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

主题:【转帖】月薪1500的军工工程师的自白

浏览0 回复92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绿洲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zhanghe-200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国的高端技术产业说实话真赶不上国外  好一点只是达到国际先进行列  但是我们不能气馁啊  我们一定要赶上并超越
wangxichua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zwyu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多年前在别处看过这个帖子,只是没有“月薪1500的军工工程师”这一细节。今天再次看到,还是如多年前一样揪心。这就是“天朝繁荣”的和谐现状,这种“繁荣”在中国历史上多个时期也出现过,随后的历史结局即使在今天已被改得差不多的历史书上也可以查到。我相信,在如今的中国,如原作者般“有志”的青年、中年、老年都大有人在,但想“有为”,确实很难。现实很残酷,我等p民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穷则独善其身”是我目前唯一能做的了,可就连这一个第二选择想要实现,也很难,还在为此终日奔波、劳累、奋斗。希望,有朝一日,实现该目标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忘记当初的理想和那个尘封的还未实现的最佳选择。
祥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wyu(zwyu) 发表:
多年前在别处看过这个帖子,只是没有“月薪1500的军工工程师”这一细节。今天再次看到,还是如多年前一样揪心。这就是“天朝繁荣”的和谐现状,这种“繁荣”在中国历史上多个时期也出现过,随后的历史结局即使在今天已被改得差不多的历史书上也可以查到。我相信,在如今的中国,如原作者般“有志”的青年、中年、老年都大有人在,但想“有为”,确实很难。现实很残酷,我等p民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穷则独善其身”是我目前唯一能做的了,可就连这一个第二选择想要实现,也很难,还在为此终日奔波、劳累、奋斗。希望,有朝一日,实现该目标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忘记当初的理想和那个尘封的还未实现的最佳选择。


其实,技术人员对物质上要求也不高。他们精神上都比较丰富。

“。。。穷则独善其身”,很经典啊。
sql21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看得我“惊心动魄”,灵魂仿佛被重击了一样......感慨于那位工程师的清醒与忧患意识......感谢祥子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
sql21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zwyu(zwyu) 发表:
多年前在别处看过这个帖子,只是没有“月薪1500的军工工程师”这一细节。今天再次看到,还是如多年前一样揪心。这就是“天朝繁荣”的和谐现状,这种“繁荣”在中国历史上多个时期也出现过,随后的历史结局即使在今天已被改得差不多的历史书上也可以查到。我相信,在如今的中国,如原作者般“有志”的青年、中年、老年都大有人在,但想“有为”,确实很难。现实很残酷,我等p民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穷则独善其身”是我目前唯一能做的了,可就连这一个第二选择想要实现,也很难,还在为此终日奔波、劳累、奋斗。希望,有朝一日,实现该目标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忘记当初的理想和那个尘封的还未实现的最佳选择。


您的感慨也发人深思啊!......
lcy91975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差距是一直存在的,实在点的,这和历史有关从明朝末年开始,我们已经不如人家了,只是我们与人家的差距是越来越大,还是变的越来越小,想在将来能超过人家,这和国家的努力方向有直接的关系。
照目前看来如果想在科技方面与外国差距缩小,至少要国家投入的科技成本要超过外国的投入成本,就是集中了钱用在那个方向,至少目前看来,D没有集中力量用在科技方面,因为考核官员的成绩时,科技进步是不占有分量的。
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途径有三:
1。希望现在的ZZD 重视这个问题,
2。希望有个新的D代替现在的D在执政上能重视这个问题,
3。希望有个重视这个问题的党出现,并能在力量上和现在的D相当,轮流ZZ

从现在情况来看后两种几乎不会出现,现在的党也不会允许有第二个D力量做大,当现在的D不重视这个问题时候,---那我们小小的平民有什么办法啊,其实我们小P民看到的问题,ZZD都是社会的聪明人,他们更明白,路要怎么走,也是统治者说了算,这就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区别,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跟着TZZ走,要么你就拿起竿子,树起旗帜,做第一个牺牲的勇士,呵呵,就算你那样做估计现在也不会有多少人去附和你,毕竟现在的ZZD还没有差到那份上,我们的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吃饱了的,吃饱了的人是不会做撑着没事干的事。搞科技也要依靠先吃饱了再去搞,D虽然没能把科技搞的差过人家,但至少让大家吃饱了,呵呵,中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P民吃饱饭就乱不了,只要不乱,就没有内患,内患没有发生,统治就不会改变。
至于外扰会不会发生,何时发生,历史也告诉我们,当这个科技制造的武力差距大到足以让老外认为可以发生的时候,它就会发生。所以是缩小这个差距还是拉大它,我们P民说了干着急也没有用,还是TZZ说了算,呵呵。-----一家之言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0/12/5 16:48:40 Last edit by madprodigy
祥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关于核心技术,有个最新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议国家拨款20亿元设立动力锂电池研发重大专项”

