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本好书之__教你找到求职的捷径:求职赢家的秘诀

浏览0 回复57 电梯直达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教你找到求职的捷径:求职赢家的秘诀
本书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惑和问题,用自己的体会和大量案例现身说法。介绍了怎样做职业规划和设计,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和竟争,如何运用简历和求职信,面试时要注意的事项,要按照什么求职思路才能确保自己有销路,如何运用求职的"战略"与"战术",实用高效的求职法有哪些,如何做好职业定位,大学四年如何做好职业准备,如何在职场做人做事,如何表现自己、把握机会,怎样提升职业素质和竟争力,如何与人相处,怎样作出成绩等内容。本书全面展现了作者在求职面试和职场生存发展方面的经验、智慧和技巧,在当前工作难找、就业艰难、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和教材,能够让即将走上职场的大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作 者:卢文辉  出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类 型:经管励志 > 职场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1节:中国职场的"怪异"现象(1)


  求职赢家的秘诀:

  教你找到求职的捷径

  前言

  中国职场的"怪异"现象

  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职场这个特殊的"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涌现了许多"核爆式"的新闻事件。这些事件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打破了昔日"必然会成功"的神话,它们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让人们在无比震惊、感叹和不解之余,陷入深深的反思之中……

  下面将一部分被媒体报道过的"人才类新闻"汇集于此,通过"标题新闻"和"摘要"的形式再次展现出来,借此提醒大家思考:职场为何会出现这么多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我们怎样去避免出现这些现象?……

  1.标题:"北大毕业生在家卖糖葫芦"

  摘要:曾是理科高考状元的北大学生武小锋2005年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回大连老家卖糖葫芦……(刊登媒体:《北京晨报》2006年1月4日)

  2.标题:"40次面试被拒--上海交大学子为何成了'拒无霸'"

  摘要:一位姓蔡的同学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热门专业--计算机系,且在计算机公司实习过,经验丰富,但在求职时却屡屡失败,原因就是他不会自我推销……(刊登媒体:东方网《劳动报》2005年7月11日)

  3.标题:"高校毕业生'身价'大跌--电子专业毕业月薪800元,博士生月薪1400元"

  摘要:北京工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何亮(化名)学的是电子信息专业,这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当年报考的人趋之若鹜。开学时班主任曾骄傲地说:"毕业时月薪低于5000元的单位不要去;"读大三时,时过境迁,何亮发现师兄师姐当中有的人月薪800元,他的心突然就凉了。

  而汤正(化名)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博士毕业生,4月份他曾咨询过就业专家。专家说:一个博士生在北京人才市场上的基本价位应该是5000元左右。到了5月份,汤正四处奔波,最终在一家出版社找到了一个职位,月薪1400元……(刊登媒体:《财经时报》2005年5月30日)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2节:中国职场的"怪异"现象(2)


  4.标题:"硕士研究生遭遇就业尴尬--企业大都需要本科生,想去高校或研究机构,学历又不够"

  摘要:记者采访了首都经贸大学的毕业生赵芳,她说:"3年前考研主要是为了今后能够找到一份比较合适的工作,但现在看来,就业压力更大"……(刊登媒体:《中国青年报》2007年2月12日)

  5.标题:一个"IT神童"的求职困局

  摘要:一个在高中时就被媒体誉为"IT神童",大学时就获得了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签名的MCP(微软许可证专家)、MCPDA(微软数据库管理员)和MCPSE(微软系统工程师)3个资格认证的青年潭熙(化名),曾向社会发出过100多份求职简历,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刊登媒体:《中国青年报》,2007年2月12日)

  6.标题:"求职路上"

  摘要:中央财经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熊×同学是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在校时还担任了学校《就业指导报》的主编,但到了市场上,他找了好多家单位都未被接收。(播发媒体: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2006年4月2日)

  我没有名校的文凭、不是学的热门专业、没有职称、外语不好、普通话也不流利、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此外,我还有其他的弱点和不足。在常人眼中,我的条件是属于"求职难"这个范畴的,但就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我却单枪匹马勇闯职场。经过多番努力,先后被TCL等众多中外知名大企业、大公司争相聘用。起点不高,但就业率高,我成了中国普通学历高就业的典型,我创造了职场上令人耳目一新的"卢文辉求职现象"。

