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不同牌子的SEM拍出来图片的倍数相差怎么就这么大?

浏览0 回复66 电梯直达
fengyongh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julich(julich) 发表:
扫描电镜是在显示屏和样品上同步扫描,因此放大倍率是显示器上的扫描范围除以样品上的扫描范围的值。现在一般的电镜厂家都是默认显示器的扫描范围为照相机的尺寸即100mm,因此放大倍率为1000倍时,样品上实际扫描范围为0.1mm。但是FEI公司可能是以显示器的实际尺寸除以样品上实际扫描范围,一般知道目前荧光屏的尺寸约为100mm的2-3倍,所以才会出现JEOL的1500倍大约相当于FEI的近3000倍的情况。所以很多杂志要求照片只给出microbar,而不是放大倍率的原因。

为什么发到论坛的图片尺寸是200mm×180mm。如果是底片照相100mm或是再小一点也是可能的。现在都是电子图像,应该是200mm×180mm。
奔跑的蜗牛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fengyonghe(fengyonghe) 发表:
欢迎这样的讨论。我所说的不敢离开书本,都是书本上搬过来的。阁下的文章我仔细看了,回复点意见你参考。坛子上的事达不成统一就大家保留自己的看法,众网友也一定有各自的想法。

阁下说的:

假设窗口横向总的像素是512个点(宽度51.2mm),束斑100nm,扫描范围51.2um,此时的放大倍数是1000(有效放大倍数)。保持倍数不变,束斑变成50nm(此时有效方法倍数变成2000,但仍然在1000倍工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图像会模糊。

我要说的:

束斑100nm时的有效放大倍率=人眼分辨率0.2-0.3mm/100nm=2000-3000倍。同理束斑50nm时的有效放大倍率=4000-6000倍。你说的那个1000倍不是有效放大倍率,而是你使用的放大倍率。有效放大倍率是允许使用的最高放大倍率。书上也是个经典概念,在光学显微镜中也是使用这个概念。

保持倍数不变,束斑变成50nm(此时有效方法倍数变成2000,但仍然在1000倍工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图像会模糊。按说倍数低于有效放大倍数的时候应该总是清晰的,为什么会变模糊?因为这个是步长大于束斑,产生信息的各个点之间不再连贯,所以这些间隔就变成了“空白

能谱面扫描是可以设置驻留时间的。二次电子像有步长一说我不知道,我觉得应该有但书上没看到过,也不知道在哪里可以设置步长?束斑变成50nm这时图像模糊了,是因为改变束斑同时也改变了焦点,使落在样品表面的实际束斑扩大(散焦),当它超过有效放大倍率之后图像会模糊。需要从新聚焦。

在一个倍数下聚焦清晰,不动任何设置,降低放大倍数,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图像就模糊了。

有这个可能,是由于你显示器设置的图像分辨率太低了,把图像分辨率设置高一点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随着放大倍率的降低像元总数不断增加,会出现两个以上像元重叠为一个像素灰度,因此图像模糊。所以必须将显示屏的分辨率调高。用模拟信号的老电镜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它那个显示屏是固定的高分辨率。如果你调高了显示器分辨率还是出现同样的问题,说明你的仪器有这个小小的故障。

关于拍照的问题,是的,底片的分辨率是人眼的七倍。但是现在大家都在用电子图片,没人再用底板拍照了。

此时在屏幕上照片可能是不清晰的,甚至拍摄出来的照片也不那么清晰,没关系,如果想看上去清晰,只要退后一些就行了。

这不好吧,你的客户看你的照片还要后退几步吗?也包括你的领导。


1 人眼的分辨率应该是视角为一分,而不应该说成是零点几毫米
2 有效放大倍数和放大倍数是相关的,但完全是两回事,不应该混在一起讨论
3 图像清晰度与放大倍率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分别讨论,一种是聚焦清晰与否的问题,另一种是极限的清晰度,亦即设备的极限分辨率
4 SEM的扫描确实有信号采点之间的间距,这和图像像素点数目设置相关,也就是说与图像的放大倍率是相关的
5 图像的清晰度和衬度是有很大相关性的
我觉得本楼的讨论是把不同的概念以及不同的概念之间的相关性混在一起了,而且有些基本的概念比如人眼的分辨率是什么,比较模糊,同时,有些概念并不一定适合于用来评估SEM的图像,有些概念是用来评估SEM的极限性能而不是平时使用的图像质量,这些应该是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
蓝莓的观点我表示支持。
奔跑的蜗牛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fengyonghe(fengyonghe) 发表:
我感到有人对有效放大倍率没弄清楚。如果10000倍是有效放大倍率,低于10000倍的都不叫做有效放大倍率。所有文献都是这么规定的。


