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检测行业的一点点看法

浏览0 回复11 电梯直达
pfizer200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该帖子已被老鱼设置为精华; 奖励积分记录: 老鱼(20分)
入门检测行业已经10多年了,一直在一线工作,最近几年经常与国内其他同行交流,对于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检测行业是国计民生的关键性行业,在90年代之前几乎都是政府主管部门下属的实验室,也就所谓的政府实验室
里面分 卫生口的CDC 也就是疾控,农业局的农产品检测中心,畜牧局的畜产品检测中心,环保局的环境监测站,其他的还有质监局与出入境的检测中心以及后来成立的食药局下属的食药检测中心。比较大的官办机构就这些,另外的比如公安上面的刑侦法医、住建委里的水泥搅拌站检测等等一大堆的衙门下属二级机构。
之后的就是放开的第三方检测了,哪里发达哪里就有检测实验室,SGS 必维 莱茵 普尼 华测 以及近些年成立的无数个第三方检测机构。
如果说第一波第三方可能是应对2001年后的黄金十年外贸出口。集中分布在珠三角与山东半岛沿海。而第二波第三方出现的时机是食药改革与环保改革。同时质检系统要市场化。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Kevin10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原创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pfizer200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食药的大抽检突然增加了天量的样本,但是归属政府的食药部门以前是药检,对食品并无经验。且体制所限制,并无做样的动力。但是食品检测与其他工业品检测,比如汽车等比样本复杂,且费用低廉。从我认识的几个第三方老总来说,对于食品检测都属于鸡肋。去年中莱茵检测也放弃了食品部门,这也说明问题。
我所认识的几个第三方,背后有房地产老板的,有北京风投做的,似乎目前信心很足,但是根据我的预测,在经济大环境下行的情况,只靠政府样本去低价竞争,毫无认识前途而言。
pfizer200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在面对政府实验室不作为,无绩效及激励机制的情况下,第三方似乎有一个不错的前途,但是仔细分析就发现,检测属于劳动密集产业。而产业性质很特殊,那些有悠久历史的第三方在检测中溢价率非常高,比如送SGS一个样本与送普通民营一个样本的价格完全不同。
pfizer200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与莱茵的一个经理沟通,他们说他们竟然不以检测为主,不怎么做实验室,主要做认证。认证则是全方位的跟IBM 一样的咨询行业,就属于高技术行业了。而国内的第三方在这方面似乎没有技术实力去做。但是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蓝海。
pfizer200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在10年之内可以看到政府检测机构站到自己应该具有的角色,而不是与第三方抢饭吃,但是可以肯定的话,政府检测机构绝对会与医院一样,推出政府全部养的境地。
yayicu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检测机构应该全部推向社会,政府只是起到监管的作用。大家在一个平台上竞争才是正理,不然,出身不一样,就会造成不平等。具体大家懂的。
chemist_zm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很多第三方都是质检 出入境人出去开的 质检 出入境的单子甩给他们做
水天一色2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senke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pfizer2001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yayicuo(v3253952) 发表:
检测机构应该全部推向社会,政府只是起到监管的作用。大家在一个平台上竞争才是正理,不然,出身不一样,就会造成不平等。具体大家懂的。


过了年才过来回复
首先,检测确实应该全部推向市场的,因为政府只用监督就可以了。目前的现实是很多政府实验室国家装备大量的仪器设备以及资金,但是不作为。
可是在目前推进的市场化第一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是,第三方的造假,甚至说严重的造假。目前我所知道的很多第三方90%的报告都在造假,比如1000批的元素分析可能只做了10批。这个如何去监管?
yayicuo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还是监管的问题,乱世用重典。从制度上发现一个造假,从法人、到管理人员,再到监测人员全部退出检测市场,五年内不得再进入。监管方式 ,对第三方的飞行检查,对进货使用进行网络平台监管。从其供应品的使用量上进行检查。对其发放的报告进行检查,一是发放数量二是发放时间和实验时间上核对。对其工作量进行核查。如果可能的话,将来可以实施原始数据的LIMS平台监控。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