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意见
前段时间台湾有个大牌学者发给我一篇刚接收的文章,顺便还抱怨"idiotic" comments made by the reviewer。这个评论我深有同感。念研究生的时候,与清华小虎子聊投稿经验的时候,他说以他的经历来说,至少80%以上的审稿意见都是负面意见。我不能说100%的审稿意见都没有用,但对论文本身有帮助的意见,八年来我遇到的屈指可数。一般来说,收到审稿意见,不需要看,我大概都能猜到讲的是什么。比如:
1. Badly written。没有收到过这种评论的请举手,我要膜拜一下。05年我一篇文章出去,回来之后被批写的烂,老板看了之后就安慰,说没关系没关系,伯克利生化系的主任投文章人家也批文章写的烂,没准审稿人的文学功底扎实呢。我觉得如果不是写的让人完全看不懂,能够比较清楚的描述论文的结果,那这个评论可以不要。当然我也审过不少写的确实看不懂的论文,有些不用想就能猜到是硬从中文裸翻成英文的,那我也会给badly written的意见。
2. 没看懂论文,所以瞎扯。很多人告诉我,老外审稿的习惯是拿到文章先放两个月,等杂志社一遍一遍催,直到威胁再不回审稿意见就要换人的时候,再拿出来花3-5分钟看一下,如果看懂了(恭喜,奇迹发生了),那意见基本上就不错,如果稍微有点儿小复杂(这不废话吗,又不是写笑话),审稿人看的不爽,立马就问一堆无关问题。你还必须客客气气想尽办法回复。绝对不能抵触。据我个人的经验来讲,这种不知所云的评论,绝对能够锻炼学者的妥协和忽悠的能力,因为你得把评审人不知所云的问题硬跟论文扯上关系,还要说的好像真的是那么回事,有难度啊。所以往往文章出来之后,和最初的架构就有不少区别了,有些东西,说实话,我写的论文里,但我觉得就是bullshit。
3. 不合理意见。我问过很多朋友,审稿人明显不合理的意见你怎么办?比较猛的就说宁可被拒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我本人在经历了多年的教训之后,已经牢记一个原则:审稿人的意见永远是对的。当然,年初我们一篇文章送审的时候,评审人要求我们必须做一个完全不合理的计算,当时我脑袋发热,觉得这种明显错误的东西如果发了,那自己岂不是弱智?所以只好客客气气回复说这个我们不能做。当然最后的结果还是证明我是弱智,因为审稿人很不爽,所以结果也就很自然了。当然自此之后,我们更加牢记这个原则,并且几次成功的将完全不合里的结果融入到论文中。
4. 弱智的意见。我们做一个算法GPS做到今年已经半年了,我们每次投稿审稿人都希望我们介绍以前的算法实现,并比较改进的地方。所以我们的论文经常是重复来重复去,这个不是我自剽窃,而是一个简单的算法叙述个三十篇,想不重复都困难。另一个就是性能比较,无论我们之前做过多少比较,审稿人总会希望我们再做比较,所以我们又得把之前比较的结果里添一点儿新数据,然后拿过来妆模作样比一下。再者就是基本问题,比如,超几何分布怎么定义。这是我们年初另一篇论文的审稿意见,当时看了这意见,我不知道是哭好还是笑好,我实验室大二的学生都会的东西,wiki上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您还让我写到论文里,这叫我情何以堪啊?当然后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把这玩意儿写了进去。其他弱智的问题那就多了,彷佛没有弱智的问题,不能显示审稿人的水平。
5. 不喜欢。审稿人往往就是不喜欢一篇论文。这个呢,我觉得如果您真的是不喜欢一篇论文,那不如干脆点儿拒掉。最怕就是明明不喜欢,偏给你问1-2个不搭边的问题,然后一拖半年,最后编辑崩溃了,说大哥您能不能给个决定?要不咱换人?好,实在拖不下去再给你拒掉。这样的事儿我碰到也不少,之前我们一篇文章的最高纪录是审稿16月之后接收,当然我们现在的审稿记录已经接近两年了。那篇审了16个月的文章,投了几个杂志审稿人都是不喜欢,然后慢悠悠的拖,实在不能再拖就拒。结果4年的时间已经被引50多次了,还专门有人写信来夸我们做的好。我跟胖子聊起这事,都想不通这是唱的哪出啊?另一类我们最怕的审稿人,就是第一轮很客气,先称赞你做的好,然后象征性的提点儿小问题,当你觉得他真的认为问题不大的时候,第二轮审稿突然就翻脸,从摘要一直跟你批到致谢,最后结论就是拒稿。这种情况我们这几年遇到的比较多。
过去几年我们投稿的拒稿率大约是70%,一次投稿能过得极少,换两三个杂志审个4-5次那是常事。当然换杂志我们是不改的,有意见其实改动也不大,无非就是把之前写的不错的地方替换成弱智的内容,从而达到审稿人智商能评判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