  这个现象与前面所说的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职场"奇异"现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此它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说实话,我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求职英雄"、"求职大赢家"和"求职高手"之类的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因为主客观的原因有过多次的求职经历,求职应聘曾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它甚至一度占用了我很多精力。对于求职,我的确有太多的体验和感受。但事实上,我不喜欢被说成是"求职英雄",也不敢当。在我眼中,英雄是非常高大、神圣和辉煌的人物,而我只不过是一个和大家一样,在职场不断拼搏的普通人。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3节:中国职场的"怪异"现象(3)


  但是,我很喜欢被称为"赢家",因为赢家是一个市场化的概念,它表明你经过了市场竞争并获胜了。至于说"高手",我肯定算一个,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比较贴近市场和自己的实际,因此常常能达到目标。

  由于媒体的报道,许多人知道我的一些经历。但对于我的成长背景和奋斗历程,我的经验、技巧、心得和感悟是什么,"赢家"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大家几乎都不知道,而这恰恰是大家最想探知和了解的。本书正好适时推出。

  这两年,我曾应邀到一些大学作演讲和报告。所到之处,大家争先恐后地向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会给予了回答。面对大家期待的眼神,我恨不能对每个学生都亲手帮上一把。如今,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却在就业最紧要的"临门一脚"失去机会,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我通过亲历和其他渠道,了解到大中专毕业生在涉足职场时遇到的种种压力、矛盾和困惑,以及他们自身存在的许多缺陷、不足和问题。比如,很多大学生至今还认为,求职就是"交简历、等通知,四处撒网碰运气"……求职真的这么简单吗?为什么有的人一次发出100封求职信,但却碰不到一次运气?虽然他们天天在求职,但我认为他们仍然"还不会求职",因为有的人连最基础的简历和求职信都写不好。说实话,我没想到有些大学生连基本的求职技术和理念都那么欠缺……

  看到无数人站在职场"大门"前,我觉得自己的理念、胆识、经验、技巧、谋略和我的独门求职法对大家会有所启迪和帮助。我的经历是一个生动的案例,可以从实践的角度引导大家更好地求职应聘。于是,就有了本书。

  除了讲演、写书之外,我今后还计划在贵阳建立一个"求职就业展览馆",我要把自己20多年来的职业历程、经验、精典求职案例、相关"文物"、文件、照片等一一展出,让大家有更生动、更直观、更真实的感受和感悟。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4节:中国职场的"怪异"现象(4)


  我历经多年悟出了一个道理:求职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还未被认识的科学,它涉及很多内容,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次求职都需要很好的策划。

  我认为,如果大家都能像我一样去对待求职,不断地去动脑筋、想办法,善于创新,多一些谋略,提早做好准备和准确定位,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毫不畏惧地拼搏,不断提升竞争力,那么大家也一定会成为赢家!因为"先天不足"的我能成功,大家为什么不能?

  当前,就业形势的确很严峻,但对于广大的求职者和大中专学生来说,我应该是他们自信的源泉,大家应从我身上看到自己的希望。

  每个人的职场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体制的原因、家庭的原因,或者为了能从事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或者因为所在企业出现危机,我有过多次求职经历,也有过起伏和挫折。想当年,我和现在的求职者、毕业生一样,也曾在职场中面临着困惑和烦恼。那时没有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全靠自己摸索总结。虽然我总地说来比较顺利,但也是"磨"出来的,也走过一些弯路。今天我把自己的经历、经验和故事提炼出来,就是希望能让广大求职者和大中专学生们少走弯路。

  我的职业有过变动和调整,但不管干什么,在哪里干,我都竭尽心力,对工作不仅认真负责,而且作出了成绩,这也是我成功的地方。因为在职场,一切都要靠积累,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在"上家"的表现往往决定了"下家"对你的取舍,从学校到职场,概莫能外。所以每段历程都很重要,而我正好在不同的阶段都把握住了自己,并很好地展现了自己,所以才会有招聘方争抢着用我。

