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帖】《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部分内容摘录

浏览0 回复6 电梯直达
快乐的小马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最近在研究心理学,看到了有人推荐这本书。又看到了别人摘录的部分内容,特推荐给大家共享。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89&Key=27949475&BlogID=2781&PostID=14464175

《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这本书是吴迪介绍看的,耗时两周,当然也是那种看看,抄抄的看法,呵呵。
  感觉这本书和之前素黑的那本心疗系列《一个人,不要怕》有一定的相通,就是都主张从自己内里攫取力量和自我滋润的源泉。当然这本会从追溯童年及家庭互为影响的方面,来分析为什么成人之后面对一些事情会有某些应对,某些情绪反应。
  其实现在越长大,越觉得自己的一些个性、习惯、处事方式,的确都和过去小时候养成的有关,不管是好习惯,坏习惯,好的思维模式,坏的思维模式,其实都是年幼时候建立的。尽管,成人也是可以改的,但早年的经历还是起到了不可轻易磨灭的作用。
  而要认清曾经的笔墨如何改写了今日的人生,只有从过去成长的土壤里去找寻今日发芽滋长的根源在哪里。
  好像如果你要问,你是吃了什么才会长这样,或身体这样?
  我不能回答你说,某年某月吃了啥饭啥菜,造就了今日的我。我只能说,过去所有吃过的五谷杂粮肉类蔬菜,经过一些列变化,成为了今日的这个我的血肉和体质。其实每个细小单位都是构成今日的一种积累。这样的比喻如是,关于你的个人,关于你个人的某种个性,甚至说话方式,音量大小,都不是没有理由变成现在这样的。
  而这本书,就是从家庭这个层面来分析的。该书的作者曾是一个在神学院学习工作多年的牧师,也曾是一个被毒瘾酒瘾缠身强制送入戒毒戒酒中心的病人,在心灵的高层要求,与身体的欲望交战中,不断被啃噬,被挫败的人,可想而知,道德感及强的犯罪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是怎样的自我折磨的。
  但是,当多年以后,曾经的这样的经历,不再成为创伤,而恰恰成为他的财富,可以完全感同身受的去教益别人,并让自己成为最真实最好的见证。
  一切的经历,都不是没有理由的吧。至少那成就了你生命的丰富,不会因为过度贫乏而不自知,无法帮助别人,拯救别人。
  没有真正痛过的灵魂,不是最好的安慰者。
   
  以下内容为我两周来断断续续摘抄的部分,也许是对于我有触动,也许对于你只是无动于衷。
  其实,字这么多,多数上惯网的人,不太习惯看这样的文本,可是,我只是想写一遍,再打一遍,加深点记忆吧。
  其实有时候写东西也一样啊,为什么现在会有这样的文笔,问我是看了哪本书那篇文章培养了我,当然也答不上来,就好像上面的吃饭的理论一样,各式各样的吸纳,被自己整合吸收之后,成为了现在的思维和书写方式吧。
   
  以下文字为摘抄,人肉打字机,很累很辛苦。爱看的同学请认真看,不爱看的同学,就算了啊。
  毕竟,只渡有缘人嘛。

部分节选:

 ~~~~~~~《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节选~~~~~~~~~~
  ●成熟的人能区分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个体,能建立清楚的自我界限(self-boundary),有良好的自我概念,也能够和自己的家庭系统建立良好而有意义的关系,但是又不会过度融入家人的生活里而迷失自己,这表示他一自由运用情绪,不会满腹怨愤,也不会爱某个人太深切,可以在恰当的时候选择不带罪恶感的离开。
   
  ●人与人在对话中常有三种断章取义的现象:第一是以偏概全,第二是过度简化,第三是扭曲现象,上述三种谬误的沟通方式都必须加以质询、核对和澄清,才能了解彼此心中真正的感受和需要。
   
  ●把我们的家庭和父母理想化是自然而难免的过程,本书的重点并不是意图批判父母,因为没有父母会故意伤害他们的子女,如果他们早有觉察,大多数的的父母会改变他们对待子女的作风,他们无非是重复自己曾经身受的模式而已,他们并非不好,只是没有机会学习到教导子女的更好方式,正在为了要停止这些不妥当的做法代代相传我们才要重塑这些留在我们身体上的家庭历史。
