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由 路云(luyunnc)发表: 对于原始记录来说,其最大的区别就是纸质记录可以保留划改的痕迹,并且在划改处要由更改人签章,以示负责,起到可追溯的作用。所以说纸质记录的更改人未必都要求试验者,核验人员也是可以修改的,因为有签章,可以追溯到更改的操作人。而电子记录则不同,它无法在同一界面显示划改的痕迹。所以电子文档通常都是采取对不同的操作人员(角色),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来控制未授权的修改。所以电子记录的修改人只能是试验人,而不能是核验人。这种方式只有在网络环境下才能实现。关键是这些功能具体如何实现呢?
电子记录按照生成的方式可分成三类:1、由计算机自动采集所形成的电子记录,这种记录不存在人为的修改;2、由试验人员在现场将观测到的数据实时地录入电脑,这种方式不会产生纸质记录;3、先将观测到的数据记录在纸质记录中,然后再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形成电子记录。但无论哪一类,如果要将它形成历史记录归档,则必须在归档前进行只读化加密处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只能打印出纸质记录,由试验者和核验者双方签字归档。
由于电子记录需要对不同的操作人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所以说在非网络环境下(单机版)所形成的电子记录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因此也就不能将这种电子文档作为历史档案留存。
对于电子文档的只读化加密,现在大家在认识上都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将纸质文档进行拍照、扫描,或形成PDF文档,就以为是达到目的了。其实这只是进行了只读化处理,充其量也就是纸质文档电子化,而不是信息化。其转换后的电子文档并没有加密,任何人都可能采用PS的手法,或复制粘贴的手法将其修改后另存为一份同名电子文档,或者将其修改后的文档打印输出成纸质文档。真正归档的电子文档,除了只能以只读方式打开文档外,还应禁止选取、复制、另存为等功能,只允许原版打印。
原文由 wfuse001(wfuse001)发表:我已经说了,这些功能只能在网络环境下才能实现。对用户来说,实现这些功能是目的。从信息化的角度看,这就是一种需求,这些需求应该向软件的开发商去提。任何应用软件的功能,都必须根据用户的需求来进行开发。原文由 路云(luyunnc)发表: 对于原始记录来说,其最大的区别就是纸质记录可以保留划改的痕迹,并且在划改处要由更改人签章,以示负责,起到可追溯的作用。所以说纸质记录的更改人未必都要求试验者,核验人员也是可以修改的,因为有签章,可以追溯到更改的操作人。而电子记录则不同,它无法在同一界面显示划改的痕迹。所以电子文档通常都是采取对不同的操作人员(角色),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来控制未授权的修改。所以电子记录的修改人只能是试验人,而不能是核验人。这种方式只有在网络环境下才能实现。关键是这些功能具体如何实现呢?
电子记录按照生成的方式可分成三类:1、由计算机自动采集所形成的电子记录,这种记录不存在人为的修改;2、由试验人员在现场将观测到的数据实时地录入电脑,这种方式不会产生纸质记录;3、先将观测到的数据记录在纸质记录中,然后再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形成电子记录。但无论哪一类,如果要将它形成历史记录归档,则必须在归档前进行只读化加密处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只能打印出纸质记录,由试验者和核验者双方签字归档。
由于电子记录需要对不同的操作人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所以说在非网络环境下(单机版)所形成的电子记录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因此也就不能将这种电子文档作为历史档案留存。
对于电子文档的只读化加密,现在大家在认识上都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将纸质文档进行拍照、扫描,或形成PDF文档,就以为是达到目的了。其实这只是进行了只读化处理,充其量也就是纸质文档电子化,而不是信息化。其转换后的电子文档并没有加密,任何人都可能采用PS的手法,或复制粘贴的手法将其修改后另存为一份同名电子文档,或者将其修改后的文档打印输出成纸质文档。真正归档的电子文档,除了只能以只读方式打开文档外,还应禁止选取、复制、另存为等功能,只允许原版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