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享】食品检测--食品中兽药残留限量

浏览0 回复2 电梯直达
happy爱米粒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继续分享

内容摘要:动物组织中药物残留水平通常都较低,除极少数能发生急性中毒外,绝大多数药物残留通常产生慢性、蓄积毒性作用。长期食用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后,当体内蓄积的药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多种急、慢性中毒。在药物从动物体内完全排出之前,动物性食品中可能会含有超过限量的药物残留,这样的动物性食品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问题。人食用了含抗生素类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后,可产生多种危害。近年来,磺胺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超标现象,在所有兽药当中是最严重的。
一、兽药残留的危害
标准物质:1.毒性反应
动物组织中药物残留水平通常都较低,除极少数能发生急性中毒外,绝大多数药物残留通常产生慢性、蓄积毒性作用。长期食用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后,当体内蓄积的药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多种急、慢性中毒。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兽药残留事件不断出现,如二嗯英污染禽肉事件,人食用二嗯英后可引起人体软组织、结缔组织、肺和肝肿瘤,降低男性精子数和性功能,降低女性受孕率,导致婴儿出生缺陷如腭裂等,甚至对后代产生有害影响。国内外有多起有关人食用“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超标的猪肺脏而发生急性中毒事件的报道。我国浙江、广东、四川等地发生的“瘦肉精”残留中毒事件,导致食用者头痛、手脚颤抖、狂躁不安、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危及生命。此外,人体对氯霉素反应比动物更敏感,特别是婴幼儿的药物代谢功能尚不完善,氯霉素的超标可引起致命的“灰婴综合征”反应,严重时还会造成人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环素类药物能够与骨骼中的钙结合,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凹]。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可致急性肝毒性。大部分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光敏作用,个别品种在真核细胞内已经显示致突变作用。一些碱性和脂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较高,在体内易发生蓄积和慢性中毒,如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泰乐菌素等易引起肝损害和听觉障碍。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主要损害前庭和耳蜗神经,导致听力减退。链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
磺胺类药物在临床的使用已有70年的历史,虽然20世纪40年代以后,各类抗生素的不断发现和发展,在临床上逐渐取代了磺胺类。但磺胺类具有抗菌谱广,又可抑制球虫,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仍是最常用的兽药之一,但组织残留和饲料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磺胺二甲基嘧啶等一些磺胺类药在连续给药中可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并具有致肿瘤倾向。对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激素样效应和潜在致癌性质正在进一步研究中。另外,磺胺类药物能够破坏人体造血机能等。离子载体类抗生素是一类耐药速度慢、广谱高效、残留低的抗球虫药物。离子载体类抗生素能影响细胞的离子分布和能量代谢而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对心肌和膈肌比较敏感。1ug/kg的剂量就可以诱发犬心脏冠状动脉扩张。
2.耐药菌株的产生
动物机体长期反复接触某种抗菌药物后,其体内敏感菌株受到选择性的抑制,从而使耐药菌株大量繁殖。此外,抗药性R质粒在菌株间横向转移使很多细菌由单重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耐药性细菌的产生使得一些常用药物的疗效下降甚至失去疗效,如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在畜禽中已大量产生抗药性,临床效果越来越差。
3.“三致”作用
研究发现许多药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丁苯咪唑、丙硫咪唑和苯硫苯氨酯具有致畸作用;雌激素、克球酚、砷制剂、喹口恶啉类、硝基呋喃类等已被证明具有致癌作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个别品种已在真核细胞内发现有致突变作用;磺胺二甲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在连续给药中能够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并具有致肿瘤倾向;链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这些药物的残留量超标无疑会对人类产生潜在的危害。
4.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许多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能使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并在短时间内出现血压下降、皮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青霉素类药物具有很强的致敏作用,轻者表现为接触性皮炎和皮肤反应,重者表现为致死的过敏性休克。四环素药物可引起过敏和荨麻疹。磺胺类则表现为皮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和药热。喹诺酮类药物也可引起变态反应和光敏反应。
5.促进性早熟作用