  在我们彻底了解个人成长的历史之后,才不会盲目重复它,在我们了解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及真实面对受伤经验之后,我们才会有所改变。对于被自己否认或者没有意识到的事情,我们是无法改变的——谁也没有办法了解自己不知道、不清楚的事情,当我们跟过去受伤的事实连接起来时,才能经历并且表达自己的伤痛,在我们释出愤怒与悲伤之后,才能不再自贬,才能了解自己的许多行为要表达的只是一些我们曾经领受的痛苦,并非自己有什么不对,深切地了解过去,能帮助我们开始一个崭新的自爱过程,我们将会惊奇地重新发现那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独特、有价值而珍贵的自我。
   
  ●不健全的家庭来自不健全的婚姻,而不健全的婚姻是由两个受内心空虚所驱策的人建筑起来的。悲哀的是,不健康的人往往会被那些跟他们一样,或者比他们更不健康的人所吸引,他们的再度结合,使家庭的不健全具有了代代相传的特性。
   
  ●没有完整的自我和自尊,一个人很难真正去爱别人,任何生物在不完整的状况下,都有一种动力去趋向完整。
   
  ●一旦接受了最亲密的两人之间也存有无限的距离时,而且更爱那存于彼此之间的距离时,美妙的共同生活才能发生,婚姻要求双方守住寂寞与尊重独特。
   
  ●分化的精神,即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异,两个分化良好的人在彼此之间会有下列觉察
  1.自己的感觉和思想跟别人不尽相同。
  2.自己在身体、情绪以及智能上跟伴侣是不同的。
  3.自己是唯一能为自己的快乐负责的人。
  高度分化的人才是真正自主和独立的,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别人的爱和关怀,而是渴望爱和被爱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也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他们都知道要为自己的认识、感觉、观念及幻想负责,也知道要为自己的生命以及快乐负责,因为别人不会比自己更能带来快乐。分化良好的伴侣各自有能力化解自己在爱的关系中幻想不实的部分。因此,他们能真实而成熟地彼此相爱。
   
  ●两个期待借由婚姻使自己完整的人,结果会比婚前更不完整。这或许可以说明众多怨偶的由来及离婚率逐渐上升的原因。
   
  ●在健康的关系里,双方相互渴望,却不是因为不满足的需要而结合。因此,双方各自致力于自身的完整,并且愿意一起成长,彼此皆提供给对方一个稳定的空间(独自)去完成,并且放弃控制、批判、埋怨以及吹毛求疵。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快乐的小马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自我接纳是导向完整人格的大道,当一个人无法接触他真正的感觉、需求及想法时,他就跟自己分裂了,那些所谓的“应该”、“必须”,“绝不能”等,都是导致个人跟自己分裂及疏离的内在枷锁。
  人常常在心里跟自己交谈,由内在自我的交谈中所引发的交战,造成不断的冲突及内心的针扎,这使为什么的存在产生困难,陷入不确定的状态,什么事情都要在心中斟酌一番,“我应该”或者“我不应该”,像破唱片一样在心中重复播放,自我因而迷失在内在的对话中,跟真我越离越远,这会消耗我我们的精力,降低我们的功能。
   
  ●当人带着内在的欠缺和不完整的感觉步入婚姻时,他们的关系正朝麻烦走去.在热恋期间,男孩和女孩都非常愿意付出,因为他们幻想终有一天会得到对方,而使自己变得完整。这种借给予来获取的行为是婚姻的大忌,也是爱的假象,然而当事者任然会幻想因对方而达到自我实现。
   
  ●接受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能力是基于个人的独立程度,两个能够独立的人才能悦纳异己。
   
  ●父母在身体或情绪上虐待小孩的同时,也在挣扎着要得回在自己父母跟前失去的力量——所有不健康的父母都可能在心理上被自己的父母遗弃,在情感上受到创伤。
   
  ●只有在为人父母后,才会发现自己早年的脆弱。多年来,那些脆弱的感觉已经被自我防卫系统深锁,当我们不知不觉地又控制了孩子,使孩子重新经历我们幼时的遭遇时,其实是想要赢回当年被父母夺去的力量和尊严。
   
  ●在不健全的家庭里,人会不由自主地去寻觅失去的乐园,周而复始,循环不休,人们常会发现自己找到的满足需求的替代品,只不过是另外一个幻象而已——名望、地位、新的性伴侣等等,都无法补足随着童年真我消失而逝去的内在整合感,心灵空虚是一种内在的状况,外在的事物无法唤回已逝的童年。
   
