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线上讲座15期】泵与比例阀的结构原理与常见故障(活动时间:2009年7月8日-24日)已经结束...

浏览0 回复188 电梯直达
pandora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lxj1206 发表:
pandora98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
请问:二元高压梯度系统的阻尼器在泵后的三通后边,四元低压梯度系统的阻尼器在泵的两个柱塞杆之间

阻尼器位置不同有什么影响呢?

    呵呵,这个问题比较专业,我只能来猜了。
    系统的压力由泵产生,随着泵后边管路的延伸,压力应该是不断下降的,尤其是柱子、保护柱和过滤白头上,压力会下降更多。阻尼器上有压力传感器,用来监测泵的工作情况,只有将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最靠近泵压力产生的位置,才能最及时准确的反映泵的真实工作状态。二元和四元系统的泵结构上都一样,属于串联泵,压力都产生于第一个柱塞杆,对于四元系统来讲,两个柱塞杆之间肯定是最靠近压力产生源的位置了,而二元系统是在泵后混合,还放在两个柱塞杆之间,那么就至少需要两个压力传感器,如果想知道系统的压力,还要在混合器后加第三个。
    当然,四元系统的压力传感器离压力产生源最近,最能直接体现泵和系统的状态,二元系统的离泵远,会有些偏差,但是也还可以接受。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三通的管路特别细,据说曾经有二元泵的三通堵了,泵还在一直加压,直至将三通压的漏液,想来是三通前管路上的压力比压力传感器上感知的实际压力高了,否则超压力上限仪器会报警停机的。
littleaimar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楼主啊 ,看了你的帖子,一时冲动,就去把入口单向阀给拆了 ,结果装不回来了,感觉那里面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元件啊 ,就一个小铁圆柱,弹簧一个,一个小黑色橡胶垫圈,一个透明圆形垫片,怎么装回的时候就不能将两个部件密闭好呢?有没有单向阀的构件图片呢 ?
pandora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littleaimar 发表:
楼主啊 ,看了你的帖子,一时冲动,就去把入口单向阀给拆了 ,结果装不回来了,感觉那里面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元件啊 ,就一个小铁圆柱,弹簧一个,一个小黑色橡胶垫圈,一个透明圆形垫片,怎么装回的时候就不能将两个部件密闭好呢?有没有单向阀的构件图片呢 ?

别急,呵呵,我一般拆仪器的时候喜欢画图纸,边拆边画,或者是编号,边拆边编。

大一点的弹簧放到带导线的电磁阀腔体(不防称这部分为A)里边,铁圆柱带有细小柱状突起的一端朝外压着弹簧放到腔体里。然后是剩下的一半,带有四个螺丝孔的圆形不锈钢体(不防称这部分为B)中间有圆形突起,突起的中心有一个小孔,小孔里是一个顶针,顶针直插下去,在反面的螺纹扣中间放阀芯的位置伸出来。接下来看那个黑色的正方形塑料片,正反两面各有一个圆形凹槽,这两个凹槽大小不一样,小的凹槽正好可以放进透明的圆形垫片去,也正好能扣在阀体B部分突起的位置上,透明的塑料片在这里起密封作用。扣好以后看黑色方形塑料片中间的小孔,黑色的小垫片正好放在里边,起缓冲作用,保护下面的透明膜片不被压坏。A部分腔体孔沿也略为突起,正好能放到黑色方形塑料片较大的凹槽里,放下去时铁圆柱上的细小柱状突起就伸到黑色方形塑料片中间的小孔里,压在黑色的小垫片上。最后紧固四角的四个螺钉时要注意,B部分上流动相的入口要与A部分上的导线要呈90度角,确保装到泵上去的时候位置合适。

总结一下顺序吧:B部分装阀芯的位置朝下放在桌面上,放入顶针,顶针上放塑料透明膜片,膜片上是方形黑色塑料片,然后在中间圆孔中放入黑色的小垫片,上边再放上铁圆柱(圆柱上带细小凸起的一端插入方形黑塑料片中间小孔中),剩下的电磁阀腔体内放入弹簧倒扣上去,OK。

