%,基准利率为4?14%。下一步是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还是提高利率?或者两项都提?无论提哪个都有利有弊,需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在执行紧缩政策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种种阻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而展开一轮新的博弈。

  若问阻力来自何方?且看是谁拿走了大部分贷款,是谁受到紧缩政策的冲击?

  目前国有企业占用的贷款大约占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70%,一旦提高利率,立刻加大了他们的资金成本。国有企业受到的冲击要大于民营企业。对于那些贷不到款或者只有很少贷款的中小企业来说,冲击不大。一些中小企业拿不到多少贷款,不得不在地下融资,利率比官方利率高多了。提高官方利率对民营企业的冲击有限。

  别看2007年国有企业上报的利润超过了1万亿元,那是在不上缴利润的情况下报的"虚数"。如果要求国有企业上缴利润,这个数字立刻就缩水。其次,国企的情况也存在着两极分化。有利润的不贷款,贷款的没有利润。那些具有垄断地位的、资源性的国有企业,例如电信、石油、电力,手里很有钱,他们压根就用不着贷款。而大量贷款的国有企业日子并不好过。即使有点微薄的利润,也得益于低利率带来的低资金成本。如果利率上升,资金成本上升,恐怕很多国有企业就要亏损了。他们会强烈地反对上调贷款利率而主张提高存款准备金,冻结一些流动性,把冲击分摊给所有的人。

  从行业来看,受冲击最大的莫过于房地产业。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全国平均在25%左右。国务院、银监会三令五申,如果开发商的自有资金低于项目投资额35%,一律不准贷款。可是,房地产老板神通广大,照样拿走了大量贷款。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 280亿元,增速高达30?2%。??参见"减速2008",《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月25日。投资资金中将近70%直接或者间接来自银行贷款。有的开发商自有资金很少,空手套白狼,全凭东挪西揍来支撑房地产开发。由于他们的本钱很少,资本回报率极高,并在获取暴利的同时,将金融风险转嫁给银行和广大的储户。有些开发商在前几年盲目圈地,铺下很大的摊子,资金链极为紧张,一旦实行货币紧缩,受影响的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于是,出现了"假摔"场景,这边货币紧缩政策刚刚宣布,那边就说房价已经应声而落。世界上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灵验有效的货币政策。可是,各个统计部门得到的数据恰恰相反,全国的房价并没有下降。之所以出现这场闹剧,说到底还是因为货币紧缩政策。只要这些开发商拿到了贷款,在售楼的时候能要多少就要多少,绝对不会客气。他们散布房价下跌消息就是想扮演一个好孩子的角色,希望货币紧缩政策能够缓行。

  各级地方政府刚刚换届。新官上任三把火,许多人雄心勃勃要干几件大工程。货币紧缩之后,想贷款就贷不到了,阻碍了他们的计划。他们必然会千方百计地想门路来获取贷款。某些人的如意算盘是紧缩别人,而对自己网开一面。

  因此,认真执行货币紧缩政策绝非易事。要谨慎从事,既不能过度,又不能走过场,尤其不能搞一刀切。

  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二者之间,权衡利弊,在下一轮的紧缩政策中还是在利率调整上多放一些权重。

  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之间,要侧重保护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虽然他们的声音比不上那些大国企和地方政府,但是他们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是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2008年2月的通货膨胀率创造了11年来的新高。有关单位公布了2008年的目标是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8%左右。倘若要做到这一点,今年下半年的通货膨胀起码要压到3%左右才行。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希望能做到,但是难度很高。居安思危,高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浮现在我们面前,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不能严格执行中央货币紧缩政策,那么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有可能突破两位数。一旦形成了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再要治理就很难,代价也会很高。

  (2008年3月14日)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14节:财产性收入与贫富差距房价与物业税财产性收入与贫富差距(1)