  ●“手指在纸上一动书写,字迹渐次出现,任何的虔诚与机智都无法抹去半行,所有的眼泪也洗不去一字。”眼泪是我们康复的起点,只有借着哀悼过去,我们才能得到安慰从而继续成长。
   
  ●不健康的父母烙在孩子身上的是自己受过的伤。
   
  ●原始的理智在不受情绪干扰时,脑细胞可以对任何生活中的新刺激作出灵活的反应,而在强大的情绪干扰下,做理性的思考会非常困难,未能释放的情绪能量阻碍智能的运作,长期冻结的情绪抑制了九成的智能运作,日后遇到某些类似刺激时,会强迫性地采用早年的应对策略,储存的情绪像一张破唱片,只唱相同的歌。当过去的经历过度污染了我们的思考能力时,就无法产生新而有创意的反应,这些旧有的经历会不断地重复,并在脑海中累积。因此卡位的情绪终将取代理性以及赋予判断的思考能力,而造成意志的残障。
   
  ●遗弃造成强迫行为:由于身心得不到满足,他们带着一个有破洞的灵魂长大,虽然有着成人的身体和言行,内在却永远是个饥渴的孩子。这个灵魂的破洞促使他强迫地追求更多的爱、注意、赞美、饮食、金钱……这种驱迫性的力量来自空虚感。
   
  ●强迫性及上瘾行为包括尼古丁、食物、毒品、酒精,也包括对于工作、发怒、兴奋、性行为等的沉迷上瘾。因为性接触、赌博、工作成就、宗教狂热、正义感、恋爱等,均能造成身体化学变化而影响心情。这种种癖好与吸毒所造成的身心改变是十分类似的,以为上瘾只限于在暗巷中吸毒或醉得东倒西歪的观念是错误的。实际上它深入大多数人的生活。所有上瘾行为都是一种幻想式的亲密关系,它有多种表现方式:可以是恋爱时期飘飘欲仙的感觉,自觉完美及正义的狂喜,性方面的征服及吃东西时的满足感,拥有钱财的富余感,及吸毒的快感。所有的上瘾及强迫行为都会带来一种和他人或事物之间紧密结合的幻觉,此时个人不再感到孤单,自觉已经克服了寂寞和分离的痛苦——幻想及否认事实使个人暂时不再孤单空虚,短暂的快感使上瘾的人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并对可能有的伤害视而不见。
  上瘾行为不只意味着过多的性、工作或饮食,它也能左右我们的心情,并转移对某些感觉的注意力,使我们无法察觉内心真正的感受,也就不再感觉到遗弃所带来的寂寞。
  癖好是在我们文化中被普遍接受而不觉得有任何不妥的,包括努力工作、运动竞赛、娱乐等狂热,都有可能上瘾,成为麻醉感觉的工具。千万人沉迷的赌博是转移心神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而看似正派的——工作狂及宗教狂又何尝不是我们文化中被赞许的上瘾者呢?
   
  ●男人常用愤怒替代恐惧。
   
  ●教育是人的先天的完善性的表露。
   
  ●生活在批评中的孩子——学会指责;生活在敌意中的孩子——学会争战;生活在羞辱中的孩子——学会自贬。
   
  ●情绪必须保持流动才能维持正常,否定情绪就等于否定我们生命中的根基及能量。
   
  ●心灵麻木正是上瘾行为的温床,在麻木无感的情况下,唯有接触刺激性的上瘾物品,我们才能感觉自己活着。
   
  ●没有受过伤的心是空洞的。你的悲伤越深刻,你的喜悦就越丰富。
   
  ●没有任何事物比自己的行为更加罕有而独特,你不需要牺牲自己来获取爱。
   
  ●在所有人当中,你是唯一永远不会离你而去的人。
   
  ●情绪死亡的人仿佛是行尸走肉。
快乐的小马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许多相互依存问题的特质都被文化所包容而视为正常,而我们明白所谓的正常不过是约定俗成或心照不宣而已。然而,众人的共识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似乎尚有待商榷。
   
  ●爱是一种承诺,需要克服懒惰和恐惧,愿意冒险暴露自己,并冒着被拒绝的危险去付出,因此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意志和抉择的行为。真正的爱始于“自爱”,以及对自己的珍视,我们必须先学会重视自己,才能重视他人,否则爱可能就是相互依存的陷阱。
   
  ●相互依存是一种遗弃的象征,表示我们失去了诚实的自我。
   
  ●一旦某人必须借外在事物或他人肯定自己的价值时,他便为自己找到了一位新的上帝,并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灵魂成为它的奴隶,相互依存是一种冲突,冲突的焦点是到底要让谁做自己的主宰?因为一个人若没有内在生命,就会出现相互依存的现象,那是一种灵魂上的问题,代表了灵魂的破产。
   
  ●严冬里,我在心中发现了一季盛夏。
   
