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四届原创】医药检测中一例Pd元素假阳性事件始末

浏览0 回复25 电梯直达
icpms爱好者专用I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该帖子已被icpms爱好者专用ID设置为精华; 奖励积分记录: icpms爱好者专用ID(10分)
维权声明:本文为Insm_eb33a07e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ICPMS为基础的元素测试最主要的干扰是双电荷与多原子干扰的质谱干扰。其中双电荷干扰是无法通过碰撞模式而消除的,要引起方法开发人员的足够重视。之前举过Sc与Zr的双电荷干扰,这里再举一个叠加多原子干扰与双电荷的质谱干扰。如图:



    从软件提示的常见里,我们是看不到Re的干扰的,本着筛选内标的目的,我们用含Re的混合内标去进行方法开发。看似合理的流程实际上已经掉进了坑里。Ar的第一电离能为1520.6KJ/mol,Re的第二电离能为1260KJ/mol。所以,Re可以形成双电荷离子。再加上作为内标Re浓度20ppb,Pd的低点浓度在0.1ppb水平。这就有了形成双电荷干扰的基本条件。下图为可以形成双电荷的所有元素:



    Re仅有两个质量数,分别为:187与185。形成双电荷以后的质荷比为93.5与92.5。再看Pd除了丰度仅仅为2%的Pd102,响应值过低不予考虑;其他还有Pd104,Pd105,Pd106,Pd108,Pd110。这些数字好像没什么关系,但是我们还没有考虑多原子干扰。



    双电荷的Re意味着,92-94之间的质量数都会受到质谱干扰。我们先看最常见的O,它来自溶剂所以一般都有氧化物干扰。由于丰都集中在了16,所以我们一般只考虑O16,Pd108与110的质量数就受到了质谱干扰。



    再看,我们做的样品是原料药,里面含有大量有机物虽然经过微波消解,有机物被化学键大部分断裂,改善了溶解性。但是样品大部分C毕竟还在样品里,所以我们必须考虑C的多原子干扰(Si有类似情况)。这样,104,105,106的质量数又被CRe++干扰了。(注意:肯定是Re质量数先除以2再加,因为是Re这个元素形成的双电荷,而不是,Re与C或者两个原子同时形成双电荷。)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溶液含有较高浓度的Re,会对Pd造成干扰,而这个干扰是一个多原子干扰叠加双电荷的干扰。也得到一个结论Re这个元素作为内标也有其局限性。之前说过Sc是双电荷的被害者,而Re则是会造成Pd假阳性的肇事者。

以上内容逻辑不够严密,并没有数据支持,所以简单补充一些内容出来。

没说清楚问题的主要是:调谐以后仪器氧化物小于2.5%,双电荷小于3%。万分之几的干扰而已,这还不算ked模式的消除干扰能力。你说的20ppb的Re能造成零点几pbb的干扰,相当于是有百分之一水平的干扰,是不是太夸张了?

  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双电荷与氧化物干扰是对同一个元素说的,不能偷换概念。比如Re++可能有1%的双电荷,意味着产生双电荷的信号强度大概是Re+的1%,和被干扰元素Pd没有任何比例关系。

如图:Pd108为8000/cps为350000cps/20ppb, 简单说此时假设有1%水平的双电荷,那就是3500cps,相当于Pd108大约就是0.4ppb。同时相当于丰都较低的质量数的干扰肯定是比0.4ppb高的。



  继续说多原子干扰,ked模式靠的是动能歧视但是高质量数的双原子团ReO++,ReC++,由于Re++有两个电荷而与C,O的电子层重叠更多,加上Re++离子半径本身就很大,造成离子团与离子没有多大截面积的差别,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点:带着两个电荷的ReC++,ReO传输效率比正常的但正电荷离子更高,更不容易损失。此时,靠ked模式去消除这种干扰就像拿着锤子打苍蝇一样无力。

看到这,肯定有人想:你说来说去的,大部分你的猜想。缺少数据支持,确实没有多少没有说服力。直接上图



      对于我们这些非三重四级杆用户来说,确实很难去测定一个受复杂干扰元素的精确数据,更多的时候只能是希望它远低于定量限。很难不代表我们不能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去得到一个真值。上图,是我用In单标作为内标的测试结果,可以发现每个样品,不同质量数测得数据的偏离程度都在5%以内。而以Re为内标的两个质量数Pd108与Pd104差了五倍。划重点了:当元素多个质量数得到一个相似的结果,可信度会大大增加;当多个质量数得到不同结果时,结果高的肯定不准,结果低也可能不准。