  9财产性收入与贫富差距房价与物业税财产性收入与贫富差距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显然,这是在经济政策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产性收入是一个理论禁区。按照阶级斗争理论,连按劳分配的原则都要遭到批判,谁还敢提什么财产性收入?极左思潮主张按照政治态度、阶级立场来分配收入,多劳不能多得,人人吃大锅饭。为了追求平等,别说什么财产性收入,就是连银行存款的利息都被认为是剥削,被戴上"资产阶级法权"的帽子痛加批判。其实,这些昏头昏脑的批判者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都没有搞清楚。

  按照经济学原理,生产过程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也就是说,资本是参与创造价值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价格由三个部分组成:人力成本、物化成本和利润。其中的物化成本就是使用资本(包括使用原材料、能源等)所应当支付的成本。资本必须投入生产或交易才能创造财富。如果像旧社会的土财主一样,拿个坛子将银元装起来,埋在后院里。这些资金退出了生产和流通,什么都创造不了。因此,不仅要把分散在千家万户的资本集中起来,交给生产者,还要加快资本的流动,让一块钱顶两三块钱用。这就是现代金融服务的目的。

  老百姓把自己的钱存进银行,银行再贷给企业,老百姓或者以入股的形式直接把钱交给生产者使用,他们暂时让渡了资金的使用权,理应得到相应的回报,否则他们为什么要暂时放弃资金的使用权呢?银行的利息属于财产性收入。投入股市之后,股票增值也是财产性收入。当然,购买房地产之后,房地产的升值也是财产性收入。现代金融发展出5个部分:证券、债券、房地产、期货和外汇市场,这些金融市场的演化和发展促进了资本的流动,同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老百姓投资这些市场所获得的收入都是财产性收入。

  人们从房地产中获得的收入是财产性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通常也叫不动产。纵观世界各国,我们观察到两个基本事实:

  第一,富国的不动产所占总资产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穷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穷人数量很多,他们的居住条件很差,住的窝棚值不了几个钱。穷国的房地产在所有资产中的比例只有10%~30%,而富国不动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可以超过50%。

  近年来,富国不动产占资产总值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例如,1994年英国总资产2?8万亿英镑,其中住房1?2万亿英镑,占43%。到2003年,英国资产总值4?9万亿英镑,其中住房资产2?7万亿英镑,占总资产的54%。和住房相比,商业、公共资产、车辆等资产总值为5650亿英镑,占12%。基础设施资产、桥梁、道路、管道等5370亿英镑,占11%。制造业的资产总额只有2000亿英镑。从1994年到2003年将近十年内制造业的资产总额几乎没有变化,而在总资产中的比例逐年下降。

  第二,在穷国向富国转化的过程中,不动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也在迅速上升。这里面有住宅面积增加导致不动产资产价值增加,也有房价上升导致的增值。亚洲四小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们在经济起飞之前,不动产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其不动产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香港、台北等地不动产所占金融资产的比例都超过了50%。

  由于不动产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来自于房地产的财产性收入也必然不断增加。目前,中国房价持续上升,自然不断地推高不动产的价值。拥有住宅的人也就享受到不动产增值带来的财产性收入。这种财产性收入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世界上有矛就有盾,有利必有弊。公平和效率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和生产性收入、服务性收入一样,如果操作不当,财产性收入也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老百姓除了简单的生活资料之外基本上没有不动产或其他资产,也没有法律明确地保护私有资产。在城市中几乎不存在私有的房屋。即使有点历史遗留下来的私有房屋,也基本上不允许业主获取房租收入。一言以蔽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用不着讨论财产性收入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变富了,开始拥有较多的个人资产。特别是开放房地产市场之后,大量居民拥有自己的房地产,这个比例仍然与日俱增,财产性收入成为不可忽视的收入来源。这是好事,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大多数人购房之后自住,毫无疑问,房价上涨使得他们拥有的资产升值,也就是说他们变得更富了。不论他们能不能出售自己的住宅变现,他们都在享受着财产升值。有些人不仅拥有自己的住房,还从炒房中牟取暴利。有的富人一下子买上三五套住宅,空关在那里等待房价上涨之后升值,这使得原来就很严重的贫富差距更为恶化。因此,我们不仅要在生产和交易环节中保持公平的竞争秩序,还要在二次分配中缩小贫富差距,照顾弱势群体。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15节:财产性收入与贫富差距房价与物业税财产性收入与贫富差距(2)