  ●任性的人生活在浮夸当中,不是自以为全能伟大,就是觉得生命无望(这也是一种夸大,对自己弱点的夸大)
   
  ●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脱离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经历它。
   
  ●永远戒绝是一种浮夸的想法,矛盾的是,一旦我心甘情愿地接受我的有限时,反而能控制我的生活。
   
  ●治疗上瘾行为的唯一方法就是投降,任何控制的企图只会使情况更加混乱。
   
  ●非常奇妙的是,我们唯一能赢的方法就是准许失败。
   
  ●我们和我们的秘密同样病了。
   
  ●发掘小时候的原始痛苦,表示我们打算放弃某些心理防卫,不再在幻想中美化父母,这并不表示要批判父母,只是为了找回自己当年不敢承认的痛苦,并彻底释放它们。
   
  ●大理石中藏着天使,我不断斧凿,让天使飞出来。一旦我们接受自己是天使的事实,就有责任敲开大理石,使自己获得自由。
   
  ●倘若童年丧失了健康的自恋需求,我们就不能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去接受爱,这种创伤必须经过一种哀悼的过程才能痊愈。
  哀悼可以修补我们的灵魂,由于时光无法倒流,我们必然为失去的童年及未满足的需求悲伤。哀悼是一种充分悲伤后将所有遗憾还诸天地的过程。
  哀悼始于震惊和拒绝面对现实,继之的反应是对痛苦的讨价还价,直到真实而强烈感受到愤怒,罪恶感、后悔,伤心,心痛以至接受事实。许多人都在震惊和拒绝面对问题的阶段停滞不前,因而形成长期忧郁。
   
  ●压抑情绪的结果是情绪不再听我们的指挥,情绪一旦被压抑及否认,我们就不再是情绪的主人,而成为它们的奴隶。
   
  ●否认事实是自我欺骗,我们会忘记一些事情,但被压抑的情绪却会形成一股冰封的能量,在潜意识里操纵你的生命。
   
  ●我虽然克服了酒瘾,却没有真正面对我的病根——我的“灵魂之杯”,也就是内在那个深深影响我,并且非常匮乏的小孩,我必须去经历那个孩子的痛。
   
  ●我们除了要找出隐藏在内心的孩子,还要亲自将他带大,使他长为成人,我们会有机会拥抱这个孩子,并且做自己的父母,我们也能以成人的身份,学习把他人给予的爱转为滋润自己的力量。
   
  ●伯恩的人格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成人、父母和小孩。其中成人的自我状态(adult ego state)是指目前的理智生活,能够选择并与现实生活保持接触;父母的自我状态(parent ego state)是指撷取父母的价值观,态度而未经省察,筛选;孩子的自我状态(child ego state)则涉及我们丰富的情感生活和童年的感觉。
  许多人都同意,我们曾走过的童年至今仍在内心深处保有完整的感觉、思考和欲望的能量,儿时心灵的创伤或需求未得到满足,某些能量会收到阻塞,大部分受阻的能量成为被压抑的情绪。
  所谓“修正经验”(corrective experience)是回到过去,及释放受阻的能量,而且打通受阻的能量,使其产生建设性的运用。
   
  ●真正亲密关系的前提是:能愤慨,独立及保持一些距离,在这个距离之下,彼此相爱与尊重。
   
  ●唯有打破家庭对我们施予的咒语,才能过自己选择的生活。不打破这个符咒,我们的生命便成为家庭代代相传问题下的牺牲品。
   
  ●瓦解自己对于家庭的病态依赖和妄想,将精力放在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上,而不再一味地想要解救家人,有些父母从未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孩子自小放弃了童年去照顾父母的需求后,有权利(应该是说有责任)专心面对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说,不再一直为父母担心和努力拯救他们,信任他们的命运,或许是最明智的做法。
   
  ●我们是否会一直瞧不起自己,与内在的自我形象有关,如果我们的自我形象充满缺陷,而且有过许多被羞辱的记忆,那么羞愧便深深地刻印在脑海,因为我们必须非常努力才能使自己在治疗后,不会再度掉入自贬的陷阱。
   
  ●爱的意义是要克服怠惰及愿意付出时间和注意力,拥抱自己内在失落的孩子是自爱的开始,这是对自己的终生承诺。记住,在所有你认识的人当中,你是自己唯一永远不会失去的朋友。
   
  ●年龄会带来智慧,在我们一步步度过生命的关卡,克服重重危机后,智慧的最佳定义是在事物中分辨轻重的能力,在智慧中我们能看见事物的全貌,因此智慧需要足够的时间的孕育才能累积而成。
   
