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资料】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简介

浏览0 回复107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王兴治      制导技术专家。辽宁省辽阳市人,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陕西青华机电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名誉所长。2000年后,任西安市科协副主席,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工学会常务理事。60年代参加我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研制工作。80年代参加红箭-8导弹研制工作,任总设计师,90年代承担国家某重点工程项目,任总设计师。他主持研制的项目,具有国内外很好的声誉,产值达60亿人民币。他曾获得过多项奖励。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6年获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获“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1999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国防科工委分别为他参加“9910工程”荣记一等功;2004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3年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述所有奖项均排名第一。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谢友柏        机械学设计及理论、摩擦学专家。江苏省高邮市人。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上海)。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在国际上首先与他的同事们提出转子轴承系统广义能量守恒原理,从理论和实验证明可倾瓦轴承不是天然稳定的。首次在国内完成油膜刚度阻尼测量。发展国外建立在简单系统上的摩擦学系统方法,提出摩擦学系统工程思想,构造理论和方法的框架,并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和高速透平机械转子轴承系统等的摩擦学设计和安全运行上,得到丰硕的理论及应用成果。在现代设计理论方面,科学地论证了创新设计过程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探讨了建立在分布资源环境基础上的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发表了大量论著。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尹泽勇        航空发动机专家。1945年出生于重庆市,原籍江苏省宝应县。196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专业,1990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六○八研究所总设计师,兼任国防科工委航空动力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担任我国第一种设计定型并批量交付使用的涡扇发动机的总设计师,实现了我国涡扇发动机研制从无到有的突破;担任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涡轴发动机及二型直升机传动系统的总设计师,并负责其他有关重点项目;长期从事先进结构强度研究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有重要的创新及贡献。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出版《现代燃气轮机转子循环对称接触应力分析》等专著3部、《有限元法》等译著6本,发表论文60余篇。1992年评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张金麟  船舶总体和动力专家。生于河北省滦南县,原籍河北省滦南县。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某重点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直接掌握联系高级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任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
    从事特种船舶总体和动力研究设计,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3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特等奖。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国家高技术发展建设重大贡献奖和金质奖章。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周 济        机械工程专家。上海市人。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4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博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湖北省委常委兼省科技厅厅长,武汉市市长,教育部部长。长期致力于机械设计与数控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并组织实施了发展与推广应用数控、CAD的技术路线;提出并实践了单调性分析优化、数控加工直接插补等算法理论;主持研制了华中Ⅰ型数控系统以及优化设计、机械CAD等系列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航天、能源等行业,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曾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1本。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周勤之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浙江省上虞市人。1950年毕业于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东华大学教授、上海机床厂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我国静压轴承开创人之一,新开发的动静压轴承在高精度外圆磨床用卡盘夹磨工作圆度<0.08微米,为当代国际最高水平。吸收国外技术试验开发镜面磨削外圆磨床开创我国镜面磨削先河。直接参与并组织指导研究开发的精密分度技术、接长丝杆技术、双薄膜反馈双边随动阀、磁分度技术、电子全闭环磨齿机、平面智能研磨等技术,为精密机床的开发打下基础。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张立同  航空航天材料专家。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近十多年来,从事航空航天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自增韧碳化硅、定向自生共晶硼化物复合材料、硅炭氮纳米吸波材料以及连续纤维增韧钡长石复相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特别在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技术方面,打破国际封锁,建立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技术与设备体系,多种构件成功通过验证,获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早期在近净形熔模铸造技术基础及其专用高温陶瓷材料与应用方面,解决了多项重大技术关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四项。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徐滨士        装备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领域知名专家,教授,博导。哈尔滨市人。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国表面工程》杂志编委会主任等职。
    我国表面工程学科和再制造工程学科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在国内帅先将等离子喷涂技术用于解决车辆薄壁磨损零件修复的重大难题;研制的电刷镀设备、各种镀液及纳米电刷镀技术,为现场修复大型设备及关键零件提供先进技术;近年开发的高效能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为制备高温热障图层提供了关键技术;开发研究新型履带板换代材料并推广应用,获得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研究纳米自修复添加剂新技术,解决了重载荷、极端苛刻环境下的润滑、抗磨、防腐等重大难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著作17部。1996年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2004年6月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工程奖,2004年10月获得国际表面工程与热处理联合会最高学术成就奖。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于本水  宇航科学与技术专家。吉林省九台市人。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曾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等职务。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员会顾问、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中国无人机学会高级顾问。40多年来一直从事防空导弹研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10种导弹的研制,无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60年代参加了我国防空导弹创业和第一代防空导弹研制,在解决拦截高空高速和机动目标等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第一个第二代防空导弹研制过程中,主持和参与攻破了快速反应高集成度导弹设计和拦截超低空目标等技术关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个第三代舰空导弹,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拦截掠海飞行的导弹。在国内首先开展了防空导弹总体优化、防空导弹弹族化和反远程空气动力目标防空导弹的推进与弹道问题等前缘课题的研究。其主要著译作有“防空导弹总体设计”和“系统工程与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部级奖等项。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厚志远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王永志          航天技术专家。辽宁省昌图县人。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后并入北航),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留苏毕业后立即投身于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火箭的研制工作,继尔参加了多种火箭的设计和研制。先后担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三种新一代地地火箭总设计师,是长征二号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和研制总指挥,曾任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院长,1992年11月至今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他长期工作在我国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的第一线,为我国战略火箭、新一代地地战略和战术火箭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拓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为实现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4项。曾获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3年度总装备部创新贡献最高奖, 他是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05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他“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