  房地产市场过热,可能导致房地产泡沫经济,触发金融危机,危害到金融稳定。因此,世界各国都采取措施,防范房地产泡沫经济。主要做法是采用"托宾税",增加房地产交易成本,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托宾税"是一种随机税种,在正常情况下不用,只有到了房地产交易过热,炒房现象十分严重的时候才采用。在恢复正常之后即可停止。这项税种还包括有印花税和房地产交易税等。

  有人不赞成开征房地产交易税,可是又说不出理由来。既然人们在劳动中取得的收入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要缴纳企业所得税,那么,天经地义,业主出售住宅如有利润所得也应当缴纳所得税。这一税种对房地产泡沫经济具有抑制作用。对于没有出售住宅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税种和他们毫不相干。不过,如果房地产交易税的税负过重,不利于调动住宅存量进入市场。目前,有许多家庭搬进了新建的商品房,他们原来住的"公房"闲置在那里。如果降低房地产交易税,可以鼓励这些房子进入市场,或出售,或出租,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缓解房价上涨的压力。

  为什么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中住房空置率非常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征收物业税。房地产税在西方国家是一个很重要的税种。其优点是征收简便,税基稳定,征税数额较大。众所周知,富人的住房面积要远远超过穷人,征收房地产税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较大,既得利益集团反对征收房地产税的力量很强。在制定房地产税法规的时候一定要针对当前腐败现象对症下药,防止各种利益集团扭曲政策,转嫁税收负担。

  除此而外,还必须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为那些缺乏购房能力的社会群体提供住房。通过明确经济适用房的产权,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通过各种措施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难的问题。总之,随着民众的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还会出现许多新的矛盾,在效率和公平这对矛盾中必须不断地调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缩小贫富差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4月5日)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16节:廉租房考验以民为本房价与物业税廉租房考验以民为本廉租房的性质(1)


  10廉租房考验以民为本房价与物业税廉租房考验以民为本廉租房的性质

  房价飞涨,许多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子了。保障性住房政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实,廉租房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世界各国都有,只不过名称有所不同而已。廉租房在香港叫"公屋",在美国和加拿大叫"社会福利房",在其他国家也各有安排。

  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总有一部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即使是在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仍然需要政府出面来照顾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这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职能之一。我们不能没有市场机制,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竞争并不能保证居者都有其屋。如果一部分低收入家庭没有最基本的住房条件,流离失所,这样的社会很难实现和谐、稳定,经济也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目前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住房问题更应当得到社会的关注。

  廉租房属于政府照顾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政策,它和商品房的性质完全不一样。第一,廉租房完全靠政府补贴支持。第二,廉租房没有产权转移的问题。只能住,不能买卖。第三,廉租房的建设和经营管理不以盈利为目标。既然是非营利事业就不能把廉租房建设交给市场。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目前房价节节攀升,在许多大都市内,房价之高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工薪阶层的购房能力。为了照顾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必须多盖些廉租房。

  大部分国家都有照顾穷人的廉租房政策

  在美国,2005年,有17%的居民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类廉租房。廉租房的覆盖面积除了特困户之外,还扩大到了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家庭。

  法国政府规定在大城市中廉租房必须占总住房面积的15%~20%。

  在北欧和加拿大,社会福利标准较高,政府直接管理的廉租房所占比例超过25%。在芬兰,全国供出租的住宅有83?2万套,其中有43?6万套具有廉租房性质,由政府给予特殊住房贷款或利息补贴。

  韩国在1962~1998年期间建设了94万套廉租房,约为同期新建住房总量的9?6%,大大缓解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新加坡通过政府补贴帮助占人口8?5%的低收入户购买60平方米以下的低价旧屋;给特困户提供42平方米的廉租房,每月只象征性地收几十新元。廉租房和类似的政府补贴住房在住宅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