我非常想多了解一下有效放大倍率的事情,请冯老师帮忙列举一下文献不知道方便不,我现在只在张大同老师的书里看到比较明确的说法。
fengyongh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那个步长似乎应该有,可哪本书上也没有。那个人眼分辨率具体到扫描电镜上大家都在用0.20.3mm,光学显微镜也采用这个数值,不知为什么也成了问题。谁也没说一定要统一认识,个人抱着自己的观点吧。


fengyongh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fengyongh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奔跑的蜗牛(chenjianfeng) 发表:
原文由 fengyonghe(fengyonghe) 发表:
欢迎这样的讨论。我所说的不敢离开书本,都是书本上搬过来的。阁下的文章我仔细看了,回复点意见你参考。坛子上的事达不成统一就大家保留自己的看法,众网友也一定有各自的想法。

阁下说的:

假设窗口横向总的像素是512个点(宽度51.2mm),束斑100nm,扫描范围51.2um,此时的放大倍数是1000(有效放大倍数)。保持倍数不变,束斑变成50nm(此时有效方法倍数变成2000,但仍然在1000倍工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图像会模糊。

我要说的:

束斑100nm时的有效放大倍率=人眼分辨率0.2-0.3mm/100nm=2000-3000倍。同理束斑50nm时的有效放大倍率=4000-6000倍。你说的那个1000倍不是有效放大倍率,而是你使用的放大倍率。有效放大倍率是允许使用的最高放大倍率。书上也是个经典概念,在光学显微镜中也是使用这个概念。

保持倍数不变,束斑变成50nm(此时有效方法倍数变成2000,但仍然在1000倍工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图像会模糊。按说倍数低于有效放大倍数的时候应该总是清晰的,为什么会变模糊?因为这个是步长大于束斑,产生信息的各个点之间不再连贯,所以这些间隔就变成了“空白

能谱面扫描是可以设置驻留时间的。二次电子像有步长一说我不知道,我觉得应该有但书上没看到过,也不知道在哪里可以设置步长?束斑变成50nm这时图像模糊了,是因为改变束斑同时也改变了焦点,使落在样品表面的实际束斑扩大(散焦),当它超过有效放大倍率之后图像会模糊。需要从新聚焦。

在一个倍数下聚焦清晰,不动任何设置,降低放大倍数,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图像就模糊了。

有这个可能,是由于你显示器设置的图像分辨率太低了,把图像分辨率设置高一点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随着放大倍率的降低像元总数不断增加,会出现两个以上像元重叠为一个像素灰度,因此图像模糊。所以必须将显示屏的分辨率调高。用模拟信号的老电镜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它那个显示屏是固定的高分辨率。如果你调高了显示器分辨率还是出现同样的问题,说明你的仪器有这个小小的故障。

关于拍照的问题,是的,底片的分辨率是人眼的七倍。但是现在大家都在用电子图片,没人再用底板拍照了。

此时在屏幕上照片可能是不清晰的,甚至拍摄出来的照片也不那么清晰,没关系,如果想看上去清晰,只要退后一些就行了。

这不好吧,你的客户看你的照片还要后退几步吗?也包括你的领导。


1 人眼的分辨率应该是视角为一分,而不应该说成是零点几毫米
2 有效放大倍数和放大倍数是相关的,但完全是两回事,不应该混在一起讨论
3 图像清晰度与放大倍率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分别讨论,一种是聚焦清晰与否的问题,另一种是极限的清晰度,亦即设备的极限分辨率
4 SEM的扫描确实有信号采点之间的间距,这和图像像素点数目设置相关,也就是说与图像的放大倍率是相关的
5 图像的清晰度和衬度是有很大相关性的
我觉得本楼的讨论是把不同的概念以及不同的概念之间的相关性混在一起了,而且有些基本的概念比如人眼的分辨率是什么,比较模糊,同时,有些概念并不一定适合于用来评估SEM的图像,有些概念是用来评估SEM的极限性能而不是平时使用的图像质量,这些应该是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
蓝莓的观点我表示支持。