  除了做事的"硬本领"外,我做人的"软实力"也在不断强化。所以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得到了许多贵人的相助和喜欢,使我在职场的生存发展中变得更加自信和顺利。我是如何做到的呢?在本书中有详细的讲述,这些也很值得大家参考和借鉴。总之,我想让本书不仅对"怎样找工作",而且对"怎样干工作"都能带来有益的帮助。我希望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大家求职、就业命运的书。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5节:中国职场的"怪异"现象(5)


  我常常会思考职场中为何会出现"100多名硕士研究生登记失业"等这些令人吃惊的现象,通过对比,我发现在市场面前我比他们更有竞争力,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虽然我没有职称,学历也比他们差,但市场为何偏偏青睐我?什么才是市场上真正的竞争力?我比他们强在什么地方?"大赢家"到底赢在哪里?看完此书,读者就会找到答案了。

  总结过去,我之所以能成为职场竞争的胜者,从大环境上讲,完全得益于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是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型,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扩大和深化的结果。所谓"职场赢家",是市场化的产物。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几十年里,人们不认识"求职",只知道"计划和分配"。我的经历从一个小小侧面见证了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我正是在这场大变革中获得了丰富的职场经验。我要感谢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和时代,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和机会。从微观方面讲,具体到我个人,我摸索着走出了一条有自我特色的、与众不同的职场之路。因为有创新、有突破、有坚持,所以我才立于职场不败之地。

  卢文辉

  2008年8月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6节:求职面试宝典


  第1章

  求职面试宝典

  01 人在职场,不"竞"则退

  看到众多学弟学妹们在职场跋涉奔波,我仿佛看到了16年前的自己:一样的艰辛,一样的不容易。毕业前夕,人人都在忙于跑招聘会或四处托亲人、找关系等,大家都处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中。当今社会,不"竞"则退!在职场尤其如此啊!

  说到竞争,我的经历应该对大家有所启示。我是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回顾我的职业生涯,就是一段充满竞争、奋斗的历程。

  1992年,大学毕业不久,我就辞去公职,投身市场,主动选择了竞争。当我只身到广东自谋职业时,人地两生,我没有过硬的文凭做金字招牌,没有举荐信,没有任何熟门熟路的关系,我在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的情况下,不断拼争。在经历了不懈的忍耐、努力和坚持之后,凭借逐渐增强的能力、实力,逐步走上了成功之路。

  这么多年来,我由于以下原因有过多次的求职经历:

   不愿意被别人"计划",故在大学时期就积极进行求职实践,为日后进入市场作准备。

   不甘平庸,不愿在当时封闭、僵化的环境下生存,故辞去公务员职务,南下广东求职,自谋生路。

   为了找到一个更理想、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故适时适地地进行了职业调整。

   在面临企业被兼并、人事出现动荡、遇到工作不顺心等职业危机时,被迫为寻找新目标而求职。

   未雨绸缪,以防万一,居安思危,为了拓展就业之路而进行跨行业求职。

  总之,我一直处于动态的竞争环境中。我好比穿上了"红舞鞋",在不停地跳,很难歇下来。我明白一个道理,自行车只有在行驶中才会"平"和"稳";如果停下来,不是"歪"就是"倒"。因此,就业竞争越激烈,我越想通过竞争去接受市场的考验和打磨。

  从1994年起,我把自己定位为"营销人"。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销售工作充满了竞争,非常具有挑战性,也最能锻炼人,而我长期所在的行业又是竞争最激烈、最严酷的家电业。处于家电大战的风口浪尖,更是不"竞"则退啊!没有办法,只有拼!企业拼产品、拼技术、拼价格,个人拼智慧、拼知识、拼综合素质、拼吃苦耐劳、拼团队精神……内功外功都在拼!面对时时涌来的压力,除了千方百计动脑筋、想办法、学更多的东西、勤奋敬业之外,没什么能帮我。

  人们常说,人在销售部,年年有进步。这话其实是说,竞争逼迫你不得不去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否则就只有被淘汰。