  在香港,廉租房叫"公屋",经济适用房叫"居屋"。政府通过这些公共房屋以不同形式帮助低收入家庭。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房屋的人数几乎占居民总数的一半。

  多盖些廉租房自然要政府多花些钱。在西方国家,每年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资金占财政预算的2%~3%。香港用于廉租房的资金比例更高,占财政预算的5?5%。??参见:徐滇庆.徐滇庆再论房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廉租房的现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所谓廉租房。所有的人都靠单位分配住房,职工象征性地缴纳一点租金。这和当时实行的低工资制度是相互匹配的。房改以后,住房市场化,贫富差距迅速拉开。在2004年以后,房价暴涨,使得许多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子,住房保障问题日趋尖锐。近年来,在各种报纸刊物上,关于廉租房的报道成篇累牍,声势很大,但是民众住房难的抱怨似乎并未减少,问题出在哪里?

  国务院早就提出了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房的政策。截至2006年12月,全国已有512个城市建立并且实施了廉租房制度,共解决了12?2万户的住房困难。2005年全国廉租房完成投资47?7亿元。2006年增加到70?8亿元,2007年达到83?2亿元。从数字表面来看,廉租房投入每年都在增加,可是一般人弄不清楚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含义。

  目前,全国出租房屋总数为1650万套,其中廉租房只有33万套,占租赁市场的2%。在中国,出租房屋在总住宅面积中的比例本来就不高,而廉租房在其中的比例更是沧海一粟,少得可怜。

  以北京市为例。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北京市廉租房盖得最多,表现最好。北京市计划在2008年兴建廉租房50万平米,按每套50平米计算,差不多合1万套。北京市有常住人口1600万,按每户三人计算,大概有530万户。其中,收入最低的10%贫困家庭迫切需要廉租房,眼下大约需要53万套。这犹如53个人争1个苹果,供需缺口相当大。??参见于秀琴在北京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1月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一方面我们应当加强对民众的教育,量力而行,凭自己的力量逐步改善住房条件。超前享受只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很好地检查一下廉租房的政策是否得到落实。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廉租房的资金来源

  谈到廉租房,各级政府往往抱怨资金短缺,好像只要有了足够的资金,为穷人盖些廉租房是不成问题的。各级政府公布了一些关于廉租房的数据,下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这些数字背后的真实含义。

  在国务院24号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廉租房的资金有4个来源:"一是地方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适当提高比例。四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等方式给予支持。"

  简单来说,廉租房资金有4个来源:第一,地方政府预算拨款;第二,住房公积金;第三,土地出让金;第四,廉租房本身的租金收入。这4个资金来源的信息透明度不同。其中,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情况也比较复杂。廉租房的租金收入微乎其微,解决不了多大问题。这两项姑且不谈,我们集中讨论廉租房建设和政府财政支出、土地出让金之间的关系。

  廉租房与土地出让金

  土地出让金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收益。既然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土地出让金自然应当属于全民。从土地出让金当中拿一些出来帮助弱势群体解决住房困难,合情合理,天经地义。

  土地出让金的来龙去脉并不复杂。

  1987年,作为地方税的一个部分向城镇国有土地征收费用,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和维护。在1年以后,将费改为税,称之为土地使用税。中央和地方对半分成。

  1992年,正式出现土地出让金的名称,上缴中央的比例下调为5%。

  1994年,在税制改革中,将土地出让金全部划归地方所得。

  长期以来,土地出让金以非税收入的形式游离于预算之外。在国家统计局的各种统计年鉴中查不到土地出让金。究竟各级政府征收了多少土地出让金仿佛变成了一个灰色领域,数据很不清楚,没有哪个部门能给出详细的数据。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土地出让金收益的管理。暂且不管数字多少,民众在购买商品房的时候都要缴纳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没有上缴中央财政,在地方政府手上,土地出让金是真金白银的收入。

