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观人与测物--从分析化学说起

浏览0 回复0 电梯直达
maple1314168
结帖率:
100%
关注:0 |粉丝:0
新手级: 新兵

观人与测物--从分析化学说起


缘由:有个朋友展示其书法。对于书法,本人的书法鉴赏水平不高。为了装B在绍兴的兰亭景区不知廉耻地购买了王羲之的《兰亭序》。朋友书法的两句文字却让我陷入沉思。那两句话:有事方见人远近,长交始知心冷暖。前面一句可以简单概括:患难见真情;后面的那句可以用《增广贤文》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来阐述。真的,这两句与分析化学有许多共同之处。当然,或者可以无限发散。我们有时只考虑一阶的影响。与马尔科夫链、核磁中化学键也只是对相邻的起主要作用、一阶泰勒展开在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以下根据上面两句类比一下观人与测物。


1.从行动上来说。观人与测物都要求你去行动。否则很难得出结果。当然在分析化学中,有自然发光的(磷光),天文学中有天文现象的观察。社会科学中也有这样的情况。但是这些出现的概率很少,而且只有少量的物质才有这个现象。观人,有时我们有时也可以从旁边观察。这个反而是认识人的一个主要方法。因为你不可能认识那么多人。但是,认识这些只是对你了解总体才有意义。


2.从时间上来说。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观人与测物都不能用单个指标或静态来鉴别人与物。在色谱当中,每个物质在“色谱柱”中缓慢分离。与马拉松跑步非常类似:在漫长的跑到中逐渐分开速度不同的人。与《挑山工》也相似:游人与“固定相”(中间的景物)不断交互作用。所以“出锋时间”最长。这在TOF(飞行时间质谱)也有所体现。对于单点的特异/专一的化学反应鉴别,有时候会被“冒牌”。比如2008年奶粉事件中,有“高人”用其他的氮元素伪装为蛋白质(以氮来指示)。所以急需多种方法或者全波长来确证以减少误判。所谓久经考验!比如定性一个物质,用红外光谱比较适合。当然,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用多种仪器确证。


3.观人与测物的不同之处与现实。相对来说,物质是不变的。当然在量子世界中,观察是会改变被观察物的。这就产生“测不准原理”。更深的研究,有科学家认为测不准是物质的本质。观测干扰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人是会变的,所以观人是需要动态变化。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但俗语又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总之怎说都可以。动态观察是事物变化的必然!所谓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但是现实却是另一种世界。比如提前分流学生。因为这只是对管理比较方便。当然,他们的信念是:出名要趁早(张爱玲语)。所谓三岁定八十?少年天才是有的。为微积分精确定义的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大器晚成。研究孪生素数成名的华人数学家张益唐与魏尔斯特拉斯惺惺相惜!光环效应与马太效应更加固化他们的理念。但是也有不少类似方仲永的故事。


本文微信公众号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h_DHV30tzVvNS5RFPqHueA

为您推荐
专属顾问快速对接
获取验证码
立即提交
品牌合作伙伴