  通过多年来主动地竞争,如今在职场,早已是工作来找我,而不是我去找工作了。我能做到这一点,完全是多年竞争生涯所造就的。

  说到当前的大学生求职难,我觉得是难者难,易者易,关键看你有没有竞争力。竞争力往往只能在竞争中才能真正培养和形成,所以大家要积极参与竞争。

  小提示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7节:学会随行就市(1)


   对于初进职场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竞争,这时换个思路和角度,少一点好高骛远,多一点脚踏实地,求职之路会宽广许多。从学校进入社会,最重要的是要完成从"能学会考"到"能干会做"的转变,必须贴近市场的要求去修炼自己的"内外功"。

   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胆量,在激烈的竞争中,环境越艰难越要拼!要有冒险精神,敢于闯荡。只有大胆去尝试、去行动,才会赢得机会。

   职场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刚踏入社会肯定会遇到失败、会有阵痛,这是绕不过去的。面对残酷的市场,必须知难而上。一个人只有学会了竞争、习惯了竞争,最终才会赢得竞争。这虽有"套话"之嫌,但的确是我多年求职生涯的切身感受。

  学会随行就市

  1992年的6月,当我第一次来到深圳时,顾不上看一眼深圳的名胜景点,稍作停顿,便迫不及待地奔人才市场而去。位于深圳华强路上的人才交流中心,如同春运的火车站一般,人山人海,人满为患。室内空气很差,人又多,热气逼人,人人汗流浃背。在每一个招聘展台前,都围满了许多的求职者。

  面对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招聘启事,我贪婪地一个不漏地看得眼睛发直。来之前,我有一个笼统的想法,"要尽量专业对口,要能发挥专长"。我认为自己从事新闻、行政、文秘等工作是很对口、很适合的,可走遍大厅不见有媒体招聘,于是我选择了两家招聘总经理助理和秘书的公司,很快填好求职申请表交给第一家。

  正手忙脚乱的招聘小姐一边接过我的简历,一边习惯性地问道:"哪个学校毕业的?""西南民院。""什么西南民院?""就是西南民族学院。""在哪里?""在成都。""你学什么专业的?"问到这里时,招聘小姐总算开始拿起我的表格看了一眼。"你应聘总经理秘书?!"在我还没有回答所学专业是什么时,对方大声的反问打断了我。"对不起,我们只招女生。"不容我再开口,对方已一把将表格塞到我手里转而接待其他人了。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8节:学会随行就市(2)


  我一时无措,只好退出来。第一炮没打响,心里多少有些不快。想到对方连我的具体情况还尚未了解,仅凭性别就作取舍,我并不觉得自己失败,反而认为错过我是他们的损失和遗憾。此时的我仍是一脸的自信。

  我赶紧又填了一张表,迅速赶往第二家"对口"的招聘单位那里,只见两三个人正在收拾东西。咦!好像要走人,我赶紧冲上去把求职申请表递过去。"对不起,我们的招聘已经结束了,名额全满了。""我条件不错的,麻烦您看一下吧!"对方的手里拿着东西,他们没有接我的申请表,只是礼貌地说:"以后有机会再联系好吗?"

  天下真有那么巧的事吗?早不结束晚不结束,刚轮到我就结束。是命运在捉弄我吗?看来应聘时机很重要。我心里很不服气:难道已找到工作的人就一定比没找到工作的人强吗?

  可人家已被圈定了,就算我比别人更适合那个岗位,但也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求职应聘其实有一定偶然性,时机是很重要的。工作没找到,体会已有一些。求职第一天我空手空腹回到旅店。

  晚上我开始总结分析:其实我有一份不错的履历呀!为什么第一天不顺利?再看看履历表,我仍然在自信中入睡。

  第二天一早,我又精神抖擞地来到华强路。为了不重蹈覆辙,我特别留意是否有招男秘书、男助理的单位,好不容易发现一家招聘公关人员和文秘并注明"男女不限"的公司,这对我来说是个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

  看着一个个对手拿着的"红本本",听到他们与招聘官的一问一答,真是来者不"善"。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不少的"名门望族"。有几个人还是研究生,当然也有一部分如我者,学历平平。经过观察,我感到招聘单位十分看重"英雄"之出处。的确,在那个年代,文凭的含金量和分量远比现在要重要得多。回想头一天,那位招聘小姐竟然不知"西南民院"是什么学校时,我突然多少有点底气不足。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9节:学会随行就市(3)


  还好我有一些媒体通讯员证之类的证书,轮到我时,我将"打包"好的资料交过去,招聘主管默默翻看,我紧张地望着他,他对我说:"你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过我觉得你应该去联系新闻单位,学中文的嘛,又当过记者通讯员,去写文章、搞采访更适合……"语气很温和,但令我很心寒。这不就是回绝了吗?