  在许多地方,近年来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收入。有人估计,2006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达到了7000多亿元的历史高峰。土地直接税收和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参见伊歌,"地政风暴为啥奈何不了地产盛宴",《改革内参》,2008年第3期。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平新乔的课题组估计:2006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保守估计超过1万亿元。??参见"土地出让金用途'谜底'应尽快解开",《大众日报》,2007年7月12日。

  在2006年商品房销售总额为20 509亿元,其中,政府拿走了大约40%,也就是说大约8000亿元被政府收走了。扣除税费和其他开支之后,土地出让金的净收益为2900亿元。面对着混乱不堪的数据,我们宁肯选择最低的数据来讨论。在国务院24号文件之前曾经规定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不得低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5%。也就是说,按照国家规定在2006年应当用145亿元建设廉租房。2006年廉租房建设完成投资总额47亿元,占土地出让金的1?74%。请问,还有将近100亿元到哪里去了?如果拿10%来计算,问题就更严重了。

  政府财政对廉租房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逐年递增。2003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6年接近4万亿元,2007年突破5万亿元。2007年财政收入增幅达31%。??参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2月21日。地方政府手里的钱多了,却不愿意花在廉租房上。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17节:廉租房考验以民为本房价与物业税廉租房考验以民为本廉租房的性质(2)


  2005年全国财政支出33 930亿元,而廉租房投入仅仅有47?7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14%。

  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38 730亿元,廉租房投入78?2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0?202%。

  2007年廉租房投资83?2亿元,政府总财政收入超过51304亿元,廉租房投入占政府收入的0?163%。

  如前所述,世界各国花在廉租房上的预算都占政府财政支出的2%~3%。香港用于住房保障的资金占政府财政支出的5?5%。如果我们在廉租房上花的钱占政府总支出的1%,也许还能找点理由来推脱,可是在廉租房建设上的开支还不到政府预算开支的0?2%,怎么解释呢?

  2008年,在报刊杂志上频频看到消息,"今年廉租房建设资金投入68亿元。"??参见人民网,2008年3月7日。一般老百姓并不了解这个数据究竟意味着什么。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68亿元可以盖多少房子?根据现有的数据,在200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0 62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为20 509亿元,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3383元。投入68亿元,可以盖201万平方米商品房,如果每套房的面积为50平方米,相当于4万套廉租房。由于廉租房无须交纳土地出让金和各种税费,每平方米的廉租房价格可以降为2029元。那么,68亿元可以修建廉租房6?7万套。就全国的廉租房需求来讲,僧多粥少。

  必须明确指出,这里提到的68亿元是中央投入廉租房的资金。如果把地方政府投入廉租房的资金也计算进来,总投资额理应加大许多倍。

  究竟廉租房投入应当具有多大的规模才比较合理?我们不妨参照一下世界各国的情况。在西方各国政府开支中大约有2%~3%用来帮助穷人解决住房问题。我国香港用于廉租房(他们叫做公屋)的资金占其预算的5?5%。根据国情,在现阶段如果把廉租房投资控制在整个政府预算的1%~2%之间,应当比较合理。

  非常遗憾,过去几年内用于廉租房的投资在政府预算中所占的比例实在太低了。2006年全国廉租房投资78?2亿元,2007年提高到83?2亿元。分别占当年财政预算的0?202%和0?163%,如表10?1所示。表10?1廉租房投资占政府财政预算的比例(单位:亿元)20062007财政收入38 73051 304廉租房投资额78?283?2廉租房投资所占比例0?002 019 10?001 621 7如表10?2所示,在2007年政府财政收入51304亿元,如果拿1%出来建设廉租房,应当是513亿元。如果拿2%出来,应当是1026亿元。实际上2007年廉租房投资83?2亿元,按照1%财政预算考虑,廉租房投资缺口为513亿元。如果按照2%计算,廉租房缺口为942亿元。表10?2廉租房投资缺口(单位:亿元)20062007财政收入38 73051 304廉租房实际投资额78?283?2 按政府总开支2%拨款774?61 026?08廉租房投资缺口696?4942?88按政府总开支1%拨款387?3513?04廉租房投资缺口309?1429?8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廉租房投资还有这么大的缺口。