  ●我们必须在认识最高峰后,才能真正了解低谷。
   
  ●以前我们的自我意义取决于行为好坏与成就高低,而现今,我们将超越自我及自我层面的着眼的意义,我们不再完全注重“做什么”,而将关心的焦点放在“是什么”,它让我们开始了解自己存在的本质——我们的真我,这种了解不是历史性,也没有时间性,却是出自于我们恒久的内在。
   
  ●倘若我们的自我界限脆弱不堪,就无法达到发现真我的阶段。
   
  ●先有强壮而健康的自我,先使自我不被过去种种为了结的事件纠缠。
   
  ●没有任何一件外在事物能让人真正快乐,我们的快乐要到内在生命中寻找,我们的王国存在于我们心中。
   
  ●错误的信念导致错误抉择,最后便会制造一个和自己的错误信念一致的世界。
   
  ●信念决定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我们经常投射自身的感觉,思想及态度给周围环境,借着扭转自己的世界观创造一个不同的世界,即用内心的信念创造外在世界,而非外在世界决定我们的信念。相互依存之所以说灵魂之病,是因为它认为个人的内在平安快乐要依赖外在事物取得。
   
  ●精神戒律的领域中一致强调要进入寂静的心境。
   
  ●马斯洛形容完成自我实现的人,喜欢倾听别人对他们的一件,但很少受其影响,他们的意识是和谐一致的,对他们来说,工作和游戏没有什么两样,他们越是天真而有赤子之心,也越发成熟,越是独立自主,也就越发合群。
   
  ●我们必须格外能够特立独行,承受孤独。

快乐的小马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放松对自己的控制
  如果心灵和身体相同且相通,我们可以练习以更深沉有力的方式运作身体并掌握心里,学着放松自我的控制:讲自己交给更高层次意识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许多人在将自我交给他们的“更高力量”时,会体验到一些特殊的力量。我所发现的可摘要如下:
  1.许多重要的智能活动都在意识察觉之外进行,例如,生理回馈、梦、直觉、家庭系统、角色和自我防卫等。
  2.暗示及自我暗示的力量远大于一般的假定。我们早在婴儿期就被施予类似催眠的“咒语”中生活,这个“咒语”往往来自我们的原生家庭及文化中,是在不知不觉中承自他人而深深影响着我们。
  3.我们会抗拒自己最渴望的事物。言语上的自我防卫、否定事实、妄想、固着角色等,都组织我们接近高层意识。
  4.每个人都有直觉的能力和创造力,也有无穷的超感直觉及能够自我整合、自我组织的心灵。
  5.高层意识和任何其他形式的意识都有关联(无论是杜克大雪研究的心电感应或是史丹福研究所的遥视实验)
  6.毫无疑问,富有创意的潜意识心灵,为我们的生命设计了一个“蓝图”。当我们回顾以往的生活时,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己的生活并非漫无目的,而是有计划地前进,而我们可以自由决定是否要遵循这个计划。
  7.倘若我们愿意遵循自己高层次力量的计划,可以预见的是:我们的行动将与周围人的最终福祉和谐不悖。
  8.我们不必担心在自己需要时,没有所需的资源而无法施行上述计划。爱因斯坦说:“心灵和物质都是一种能量。”有些数据证明了心灵力量对物质能量的影响(包括运用精神力量移动物品)
  9.清醒的生活是经常冥想祈祷、富有创意直觉的心灵所做的选择。
  10.我们若想听到未经扭曲的内在声音,必要条件之一是对事物持有开放的心胸。规律的默想、祈祷和逐渐超越自我亦属必须的步骤。
   
  ●寻找一个地方,比家更温暖,比地球更宽大,永不被遗弃,永不再孤单,且不被完美主义驱策的地方。

石榴花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3333666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很多地方不理解,文章又太长,要是用故事表达意思出来就更好了
快乐的小马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33336666 发表:
很多地方不理解,文章又太长,要是用故事表达意思出来就更好了


汗,这个不是简单的文章啊,本来就是一本书呢,这些内容是博主摘抄的,人肉打字机呢!想了解更细的内容,可以去看那本书,我想应该会有故事的。

再说,有些东西,是要经历过才会有很深的感受的。你看到有不理解的地方,简直太正常了。本来这个就是探讨心理治疗方面的。如果没有碰到过这些问题,权当一次知识扩展阅读好了。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