  我不甘心,继续缠着他。一个劲地说明自己能干好公关及文秘工作,于是他又说,要做总经理的助理或秘书要求还很多。第一,要重点大学毕业;第二,要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第三,要在深圳居住一年以上;第四,以招女性为主……原先招聘启事上没有要求的条件这时不断地被说出来。现在回头看,我好像遇到了许多"歧视":"学历"歧视、"地域"歧视、"经验"歧视、"性别"歧视等。

  对于企业的招聘要求,有些我可以理解,有些我不理解。我不明白学中文专业的却做不成文秘;而业内公认"新闻与公关是双胞胎的关系",我在读大学时曾有过多年新闻工作经历,这难道不是经验?还有,我苦读10多年,难道就因为我是男的就与秘书、助理和公关无缘吗?在深圳,想不通的事也得想通。如果你想的与用人单位想的不一样,那你得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去想,主动权在人家手上,这就是市场。

  天天泡在人才市场,一周很快过去了,我仍一无所获。这时我想起一年多前,在大四时曾录取过我的广州广达公司。于是我转头赶往广州,可人家说已没有空缺职位。之后我又前往顺德,去找大学时曾求过职的康宝、鹰牌等企业,结果人家也是暂不需要人。无奈之下,我又重返深圳。

  经过仔细对自己进行了再分析后,我觉得应该主动上门联系一下新闻单位,于是我赶往《深圳特区报》和《深圳青年》杂志社,结果哪有我的机会……

  南下之初,我品尝到了艰辛和苦涩……我突然觉得自己要改变了。怎么变?那就是放弃固有计划,随行就市!

  小提示
root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第10节:对号才能入座(1)


   对于初进职场的大学生等求职者来说,真正接触市场以后,大家才会发现自己拥有的"优势"和条件不一定适合市场。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也会差距很大。自己看自己和用人单位看自己永远是两种结果。怎么办?这就要学会随行就市,只能让自己去适应市场和适应用人单位。人员招聘是极其个性化的选择,一万家企业可能有一万个标准。你到底适合哪一家?这里的所谓适合,就是指要从用人单位的标准、需求和大学生自己的条件与求职"定位"上去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能相融就是适合。

   大学生在刚进职场时,有一个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求职还需要时间和耐心。求职,谁没尝过苦涩?人人都是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习惯到习惯的,在这个过程中,碰壁反而让你更看清自己。明白"此路不通,得改走一条",从而让自己进入调整期,通过与市场的几度磨合,你才会发现适合你的单位一直都存在,只是之前你没有找到它。

  对号才能入座

  一转眼半个多月过去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工作没找到,费用却一天天在增加。六月的广东,酷暑逼人,一天光买矿泉水就要花去10多元,开支不少。身上所剩的钱也不多了,已进入决战时刻。

  为了尽快找到工作,我开始降格以求。不能再死盯着知名企业、大企业的总经理助理、秘书之类的职位了,高不成得先低就。对文员、仓库保管员、甚至营业员这些我原先根本不考虑的职位也关注起来,我必须得尽快先敲定一家单位。如果空手而归,这次南下算白跑了。耗时、耗力、耗钱,一切都白费了,而且即使下次再重新来过,谁能保证就会成功呢?所以目标和自我定位一定得调整!

  也许是上苍有眼,也许是我的执著有效,一天下午,当我在人才市场接受一家公司问询时,对方又提到文凭的重点非重点问题,情急之下我对招聘人员大声说出:"我没有北大的文凭,但我可能有北大的水平!"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