贴如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员杨裕生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我国上马电动车项目的车企已多达100多家,但我国电动汽车的最核心部件锂电池的生产技术缺乏,多项关键材料依赖进口。因此他建议,国家要投巨资来设立锂电池研发重大专项,加快突破锂电池关键技术的步伐。

  据了解,锂电池技术世界领先的美国已投入15亿美元用于发展锂电池和电池零部件的制造。而我国则还缺乏相应的投资力度。为此,杨裕生前不久与锂电专家陈清泉、陈立泉、郑绵平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起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国电动车发展思路的报告。报告建议,由国家拨款20亿元设立动力锂电池研发重大专项,全面提升我国动力电池生产技术水平,实现隔膜和电解质国产化;攻克电池模块成组技术,提高电池安全性和一致性,电池组的寿命达到充放电1500次等。从而为5~10年后的纯电动汽车锂电池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杨裕生表示,其实我国在发展电动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的锂资源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而锂是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必不可少的矿产资源。但由于我国目前只有资源优势而没有技术优势,锂矿的开采与提纯技术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导致电池用的锂产品大多数依靠进口。

  “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电动汽车的竞争,主要是电池性能的竞争。谁掌握了电池的领先技术并将其产业化,谁就会在未来汽车市场占得先机。”杨裕生指出,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必须聚焦于我国掌握核心技术,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产业化。绝不应急于抢先从国外买进关键零部件拼出几辆汽车造势,制造一场“虚热”。

  杨裕生还指出,由于国内车企不掌握内燃发动机汽车的核心技术,致使大量的利润落入掌握核心技术的外企手中。动力电池要吸取这个教训,打消走捷径的念头,不用外件拼装、不搞合资,坚持自力更生,做到真正掌握核心技术,这样才有利于我国整个锂电池产业的长远发展。

祥子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一篇2005年发的文章,值得反思。

中国无"芯"之困:几亿台电子产品没一颗国产"芯
ww.XINHUANET.com   2005-06-24 15:38:35  来源:市场报UANE4 15:38:35  来源:市场报




国家《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软件、集成电路、国家《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但目前——

    电视、电脑、手机、DVD……几亿台电子产品没一颗国产"芯"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下,芯片处在一个重要位置,它存在于高端工业中,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装备水平和竞争实力。美国半导体咨询委员会在给总统的国情咨文中称其为“生死攸关的工业”,韩国称其为“工业粮食”。

    正因为如此,芯片成为发展最为迅速和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我们国家《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加强核心软件、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设计与生产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7300万台国产彩电无一颗中国“芯”

    而一组数据,却折射出了中国芯片的尴尬。电视在中国已经是普及的家电产品,但是中国彩电业的公开数据称,2004年全年,我国境内共有彩电企业68家,年生产能力8660万台,实际年产量7328.8万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生产国,然而,这7000多万台电视机中,竟无一片中国芯片。

    同样,计算机、手机、DVD、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也是更无中国芯。我们是彩电大国、手机大国不假,但绝非是强国。高额上游利润都被国外企业赚走,国内制造业只能赚加工的钱,以价格战、低成本厮杀,赚取产业链中的微利。国际上,如今的芯片业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它包括芯片前期设计、芯片制造、封装和测试等。业内人士测算,芯片1元的产值可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10元的增长。

    据商务部统计,仅2004年上半年,我国芯片进口额达262亿美元。我国芯片生产量仅占使用总量的3%,而出自我国企业设计的芯片占中国芯片使用量的比例几乎为零。在2003年我国芯片累计进口的416.7亿美元中,贸易逆差340亿美元,超过当年全国进出口25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值。近两年来,芯片贸易逆差年均增幅达60%。芯片已超过飞机成为美国对华第一大出口商品。预计到2010年,中国芯片的需求量将会达到700亿块,届时中国作为设计、生产芯片的弱国和消费芯片强国这一矛盾将日趋严重。

    我国芯片制造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IP核、关键原材料等,也是长期依靠进口,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芯片设计公司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2004年,全国芯片设计公司前10强的产值之和仅5.4亿美元,尚不及美国排名第十的设计企业Conexant公司6.5亿美元的产值。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几乎都是代工厂,拥有自主产品和自主品牌的公司凤毛麟角。

