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已应助】毛细管等电聚焦

浏览0 回复16 电梯直达
可能感兴趣
wy2007172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nini2006(nini2006) 发表:
原文由 wy20071722(wy20071722) 发表:
原文由 nini2006(nini2006) 发表:
ITP是引入前导和尾随电解质并将样品夹在这两种电解质中间以达到富集的目的,这个分离模式没有pH梯度的。而在IEF中,封堵剂可加可不加,不加的话跟CZE很相似。

我见过的样品是与两性电解质混合后再进样的。为了保持整个体系液体的一致性,与电解质混合进样才合理……

好多问题,我答不完了,坐等别的大神来补充吧~


ITP的过程达到稳定以后每个区段的焦耳热、pH值都是有差别的,如果把这样的区段无限细分,不就是pH梯度吗?等电聚焦的时候两性电解质充满管,阳极端和阴极端分别是磷酸和NaOH溶液,不是类似于前导电解质、尾随电解质吗?要是这样的话,也就是说,在电场的推动下,这种状态是可以保持稳定的;一种由有限个pH值依次排列形成的pH区段是可以实现的;过度聚焦是可以在继续维持电压的情况下避免的……
你这样理解似乎也行得通,只是ITP中毛细管两端的pH差异不如IEF中的大。

从移动界面电泳衍生有等速电泳,从等速电泳衍生有区带电泳,但是等电聚焦哪里来的?我认为也是从等速电泳衍生来的。从pH角度可以衍生出pH梯度角度电泳,那么从温度角度可以有温度梯度电泳、从电导角度可以有电导梯度电泳?
CEcret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wy20071722(wy20071722) 发表:
原文由 CEcret(v2812644) 发表:
1。 封端剂建议要加上,特别是精氨酸,目的是为了把全pH的梯度都堵在窗口之前的位置,否则会有物质聚焦在窗口之后,这样的话你就不能检测到它。
2。样品是和两性电解质+marker+cIEF Gel(with Urea)一起进样的,通常是要充满整个毛细管的。
3。很多参数,包括聚焦时间,封端剂的量,聚焦电压等等,都是可以优化的,最基本参数的是参见Beckman 的cIEF protocol。

4。最后的迁移是采用电压迁移的,比气压分离的分辨率高。


1.虽然你说的有道理,我们有试过不加封堵剂做出来marker的相对位置是没有差别的,不知道您有没有试过?也因此有此疑问。

2.加尿素的功能是什么?

3.聚焦的时间优化成什么样叫做好?怎么确定封堵剂的量是合适的?

4. 既然是电压迁移,那么和聚焦过程的差别在哪里呢?


1。因为你不做pI很高的蛋白,也不care出峰的时间,所以你看不出太多的差别。

2。加尿素,一是打开蛋白空间结构,而是增加蛋白溶解度

3。优化有各自的标准的,有的企业可能需要严格遵循beckman标准方法,有的比较灵活,就可以采用较短的聚焦时间。只要marker的线性和聚焦的峰形没问题就可以。

4。电压迁移,出口端溶液需要换成乙酸溶液。提供Ac-以供质子交换时候的电荷平衡。
threetigers10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nini2006(nini2006) 发表:
原文由 wy20071722(wy20071722) 发表:
原文由 CEcret(v2812644) 发表:
1。 封端剂建议要加上,特别是精氨酸,目的是为了把全pH的梯度都堵在窗口之前的位置,否则会有物质聚焦在窗口之后,这样的话你就不能检测到它。
2。样品是和两性电解质+marker+cIEF Gel(with Urea)一起进样的,通常是要充满整个毛细管的。
3。很多参数,包括聚焦时间,封端剂的量,聚焦电压等等,都是可以优化的,最基本参数的是参见Beckman 的cIEF protocol。

4。最后的迁移是采用电压迁移的,比气压分离的分辨率高。


1.虽然你说的有道理,我们有试过不加封堵剂做出来marker的相对位置是没有差别的,不知道您有没有试过?也因此有此疑问。

2.加尿素的功能是什么?

3.聚焦的时间优化成什么样叫做好?怎么确定封堵剂的量是合适的?