有些饲养场(户)在奶牛奶羊和蛋鸡饲料中添加雌激素,以提高产奶产蛋量。研究发现儿童性早熟及肥胖症与此有很大关系。长期摄入含有激素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不仅破坏了人体的激素平衡,而且有致癌危险。食品中的激素残留对青少年发育有严重的影响。长期摄人雄激素会干扰人体正常的激素平衡,男性出现睾丸萎缩、胸部扩大、早秃、肝、肾功能障碍或肝肿瘤;女性出现雄性化,月经失调、肌肉增生、毛发增多等。长期摄人雌激素不仅会导致女性化、性早熟、抑制骨骼和精子发育,而且雌激素类物质具有明显的致癌效应,可导致女性及其女性后代的生殖器畸形和癌变。
6.肠道菌群失调
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表明,有抗菌药物残留的动物源食品可对人类胃肠的正常菌群产生不良的影响,使一些非致病菌被抑制或死亡,造成人体内菌群的平衡失调,从而导致长期的腹泻或引起维生素的缺乏等反应。菌群失调还容易造成病原菌的交替感染,使得具有选择性作用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物失去疗效。
7.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动物用药后,一些性质稳定的药物随粪便、尿被排泄到环境中后仍能稳定存在,从而造成环境中的药物残留。高铜、高锌等添加剂的应用,有机砷的大量使用,可造成土壤、水源的污染【19叫引。杨居荣等研究发现,砷对土壤固氮细菌、解磷细菌、纤维分解菌、真菌和放线菌均有抑制作用。w01lenherger等发现喹乙醇对甲壳细水蚤的急性毒性最强,对水环境有潜在的不良作用。Strong等报道了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和美倍霉素在动物粪便中能保持8周左右的活性,对草原中的多种昆虫都有强大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另外,己烯雌酚、氯羟吡啶在环境中降解很慢,能在食物链中高度富集而造成残留超标。
8.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兽药残留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而且对动物本身的健康也有危害。例如二嚼英中毒使蛋鸡停止产蛋、掉毛、焦躁不安;使肉鸡生长缓慢、无精打采、突然死亡;使小鸡难以破壳而出。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还可引起畜禽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使得以往较少发生的细菌病(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转变成为家禽的主要传染病。此外,耐药菌株的增加,使有效控制细菌疫病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长期滥用药物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9.对内外贸易的影响
从国际上看,兽药残留正在成为国际食品贸易中最易引发贸易冲突的敏感问题。兽药残留也已严重制约我国动物性食品的出口和创汇。
兽药残留检测是制约养殖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不仅仅影响国内销售,而且也影响对外贸易。我国是世界上畜牧业生产大国和养殖大国,也是动物性食品出口大国,猪肉、鸡肉、水产品、蜂蜜等在国际市场上均占有较大份额,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一定比重。肉、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年出口量仅60万吨,仅占总量的1%。其主要原因是质量问题影响了出口。过去因兽药残留超标使出口商品被退货、销毁,以致暂停和拒绝进口的事件屡有发生。1996年,欧盟以兽药残留为由终止了从我国进口禽兔肉。2002年4月16日,荷兰又以从我国进口的冻兔肉中检出抗生素,从冻鸭肉中检出氯霉素为由,不顾我国的严正交涉,将停留在鹿特丹港的68个货柜冻品烧毁,货值达421万美元。供港生猪也曾因违禁药物“瘦肉精”残留,一度停止进港。这些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我国农畜产品的声誉也造成恶劣的影响。
二、兽药残留的毒性与限量
1.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毒性检测限量
若给予动物大于推荐剂量的抗生素或长期使用小剂量的抗生素,则需要延长休药期。因而,在药物从动物体内完全排出之前,动物性食品中可能会含有超过限量的药物残留,这样的动物性食品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问题。人食用了含抗生素类残留的肉、蛋、奶、鱼类等动物性食品后,可产生多种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引发超敏反应青霉素类是最容易引发超敏反应的一类抗生素。此外,四环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有时也能引起超敏反应。青霉素具有半抗原特性,进入机体后,其内酰胺环解链,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赖氨酸残基的e一氨基共价结合,形成具有完全抗原特性的青霉噻唑蛋白质复合物,从而可引起超敏反应,轻者表现为接触性皮炎和皮肤反应,严重者可表现为致死过敏性休克。青霉素在牛、羊/山羊、猪、禽体内的MRL(mg/kg)为:肌肉、肝、肾为O.05,牛乳为0.004。四环素的变应原性反应比青霉素低,但四环素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即过敏和荨麻疹。四环素在牛、羊/山羊、猪、家禽的可食用组织的MRL为0.25mg/kg。链霉素引起的过敏,发生率低于青霉素。链霉素在动物可食用部分和乳中的MRL为O。抗菌药物残留引起入过敏反应的表现,依抗菌药物种类和药物残留量不同而异,一般来说症状多为轻度或中度。主要表现为短时间内出现血压下降、皮疹、身体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如咽喉水肿、吞咽和说话困难及呼吸困难等)、血清病样反应等[17]。极度敏感的人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头昏、无力、面色苍白、出汗、昏迷等,甚至死亡,但发生率极低。
导致耐药菌株形成经常食用低剂量抗生素残留的食品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动物在反复摄人同一种抗菌药物后,体内特有一部分敏感菌株逐渐产生耐药性,形成耐药菌株。这些耐药菌株可通过动物性食品进入人体,当人发生某些感染性疾病时,就会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长期食用低剂量的抗生素能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的出现,也能引起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已证明耐药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质粒可以通过毛巾转递给敏感的大肠杆菌,使之变为耐药菌株。同样在厨房的切菜板上也可以发生这样的质粒转递过程。