  真的是财政困难,没有资金吗?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逐年递增。

  有些地方政府喊没钱,但钱到哪里去了呢?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行政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10%以下,可是,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19?03%。从1978~2004年,财政收入增加了23倍,而行政管理费上升了82倍,从49亿元增加到4059亿元。2004年全国有公车400万辆,每年消耗财政资源4085亿元。全国一年公款吃喝2000亿元以上。??资料来源:吴忠民,"2000亿元公共投入从漏斗中跑掉",《改革参考》,2007年第18期。近年来,廉租房雷声大,雨点小,可是不少地方的县、市政府纷纷盖起了豪华的行政办公大楼和超大规模的广场。从2006年10月开始,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对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的新增建设用地逐项进行清理排查。到2007年初,各地共自办结案13 059件,涉及土地17 500公顷,给予党纪处分927人,政纪处分561人。至于说在土地出让金当中还有多少被非法侵占,贪污腐败,那就是另外一个需要追究的问题了。

  一面是各级政府的楼堂馆所拔地而起,另一面是廉租房投入迟迟不能到位,这就是对"以民为本"政策的考验。

  前些时候,许多地方大张旗鼓地说要多盖些廉租房,可是投入的资金非常可怜,甚至连国务院规定的土地出让金都要挪做他用,这些人嘴上说以民为本,心中想的却是别的事。

  我们建议,第一,请各级人大严格监督土地出让金的使用状况,坚决执行国务院的规定,必须将不少于10%的土地出让金用于廉租房建设。第二,要求各级政府将财税收入的1%投入廉租房建设。第三,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将住房公积金和廉租房收益继续投入廉租房建设。务必迅速改变廉租房建设的状况,为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提供最基本的住房保障。

  附录10A土地出让金被挪用建办公大楼??《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5日。

  (作者:岳德亮,裘立华)(新华社电)浙江省审计部门近日表示,今年对2005年至2006年期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的一次专项审计调查发现,不少地方存在违规使用土地出让金建设、装修办公大楼现象。据了解,浙江省审计部门审计发现,2005年至2006年,全省土地出让金用于办公楼等建设的达5?82亿元,如金华市所属的永康等5个县市将土地出让金用于支付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公楼建设、搬迁及装修费用1?32亿元;奉化市在土地出让金中核销市政府大楼基建款4824?6万元。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18节:严肃金融纪律(1)


  审计调查同时显示,土地出让金被用于出借、对外投资等15?91亿元;用于弥补经费9?81亿元、平衡预算5?34亿元,如萧山区土地出让金用于平衡预算4?63亿元,缙云县用于平衡预算1000万元;其他未按规定使用土地出让金8?02亿元。据了解,2005年至2006年两年间,浙江省共出让国有土地78?07万亩,合同总额2341?28亿元。

  11严肃金融纪律,防范房地产业的风险房价与物业税严肃金融纪律,防范

  房地产业的风险

  中国金融市场上有许多非常独特的现象,明明是错的,而且从理论上没有人敢为之辩解,但是在实践中依然畅行无阻。你说你的,笑骂由人,就是不改。房地产企业的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的问题就是一个案例。

  在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六条)中明确规定:"严格房地产开发信贷条件。为抑制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囤积土地和房源,对项目资本金比例达不到35%等贷款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贷款。"银监会也一再重申这条金融纪律。

  为什么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本必须达标呢?