    企业无“芯”自主能力越来越弱

    中国台湾芯片制造商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5%,“9.21台湾大地震”同样也变成了芯片产业的一场地震。台湾的半导体厂商的生产线没有遭到地震破坏,但停电使芯片生产停顿下来。当时分析家称,至少在短期内,台湾的大地震很可能会使世界芯片价格上扬。64兆dram芯片将会超过15美元。而这次地震也造成了中国彩电等整机厂商的“芯片荒”,不得不等待大的芯片厂商排期和计划。中国企业不掌握芯片技术、受制于人的境况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芯片在电子整机中的价值已不断提高;芯片的价值已成为信息制造业产品的核心支撑。有人曾比喻到:在信息产业发展中,软件是大脑,集成电路是心脏。有业内人士评论,目前中国在大脑和心脏方面的核心技术水平至少与国外相差10-15年或者说两到三代。所以,尽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却是大而不强的“亚健康”状态。中国目前只能称得上是一个世界加工厂,是典型的“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这一被动格局的产生原因正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空芯”难题所致!

    首先,芯片技术是整机的技术水平标志,体现着关键的知识产权和主要的附加值———失去了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更无从谈及紧扣行业潮流进行功能开发。不掌握芯片技术,整机产业实际上变成了加工业或组装业。其在市场竞争中是不可能掌握主动权的,在赚取市场利润同时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外国企业靠核心芯片技术坐享其成。

    更关键的是,“无芯”导致电子产品难以升级换代,同质化现象严重。所以,国内企业恶性价格战屡屡爆发就不足为奇了。中国企业陷入利润微薄的泥潭,而国际市场上,从DVD、手机、数码相机,到轿车、摩托车、甚至打火机,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动辄将知识产权大棒挥向中国企业。

    造“芯”瓶颈和中国企业的突破

    中国芯片产业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比较落后。首先,占世界份额低。据统计,中国有集成电路企业414个,其中年产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有10家,80%以上的企业,年产值都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工艺技术水平也低,国际上集成电路生产线基本上都采用8英寸硅片、0.3微米工艺技术,美国、日本先进的集成电路生产线已开始采用12英寸硅片、0.18微米工艺技术,典型代表产品为256MBDRAM,而国内以5-6英寸硅片、0.8-1微米工艺技术为主。在技术方面,国外技术转移是目前国内企业获取先进技术的主要途径,但跨国公司在投资时,采取的策略往往是把旧的技术转移到中国,而不是一开始便把新技术引进来。

    最主要的是设计人员少的瓶颈。2003年,全球共有集成电路设计人员55万人,其中美国45万人,我国仅有1.5万人。人才瓶颈还表现在层次和经验上。有人评论说,内地缺少高层人才,大多只能做一些底层的编程和外围的东西。经验需要长期积累和专注精神,这恰恰是中国设计人员的弱点。因为大陆的集成电路工程师太好找工作,不停地跳来跳去。而芯片从设计到流片到验证到产业化到客户反馈是一个过程,通常要走过几个过程,约5年时间才能有较好的经验积累。

    2000年国务院出台18号文件以来,我国芯片产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准、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诸多进步。据统计,2000-2004年的5年间,中国芯片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增速为同期全球之最。我国已建和在建的8英寸、12英寸芯片生产线有17条,工艺技术达到0.13微米,成为全球新的芯片代工基地。芯片设计公司从最初的几十家增至400多家,特别是上海的中芯国际、宏力、华虹NEC和苏州的和舰等一批大型芯片制造企业的投产,增强了我国芯片产业的整体实力。

    而华为和海信等一批大的企业集团,也投入到芯片自主研发中。据悉,海信集团历时数年已成功研发出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视芯片,并且还是数字视频处理方面的芯片。而家电行业的一位技术专家告诉我们说:“数字电视常用的三块芯片是接收与解调芯片、解码芯片、数字视频处理芯片。其中,数字视频处理芯片是份量最重的一款芯片,是电视的心脏。”

    中国企业在芯片上的任何成果,都将是它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因为中国芯片设计产业一起步就置身于国际大循环之中,面对的是一个个体量巨大而又虎视眈眈的对手,在这场少年和成人的对垒中,游戏规则并不能保护我们,而是相反。面对一个一个的壁垒,中国企业只有持续不断的快速创新,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记者 郑国清)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