如果还有异议也到此为止吧。
驰奔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这个帖子呢,我一直在看,以前在驰奔的网易博客中也写过一些文章来试图把相关问题解释清楚,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有些描述欠妥,当然我会把欠妥的地方按照本人的能力修正。论坛的作用很好,就是激发人们反复思考,尤其本坛专家,显微镜应用元老级人物fengyonghe老师,对问题的执着深入令我敬佩,在此谨代表我个人表示感谢。
这个帖子提出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概念的疑惑,放大倍数和有效放大倍数,其中有效放大和分辨率概念相关。
在此列出本人通过学习获得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1、放大倍数:
1)广义的:
图像显示线性尺寸/对应的样品区域线性尺寸。这个应该毫无疑问,大家普遍接受。
但通常也被表达为,显示器的像素尺寸(间距)/样品像素尺寸(间距),大多书上一带而过。如果非得用样品的像素尺寸,这个有一个前提,即像素是连续排列,没有间隔也没有重叠,对显示器显示的图像和样品像素同样约束,如果是数字图像,则需要100%显示。这样的表达和上面的表达是一个意思,也应该毫无疑问。
2)狭义的:
是制造商规定的放大倍数,即照片信息栏上的。这个放大倍数是以某个固定显示尺寸来标注的。传统模拟电镜统一以0.1mm像素间距的显示器来标定放大倍数,通常用1000线慢余晖显像管,用过传统照相管的都知道,照相管大多为2000线以上,其像素间距50微米以下,样品上扫描步距相应的也在减小,实际放大倍数也没变,讲究的使用120底片,一般的用135底片,这样可以彻底杜绝显示媒介分辨率对人眼的干扰。模拟电镜不同制造商放大倍数是统一的,操作人员观察到的就是实际放大倍数,这个实际放大倍数称作原始放大倍数。现在使用了数字图像,电脑显示器像素间距比较大,这时候一般不适用显示器物理像素尺寸来标定实际放大倍数。有些制造商还是采用数字图像压缩的显示方式,采用适合观察的窗口尺寸来备注原始放大倍数。
但无论哪种显示尺寸,电镜制造过程中都需要采用标准长度样品来校正标尺和放大倍数,这个实际放大倍数和标尺相关联,这个在程序上很容易实现。现在都是数字化图像,有的厂商会同时提供多种显示尺寸的备注放大倍数。比如有的人就喜欢小窗口操作,即备注这个小窗口的实际放大倍数;有的人喜欢全屏操作,即备注全屏的实际放大倍数。(注意全屏也不一定是100%显示,要理解压缩显示含义,压缩掉虚的部分,增强实的部分,图像反差更明显,清晰度也更高)


2、有效放大倍数:是指恰好能够分辨样品上两个质点(姑且叫质点)的放大倍数。进一步放大,也不会再有细节,为虚放大,事实上任何品牌的扫描电镜预留的虚放大空间还是很大的,至于原因不在这里讨论。
有效放大倍数相比放大倍数是个更有实际意义的概念,那么有效放大倍数到底是多少呢?
这需要分两步来讨论,
第一:能够在样品上分辨的质点极限距离
这个从根本上不妨参考阿贝成像原理,虽然本质不同,个人觉得可以解释的通。大家都知道光学显微镜极限分辨率(有效放大倍数)受到衍射限制,因为衍射产生的艾里斑模糊了相应发光点成像的边界,使得分辨相邻两个发光或反光质点的的距离受到限制,恰好能够分辨两个质点的距离是在大约两个质点艾里斑主峰光强分布直径的一半时。幸运的是,电子束电流强度统计分布也类似艾里斑光强分布,因此相邻两个样品像素间距为其统计直径的一半时有机会恰好分辨两个质点,像素重叠超过一半,或者当两个以上像素重叠时,也就是进一步放大,不会分辨再多细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极限分辨质点的距离为像素的半径,对于se信号,像素直径为入射电子束直径的1倍平均自由程,对于黄金,电子的平均自由程为1,像素直径和电子束直径相等,可分辨质点的极限距离为入射电子束的半径。