  众所周知,任何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银行的钱只要一出大门就有风险。投资者到银行借钱,赚了归自己,赔了也得自己负责,无论如何,不能把风险转移给银行。凡是去银行申请过贷款的人都知道,在一般情况下,银行最多只能贷给项目资金总额的60%。也就是说企业的自有资金不得低于项目投资额的40%。并不是银行小气,更不是银行没钱,这样做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根据大量数据统计,贷款投资之后亏损40%的概率大约为0?5%。换言之,如果银行贷款不超过项目投资额的60%,出现不良贷款的概率低于0?5%。银行里面的钱只有8%左右是银行自己的,其余都是老百姓的存款。保护银行存款的安全也就是保护民众的利益。

  房地产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由于投资周期长,市场变化快,再加上政策不停地变化,风险比较大。因此,理应更严格地控制房地产业的贷款风险。目前。要求房地产自有资金不得低于投资项目资本金35%的规定缺乏理论支持,已经是给房地产企业很大的优惠和照顾。今后应当逐步提高到40%才合理。

  可是,令人非常遗憾,长期以来,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究竟房地产业的资金缺口有多大?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房地产业的资金状况。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见表11?1),长期以来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徘徊在75%左右。如果要把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到65%,在2006年底,整个房地产业的资金缺口高达8018亿元。表11?1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有资金缺口(金额单位:亿元)年份资产总计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自有资金缺口199716 417?03 901?576?21 844?4199819 526?24 668?976?12 165?2199918 744?84 480?976?12 079?8200025 186?06 153?975?62 661?2200128 566?87 131?175?02 867?3200233 043?18 278?674?93 286?5200340 486?59 787?975?84 382?3200461 789?216 005?674?15 620?7200572 193?619 672?972?75 594?8200688 398?022 921?374?18 018?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看起来,有些房地产企业似乎很有钱,其实,他们手里的资金并不一定属于他们。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资金是借来的。一旦出了问题,总不能拿别人的钱来赔吧!例如,在房地产企业的自筹资金当中有一部分是建筑施工单位的垫款,而追根溯源,其中有不少是这些单位向银行的贷款。在房地产企业的预收款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银行的贷款。房地产企业手里的大部分资金,严格来说并不属于自有资金。

  如果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商品房销售额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占投资比例以及占销售额比例都在25%左右(见表11?2)。表11?2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年份房地产开

  发投资额

  (亿元)商品房

  销售额

  (亿元)自有资金

  (亿元)自有资金占

  投资比例

  (%)自有资金占

  销售额比例

  (%)20004 984?13 935?4777?415?619?820016 344?14 862?81 145?118?023?520027 790?96 032?31 505?719?325?0200310 153?87 955?72 005?919?825?2200413 158?310 375?72 862?921?827?6200515 909?317 5764 022?225?322?9200619 382?320 509?75 025?125?924?5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如果按照中央的要求,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不低于开发项目投资额的35%,则在2006年底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缺口为1758亿元(见表11?3)。表11?3按照国家规定计算的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缺口(单位:亿元)年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5%投资额自有资金自有资金缺口20004 984?11 744?4777?4967?020016344?12 220?41 145?11 075?320027790?92 726?81 505?71 221?1200310153?83 553?82 005?91 547?9200413158?34 605?42 862?91 742?5200515909?35 568?34 022?21 546?1200619382?36 783?85 025?11 758?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房地产业的金融风险都是够高的了。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19节:严肃金融纪律(2)


  众所周知,目前金融市场上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钱太多了。过剩的流动性冲向消费领域导致物价不断上升;冲向证券市场,导致股票市场大起大落;冲向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暴涨。金融当局为了消化这些过剩流动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地提高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可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依然非常严重。如果房地产业能够按照国家的规定充实资本金,可以吸收大量资金,减轻资金流动性压力。可是,房地产业按兵不动,资产负债比率依然居高不下。

  某些房地产开发商"空手套白狼",只有很少一点自有资金,几乎全靠银行贷款来开发房地产。对于这些开发商来说,资本回报率很高。他们在获取暴利时却把金融风险转嫁给了银行,也就是转嫁给了老百姓;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地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应当受到社会的谴责和金融纪律的约束。

  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足问题由来已久,从开放商品房市场以来,房地产企业的资本充足率就从来没有达到要求。国务院和银监会的三令五申几乎被当做耳旁风。人们很惊讶,房地产商为何如此神通广大?

