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如何直视SCI论文发表时的同行评审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wg_v302383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最早出现同行评审在1752年,当时由伦敦皇家博会接管的百年历史的《哲学学报》,成立了一个时称为论文委员会的组织。是为现在多数学者接受的同行专家评审的开端。初时此组织建立的目的只是帮助编辑更好地选择合适期刊的文章,没有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检验。到了20世纪中叶,同行评审才真正承担起评审论文的任务,从而延伸到其他领域,同时扮演将反馈信息提供给作者的角色。当然同行评审的工作都是无偿的,只是能及时了解自己专业邻域内的最新发展,同时让自己的简历更好看一点。

同行评审


  然而随着SCI论文数量的迅速增长,产生了一些质量堪忧、没有完整同行评审过程的期刊和会议,更有甚者只要交钱就能发。为了验证这一情况,200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3个研究生编写了一个软件程序SCIgen,能够自动生成无意义的英文计算机SCI论文。论文上摘要、背景介绍、实验结果、讨论以及结论一应俱全,还配上一些自动生成的漂亮图表和参考文献。规范的文章格式跟满眼的专业词汇还是让人觉得挺像那么回事的,但你如果仔细看的话,那其实就是一堆完完全全的废话。但他们的论文却顺利被接收了。一时间该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些会议的评审水平已经低到令人不敢相信。
  不仅如此,过去几年间,正规的学术期刊出现同行评议欺诈的案例也不少。这些案例的共同之处在于,研究人员发现并利用了出版社计算机系统的漏洞,用自己编造的“同行评议”瞒天过海。2014年,《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有关同行评审勾结,互相审查对方工作的文章。这些评议内容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寻常的地方在于反馈时间特别快,审稿人从收到论文到完成评审的时间还不到24小时。因此引起了主编的怀疑。
  严格正直的同行评审过和被学者们认为是学术诚信的标志。只是现在同行评审质量下降的问题已引起外界广泛的关注和学术界的担忧。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杂志加强评审“规则”,提高评审专家的“诚信”,去除传统才能更好的创新。
        本文出自:莱博医学
为您推荐
您可能想找: 气相色谱仪(GC) 询底价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立即提交
可能感兴趣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