损害听力长期摄入氨基苷类抗生素残留严重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可损害第8对脑神经,出现头晕、头痛、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
损害肾脏长期摄人氨基苷类抗生素残留严重超标的动物性食品,还会损伤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甚至无尿,导致肾功能失调。
破坏微生态环境,造成正常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当长期摄入抗生素类残留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后,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不敏感菌在体内可大量繁殖生长,导致二次感染。同时,某些能够合成人体所需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有益菌群被破坏;可引起长期腹泻或维生素缺乏症。
2.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毒性与检测限量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物。由于其疗效好、使用方便,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近年来,磺胺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超标现象,在所有兽药当中是最严重的。磺胺类药物残留超过限量的动物性食品,对人来说是不安全的。如果吃了这样的食品,对人可产生各种毒性作用,甚至造成器质性损伤,也可引发超敏反应。
毒性作用长期摄入含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后,药物可不断在体内蓄积。磺胺类药主要以原形及乙酰磺胺的形式经肾脏排出,在尿中浓度较高,其溶解度又较低,尤其当尿液偏酸性时,可在肾盂、输尿管或膀胱内析出结晶,产生刺激和阻塞,造成泌尿系统损伤:引起结晶尿、血尿、管型尿、尿痛、尿少其至尿闭。
超敏反应经常食用含低剂量磺胺类药物的食品能使易感的个体出现超敏反应,出现皮疹、光敏性皮炎、药热等。个别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等。
造血系统反应长期摄入含磺胺药的动物性食品,可抑制骨髓而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的允许残留量在近15~20年,兽药中磺胺类药残留的超标现象最严重,其残留主要发生在猪肉中,其次是小牛肉和禽肉中的残留。另外,磺胺类药物和一些抗菌增效剂合用后形成的增效磺胺,使用后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量比相应的磺胺药大,更加降低了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我国1994年农业部发布《动物性食品中兽药的最高残留量(试行)》中的规定磺胺类的MRL(tzg/kg)总计:在牛、羊/山羊、猪、家禽肝、肾和脂肪为0.3;牛、猪肌肉中为0.3;牛、羊乳中为0.05。磺胺二甲嘧啶(SM2)的MRL(耻g/kg):在牛、羊/山羊、猪、家禽肌肉中为0.1;肝、肾和脂肪中为0.1;牛和羊乳中为0.025。ADI值为0~0.004mg/kg体重。
3.动物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毒性与检测限量
硝基呋喃类是人工合成的化学药,是动物常用的一类广谱抗菌药物
残留毒性与危害通过食品摄入过量硝基呋喃类残留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胃肠反应和超敏反应。剂量过大或肾功能不全者,可引起严重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炎、药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等。长期摄入可能导致不可逆性神经损害,如感觉异常、疼痛及运动障碍等。
动物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的允许残留量美、英等国规定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在猪各组织中残留量为0。欧盟对硝基呋喃类药物在各肉用动物的肌肉、肝、肾及脂肪中限量为5g.g/kg。我国规定呋喃唑酮在猪、家禽各组织中残留量为0。
4.食品中激素类药物残留毒性与检测限量
激素是机体某些组织分泌的特殊有机物质,能够活化或抑制不同的组织细胞,调节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
残留毒性与危害在畜牧业生产中,对于使用激素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而对公众健康的危害问题至今众说不一。一些国家认为可适当地应用,而另一些国家则严格禁止应用这些制剂,尤其是雌激素类。
正常情况下,动物性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性激素含量是很低的,当人食人后经胃肠道的消化作用,性激素的大部分活性已经丧失,因而不会有效地干扰消费者的激素代谢和生理机能。在生产中,如果畜牧业从业人员严格按《农业操作规范》规定的用药方法和剂量使用激素类兽药,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应该是安全的。
如果在畜牧业生产中不适当地应用大量人工合成的性激素,通过食人性激素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生理机能,并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可能导致儿童早熟、儿童发育异常、儿童异性趋向、肿瘤等。
动物性食品中激素类药物的允许残留量对于激素类兽药的使用问题,世界各国要求不一。一些国家禁止使用性激素作为促生长剂,另一些国家采取一定措施,严格管理激素类兽药的用法和用量。所有国家对于婴幼儿食品都不允许残留。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善良的鬼5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谢谢分享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happy爱米粒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激素类药物有版友在检测吗?当年买了很多激素标准品,现在都没有开发呢
xuezhongxinqing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们在做肉类中己烯雌酚含量,分离效果、线性、都不错,正在测回收率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