4. 既然是电压迁移,那么和聚焦过程的差别在哪里呢?
没用CE分离过蛋白质,对以下说法不敢打包票100%正确:2、 我用别的方法分离分析蛋白质时,尿素的加入是为了使蛋白质变性成一维结构,释放出结构信息。4、一步法中,聚焦和迁移是同时进行,没区别。两步法中,聚焦时的电解液和迁移时的电解液是不同的,另外电压和时间也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前者电压较低时间较短。


聚焦时的电解液和迁移时的电解液是不同的,另外电压和时间也有不同

能解释下这里的电解液、电压和时间的差异具体是什么呢?谢谢~
threetigers107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nini2006(nini2006) 发表:
原文由 wy20071722(wy20071722) 发表:
原文由 CEcret(v2812644) 发表:
1。 封端剂建议要加上,特别是精氨酸,目的是为了把全pH的梯度都堵在窗口之前的位置,否则会有物质聚焦在窗口之后,这样的话你就不能检测到它。
2。样品是和两性电解质+marker+cIEF Gel(with Urea)一起进样的,通常是要充满整个毛细管的。
3。很多参数,包括聚焦时间,封端剂的量,聚焦电压等等,都是可以优化的,最基本参数的是参见Beckman 的cIEF protocol。

4。最后的迁移是采用电压迁移的,比气压分离的分辨率高。


1.虽然你说的有道理,我们有试过不加封堵剂做出来marker的相对位置是没有差别的,不知道您有没有试过?也因此有此疑问。

2.加尿素的功能是什么?

3.聚焦的时间优化成什么样叫做好?怎么确定封堵剂的量是合适的?

4. 既然是电压迁移,那么和聚焦过程的差别在哪里呢?
没用CE分离过蛋白质,对以下说法不敢打包票100%正确:2、 我用别的方法分离分析蛋白质时,尿素的加入是为了使蛋白质变性成一维结构,释放出结构信息。4、一步法中,聚焦和迁移是同时进行,没区别。两步法中,聚焦时的电解液和迁移时的电解液是不同的,另外电压和时间也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前者电压较低时间较短。


聚焦时的电解液和迁移时的电解液是不同的,另外电压和时间也有不同

能解释下这里的电解液、电压和时间的差异具体是什么呢?谢谢~
我思无邪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毛细管等电聚焦中使用的毛细管填充两性电解质,两端插入不同的pH的磷酸和NaOH中,过程是否类似于等速电泳pH梯度形成的过程?在毛细管两端是否需要添加封堵剂?

毛细管等电聚焦的过程分为:进样、聚焦和分离三个步骤。不知道大家在进样的时候目标蛋白是如何进样的:是混在两性电解质中进样还是单独气压进样?聚焦过程中marker与样品分别移动到等电点的位置,这个聚焦的程度是如何把握的?还有最后观察到的结果——推出的过程是电压推出还是气压推出的,这个过程有什么不同?》

================================
我做过一些protein的cIEF,试着回答一下:
1 cIEF 的pH梯度形成过程与IEF是一致的,都是在电场中电势的作用下,两性电解质(CA)即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逐步增加的pH梯度,是否与等速电泳一致?这个没做过,不好说;
2 封堵剂是需要的,原因前面有人说过了,补充一下我认为也由稳定pH梯度和便于后面电迁移的作用;
3 进样方式我做的都是与CA混合上样的,单独进样也不是不可以,那么可能需要在进行一次聚焦,由于CE高效性,可能有点多余;
4 聚焦与否的问题及时是否迁移到相应等电点的问题,这个你可以通过marker 的线性回归系数的计算和对比聚焦时间的差异来分析;
5 推出的过程的话有几种可选,但电迁移是我认为目前最合理也最有效的方式,它的原理就在于两端的缓冲液的成分变化,聚焦时两侧分别为强酸和强碱,推出时变成强酸和弱酸。

瞎分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正!!!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nini20063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给力
我思无邪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关于尿素的作用,它主要就是要提高溶解度,防止吸附等。
但是,如果你做蛋白的等电点,尿素有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是它会改变蛋白的性质,从而影响你的蛋白的pI,原因据说是尿素会与蛋白中的Lys/His反应,从而使蛋白偏酸。我们实验室正在做这个。做完了我在详细说说!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nini20063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应助
手机版: 毛细管等电聚焦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