      深刻理解双电荷干扰以后,就知道单杆的ICPMS面对复杂干扰的深深无力感。方法开发时测出来有值,能先想一想是不是有干扰,就代表你真的成长了。
附件:
Pd假阳性始末.doc 所需积分(20)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Insm_4d39d866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我们www舌辩群雄啊,分析问题的能力已经超过大多数人,奈何局限于公司的KPI而无法深入研究。还有比如Os之类的问题元素,也无人重视
icpms爱好者专用I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阶前尘(jieqian1211) 发表:这种情况,直接进Re单标,再看怀疑的各个质量数信号强度
兄台说的有理,项目给的时间比较紧张,当时没有深究,是干扰无疑,解决问题以后没有进一步得考察研究,没想到各位老师对干扰机理的解释十分在意。
阶前尘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这种情况,直接进Re单标,再看怀疑的各个质量数信号强度
icpms爱好者专用I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CPMS爱好者专用ID(Insm_eb33a07e) 发表:此贴引发各位大神对我关于解释假阳性原因的批评指正,实属正常。我本意是呼吁医药行业同行者重视复杂基体中:双电荷与多原子同时存在时,对于方法学验证专属性的挑战。关于形成原因的解释过于随意,未设计空白实验,都是硬伤。但是在ICP低温区双电荷可能继续形成多原子干扰的判断不变。如果后面有机会,我会专门研究这方面的课题。各位看官如果有意,可以去做一个研究就用我的基体(C32H29F5N3NaO5)就可以。关于我选择多个质量数同时测定,得到一致结果,有老师还在怀疑,我真觉得大可不必了。多个同位素同时受到干扰我相信,但干扰的程度,多个元素比例都一致就说不过去了。换句话说:如果两个或多个同位素的信号比与丰度比一致,别想太多了!干扰微乎其微。差不多可以结束讨论了。特别鸣谢t老师的高分辨实验,目前虽然没有证据去反驳,但是,我的观点不变:在ICP低温区双电荷可能继续形成多原子干扰,会影响其他痕量元素的检测。来日方长!
补充一点:t老师用2%乙醇溶液去代替我的样品溶液C32H29F5N3NaO5,应该是因为我们信息不对称,只好如此。实际上,我用10%硝酸得到的空白溶液里面也是没有相关质量数的响应,仅仅在样品基体里得到两个数值不一样的假阳性数据。所以并不能用高分辨试验,推翻我说的Re++O/N/F/C设想。因为样品分子式里面含有大量的Na,可能消耗更多的ICP能量,从而使ICP火焰温度分布变化,造成更严重的多原子质谱干扰,当然也可能是其他的基体效应所至。如果有需要,我可以提供具体的实验细节与样品信息,大家批评指正问题的同时,也别可忽略了我假想整体思路的合理性。
icpms爱好者专用I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imstoICPMS(timstoICPMS) 发表:单独开一贴 回复你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864594
此贴引发各位大神对我关于解释假阳性原因的批评指正,实属正常。我本意是呼吁医药行业同行者重视复杂基体中:双电荷与多原子同时存在时,对于方法学验证专属性的挑战。

关于形成原因的解释过于随意,未设计空白实验,都是硬伤。但是在ICP低温区双电荷可能继续形成多原子干扰的判断不变。如果后面有机会,我会专门研究这方面的课题。各位看官如果有意,可以去做一个研究就用我的基体(C32H29F5N3NaO5)就可以。

关于我选择多个质量数同时测定,得到一致结果,有老师还在怀疑,我真觉得大可不必了。多个同位素同时受到干扰我相信,但干扰的程度,多个元素比例都一致就说不过去了。换句话说:如果两个或多个同位素的信号比与丰度比一致,别想太多了!干扰微乎其微。差不多可以结束讨论了。特别鸣谢t老师的高分辨实验,目前虽然没有证据去反驳,但是,我的观点不变:在ICP低温区双电荷可能继续形成多原子干扰,会影响其他痕量元素的检测。来日方长!
timstoicpm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CPMS爱好者专用ID(Insm_eb33a07e) 发表:
说的好,就喜欢这种评论,让人醍醐灌顶。因为前处理方法没有变,只是内标元素换了一下。解释的说法确实有问题,但是整体思路不变。我还是认为是Re的双电荷与多原子干扰同时存在的影响,坐等t老师的高分辨质谱结果。


单独开一贴 回复你

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864594
icpms爱好者专用I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timstoICPMS(timstoICPMS) 发表: 等今天傍晚。为了让你死心,我设计为 20ppb Re单标,1%酒精溶液介质。
哈哈,我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理由去解释这个实验结果,请老师帮忙扫描这几个Pd质量数的区间,多谢 。另外请老师帮忙想想是否有其他更加合理的解释?
timstoicpms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CPMS爱好者专用ID(Insm_eb33a07e) 发表:
老师,结果如何?拜求结论。
等今天傍晚。为了让你死心,我设计为 20ppb Re单标,1%酒精溶液介质。
icpms爱好者专用ID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光哥(xsh1234567) 发表:你认为双电荷/氧化物干扰物是在哪个地方形成的?因为如果按照你的思路,应该是Re先形成Re++,然后Re++和O结合形成ReO++?
在ICP里就形成了,原子化,离子化过程中一部分Re会形成双电荷,同时会遇见很多高电离能而未大量未原子化的元素,比如氧,氮,氟,在ICP火焰温度较低的部分,就会形成多原子形态。众所周知ICP火焰温度是有梯度部分的。大家都是高手,个人浅见。
光哥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原文由 ICPMS爱好者专用ID(Insm_eb33a07e) 发表:
说的好,就喜欢这种评论,让人醍醐灌顶。因为前处理方法没有变,只是内标元素换了一下。解释的说法确实有问题,但是整体思路不变。我还是认为是Re的双电荷与多原子干扰同时存在的影响,坐等t老师的高分辨质谱结果。


你认为双电荷/氧化物干扰物是在哪个地方形成的?

因为如果按照你的思路,应该是Re先形成Re++,然后Re++和O结合形成ReO++?
品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