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咨询机构们请手下留情

浏览0 回复37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烟台栖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happy水中月(lianlxh) 发表:

烟台栖霞老师,您看过的实验室那么多,遇到的都是实际案例,按照案例给我们细细剖析下吧,这样学习比较有针对性。


我想想,怕能力不行,一些就透露了过多细节,人家对号入座了。。。
七月破晓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烟台栖霞(v2652188) 发表:
原文由 七月破晓(v2862045) 发表:

昨天回完贴睡觉真梦到栖霞老师去我们实验室了,然后我们文件没受控,各种资料一踏糊涂,气得饭也没吃就走了。。。过没过也不知道了。。。


这个梦不能有呀,顺便问一下,我在梦里是像罗本还是像格策?
都不像,就像头像这个老头、、、、
Summer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栖霞老师不要叹气,就像蛋糕虽然好吃,但是也会招来苍蝇一样。随着资质认可逐渐被中国实验室与企业接受,伴随而来的一定会是功利化,看看9000啊环评啊什么的,不都是这样的么。。。好在实验室认可和它们相比,还算是小众的,所以个人感觉目前为止还是好得多的。
    仔细想想,一个实验室尤其是企业实验室,为了通过资质认可找咨询公司,咨询公司当然不会以实验室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一纸合同写的很清楚,就是通过即可。所以各种快捷、格式化的东西就进来了。实验室一旦通过了现场审核,咨询公司的任务也算宣告结束,后面的摸爬滚打,还得实验室自己去体会,并且不断成长。我相信,只要实验室认认真真的做下去,即使最初是靠这些咨询公司的格式化的东西通过的认可,认真执行过一年后,也会真正了解认可的目的,把这些格式化的东西变成适合自己的,更合理的管理模式。
    记得08年,中国刚刚对食品用塑包执行市场准入的时候,我有幸见过当时的细则起草人——王朝晖老师。当时我也问过和栖霞老师一样的问题,感觉这个准入就是个形式,国内各种咨询公司代做这些工作。当时老师就跟我说,执行准入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先要让企业去规范,哪怕是找咨询公司去做,企业也会花销相应的成本,这无形中就会淘汰掉一部分根本无力制定管理体系的小作坊。另一部分花了成本的企业,无论是不是靠咨询公司通过的,都会在管理中慢慢成长,最终还是殊途同归。
    所以栖霞老师不要担心,那些找咨询公司的实验室,虽然开始会丢掉一些适合自己的、好的管理模式,但是只要认认真真做下去,早晚都会认识到哪些管理是适合自己的,哪些是不适合自己的,最终还能走回正路上去。
菊花茶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实验室体系是个好东西,但到了中国就被这帮人弄走样了。
烟台栖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偶在90年代参加工作的时候,带我的师傅来自企业,每天她都要带我们做一些事:清理房间,核查电子天平的水平,检查八篮烘箱的砝码,不用的设备通电。下午看恒温恒湿实验室的记录,下班前看水电的开关。当时我们的实验室设备少,没有大型仪器设备,貌似一些繁琐枯燥的日常动作也没有在管理规程里写。但是师傅带着做,养成了好习惯。
后来,设备多了,人多了,自己的试验和设备这样做,别的实验室好像就不这样,我总是奇怪,师傅教错了?我错了?
再后来进入当前的外资实验室,发现人家的要求和我师傅的要求一样,只是随着设备的升级和进步,要求的更多。
两个月前,去一家纺织实验室评审,看到色牢度的贴样方式非常规矩,不是随便订书器一订就完事,几个评审员一致认为,这个实验室有管理,有传承。
所以,我的感慨是:咨询公司的老师们,您们在实验室做过多久?了解实验室的运作吗?对实验室而言,从无到有难,但是改变他们已经形成的习惯更难,从第一步开始错,再全到正确的路上,更难。

示例1  关于设备的期间核查,很多实验室都是找出检定规程来复制,可是应该怎样?纺织实验室的样品需要称量大概没有超过10克的,可是检定规程是1-10-20-50-100克这样递增的,,,,,,这样的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有意义吗?
烟台栖霞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七月破晓(v2862045) 发表:
原文由 烟台栖霞(v2652188) 发表:
原文由 七月破晓(v2862045) 发表:

昨天回完贴睡觉真梦到栖霞老师去我们实验室了,然后我们文件没受控,各种资料一踏糊涂,气得饭也没吃就走了。。。过没过也不知道了。。。


这个梦不能有呀,顺便问一下,我在梦里是像罗本还是像格策?
都不像,就像头像这个老头、、、、


我不高兴了,气的饭也不吃了,走了,去山东。。。。
七月破晓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Summers(hare796548) 发表:
栖霞老师不要叹气,就像蛋糕虽然好吃,但是也会招来苍蝇一样。随着资质认可逐渐被中国实验室与企业接受,伴随而来的一定会是功利化,看看9000啊环评啊什么的,不都是这样的么。。。好在实验室认可和它们相比,还算是小众的,所以个人感觉目前为止还是好得多的。
    仔细想想,一个实验室尤其是企业实验室,为了通过资质认可找咨询公司,咨询公司当然不会以实验室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一纸合同写的很清楚,就是通过即可。所以各种快捷、格式化的东西就进来了。实验室一旦通过了现场审核,咨询公司的任务也算宣告结束,后面的摸爬滚打,还得实验室自己去体会,并且不断成长。我相信,只要实验室认认真真的做下去,即使最初是靠这些咨询公司的格式化的东西通过的认可,认真执行过一年后,也会真正了解认可的目的,把这些格式化的东西变成适合自己的,更合理的管理模式。
    记得08年,中国刚刚对食品用塑包执行市场准入的时候,我有幸见过当时的细则起草人——王朝晖老师。当时我也问过和栖霞老师一样的问题,感觉这个准入就是个形式,国内各种咨询公司代做这些工作。当时老师就跟我说,执行准入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先要让企业去规范,哪怕是找咨询公司去做,企业也会花销相应的成本,这无形中就会淘汰掉一部分根本无力制定管理体系的小作坊。另一部分花了成本的企业,无论是不是靠咨询公司通过的,都会在管理中慢慢成长,最终还是殊途同归。
    所以栖霞老师不要担心,那些找咨询公司的实验室,虽然开始会丢掉一些适合自己的、好的管理模式,但是只要认认真真做下去,早晚都会认识到哪些管理是适合自己的,哪些是不适合自己的,最终还能走回正路上去。
summer,你说的真好!赞!对于肯摸索能认真对待的实验室殊途同归是一种不错的结果,我想大多数实验室都会走上正确的路,但是也不乏体系与实际两张皮的实验室,无人重视,能去正路任重道远。。。
七月破晓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烟台栖霞(v2652188) 发表:
原文由 七月破晓(v2862045) 发表:
原文由 烟台栖霞(v2652188) 发表:
原文由 七月破晓(v2862045) 发表:

昨天回完贴睡觉真梦到栖霞老师去我们实验室了,然后我们文件没受控,各种资料一踏糊涂,气得饭也没吃就走了。。。过没过也不知道了。。。


这个梦不能有呀,顺便问一下,我在梦里是像罗本还是像格策?
都不像,就像头像这个老头、、、、


我不高兴了,气的饭也不吃了,走了,去山东。。。。
别呀 来了七月一定好好款待
Summer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七月破晓(v2862045) 发表:
原文由 Summers(hare796548) 发表:
栖霞老师不要叹气,就像蛋糕虽然好吃,但是也会招来苍蝇一样。随着资质认可逐渐被中国实验室与企业接受,伴随而来的一定会是功利化,看看9000啊环评啊什么的,不都是这样的么。。。好在实验室认可和它们相比,还算是小众的,所以个人感觉目前为止还是好得多的。
    仔细想想,一个实验室尤其是企业实验室,为了通过资质认可找咨询公司,咨询公司当然不会以实验室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一纸合同写的很清楚,就是通过即可。所以各种快捷、格式化的东西就进来了。实验室一旦通过了现场审核,咨询公司的任务也算宣告结束,后面的摸爬滚打,还得实验室自己去体会,并且不断成长。我相信,只要实验室认认真真的做下去,即使最初是靠这些咨询公司的格式化的东西通过的认可,认真执行过一年后,也会真正了解认可的目的,把这些格式化的东西变成适合自己的,更合理的管理模式。
    记得08年,中国刚刚对食品用塑包执行市场准入的时候,我有幸见过当时的细则起草人——王朝晖老师。当时我也问过和栖霞老师一样的问题,感觉这个准入就是个形式,国内各种咨询公司代做这些工作。当时老师就跟我说,执行准入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先要让企业去规范,哪怕是找咨询公司去做,企业也会花销相应的成本,这无形中就会淘汰掉一部分根本无力制定管理体系的小作坊。另一部分花了成本的企业,无论是不是靠咨询公司通过的,都会在管理中慢慢成长,最终还是殊途同归。

    所以栖霞老师不要担心,那些找咨询公司的实验室,虽然开始会丢掉一些适合自己的、好的管理模式,但是只要认认真真做下去,早晚都会认识到哪些管理是适合自己的,哪些是不适合自己的,最终还能走回正路上去。
summer,你说的真好!赞!对于肯摸索能认真对待的实验室殊途同归是一种不错的结果,我想大多数实验室都会走上正确的路,但是也不乏体系与实际两张皮的实验室,无人重视,能去正路任重道远。。。


说的只是一些亲身感受,至于破晓同学提到的“两张皮”实验室,确实会有实验室这样,不过这样的实验室,再遇到现场评审,一定会出大问题的。
fisher827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实验室属于工业领域,和其他工业没有本质的区别。品牌,形象只是塔尖上少数领袖的风光,塔基是真正的工业基础。比如SGS之类的国际实验室,其核心竞争力是从测试到通关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控制能力,而不是单单的价格或测试准确度。
    实验室是商业机构,商业机构的核心是创造客户。老师看到的问题,实验室领导未必不懂,而是认为现在不是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现实中,测试量比质重要。所谓的资质,只是一张证书罢了。原因嘛,见仁见智了。
    老师说的技术要求,在下深以为然,但依个人浅见,绝大多数的中国实验室建立时间不长,技术能力和我们的工业基础一样,十分薄弱,这种薄弱,更多的是观念上,而非设备上的差距,事实上,很多中资实验室的设备比几大巨头都要好,但工业基础的差距,管理上的差距,仍有几十年。如果中国工业的基础能不断进步,实验室的规范就是水到渠成,否则,很难。
    个人浅见,不当之处,还请老师指点。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