这个电磁阀平时不会坏,我们的仪器一年工作330天以上,每天都是24小时,三年多才磨坏里边那个透明的塑料膜片,其结果也就是阀体漏液生锈,有盐析出。因为这个零件上不承受压力,所以漏液也都是微量的渗漏,开始时很难发现。

拆东西做研究是好的,但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边拆编记录,可以画画,可以编号,有条件的还可以边拆边拍照或者摄像。再有就是不要慌,仔细研究每个零件的形状和大小,电磁阀里的这些零件上的凹槽大小深浅都是一一对应的,这是设计理念的问题,这点要比国产的仪器要好,很多国产的仪器零件放反了也一样能装上,出问题了都让人不知道为什么。
〓猪哥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当泵启动时,入口电磁阀由程序控制主动打开,由于柱塞杆的运动而在泵腔内形成负压,泵头外的压力显然高于泵头内,在这两种压差下出口单向阀的宝石球落回到阀座上,出口单向阀闭合,向后移动的柱塞杆将溶剂抽入第一个泵头,与此同时第二个柱塞杆向前移动,往系统里传送溶剂。柱塞杆的冲程由流速确定,移动到冲程的下限后,电机方向倒转,同时入口电磁阀由程序控制主动关闭,柱塞杆的运动使泵头内的压力增加,超过了泵头外的色谱柱的反压时,出口单向阀打开,并使第一个柱塞杆向前移动一直到冲程设定的上限,同时第二个柱塞杆向后移动,这样两个柱塞杆按顺序在两个极限点之间进行循环。在第一个柱塞杆向前移动时,泵头里的溶剂通过出口球阀压入第二个腔体中,第二个柱塞杆吸入第一个泵单元送来溶剂的一半,另外一半直接进入色谱系统,当第一个柱塞杆吸取溶剂时,第二个柱塞杆就把吸入的溶剂打到色谱系统里,这样通过两个泵的串联来降低流动相输送系统的脉冲。


关于这个,我有个疑问:泵头里的溶剂通过出口球阀压入第二个腔体中,此时第二个腔体吸收全部第一个腔体溶剂,然后打出一半?还是第二个腔体吸收一半,剩下的一半直接流到色谱柱里去了?
〓猪哥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03yx2 发表:
当泵启动时,入口电磁阀由程序控制主动打开,由于柱塞杆的运动而在泵腔内形成负压,泵头外的压力显然高于泵头内,在这两种压差下出口单向阀的宝石球落回到阀座上,出口单向阀闭合,向后移动的柱塞杆将溶剂抽入第一个泵头,与此同时第二个柱塞杆向前移动,往系统里传送溶剂。柱塞杆的冲程由流速确定,移动到冲程的下限后,电机方向倒转,同时入口电磁阀由程序控制主动关闭,柱塞杆的运动使泵头内的压力增加,超过了泵头外的色谱柱的反压时,出口单向阀打开,并使第一个柱塞杆向前移动一直到冲程设定的上限,同时第二个柱塞杆向后移动,这样两个柱塞杆按顺序在两个极限点之间进行循环。在第一个柱塞杆向前移动时,泵头里的溶剂通过出口球阀压入第二个腔体中,第二个柱塞杆吸入第一个泵单元送来溶剂的一半,另外一半直接进入色谱系统,当第一个柱塞杆吸取溶剂时,第二个柱塞杆就把吸入的溶剂打到色谱系统里,这样通过两个泵的串联来降低流动相输送系统的脉冲。


关于这个,我有个疑问:泵头里的溶剂通过出口球阀压入第二个腔体中,此时第二个腔体吸收全部第一个腔体溶剂,然后打出一半?还是第二个腔体吸收一半,剩下的一半直接流到色谱柱里去了?