  其实,要解决这个矛盾,有一条最简单的途径:严格执行金融纪律。无论是哪家银行,当行长的都知道金融纪律。为什么明知那些房地产企业自有资本不足,还要违章给予贷款?没有什么道理好讲。只要仔细查一查,很容易发现隐藏在背后的贪污腐败。只要严抓违纪者,表明执行金融纪律的决心,其他的行长自然会去逼那些房地产开发商增加自有资本。之所以国务院和银监会颁布的金融纪律得不到落实,其原因是某些房地产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和银行构成了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在本地有着靠山,对中央的规定视若无睹。这个现象曾经在俄罗斯发生。一群掌控着能源部门的新贵居然敢于和中央政府叫板,逼得普京政府不得不出手整治。前车之鉴,后人之师。我们绝对不能容忍任何利益集团来挑战中央政策,一定要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2008年3月14日)

  12严谨学风与赌徒意识房价与物业税严谨学风与赌徒意识

  2008年3月26日,在《每日经济新闻》上发表了一篇署名舒锋的文章"经济学家何以有赌徒意识?"读过之后颇有感触。对于在网上那些无理取闹,破口谩骂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向鲁迅先生学习,保持沉默,连看都不看一眼。然而,这位作者提到了经济学家的理性和人文关怀,有关学风问题,不能不回应几句。

  也许要弄清楚什么叫做赌徒意识?是谁在赌博,又赌了些什么?

  房价涨跌原本是一个经济现象,如同所有价格一样,房价有涨有跌,潮起潮落,没有什么稀奇。2007年上半年深圳的房价暴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讨论房价变化的原因,预测未来变化趋势的时候,理应冷静地分析,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有人说可能还要涨,有人说可能要跌,这都很正常。我们应当提倡严谨的学风,摆事实,讲道理,在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才能寻求合理的对策。如果连形势都判断不准,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很可能误导民众,贻误大局。

  根据全国房地产供不应求的状况以及金融体系结构的扭曲,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的局面,我判断房价在近期内处于上升通道。我曾强调说,1年以后,即至2008年7月,如果房价下降一分钱,我登报致歉,这只不过是强调我的陈述绝非儿戏,并没有和谁赌什么。至于后来别人说了些什么,那就不是我的事情了。

  在学术讨论中要提倡竞争,敢于追求真理,敢于负责求真。如果有分歧,完全可以通过严肃认真的争论来探索,求得共识。无论如何,这和赌博二字风马牛不相及。在官僚主义体制中讲究四平八稳的八股文,废话连篇,洋洋洒洒,成篇大论;既要这样,又要那样;这个方面,那个方面;像开中药铺一样,列举了各种可能,唯独没有自己的观点。兜了半天的圈子,读者仍不知作者所云。请问,有几个人有耐心看完这样的文章?

  在经济研究中不仅要敢于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还一定要认真地提出自己的依据。不仅要有理论,还要有数据和事实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观点不同的双方通过交锋,相互切磋,才有可能更接近真理。这就是我们应当提倡的严谨的学风。没有人敢于保证自己一上来就百分之百都正确,如果对方说的有道理,就要吸收对方的长处,修正自己的观点。目前,我们缺乏的就是这种学术争论的气氛。有些学者没有根据,没有理论,信口开河,简单地迎合社会潮流,人云亦云。如果听之任之,让这种浮躁的学风泛滥成灾,势必祸国殃民。显然,如果一见争论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说这是赌徒意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利于创造一个严谨的学风。

  我们务必要提倡说真话,不要说假话。有的时候说真话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但是,让老百姓知道真实情况,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如果对事情没有研究,宁肯不说话,也不要随波逐流,更不要昧着良心说假话。

  打个比方,如果天上下雨,作为天文工作者就要说真话,预报河水要上涨,告诉住在低洼地带的居民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也许有人不信,也许有人骂街,但是仍然要坚持说真话。判断房价变化根据的是经济规律。对于经济规律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不论喜欢还是不喜欢,违背规律就一定会受惩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