第二:将像素半径的距离放大到肉眼可识别的尺度,

正常人眼明视距离空间分辨率为60μm-90μm,按道理将之放大到此即可识别,但由于显示媒介的分辨率问题会干扰识别,将两个质点之间插入两个分辨无效的像素将之在图像上拉开一定距离对于肉眼识别是有意义的,也就是,如果显示器像素尺寸为0.1mm,那么0,3-0.4mm的像距对于肉眼观察是比较舒服的。这个在扫描电镜分辨率一般验收规程中是公认的。如果采用高分辨打印机,或者高分辨模拟照相,照片分辨率很高,例如像素尺寸为50微米,应该在两个质点像之间看到一定的灰阶,才是符合验收标准的。
综合第一第二,极限有效放大倍数平均为0.35mm/像素半径,有效放大倍数必须是小于极限有效放大倍数。




关于这个题目,因为争论困惑看起来稍微多一些,也是公共诉求,所以讲的有些啰嗦,希望能够稍微起到一点正作用,水平有限,还望斧正。最后驰奔祝仪器信息网本论坛的网友们春节愉快,龙年吉祥。
linzq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糊涂事糊涂说,非要说个一清二楚最后只能越说越糊涂。
扫描电镜有效放大倍数和分辨率一样都是说不清楚的事。所以我们不必追求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驰奔的解释已经很详细明了,我也没有过多的补充,完全的同意。
我觉得扫描电镜的有效放大倍数就按照张大同的说法就可以了。
这里要加上一点仪器分辨率也不要过于追求正确,就用厂家的标称分辨率。
也就是说某某型号电镜对于某某人的有效放大倍数是某某某某,我觉得这样就比较完整了。
赞贴
0
收藏
0
拍砖
0
2012/1/27 15:13:44 Last edit by linzq
驰奔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linzq(linzq) 发表:
糊涂事糊涂说,非要说个一清二楚最后只能越说越糊涂。
扫描电镜有效放大倍数和分辨率一样都是说不清楚的事。所以我们不必追求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驰奔的解释已经很详细明了,我也没有过多的补充,完全的同意。
我觉得扫描电镜的有效放大倍数就按照张大同的说法就可以了。
这里要加上一点仪器分辨率也不要过于追求正确,就用厂家的标称分辨率。
也就是说某某型号电镜对于某某人的有效放大倍数是某某某某,我觉得这样就比较完整了。


这个问题呀:容易看明白,不好说清楚。从根本上说,这两个概念的混淆是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的基础不够好。
几何光学没有分辨率概念,只有放大倍数概念;波动光学一般忽视放大倍数概念,强调分辨能力。成像的物理本质是波动光学起作用,绝大部分人一知半解,波动光学确实不那么通俗易懂。
说这个问题根本用不着文献,应该没有任何争议才对。

张大同的0.2mm人眼分辨率是不准确的,  这种描述就是知其然而不知道所以然的结果。
fengyongh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驰奔(srd2009) 发表:
原文由 linzq(linzq) 发表:
糊涂事糊涂说,非要说个一清二楚最后只能越说越糊涂。
扫描电镜有效放大倍数和分辨率一样都是说不清楚的事。所以我们不必追求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驰奔的解释已经很详细明了,我也没有过多的补充,完全的同意。
我觉得扫描电镜的有效放大倍数就按照张大同的说法就可以了。
这里要加上一点仪器分辨率也不要过于追求正确,就用厂家的标称分辨率。
也就是说某某型号电镜对于某某人的有效放大倍数是某某某某,我觉得这样就比较完整了。


这个问题呀:容易看明白,不好说清楚。从根本上说,这两个概念的混淆是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的基础不够好。
几何光学没有分辨率概念,只有放大倍数概念;波动光学一般忽视放大倍数概念,强调分辨能力。成像的物理本质是波动光学起作用,绝大部分人一知半解,波动光学确实不那么通俗易懂。
说这个问题根本用不着文献,应该没有任何争议才对。

张大同的0.2mm人眼分辨率是不准确的,  这种描述就是知其然而不知道所以然的结果。

张大同的0.2mm人眼分辨率说的是明视距离下的分辨率。人眼分辨率1.5角分是不受距离约束的。在明视距离是250mm处3角分所对应的弧长是0.2mm。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