应该是第二种吧。那样就可以持续保持流动相的流动,降低脉冲。
〓猪哥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pandora98辛苦了,每个问题都回答的很详细,细致。
活动完了一定要做液相版的专家啊。
pandora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03yx2 发表:
当泵启动时,入口电磁阀由程序控制主动打开,由于柱塞杆的运动而在泵腔内形成负压,泵头外的压力显然高于泵头内,在这两种压差下出口单向阀的宝石球落回到阀座上,出口单向阀闭合,向后移动的柱塞杆将溶剂抽入第一个泵头,与此同时第二个柱塞杆向前移动,往系统里传送溶剂。柱塞杆的冲程由流速确定,移动到冲程的下限后,电机方向倒转,同时入口电磁阀由程序控制主动关闭,柱塞杆的运动使泵头内的压力增加,超过了泵头外的色谱柱的反压时,出口单向阀打开,并使第一个柱塞杆向前移动一直到冲程设定的上限,同时第二个柱塞杆向后移动,这样两个柱塞杆按顺序在两个极限点之间进行循环。在第一个柱塞杆向前移动时,泵头里的溶剂通过出口球阀压入第二个腔体中,第二个柱塞杆吸入第一个泵单元送来溶剂的一半,另外一半直接进入色谱系统,当第一个柱塞杆吸取溶剂时,第二个柱塞杆就把吸入的溶剂打到色谱系统里,这样通过两个泵的串联来降低流动相输送系统的脉冲。


关于这个,我有个疑问:泵头里的溶剂通过出口球阀压入第二个腔体中,此时第二个腔体吸收全部第一个腔体溶剂,然后打出一半?还是第二个腔体吸收一半,剩下的一半直接流到色谱柱里去了?


如果你经常拆泵就应该会注意到,泵里的两根柱塞杆、泵腔、密封垫圈这些东西都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可以认为除了单向阀,串联在一起的两个泵结构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拆下泵以后观察仪器上剩下的部分(借用你一张图,呵呵)。

中间正对柱塞杆尾端位置的两个黑色的凸起,上边有些油,用力去按的时候一个被压下去,另一个就弹出来,反之亦然,但是左边的冲程是右边的二倍,所以它们推动柱塞杆运动时,左边的柱塞杆运动冲程也是右边的二倍,对应的泵腔体积也符合二倍的关系。而且第一个泵排液时,第二个泵在吸液,吸液体积是前者的一半,剩下一半就直接进入系统,第一个泵吸液时,第二个泵排液,正好将之前吸入的一半排出来。
pandora9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03yx2 发表:
pandora98辛苦了,每个问题都回答的很详细,细致。
活动完了一定要做液相版的专家啊。

呵呵,我也是来学习的。因为最近半年遇到问题特别多,二元泵折腾了半年,四元比例阀也折腾了好久,工程师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自己边上网学习边解决问题,我来这里也是想通过和大家交流印证我的想法。
〓猪哥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pandora98你好,看到你的介绍里面有说关于“网上还有人说是乙腈聚合物导致宝石球和阀座粘连”,我想到了原来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用混合有机相(乙腈:甲醇)的时候,二元高压泵混合器以及出口单向阀那里经常堵,随着实验时间延长,压力也越来越高。所以不得不用了一段时间就拆下来超声清洗。这个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压力升高?还有使用的此流动相,柱子的寿命明显就缩短了【用的是乙腈甲醇混合有机相,磷酸水(添加三乙胺)】,是不是这样的流动相容易导致填料的流失或结构的破坏?
flytiger603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没有拆过A的泵,我想问一下:
1. 蠕动泵清洗时,只是清洗泵的柱塞杆,还是对单向阀也有清洗作用?
2. 您说了,高压有利于溶剂的混合,那么低压四元梯度,如何有效保证溶剂的混合?不知道混合池的结果怎么样?
谢谢!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